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地位重汽车拆解市场蓄势待发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节能环保地位重汽车拆解市场蓄势待发 ... 循环经济作为节能环保中的一个细分子行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子行业便是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CHINA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FUND 中文|EN 首页 新闻动态 有偿使用 赠款支持 风险绩效 国际合作 政策研究 党建工作 关于我们 首页>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节能环保地位重汽车拆解市场蓄势待发 2015-04-10 节能环保行业作为位居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首位的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循环经济作为节能环保中的一个细分子行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子行业便是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

报废汽车作为循环经济上游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具有存量大、资源价值高、零件可再制造应用等特点,是循环经济上游原材料来源的重要支柱。

在汽车报废高峰即将到来以及黄标车整治这一行业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汽车拆解市场即将启动。

其中,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将成为行业的“金铲子“,率先受益,而回收与资源化企业将依仗相关政策出台随之受益。

汽车报废高峰即将到来 自2000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迎来首次爆发式增长,按汽车通常报废期限为10-15年推算,2015年我国将迎来第一次汽车报废高峰。

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水平,2020年将超过2亿辆。

按照成熟市场报废汽车占汽车保有量6%-8%的水平来计算,2015年我国年报废汽车量将达到900万-1200万辆,2020年将达到1200万-1600万辆。

仅按照报废车辆中废钢铁、废轮胎、废塑料和废有色金属含量进行统计,其行业规模至2015年将达到约1778亿元,如果包括零部件再制造和相关设备需求,行业整体规模将远超过2000亿元。

从我国汽车报废量来看,我国已开始逐步进入汽车报废的高峰期。

2010—2013年我国汽车注销量分别约为364万辆、448万辆、468万辆、535万辆,但2010—2013年的回收量分别约为200多万辆、100多万辆、60.04万辆、137万辆。

虽然报废汽车数量保持高速增长,但整体汽车报废率仍较低,平均仅为保有量的4%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8%的水平,而回收率更是只有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

相比发达国家,国内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尚处于“农耕时代“。

一方面,我国整体汽车报废率仅为4%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8%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报废汽车正规拆解处理能力也较低,正规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2015年1000万辆报废汽车的处理需要;此外,目前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拆解、破碎处理的报废汽车量还是少之又少,大量报废汽车通过非法改装、拼装后直接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销售;最后,国内报废汽车拆解处理技术仍以手工拆解为主,技术水平有限,有价值资源回收率低,环境污染重。

黄标车整治将成行业催化剂 除了汽车报废高峰即将到来这一基本面因素外,有关黄标车的政策也是未来推动汽车拆解市场爆发的重要力量。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采用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将节能减排非常关键的几项任务,如燃煤锅炉淘汰、火电脱硝、钢铁烧结机脱硫、水泥脱硝、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等任务分解到全国31省(区、市)。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黄标车1300余万辆,约占汽车保有量的10%。

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年国务院总计下达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601.08万辆,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地区7省市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43万辆,占淘汰任务的40.5%。

相比社会报废车辆,此次黄标车淘汰政府主导性极强,巨量报废汽车将进入国内的正规拆解渠道。

从而解决制约国内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收车难“的最大障碍,进而成为市场启动的导火索。

未来2-3年将是我国报废汽车处理设备的集中爆发阶段。

按照6%的汽车报废比例计算,对应拆解设备市场容量超过70亿元,破碎处理设备市场容量超过40亿元。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的公司可分为三类,设备公司、回收处理类公司、资源化公司。

其中,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将成为行业的“金铲子“,率先受益,而回收与资源化企业将依仗相关政策出台随之受益。

按照新增1000万辆/年的处理能力来计算,仅大型金属处理设备市场需求就约为150亿-250亿元,而且报废汽车拆解产能建设需要2-3年时间,大型金属处理设备的市场需求将先于国内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爆发。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56 Website 公众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