【梅花鹿是___?】上篇:梅花鹿是復育傳奇,還是生態危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穎認為,昔日梅花鹿最大的天敵為「人」,過去的狩獵行為使梅花鹿數量 ... 的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羅尤娟提到,過去到現在,除了梅花鹿外,台灣並未有絕 ... 詳細內容 林采昱 梅花鹿是___? 2022/02/09 曾經野外絕跡的臺灣梅花鹿,復育後重回墾丁,卻成為當地聞風色變的身影? 野生梅花鹿這個神話般的假說,在1984年墾丁國家公園開始進行復育並野放後,成為臺灣首次野生動物「再引入註一」的復育實例。

然而,人類和梅花鹿卻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啃食生態地景,吃光農民生計,昔日遍佈全臺的梅花鹿,如今卻在現代環境中迷路。

記者|林采昱  編輯|朱翊瑄  設計|林昕慧  插畫|林昕慧 梅花鹿是:曾絕跡的野生動物 臺灣梅花鹿是特有亞種,因為捕獵及棲地壓力,1969年在野外絕跡。

臺灣在1984年啟動梅花鹿復育計畫,以「保存臺灣梅花鹿之固有品系,使其回復野性,重返山林」為目標,由內政部營建署邀集國內相關專家成立「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小組」,在墾丁國家公園內展開梅花鹿復育工作。

「希望藉著把梅花鹿復育,當成一個標的。

」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計畫總主持人王穎憶起復育前夕的時代背景,國際間保育思潮崛起,全球都在積極推動野外瀕絕物種的保種或再引回行動,而當時又搭上墾丁國家公園剛成立的時機,在內政部營建署的支持下,梅花鹿復育計畫看似在「天時、地利、人合」下萌芽,為臺灣寫下野生動物首次復育再引入的新篇章。

然而,後來卻因梅花鹿「特殊而模糊」的定位,一切逐漸演變為「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合」的現況。

  註一:再引入(Reintroduction)為人類將野生物種引入到自然環境中使其自然繁衍,而該野生物種原本已不存在於該自然環境,此概念適用於野外滅絕物種的復育野放。

 墾管處從準備期以圈養方式復育梅花鹿,到放養期採圈地放養,藉由限制範圍觀察鹿群野外適應狀況;最後於1994、1995、1997分別於復育區外進行三次野放試驗,其後追蹤當時總計野放的50頭梅花鹿適應狀況良好,已逐步開始建立野外族群。

|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歷年調查。

 2009年,墾管處為慶祝國家公園成立25週年,舉辦野放典禮展示梅花鹿保育成果,該次於墾丁出火地區進行第14次的梅花鹿野放。

|照片來源:墾管處提供。

梅花鹿是:重回野外的生態危機 復育梅花鹿在野放後順利繁殖與擴散,沒想到,回歸自由的小鹿斑比,反倒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問題。

首當其衝的,是鄰近梅花鹿復育核心區的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是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成立的保護區,為保護全台唯一的高位珊瑚礁生態系註二,全區禁止一般民眾進入,然而,卻擋不住紛沓而至的梅花鹿,「全區都已受到影響,梅花鹿影響的不只有植物,牠是影響整個自然保留區的生態系。

」負責管理該區的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林試所)助理研究員陳巧瑋表示, 以前保留區的地被很豐富,草多到沒帶砍刀是走不進去的,但現在一眼望去,高度150公尺以下都是光禿禿的。

從十年前野放初期開始,保留區便出現林下小苗被啃食的情形,近五年隨著鹿群數量與密度上升,四海為家的梅花鹿,對生態的負面影響年年加劇。

植物幼苗被吃光,使森林面臨老化、退化;地被層被吃光,使原生活於此的蛇與龜喪失棲地;大量鹿群踐踏地面,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公鹿對樹皮磨角,傷及樹木賴以維生的維管束,而2020年初,甚至出現樹木遭梅花鹿大面積「環狀剝皮」的現象,顯示該區的梅花鹿數量已達環境承載量,若無人為介入,珍貴的森林生態最終將以死亡落幕,臺灣便將失去一塊重要的學術研究場域與稀有動植物保留區。

  註二: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擁有自海中隆起的珊瑚礁岩塊的特殊地景,此區的珊瑚礁天然林,形成全台獨一無二的森林生態系,包含稀有的瀕危植物:象牙樹、港口馬兜鈴、毛柿,以及瀕危物種:黃裳鳳蝶。

