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柯爾克孜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Kirgiz,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 / قىرعىز),也譯作吉爾吉斯族,中亞的一支民族,為吉爾吉斯的主體民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吉爾吉斯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吉爾吉斯族Кыргыз/قىرعىز 欽吉茲·艾特馬托夫 庫爾曼江·達特卡 JengishbekNazaraliev(英語:JengishbekNazaraliev) OrzubekNazarov(英語:OrzubekNazarov) 布布薩拉·比舍納里耶娃 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 著名人物總人口5,258,560分佈地區 吉爾吉斯4,587,430[1] 烏茲別克511,000[2] 中國大陸186,708[2] 俄羅斯103,422[3] 塔吉克81,000[來源請求] 阿富汗30,000[4] 哈薩克11,000[5][永久失效連結] 烏克蘭3,000[6] 土耳其4,000[7] 巴基斯坦2,000[8]語言吉爾吉斯語宗教信仰大部分信伊斯蘭教遜尼派,小部分信佛教、薩滿教相關族群其他突厥語民族 柯爾克孜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Kirgiz[3],吉爾吉斯語:Кыргыз/قىرعىز),也譯作吉爾吉斯族,中亞的一支民族,為吉爾吉斯的主體民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中國境內有超過18萬柯爾克孜人(2010年),主要分布於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目次 1歷史 2語言文字 3文化藝術 4風俗習慣 4.1民族服飾 5史籍描述 5.1族屬與容貌 6遺傳基因研究 7中國柯爾克孜族 8參考文獻 9參見 10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吉爾吉斯人原本世代居於西伯利亞南部、葉尼塞河上游的盆地,突厥語Qırğız(中國史籍記載為黠戛斯,即今天的吉爾吉斯人)。

柯爾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亞等地的柯爾克孜人西元10世紀前後就皈依伊斯蘭教。

在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約4,587,430名吉爾吉斯族人,與現今的在中國新疆的186,708名柯爾克孜人,皆較多信仰伊斯蘭教。

而生活在中國黑龍江的富裕縣柯爾克孜人則信仰薩滿教,新疆額敏因長期與厄魯特生活因此信仰藏傳佛教。

吉爾吉斯因浩罕汗國而伊斯蘭化,南部吉爾吉斯更為伊斯蘭化。

《史記》中最早記錄了柯爾克孜人的情況,稱為「鬲昆」。

兩漢時稱「堅昆」,受匈奴統治; 魏晉南北朝至隋代稱「結骨」、「契骨」、「紇骨」、「護骨」、「居勿」等,二世紀中葉後受鮮卑和柔然統治,北齊、隋唐時期先後受突厥汗國、回紇統治, 唐代時根據漢語的音譯通稱為「黠戛斯」,也有稱「紇扢斯」,後在840年滅回鶻後獨立。

五代十國、遼、宋、金時又稱「紇里迄斯」,至924年被耶律阿保機的大契丹國統治。

大蒙古國和元代時稱「吉利吉斯」等,蒙古帝國時期劃入益蘭州。

明朝時稱乞兒乞思,屬瓦剌。

清代時按准噶爾人的稱呼稱其為布魯特,至17世紀分別受到蒙古人的準噶爾汗國,以及俄羅斯帝國的排擠,漸漸遷移到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一帶,即今日吉爾吉斯共和國。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攻滅準噶爾汗國後,吉爾吉斯人被清朝統治。

後來清朝衰落,在1864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將伊犁河及天山一大部份割讓俄國,人隨地歸,吉爾吉斯人從此被俄羅斯帝國統治。

一部分因為被準噶爾裹脅叛亂被乾隆帝送交今黑龍江省富裕縣,又稱富裕柯爾克孜人。

這些名稱其實都是各時期各種不同的音譯。

乃蠻、欽察、契丹等來自哈薩克汗國的部族屬於吉爾吉斯的「色爾特克勒克」(意為「外部之人」),不屬於吉爾吉斯本部。

語言文字[編輯] 主條目:吉爾吉斯語 柯爾克孜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為吉爾吉斯語(吉爾吉斯語),屬於突厥語族欽察語支。

