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民國的国歌自1912年建國以來共有4個版本;現行使用版本定於1937年,又因為歌詞第一句為「三民 ... 臺灣自1945年起從日本的殖民地歸還為中華民國政府,使中華民國國歌開始於當地 ... 中華民國國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歌》《中華民國國歌》歌譜 中華民國國歌中國國民黨黨歌作詞 孫中山,1924年6月16日[註1] 地點:中華民國廣東省番禺縣黃埔軍校 作曲程懋筠,1928年12月29日採用1928年12月29日(實際使用)1943年2月5日(法律確定)1945年8月16日音樂試聽《中華民國國歌》文件信息·幫助 中國國歌歷史1878-19121878-18961896-19061906-19111911-1912清朝國歌普天樂(半官方國歌)李中堂樂(半官方國歌)頌龍旗(半官方國歌)鞏金甌(官方國歌)1912-1913五族共和歌1913-1915卿雲歌(第一次)1915-192119151916-1921中華雄立宇宙間原歌詞重新填詞1921-1928卿雲歌(第二次)1928-1949-1949-19661966-19781978-19821982-中華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原歌詞無歌詞,東方紅為實際國歌重新填詞原歌詞註:1.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事實上在1966年被廢止,正式場合不演唱歌詞,1978重新填詞,1982年恢復原歌詞。

2.因台海現狀,因此中國有兩首國歌,並使用至今。

3.香港及澳門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閱論編 中華民國的國歌自1912年建國以來共有4個版本;現行使用版本[1]定於1937年,又因為歌詞第一句為「三民主義」,有時又被稱為「三民主義歌」[2],以與過往的中華民國國歌作區別。

此歌曲先有詞而後有曲。

歌詞又名「黃埔軍官學校訓詞」或「總理訓詞」,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6月16日舉行的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該校師生發表的訓詞;1928年底,當時已透過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的中國國民黨決定將總理訓詞定為黨歌、並對外徵求曲譜,最終由程懋筠的作品獲選。

國民政府在1930年決定國歌時,亦決議選用此歌;之後對外徵求創作,但均定為「從缺」,此歌遂於1937年正式定為國歌,並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沿用至今。

目次 1歷史 1.1民國17年(1928年)前 1.2民國17年(1928年)至今 2旋律 3歌詞 3.1「吾黨」一詞爭議 4使用狀況 5參見 6註釋 7參考文獻 7.1書籍 8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民國17年(1928年)前[編輯] 參見:五族共和歌、中華雄立宇宙間和卿雲歌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總長蔡元培對公眾徵求國歌,後來選定《五族共和歌》做為臨時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3]。

民國2年(1913年),北洋政府將《卿雲歌》(汪榮寶選詞,民國2年(1913年)比利時作曲家哈士東(JoanHautstone)作曲)定為中華民國國歌,後在民國4年(1915年)改以《中華雄立宇宙間》(王露作曲)作為國歌,並數次更改歌詞。

民國10年(1921年),再次改用《卿雲歌》(蕭友梅重新作曲)作為中華民國國歌。

[4] 民國17年(1928年)至今[編輯]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發表訓詞,其內容一說為孫中山的文膽胡漢民主編,戴季陶、廖仲愷、邵元沖等協助編寫,由孫中山審閱。

另一說為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中只說了「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三句,後來由胡漢民等人增加詞文,經過孫中山批可後,後發表成為訓詞。

因為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發表,該訓詞被稱為「黃埔訓詞」、「黃埔官校訓詞」、「黃埔軍校訓詞」等,又因孫中山為國民黨總理,又被稱為總理訓詞。

民國17年(1928年),國民黨北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形式上中國統一後,戴季陶建議將黃埔軍校訓詞採為國民黨黨歌歌詞。

其後經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開徵求樂譜;最後以程懋筠譜曲在139件作品中拔得頭籌,並得到500銀圓獎金。

當時南京金陵大學及中央大學的學生曾在場試唱,並且由作者自己在中央廣播電台播唱示範。

[5] 194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改組之日,上海大公報公布國民政府消息,為行憲之目的,自即日起不再於公開場合懸掛國民黨黨旗。

僅懸掛國旗與孫中山國父畫像。

因國歌有其歷史背景,不便更改。

民國18年(1929年)1月10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採程懋筠所譜者為黨歌,理由是該歌詞富愛國思想,且曲調和平、有力,有民族意識之效果。

民國19年(1930年)2月28日南洋萬鴉渡中華學校來電詢問能否亦以此歌作為國歌;3月13日,第三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78次會議提出討論,決定:在國歌未製定以前,可以此歌代用。