 梅花鹿啃食樹皮,造成樹木被環狀剝皮,為梅花鹿數量過載的生態警訊。

|照片來源: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提供。

 夜間相機拍到對著小樹磨角的公鹿。

|照片來源: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提供。

樹皮遭啃食或磨角後,輸送養分與水分的功能受到損害,影響生長。

|照片來源: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提供。

當梅花鹿數量超過環境可負荷量,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為了降低梅花鹿對生態的傷害,相關單位於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合力展開保護任務,墾管處負責該區鹿隻的引回作業,目標是淨空保留區內所有梅花鹿,將牠們帶回復育核心區圈養或節育,而林務局則協助林試所建設圍籬,保護區域內的重要植株。

  然而,兩項防治方式在地形複雜的高位珊瑚礁區域,執行上皆面臨難題。

  捕捉困難:在引回捕捉上,曾嘗試使用麻醉槍,卻常面臨中槍的鹿隻在藥效尚未見效時,持續奔跑於地勢落差大的珊瑚礁之間而失去蹤跡,難以確實捕捉到鹿。

而目前嘗試改用誘捕籠,卻也因地形崎嶇,在移出時需耗費較多人力,因此效率較低。

  防治困難:圍籬防治也因珊瑚礁岩高低起伏大,架設難度較高,尋找施作點也較耗時,且車輛無法進入的自然保留區內,圍籬的設置與後續巡視,在在消耗著人力與經費。

  目前在137公頃的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裡,已設置圍籬保護的僅有約9公頃的面積,「我們就是在自然保留區裡面有經費就做、有經費就做,慢慢一區一區保護起來,但現在的防治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陳巧瑋無奈說道,「我們的環境真的快承受不住了。

」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騏教授則提到,高位珊瑚礁區域植物本身生長速度慢,恢復生機所需時間長。

即使把高位珊瑚礁保留區全部圍起來,不讓任何一隻梅花鹿進入,估計都需要10至20年的恢復期。

__04.jpeg__06.jpeg__05.jpeg 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現階段小範圍設置圍網與圍欄,防治梅花鹿損害。

|照片來源: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提供。

崎嶇的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使圍籬架設困難。

|照片來源: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提供。

除了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外,鄰近墾丁國家公園滿州鄉港口村村長楊秀蘭描述當地森林「樹皮被磨光、小草被吃光」的情景,「那邊樹都被啃得很嚴重!山裡面沒東西吃了,牠們就往平原走。

」使滿州鄉當地近五年也面臨嚴重的梅花鹿農損問題。

梅花鹿是:強勢擴散的「新」本土種? 為什麼過去也曾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梅花鹿,今日卻像一群霸道的新鄰居,造成地方的衝擊? 梅花鹿回來了,但棲地沒有還來 過去梅花鹿滅絕原因之一為棲地喪失,而今日重新引回了鹿,但原棲地卻成了人們的農田、道路、工業區或住宅區。

原本喜歡平坦草生地的梅花鹿,被迫往不平且不開闊、但至少無人的高位珊瑚礁森林裡去。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林良恭教授在梅花鹿復育初期就對地點懷有疑慮。

「台灣西部平原是最適合,可是都被開發光了。

」他提到,雖然核心復育區的社頂公園為適合梅花鹿的平原地,但因梅花鹿食量與活動範圍大,無法阻止梅花鹿跑到附近食源充足的高位珊瑚覓食,而崎嶇的礁岩洞也曾造成梅花鹿骨折、受傷。

林良恭認為,環境變遷已使臺灣不再適合有梅花鹿的野生族群。

  梅花鹿回來了,而獵捕威脅消失 王穎認為,昔日梅花鹿最大的天敵為「人」,過去的狩獵行為使梅花鹿數量持續受到控制,林良恭也提到梅花鹿在自然界中曾有的天敵雲豹早已滅絕。

現今人類不再獵捕,在缺乏天敵的狀況下,一夫多妻的梅花鹿,繁殖力快速。

  當野外族群數量越多,而梅花鹿為群居動物,群聚在同一處覓食、活動,便容易形成「高密度」的負面影響,出現林下植被稀少、大片啃食痕跡、大片土壤裸露等「梅花鹿地景」。

而在過去五年的調查註三中,也確實發現梅花鹿族群分佈高密度的區域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有向外擴散的現象。

  註三:墾管處於2018年、2021年委託裴家騏研究團隊進行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族群管理計畫,調查目前墾丁梅花鹿的野外分佈及族群估算。