歷史上,柯爾克孜族曾經使用過古突厥文與察合台文,目前,吉爾吉斯則使用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而中國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則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吉爾吉斯語。

文化藝術[編輯] 柯爾克孜族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最著名的是英雄史詩《瑪納斯》。

風俗習慣[編輯] 民族服飾[編輯] 吉爾吉斯族的女子多穿長連衣裙,上身穿黑色小馬甲,有些地方的婦女穿小豎領的白色襯衫。

婦女用頭巾包頭,外佩飾品。

男子的高頂方形帽是一大特色,多用皮子或氈子做成,又一個卷沿,兩側有護耳。

男子的上衣多是圓領,繡有花邊。

腰間束皮帶,佩有小刀。

史籍描述[編輯] 族屬與容貌[編輯] 《唐書·回鶻傳·下》附《黠戛斯》條中說:「(黠戛斯)人皆長大,白髮、皙面、綠履,以黑髮為不祥,黑瞳者必曰〔李〕陵苗裔也。

」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四中也說「堅昆部非狼種」,日本歷史學家羽田亨據此推斷,黠戛斯人在唐代仍不屬於突厥人種,而是屬於雅利安人種,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才逐漸突厥化的。

[4] 遺傳基因研究[編輯] 日本東京大學學者植田信太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王麗組成的中日聯合研究團隊,在2000年發布的研究報告,比較在中國山東省發掘的古代遺體,發現在戰國時期中期以前的山東人,在遺傳基因上與歐洲人接近,有印歐人的特徵;西漢末年以前的山東人則接近於中亞地區的維吾爾人與吉爾吉斯人。

現代山東人則與東亞的日本人與韓國人基因接近[5][6][7]。

然而上述結論受到韓康信、尚虹的質疑,指出根據考古學研究,古代印歐人種東進的地理介限位於新疆東部至甘肅西部之間,在此以東的地區並沒有發現具有印歐人種型態的類群[8],後來姚永剛和張亞平重新檢測植田信太郎的研究數據,發現遺傳基因均屬於東亞人種[9]。

中國吉爾吉斯族[編輯] 主條目:中國吉爾吉斯族 中國境內的吉爾吉斯族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承認的56個民族,官方稱「柯爾克孜」,而將他國同源民族譯為「吉爾吉斯」。

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少數分佈在鄰近的烏什、阿克蘇市、莎車、英吉沙、塔什庫爾干和皮山以及新疆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博樂、精河和鞏留。

[10][11] 參考文獻[編輯]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Censuses1970-1989show0.9 %KyrgyzpopulationshareinUzbekistantotal,2000estimateswerealso0.9 %(EthnicAtlasofUzbekistan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5),actuallyUzbekistanpopulationis27,767,100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1-13(2009),so0.9 %isappr.250,000 ^GB3304-91中國各民族名稱的羅馬字母拼寫法和代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5-03. ^羽田亨著,耿世民譯.《西域文化史》.新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二章「西域的民族」第一頁.ISBN 11098·13請檢查|isbn=值(幫助).  ^《從大陸尋找渡來系彌生人的根源-與山東省的共同研究報告》,土井濱遺跡人類學博物館、山東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年出版 ^多賀谷昭《日本人漫長之旅I·由容貌探討日本人的由來》,NHK出版,2001年 ^鶴間和幸著,李彥輝譯《始皇帝的遺產》,台灣商務印書館,2018年。