民國19年(1930年)3月24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165號訓令全國各級政府,在國歌未制定前,一般集會場合均唱這首程懋筠所譜之歌代替國歌[6]。

最初只有旋律曲調,並沒有和聲與伴奏;正式頒定後,蕭友梅、趙元任、黃自曾先後為其譜寫伴奏和聲[5]。

其後,社會輿論認為黃埔軍校訓詞乃勉勵中國國民黨黨員之用,僅能代表黨而無法代表國家;政府瞭解訓詞屬代用性質,民國19年(1930年)5月責成教育部對外廣徵國歌歌詞,先限8月底截止,三度展延;至民國20年(1931年)6月止,投稿者約1,700餘人,歌詞2,000餘首,惟經多次審查均無一入選。

[7] 民國25年(1936年),國民政府成立「國歌編製研究委員會」,專門負責國歌編製研究事宜,並正式登報公開徵求國歌歌詞[8],至民國26年(1937年)結束,投稿者約1,700餘人,歌詞3,000餘首,多次審查均仍無一入選。

該委員會後仍建議採用黃埔軍校訓詞作為國歌,理由是黃埔軍校訓詞充分表現革命建國精神,不但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且代表中華民國立國精神。

民國26年(1937年)6月3日,第五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45次會議通過以黃埔軍校訓詞為中華民國國歌,6月16日中常會發函至通知國民政府,同年6月21日經國民政府公布實施,國歌徵選案至此遂告確定[9]:5438[10][11]。

民國36年(1947年)4月16日,第六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65次會議提出報告,經決議,在政府未頒訂新國歌以前,暫仍照舊[12][13]。

旋律[編輯] 音訊播放在您的瀏覽器上不支援。

您可以下載音訊檔。

歌詞[編輯] 中華民國國歌(鋼琴演奏版) 孫中山親手書寫的黃埔軍校訓詞 原文 註解 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三民主義是我們[a]所共同遵從的指導方針。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用三民主義建立並建設中華民國,促進大同世界的實現。

咨爾多士 為民前鋒 啊[b]!諸位志士們!要做全民的楷模表率。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從早到晚都不懈怠,遵從三民主義。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立誓要勤奮努力、勇往直前。

一定要信守、忠誠。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自始至終,不斷地努力,徹底實踐。

註釋 ^參見下方「吾黨一詞爭議」。

^咨為嘆詞。

「吾黨」一詞爭議[編輯] 1952年11月1日,雷震在《自由中國》上撰文〈監察院之將來〉,批評以國民黨黨歌作為國歌,具有排他性,傷害其他政黨成員的感情,這種作法不能長久適用。

以黨歌為國歌一事,就是一件極不聰明的作法,因此其他黨派人士,當然不願唱「吾黨所宗」一語。

這個「吾黨」明明是國民黨,偏偏要他黨黨人在唱國歌的時候改換黨籍,該是一件多麼傷害情感的事情。

每逢唱國歌的時候,常見他黨人士總是縮在鼻子裡哼,有人連嘴唇也不稍動而呆立若木雞一般。

唱國歌應該是大家很快樂、很高興的一件事情,一個國歌如不能使大家興高采烈的引吭高歌、齊聲共鳴,反使一部分人感到內心的苦痛,該是一件多麼「不智之舉」。

不要說是共黨上了台,即令其他政黨掌握了政權,像這樣排他性的國歌,也是難於保持長久的。

[14] 1957年9月24日,立法委員李祖謙在立法院質詢時就有關國歌問題向行政院提出質詢,「吾黨」是歌詞文字上極少的部份似乎覺得有些勉強,因此無論在國際宣傳上或國內觀感上,均不免留下一個難以自圓其說的漏洞,要求政府當局予以適當考慮。

教育部部長張其昀說「吾黨」二字與《論語》所稱「吾黨」涵義相同,是即吾輩之意,「吾黨所宗」即為全國同胞共信共行之意。

[15] 國立編譯館解釋「多數人在一起可稱黨,『吾黨』意為『吾輩、吾人』,也就是我們的意思,這裡指全國國民。

」[16]。

且「吾黨」一詞在中文裡有相當古老歷史,出現遠遠早於現代政黨組織,比如《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唐朝賈島的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唐.韓愈〈山石〉詩:「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這裡的「黨」指的是「朋友、同輩。

指意氣相投的人」[17]。

1978年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中的唱國歌儀式,黨外人士因不滿此句,將之改唱為「吾民所宗」[18]。