首次物種再引入,環境影響未充分評估 「目前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的衝擊,確實是當時在野放的時候,沒有特別去觀察到這一點。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提到,雖然在野放初期有對部分鹿隻掛追蹤器觀察其活動區域與生態影響,但早期較著重在衡量物種本身對野外環境的適應性,未預見在鹿隻適應了環境後,環境卻無法乘載鹿群。

  「如果說真的一個物種消失了,要去做再引入的話,有很多面向要去考量,例如在牠的族群繁殖之後,這個自然棲地的承載量有沒有辦法去承載他擴散的族群?」管理野生動物輸入的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羅尤娟提到,過去到現在,除了梅花鹿外,台灣並未有絕滅物種再引入的案例,2006年才成立的林務局保育組,亦沒有參與過梅花鹿復育野放前的評估流程。

  面對梅花鹿的生態危機,林試所認為現有的圍欄防治並無法保護自然保留區所有的植物,真正的治本之道是要確實地控制梅花鹿數量,才能降低生態破壞。

歷經1994-2009年14次野放後,目前野外梅花鹿數量逐年上升。

|資料來源:墾管處2018年、2021年之梅花鹿調查。

調查團隊依梅花鹿啃食植被、造成大片土壤裸露等痕跡,估算出墾丁梅花鹿分佈現況,調查發現鹿群高密度範圍已移動至國家公園邊緣的農墾地區。

|資料來源:110年度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族群管理計畫。

受墾管處委託執行梅花鹿族群管理研究的裴家騏表示,已觀察到2020年梅花鹿野外族群與2017年相比,數量成長速度變快,由於還沒有成熟的族群控制方式,可以預見墾丁的梅花鹿會持續增加。

「梅花鹿族群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就會突破國家公園範圍的界線,所以要準備好數量控制的工具也就剩五年的時間。

」裴家騏語重心長提醒著。

  如何控制梅花鹿數量? 目前野外梅花鹿的數量控制由墾管處執行,採用族群引回註四與生殖控制註五兩種方式,然目前這兩種控制方式仍在測試階段,實際成效仍不明顯,墾管處則表示目前最大的瓶頸為野外梅花鹿捕捉不易。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目前控制野外梅花鹿的成效如何? 若要以引回或生殖控制方式,達到特定地區動物數量控制,施行個體需達到總族群量的50%-70%才能有效使族群停止成長。

而去年(2020)引回核心復育區的梅花鹿為6隻,施打節育疫苗的梅花鹿為37隻,僅分別佔該年預估野外族群數量的0.00003%與0.00018%。

Noresultsfound 美國、日本等國同樣面臨野外鹿科的生態或農損危害,皆以「狩獵」作為最為有效族群管理作法,然而在臺灣,基於社會觀感與《國家公園法》中有禁獵規定,使現階段墾丁梅花鹿數量控制方式有所限制,也是另一個數量難以有效控制的原因。

  若數量控制不住,下一步還未有明確規劃,墾管處表示需再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與評估。

  註四:將野外梅花鹿捕捉回復育區圈養,該方式目前於高位珊瑚礁保留區內進行,目標為淨空全區的梅花鹿。

註五:施打非永久避孕的節育疫苗,避孕效期為1-6年。

梅花鹿野外漸增,卻不是野生動物? 野放梅花鹿為復育計畫的原意,但當越來越多問題浮現後,卻出現一個弔詭的局勢——國家公園外的梅花鹿問題,卻無人管? 野外的梅花鹿不是野生動物 墾管處表示,他們的權責依《國家公園法》的規範,無論是梅花鹿的族群管理或問題防治,都僅能作用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範圍。

然而,原應負責處理野生動物危害處理的林務局,則表示墾丁復育的梅花鹿,並非野生動物。

林務局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將野生動物定義為「在一般狀況下,應生存於棲息環境下之動物」,因此經歷復育而重回環境的梅花鹿,不能算是野生動物。

  野外活動的梅花鹿在法律上不是野生動物,那牠們是誰?又歸誰管? 野外的梅花鹿是家畜? 回溯往昔,儘管台灣梅花鹿曾於野外銷聲匿跡,在全台各飼養場內,圈養梅花鹿的身影卻不曾消失,普遍被人飼養於養鹿畜牧場、觀光鹿場、動物園等圈養場所,以提供鹿茸、鹿肉等經濟用途或觀光展示。