^韓康信、尚虹《山東臨淄周-漢代人骨種族屬性的討論》 ^姚永剛、張亞平《古老人群mtDNA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TheKyrgyz –ChildrenofManas.Кыргыздар –Манастынбалдары".PetrKokaisl,PavlaKokaislova(2009).pp.173–191.ISBN 80-254-6365-6 ^柯尔克孜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2-03-24].  參見[編輯] 吉爾吉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吉爾吉斯語 哈卡斯人 葉尼塞吉爾吉斯人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吉爾吉斯族 吉爾吉斯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突厥語民族 麥斯赫特土耳其人 阿爾泰人 阿瓦爾人 阿夫沙爾 亞塞拜然族 巴爾卡爾人 巴什基爾人 楚利姆韃靼人 楚瓦什人 克里米亞韃靼人 欽察人 多爾干人 杜格拉特 加告茲人 伊拉克土耳其曼人 伊朗的亞塞拜然人(英語:IranianAzerbaijanis) 卡拉恰伊人 卡拉伊姆人 卡拉卡爾帕克人 卡拉帕帕赫人 葛邏祿 哈薩克族 哈卡斯人 哈拉吉 可薩人 呼羅珊突厥人(英語:KhorasaniTurks) 奇茲爾巴什 基馬克 克里木查克人(英語:Krymchaks) 庫曼丁人 庫梅克人 吉爾吉斯族 克里雅人 利普卡韃靼人 乃蠻 諾蓋人 烏古斯人 卡什加人 撒拉族 沙陀 敘利亞土耳其曼人 韃靼人 鐵連吉特人(英語:Telengits) 鐵列烏特人 圖巴拉爾人 托法人 圖哈人 圖瓦人 突騎施 土爾克人 土耳其人 沙比爾人 土耳其裔埃及人 保加利亞的土耳其人 土耳其裔賽普勒斯人 科索沃的土耳其人 土耳其裔馬其頓人 羅馬尼亞的土耳其人 西色雷斯的土耳其人(英語:TurksofWesternThrace) 土庫曼人 維吾爾族 烏孜別克族 回鶻人 雅庫特人 裕固族 閱論編俄羅斯國內的各個民族印歐語系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哥薩克人·亞美尼亞人·白俄羅斯人·奧塞梯人·羅姆人·摩爾多瓦人·塔吉克人·希臘人·波蘭人·立陶宛人·保加利亞人·拉脫維亞人·高加索塔蒂人·庫德人·印度人·尼泊爾人·帕米爾人·巴基斯坦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囉哩人高加索語系車臣人·卡巴爾達人·達爾金人·印古什人·列茲金人·喬治亞人·拉克人(俄語:Лакцы)·塔巴薩蘭人·阿迪格人·阿巴扎人·魯圖爾人·阿古爾人·阿布哈茲人·札庫爾人·切爾克斯人·阿瓦爾人烏拉爾語系薩米人·卡累利阿人·維普斯人·英格里芬蘭人·伊喬里亞人·沃茨人·愛沙尼亞人·塞托人·莫爾多瓦人(厄爾茲亞人·莫克沙人)·烏德穆爾特人·馬里人·科米人·埃涅茨人·涅涅茨人·漢特人·曼西人·謝爾庫普人·恩加納桑人突厥語族韃靼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哈薩克人·亞塞拜然人·雅庫特人·庫梅克人·圖瓦人·托法人·圖巴拉爾人·阿爾泰人·卡拉恰伊人·烏茲別克人·巴爾卡爾人·土耳其人·諾蓋人·哈卡斯人·土庫曼人·吉爾吉斯人·加告茲人·克里米亞韃靼人·維吾爾人·楚利姆韃靼人滿-通古斯語系鄂溫克人·埃文人·那乃人·烏爾奇人·烏德蓋人·涅吉達爾人·鄂羅克人·奧羅奇人·滿洲人蒙古語系布里亞特人·卡爾梅克人楚科奇-堪察加語系楚科奇人·科里亞克人·堪察加人·克里克人·阿留特人·楚凡人閃米特語族高加索猶太人·亞述人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尤皮克人·阿留申人漢藏語系漢人·東干人·塔茲人葉尼塞語系凱特人·尤格人東北亞語言(有爭議)日本人(庫頁島日本人)·朝鮮人(高麗人·庫頁島朝鮮人·北韓人)·阿伊努人南亞語系越南人其他語系尤卡吉爾人(楚凡人)·尼夫赫人·非裔俄羅斯人 規範控制 AAT:300386380 BNF:cb120097116(data) LCCN:sh85072513 NDL:0057545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柯尔克孜族&oldid=71794690」 分類:​俄羅斯族群吉爾吉斯族穆斯林社區亞洲族群突厥語民族現代游牧民族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archiveis連結Webarchive模板archiveit連結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含有ISBN錯誤的引用的頁面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自2018年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ČeštinaCymraeg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客家語/Hak-kâ-ngî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ГӀалгӀай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NederlandsNorskbokmålИрон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Тывадыл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