《疾風雜誌》負責人勞政武藉機大為鬧場,史稱「中山堂事件」。

張作錦曾寫「對中國國民黨的諍言」一文,表示過去曾經討論過「吾黨」是國民黨之「黨」,但政府解釋成是志同道合一群人,他希望國民黨避免這個嫌疑,改成「民」字比「黨」字好[18]。

民主進步黨認為其歌詞內容難釐清與國民黨黨歌的關係,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首長大多在主辦元旦升旗儀式唱國歌時跳過「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不唱。

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2012年1月1日到民進黨執政­的台南市政府參加升旗典禮時,避開「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的三句,到第四句「以進大同」才­開始唱。

[19] [20]。

2016年和2020年的總統就職典禮中,蔡英文都全程唱完國歌。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玉珍表示,總統蔡英文常常在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就表示蔡英文是國民黨員嗎?那只要民進黨官員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所以就代表他們認同三民主義,是國民黨員嗎?[21]。

使用狀況[編輯] 舉行升(降)中華民國國旗儀式時,並非於升(降)旗同時演唱國歌,而是於升旗之前演唱,再於升(降)旗的同時演奏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在1991年6月29日廢止《違警罰法》之前,規定聞唱國歌不起立致敬者處二十銀圓(新臺幣60元)以下罰鍰或申誡。

自中華民國國歌於1937年制定後,一直持續使用迄今。

臺灣自1945年起從日本的殖民地歸還為中華民國政府,使中華民國國歌開始於當地使用。

在臺灣,過去電影院放映電影前需先播放國歌影片,至1990年代後逐漸取消(而最先取消此慣例的縣市為宜蘭縣,1989年就由時任縣長的陳定南宣布);過去廣播電臺在每天開、收播對時後也需播放中華民國國歌、老三台在每日節目開播前,亦會播放國歌,1990年代以前還會打出「奏國歌時,請保持肅靜」的政令宣導字卡(台灣電視公司版本,播至2016年7月)隨著時空及政治環境的改變,現今大多數電視台和電台為24小時全天候播出;即使有收播時段也在檢驗圖之後也直接開始播放當日的節目。

加上沒有法令硬性規定,電視台除了老三台在固定的時段及少數廣播電台在每天(台視各頻道每週一;中視數位台每個月其中一個週二及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每天)播放外。

[來源請求]其他電視台都未播放。

國歌歌詞亦很長一段時間亦收錄於國立編譯館版國民中學國文課本內教授[22]。

但現多已僅見於音樂課本上。

據1989年至2005年間的《中華民國年鑒》英文版記載,中華民國國歌曾在德國舉辦的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選為世界最佳國歌[23][24]。

橋頭糖廠椰子樹上對於國旗、國歌的標語,上面寫:「升降國旗肅立致敬;聽唱國歌立即肅立。

」 現今版本為2010年12月,長榮交響樂團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演奏國歌,並搭配台灣各地風景製作成影片。

2007年2月,格瑞那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協助建成其國家體育場儀式上誤奏中華民國國歌,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不悅。

同年8月,在日本德島市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上,中華台北對日本的賽事中因為演奏中華民國國歌,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館的官員表達抗議。

基於中華民國國歌曾為國民黨黨歌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未明令禁止公開傳播此歌曲,但在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平臺遭到屏蔽,稱之為「三民主義歌」(不能稱為中華民國國歌)。

但有時由於場合、與1949年後台灣政治相關的原因而被禁止。

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在2000年陳水扁就任總統時,歌手張惠妹曾在總統就職大典上領唱中華民國國歌[2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感到不悅,因此阻礙其於中國大陸的演藝事業發展兩年之久。

[26]2016年3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為涉台用語制定的指導性文件《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中,第一項第1條規定:「對1949年10月1日之後的台灣地區政權[……]不使用『中華民國』,也一律不使用『中華民國』紀年及旗、徽、歌。

