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出生證明「刪籍貫」風波,看華人的「忘根」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加坡華文報章《聯合早報》在8月6日推出了一篇獨家報導,稱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將對今年5月29日之後出生的公民,所發出的數位版本「出生證明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TNL+2022/09/22,印太圖為新加坡知名旅遊景點牛車水。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吳勁憲新加坡人。

《消失中的香港》臉書版主,《獅子島上新加坡人生活日記》臉書主編。

畢業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城市大學博雅學系,主修大衆傳媒。

關注香港的同時,也曾經在柬埔寨金邊賭場娛樂與活動組任職,過著真中產生活。

因爲太熱愛獨立和商業電影,放棄金邊白領回到新加坡參與華語電影節的工作。

現在在當地找工,不放棄爲了美好的生活,而離開新加坡到外打拼的夢想。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新加坡華文報章《聯合早報》在8月6日推出了一篇獨家報導,稱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將對今年5月29日之後出生的公民,所發出的數位版本「出生證明書」(新加坡華人所俗稱的「報生紙」)的父母資料欄中,不會再有當事人所屬的籍貫資料供填寫。

該報道除了訪問新加坡華人學者、宗鄉會館以及公衆人士之外,記者也訪問了華裔以外的少數族群和宗教人士,如馬來族群中的巴威安人(Bawean),以及印度裔的錫克教咨詢理事會。

許多受訪的新加坡華人告訴《聯合早報》,對於不再有籍貫一欄,多擔憂此後新生代華裔不會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裏來。

新加坡的《出生證明》政策,始於1939年起發出的,共歷經了6個時期的不同設計,到了如今的第7代的版本省卻了父母籍貫這樣的重要資訊,新加坡民衆也是通過報章才知道,確實是令人感到意外。

順道補充一下,新加坡公民的出生證明書、身份證以及護照,都是由移民關卡局(ICA)發出的。

這項政策變革在8月6日被揭露後,在新加坡的華語、英語網路社群掀起了許多爭議與討論,最終在8月12日,官方不到一周便決定政策U轉了,移民與關卡局宣佈:9月1日起恢復發出生證明書中雙親籍貫訊息的欄位,而此前在5月29日至8月31日獲得了出生證明書的家長,也能在9月1日後重新下載最新版本的出生證明,而且不會徵收額外的費用。

對於為何會有當初的政策變革,官方的解釋是:「為了簡化註冊過程,電子(數位)出生證未包含一些政策或行政上不需要的信息。

這包括:父母親的出生地、母親的住址、為孩子登記出生的地點,以及報生者的資料。

」官方強調,雙親的籍貫資料依然會保存在系統裏面,公衆還是可以通過Singpass索取詳盡的個人資料。

Singpass是新加坡政府的官方網站,以及手機應用程序,類似台灣的六都App。

撤掉父母籍貫一事所引起的效應,也讓内政兼律政部長尚穆根(Shanmugam)出來向大眾解釋,他在8月17日的選區活動結束後向隨行採訪的記者表示,有關單位在開始實行新政策時,應該講得更清楚為何數位出生證明書「省略籍貫資料的原因」。

尚穆根指出,他知道籍貫對許多新加坡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因為籍貫是個人身份認同和文化之根的一部份。

尚穆根說「我可以理解這些針對籍貫資料的心情。

它與文化傳統息息相關,是許多人非常珍視,也希望繼續守護的。

而移除這些資料讓人們擔憂。

這些擔憂是真實的,必須受到正視。

」、「我們應該說清楚,有關籍貫的資料在Singpass上很容易查到,不在電子出生證上顯示籍貫的理由也應該講清楚。

」多元觀點等你解鎖付費加入TNL+會員,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149元/月1490元/年TNL+首月體驗價1元,加贈LiTV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查看訂閱方案已是會員?登入 猜你喜歡Tags:新加坡方言東南亞籍貫祖籍講華語運動 BrandStudio2022/09/22,能源Photo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日前舉辦「全球推動低碳汽油融入淨零碳排趨勢系列座談」,包括美國在台協會、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經濟部、環保署、台灣中油、台塑石化以及國內外專家共同與會,針對台灣導入低碳汽油,加速運輸部門邁向零碳進行討論。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蔡俊鴻董事長表示,低碳汽油已在超過60個國家普遍採用,導入低碳汽油對於運輸部門有立即的減碳效果。

台灣2050淨零碳排轉型是整體性的國家戰略,任何助於減碳的策略都應被討論,重點在於國家是否真的有減碳的決心。

Photo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全球推動低碳汽油融入淨零碳排趨勢座談,共同探討可行的減碳方針與策略。