1998年《畜牧法》公布後,該法將「鹿」同牛、羊、馬、豬、兔一同定義為家畜,以便當時梅花鹿圈養族群在經濟使用上的飼養管理。

  因此,在法律定位上,梅花鹿是「家畜」。

  然而,過去梅花鹿復育計畫使該物種重新建立起野外族群,復育成功後梅花鹿卻仍被視為圈養族群看待,法律未隨著復育計畫的推展而做修改,導致現在野外的梅花鹿只能被視為「從墾丁國家公園逃逸的家畜」,這些越滾越大的問題,現在雖有各部會(如林務局、屏東林管處、林試所)一同組成「墾丁國家公園復育臺灣梅花鹿經營管理評估專案小組」,參與梅花鹿族群管理的討論,最終主要執行單位仍為墾管處,實際權責有所受限。

臺灣的梅花鹿分為圈養、野外兩族群,然而野外族群的法律定位尚未獲得共識。

|照片來源:Yi-HsuanChen、墾管處 所以,梅花鹿是___? 即便法律目前仍不承認,但梅花鹿到底是不是野生動物,這一點學者也有不同觀點: 梅花鹿是野生動物 「我個人覺得野生動物主管機關是用家畜這個名義去迴避責任。

」裴家騏認為,論梅花鹿的物種本身,本來就是未被馴化的野生動物;論梅花鹿復育計畫的目標,也是以「野生動物」的概念進行的,不該被排除在野生動物行列之外。

梅花鹿不是野生動物 「現在野外的梅花鹿不是真正的原生種,牠是經過絕滅再復育的。

」林良恭對這批復育梅花鹿的種源存有疑慮,認為目前尚未有足夠的資料,能證實當初從台北市立動物園圈養的梅花鹿,具有純正台灣梅花鹿的血統,因此認為不該貿然將其列為野生動物。

  而梅花鹿的定位模糊,遊走於國家公園邊界,遊走於法律灰色地帶,導致現況防治資源投入不足,若影響擴大後,面對未來的人鹿衝突,也潛在無人處理的隱憂。

梅花鹿復育願景,是讓該物種在山林悠遊的重現,然今日的時空背景已與五十年前不盡相同,梅花鹿重回野外後,以「新」本土種之姿登場,卻踏上了一條在人類社會中找不到方向的坎坷路。

  今後牠們有機會在模糊的定位中找到出路嗎?  無論梅花鹿是被視為台灣保育史上的復育傳奇,抑或是現正當下的生態危機,相關單位與專家學者一致的共識是,梅花鹿是當今需要做好族群控制與管理的動物課題。

投票|閱讀完這一篇,我認為梅花鹿是___? 台灣唯一一種曾消失野外又再回歸的動物,堪稱復育傳奇! 重新引入造成重要保留區生態破壞,是人工復育的生態危機 以上皆是 開放原住民狩獵季 用大自然的方法,申請天敵雲豹回來 台灣就是保護而保護,我是主持原住民狩獵,但是狩獵都會被傳統的台灣人與野蠻畫上等號,多看看一些先進國家如英、美、法、日、依然有完善狩獵制度,並且都使用制式獵槍,反觀台灣這個先禁國家呢?政府要求原住民自製粗糙獵槍,動保團體過於極端保護,且沒有完善狩獵制度,看看我們鄰國日本吧!先禁國家終究無法跟先進國家比 有其他想法?歡迎分享! Vote Introduction立即填寫問卷  相關文章 動物園的保育,需有原棲地的復育才有意義。

世界屋脊西藏野生動物樂園復育見成效 墾丁梅花鹿族群過剩?林試所擬移除遭批不負責任 澎湖動物大出走!梅花鹿1死2失蹤,孔雀還在逃 窩動保週報_第021期921二十年向英雄搜救犬致敬 搭雞舍真能救石虎?10題常見問答完整解析 作者:林采昱【梅花鹿是___?】下篇:梅花鹿是逃逸的家畜,還是野生動物?《心之所向-獸醫師的每一天》遊戲製作幕後紀實【等家的每一天3】收容所滿載,動物何進何出?【等家的每一天4】終身困籠的攻擊犬,繼續收容或安樂離去? 梅花鹿 復育 墾丁 高位珊瑚礁 環狀剝皮 × 登入窩窩 訂戶登入就能搶先閱讀尚未公開的報導,也能查閱您的訂閱付款紀錄。

帳號 密碼 記得我 登入 × Connection Youre-mailisrequiredtoensuretheproperfunctioningoftheWebsiteanditsservicesandwemakeacommitmentnottorevealittothirdparties Iquit Iaddmye-mail FACEBOOK登入 註冊 忘記你的帳號? 忘記你的密碼? × 請用30秒給窩窩一些意見,讓我們能持續推出更好的動物報導 填寫問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