」 參見[編輯] 《中華民國國旗歌》 三民主義 台灣國歌 註釋[編輯] ^改編自演講。

參考文獻[編輯] ^中華民國國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 ^特派員林琮盛/專題報導/旺報,"第一首國歌非現今三民主義歌"存檔副本.[2011-07-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中時電子報,2011-07-19. ^特派員林琮盛/專題報導/旺報,"第一首國歌非現今三民主義歌"[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1-07-19. ^非也傳播非也,國史館紀錄片發表會‧國歌組曲REMIX版演唱(長天傳播提供),2011-10-07[2017-01-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5.05.1李士釗編譯.聯合國歌集.上海教育書店.1947:20(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民國19年3月國民政府公報 ^孫鎮東著,國旗國歌國花史話,第53-54頁 ^國史館數位典藏計畫>中華民國國旗與國歌史料.[2011-1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ISBN 9787101079982.  ^國旗、國歌、國花(中華民國國情介紹-政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行政院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十五次常會決議以現行黨歌為國歌》,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1-010014-00001-019 ^孫鎮東著,國旗國歌國花史話,第56頁 ^見民國36年4月17日南京中央日報第二版,中央圖書館期刊室 ^雷震〈監察院之將來〉,《自由中國》1952年11月1日,頁7 ^台灣情況特殊目前不能解嚴國歌歌詞完全符合憲法精神馬紀壯張其昀立院答詢.《聯合報》.1957-09-25(中文(臺灣)).  ^蘇貞昌拜訪 柏楊建議改國旗為五色旗、改國歌吾民所宗.[2014-05-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3).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於「黨」的解釋.[2019-1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3).  ^18.018.1龔濟.我們拒絕任何人拿我們的前途冒險--中山堂「聽政」觀感並向選民進言.《聯合報》.1978-12-07(中文(臺灣)).  ^蔡台南升旗國歌避「吾黨所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民視新聞2011-12-31 ^章琦瑜、吳學銘.'吾黨吾輩'國歌考人解釋是否妥當引發議論.《聯合晚報》.1988-11-06(中文(臺灣)).  ^黃建豪.國歌是黨歌?歐陽娜娜恐被罰陳玉珍:小英唱「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是國民黨員嗎?」.新頭殼.2020-09-29[2020-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7)(中文(臺灣)).  ^五甲國中學習加油站.[2010-05-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20).  ^朱梅麗;張惠貞等.TheRepublicofChinaYearbook--Taiwan2001.GovernmentInformationOffice.[2010-10-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英語).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BerlinSummerOlympics,1936.[2011-03-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CrystalHuang,張惠妹-國歌,2006-07-18[2018-0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阿妹.紀曉君等人520領唱國歌被中國封殺.民視新聞.2016-06-16[2018-0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書籍[編輯] 孫鎮東:《國旗國歌國花史話》,ISBN978-666636228-7,東華書局,傳記文學雜誌社代售,1981-12-25(民國70年行憲紀念日)初版.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中華民國國歌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中華民國國歌 外部音訊連結國歌(演奏版)(wma),中華民國外交部國歌(演唱版)(wma),中華民國外交部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觀光篇-合唱版,InfoTaiwan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觀光篇-演奏版,InfoTaiwan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綜合篇-合唱版,InfoTaiwan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綜合篇-演奏版,InfoTaiwan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國家建設篇-合唱版,InfoTaiwan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國家建設篇-演奏版,InfoTaiwan 國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華民國總統府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NationalAnthemoftheRepublicofChina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NationalAnthemofTaiw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LqpAGHMJI 閱論編中華民國主題歷史大陸時期(年表) 護國戰爭 鄭家屯事件 張勳復辟 府院之爭 護法運動 五四運動 北京政變 第二次直奉戰爭 廣州商團事變 六一六事變 第一次直奉戰爭 直皖戰爭 北伐 東北易幟 中原大戰 南京十年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外蒙古獨立 國府遷台 台灣時期(年表) 反共抗俄 古寧頭戰役 西昌戰役 四大改造 縣市選舉 中美協防 雲南反共救國軍 救濟大陸災胞 白色恐怖 榮民退役 復校 金門炮戰 中科院 反攻 中華文化復興 九年義務教育 臺灣奇蹟 中美斷交 退出聯合國 自強救國 黨外運動 美麗島事件 民主化 解嚴 野百合學運 國會全面改選 總統全民直選 在台灣 南向 裁軍 首次政黨輪替 去蔣化 是台灣 世貿 志願役 倒扁運動 二次政黨輪替 潛艦國造 課綱微調 太陽花學運 三次政黨輪替 台灣 轉型正義 新南向 萊豬 政治政府 北洋政府 護法軍政府 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 蔣中正政府 嚴家淦政府 蔣經國政府 李登輝政府 陳水扁政府 馬英九政府 蔡英文政府 外交 外交史 中俄蒙協約 中日民四條約 開羅宣言 2758號決議 邦交國 外交部 駐外機構 彈性外交 務實外交 活路外交 踏實外交 口罩外交 兩岸 臺灣問題 歷史 臺灣光復 臺海危機 開放兩岸探親 辜汪會談 飛彈危機 ECFA CSSTA 馬習會 臺海現狀 疆域 區劃 軍事 國防部 國軍 軍旗 勳章 憲法 增修條文 訴訟法 法律 審查制度 國民 身分證 護照 政黨 列表經濟 大陸時期經濟 大陸時期鐵路 中央銀行 科技 臺灣經濟 台灣經濟史 黃金運臺 美援 三七五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有其田 農技援外 六期四年計畫 十大建設 勞動基準法 十二項建設 十四項建設 新十大建設 愛台十二建設 前瞻計畫 媒體 彩券 統一發票 貨幣 大陸時期 銀圓 法幣 金圓券 銀圓券 中儲券 聯銀券 邊幣 銀毫 舊臺幣 東北券 藏幣 四川藏洋 老滇票 台灣時期 新臺幣 新臺幣硬幣 海南銀行銀圓券 文化 教育 高等教育 國家考試 國語 新文學運動 國語運動 國語政策 國字標準字體 國寶 國樂 節日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自然生態保護區 環境保育 人口 大陸時期 臺灣人口 五族共和 中華民族 國族認同 中國人 臺灣人 金門人 華人 原住民 新移民 宗教 悟善社 主徒會 非基督教運動 中國佛教會 中國回教協會 穆斯林叛亂 國家象徵 稱號 國旗 國徽 國璽 國慶日 國歌 國旗歌 國花 國家元首 首都 分類 主題 閱論編中華民國國家象徵國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下半旗)國徽十二章國徽→青天白日國徽國歌《五族共和歌》→《卿雲歌》→《中華雄立宇宙間》→《卿雲歌》→《三民主義歌》國旗歌《中華民國國旗歌》國花梅花(梅花旗)國璽中華民國國璽(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國父孫中山其他國樂、國幣、國都(中央政府所在地) 閱論編亞洲各國家和地區國歌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2 巴林 孟加拉 不丹 汶萊 緬甸 柬埔寨 蒙古國 賽普勒斯1 埃及3 喬治亞2 印度 印尼4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薩克2 北韓 南韓 科威特 吉爾吉斯 寮國 黎巴嫩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達 俄羅斯1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 泰國 東帝汶4 土耳其2 土庫曼 阿聯 烏茲別克 越南 葉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北賽普勒斯1 巴勒斯坦6 納哥諾卡拉巴克 南奧塞提亞 中華民國(臺灣)5 屬地和其它特殊政區 聖誕島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1部分領土在歐洲且同為歐洲國家。