來賓自左起為:台榮周忠平副理、台塑石化李後昆處長、台灣綜合研究院柯亮群所長、經濟部工業局潘建成組長、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黃錦明科長、臺灣師範大學葉欣誠教授、美國在台協會(AIT)王睿珂(ErichKuss)組長、美國穀物協會盧智卿駐台代表、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蔡俊鴻董事長、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經濟部能源局蔡秀芬組長、中油王淑麗組長、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張學義委員、台塑洪宗益協理。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亟需有效且可行的減碳方法。

美國在台協會王睿珂組長致詞時表示,台灣與美國都有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

美國是全球推動低碳汽油的先驅,美國長年採用低碳汽油作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之一,不僅減碳效果立竿見影,更提供消費者減碳的選擇。

台美是重要的能源戰略合作夥伴,盼透過此次座談交流,促使雙方在減碳路上更進一步合作,實現淨零碳排的願景。

Photo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美國在台協會農業組組長王睿珂表示,台美是能源合作戰略夥伴,盼能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淨零碳排的願景。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強調,台灣正在研擬2050淨零路徑規劃,總共12項關鍵戰略,其中也包括運具邁向無碳化。

確實政策推動不可能一次到位,一定是從低碳逐漸邁向無碳,機車就是很好的例子。

台灣運輸部門的主要排放源是汽車和機車1400萬輛,目前環保署鼓勵淘汰老舊機車,也有助於減碳。

低碳汽油在世界各國早已廣泛運用,最重要的是如何進行社會影響面評估,做好公眾溝通,讓民眾能夠接受。

此次座談針對技術面、產業面問題都有探討,相信資料彙整後對運輸部門如何減碳有更多的幫助。

Photo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表示2050淨零目標無法一次到位,轉型過程一定是從低碳到無碳。

美國穀物協會乙醇技術顧問RowenaTorres-Ordonez以美國推動低碳汽油基礎設施以及車輛適用性評估進行專題演講分享。

她表示,美國推動低碳汽油已有近半世紀的歷史,從歷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汽車兼容E10低碳汽油已不是問題,所有廠牌汽車皆可直接使用。

尤其低碳汽油具有親水性的問題,美國已經建立完善的指導原則和知識體系,透過核心技術將乙醇和水相分離(phaseseparation),以穩定油品的品質,確保低碳汽油輸配系統全程保持乾燥。

例如每個配送點都會檢測含水量,避免水干擾問題,而對比過去E3低碳汽油,E10低碳汽油對水份的抵抗能力更強,並不會影響到行車安全。

Rowena更進一步表示,減碳、低污染必須倚靠多元策略並進。

低碳汽油非常容易推動,唯一要做的就只是替換原本的汽油,對於民眾、社會不易造成影響,卻能立即減碳。

Rowena強調「假設2040是淨零碳排階段目標,那我們該如何思考從現在過渡到2040?低碳汽油與電動車策略完全不衝突,可以同時共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認為,在社會公正轉型的基礎上,低碳汽油在技術上絕對是解決氣候變遷的可行解方。

曾有民調指出,許多民眾認為電動車是高價產品,負擔不起,導致短時間內電動車無法普及。

淨零轉型的過程必須特別注重社會階級的公平、公正,若能直接從傳統燃油的成分調整達到減碳效果,是相當務實的做法。

另一方面,從實務上來看,電動車所需的電力仍有八成以上倚靠火力發電,因此運具全面電動化並非淨零碳排的終點。

況且,能源選項的多元化,其實是對台灣能源安全的保障。

葉欣誠教授強調,關鍵還是在於政策推動的決心,尤其政府單位應由誰主責,低碳汽油的推動涉及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等多個單位,必須有明確的任務賦予。

Photo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認為電動車短時間內無法普及、且電力碳排仍高,應該從務實角度思考導入低碳汽油。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洪宗益協理表示,只要政府政策明確,推動E10低碳汽油在技術上不是問題,若能循序漸進推動轉型,配合誘因機制和輔導,消費者應該可以接受低碳汽油,畢竟電動車政策無法一步到位。

公正轉型絕對是減碳過程中必須關注的環節,尤其年輕世代,機車擔任主要的短程工具,更是經濟弱勢族群的移動需求核心,如何讓他們也能參與減碳是政府必須思考的。

這也帶出一個思考的出發點,減碳轉型究竟只能從購買運具更換的思維出發,還是可以讓既有交通運具也能扮演減碳的角色? 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張學義委員表示,社會對於低碳汽油的原料一直有所誤解,目前仍有人認為能源作物可能與糧食相互競爭。

事實上全球農作物生產效能歷經數次突破性成長,其產能用於供應生質燃料的比例不到5%,影響微乎其微,燃料會與糧食競爭的說法早已是過去式,這點政府有責任廣為宣導。

低碳汽油能直接達到減碳、減少空污的效果,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已經提供很多極好的導入經驗,油品問題無須擔憂,只是過往E3低碳汽油效果有限,E10的效益相對顯著。

張學義委員補充,台灣電力供應源的轉換各界都有疑慮,思維不應綁在運具轉換,而是整體上如何導入乾淨能源。

台灣綜合研究院柯亮群所長指出,從策略規劃的角度,所有有助減碳之選項都應納入思考範圍。

資料顯示低碳汽油生產的碳強度在持續下降,若要驗證所使用的原料是否永續,可以參考德國生質能源料源之永續性認證制度、或歐盟永續性生質燃料標準。

若從整個生命週期證實是有減碳效益,對未來社會大眾推廣也有幫助。

其次,淨零碳排轉型的過程,公正轉型絕對是重要議題。

尤其台灣具有大量機車的社會特殊性,其代表轉型的背後,受影響的不只是燃油車廠商,更包括不一定有能力轉換電動運具的一般民眾。

建議政府可盤點目前低碳汽油適用機車類型,以明確低碳汽油在轉型過程中可帶來之「公正」社會效益。

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則表示,淨零碳排必須是跨國、跨產業的合作行動,才可能共解氣候危機,這不是單純的貿易關係。

樂見台美能源戰略夥伴有更緊密的合作。

黃育徵也補充,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整個社會都必須思考新經濟模式,非僅有供給端的改變,更需要考量需求端的槓桿角色。

民眾必須有意識的改變自己邁向淨零生活,才能帶動淨零生產。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黃錦明科長表示,不論是從消費端推動低碳汽油、或從產業端推動電動車,同樣都可以協助運輸部門減碳,對運輸部門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階段減碳目標有很大幫助。

目前應優先評估是否納入國家淨零碳排減碳戰略中,確定納入國家政策推動方向後,再由主政部門規劃具體推動作法與分工,較為可行。

黃錦明科長認為,導入低碳汽油最重要的是相關標準的訂定,可由公協會依照市場需求提出E10低碳汽油的油品標準,提供給標檢局審查,同時參考國際經驗建立相關的標準作業程序,減少運輸、摻配、貯存過程中可能讓汽油變質的問題。

建議系列座談未來可更務實討論,包括交通部公路總局、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汽機車相關公協會都應參與討論。

在車輛適用性的問題上,國際上雖然已有相當豐富的證實研究,美國再生能源協會(RFA)也在全球七國進行研究,機車也能直接使用低碳汽油,經濟部永續發展組潘建成科長仍建議,若要增加對民眾的信心,應要有本土科學數據的研究,才能夠提高民眾的信任。

經濟部能源局蔡秀芬組長也表示,品牌車廠角色也可加入討論,讓原廠能夠向車主說明低碳汽油的適用性,民眾的疑慮也會降低。

Photo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蔡俊鴻、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表示,低碳汽油已為全球超過60個國家帶來相當可觀的減碳效益,盼與政府共同合作台美淨零碳排行動。

美國穀物協會盧智卿駐台代表結語時表示,低碳汽油已為全球超過60個國家帶來相當可觀的減碳效益,甚至帶動農業的升級轉型。

美國十分願意與台灣政府、民間共同努力,將成功的經驗、技術專業等資訊與大眾進行交流,與台灣政府一同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猜你喜歡Tags:低碳汽油生質燃料能源轉型減碳美國在台協會社會公正研討會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淨零碳排美國穀物協會More...《變得不好惹以後,我的生活好過多了》:做一個溫柔的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人厲害多了1則觀點高虹安縱然有滿滿的學歷歧視,但許多「學歷無用論」的發文背後,卻透出更深的優越感1則觀點〈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當原住民族與性平議題被一起談會發生什麼事?1則觀點【專訪】《文學裡沒有神》作者沈眠:我想要用心活在無題的人生裡,完成自己的多樣性1則觀點單身直男令人卻步的「一日約會提案」:為什麼愈是認真,反而愈難和異性相處?1則觀點資深「台港人」:在台灣也可以過港式生活13則觀點防疫宿舍只提供境外生?政大身障生室友確診,被要求回400公里外屏東偏鄉家中隔離11則觀點【國際大風吹】中秋夜團圓、美中搶登月,「月球」將成為國際霸權新戰場?1則觀點柯市府禁止台北三大湖泊划船/划立槳的四個理由,沒有一項經得起基本邏輯與法律人權檢視1則觀點葡萄牙男子在自宅發現歐洲最大恐龍化石,對伊比利亞半島古生物學研究意義重大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