2部分領土在歐洲。

3部分領土在非洲且同為非洲國家。

4部分領土在大洋洲。

5亦因地理位置或政治因素而稱為「臺灣」或「中華臺北」。

1971年後非聯合國會員國,目前不為聯合國和大多數國家承認。

請參閱台灣問題與台海現狀。

6獲世界多數國家承認,聯合國承認為觀察員,但疆域未定且大部分領土由以色列占領。

請參閱巴勒斯坦問題。

閱論編孫中山親屬 孫眉 盧慕貞 大月薰 宋慶齡 孫科 孫娫 孫婉 宮川富美子 經歷 四大寇 中國同盟會 辛亥革命 南京臨時政府 護法軍政府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創始 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 黃埔軍校 廣東大學 中山裝 思想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振興中華 三民主義 五權憲法 訓政 聯俄容共 著作 《倫敦蒙難記》 《建國方略》 《孫文學說》 《實業計畫》 《民權初步》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大亞洲主義》 《孫文越飛宣言》 《黃埔軍校訓詞》 《總理遺囑》 爭議 評價 《國賊孫文》 宗教信仰 演繹 《國父思想》 《鐵拳無敵孫中山》 紀念 中山市 中山陵 孫中山紀念館 國父紀念歌 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中山醫學大學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中山紀念中學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高雄市立中山高級中學 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中山國民中學 中山國民小學 中國南極中山站 中山博物院 中山圖書館 中山醫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中山公園 南京中山植物園 中山紀念林 孫中山史蹟徑 中山艦(中山艦博物館) 中山門 中山站(台北市) 中山堂 中山樓 中山路 中山橋 逸仙橋 逸仙樓 誕生一百周年紀念 植樹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華民國國歌&oldid=68735061」 分類:中華民國國歌亞洲國家國歌中國國民黨歷史黨歌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孫中山著作1924年中國隱藏分類:自2020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CS1英語來源(en)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不在維基數據的YouTube視頻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文庫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贛語Galegoעברית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ភាសាខ្មែរ한국어ລາວLietuviųमराठीBahasaMelayu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