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為新竹市點燈,打造竹塹城 ... - 微笑台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科技人為家鄉點燈,鴻梅文創志業執行長陳添順,致力推廣新竹市美學,除了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後盾,更透過「或者」品牌串聯在地,轉角就能遇見舊城美好。

深度旅遊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特輯精選 負責任的旅行 夏季金牌旅人任務 微笑台灣xWeMo北高雙城兜風 和山一起呼吸 廟宇覺旅 更多特輯 縣市尋訪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地方創生 創意教案 Podcast 深度旅遊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特輯精選 負責任的旅行 夏季金牌旅人任務 微笑台灣xWeMo北高雙城兜風 和山一起呼吸 廟宇覺旅 更多特輯 縣市尋訪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台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地方創生 創意教案 Podcast 會員專屬 廣告刊登 關於微笑 我要投稿 訂閱雜誌 電子報 首頁 深度旅遊 小鎮 新地方之光 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為新竹市點燈,打造竹塹城分散式美術館 科技人為家鄉點燈,鴻梅文創志業執行長陳添順,致力推廣新竹市美學,除了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後盾,更透過「或者」品牌串聯在地,轉角就能遇見舊城美好。

微笑季刊:2021夏季號《島嶼自信》 陳建豪 2021-06-18 11859 新竹市 近三百年歷史的竹塹城,以及科技前緣的竹科園區,同座落在新與舊並存的大新竹。

每天早晨,鴻梅文創志業執行長陳添順從住家前往新竹舊城區的辦公室,天氣好的時候騎單車,雨天則走路,十到二十分鐘的路程,從新竹公園經過天橋、地下道、東城門⋯⋯,「走過護城河會看到不同季節下的不同面貌,即便最近缺水,還是可以看到生氣勃勃的植物、景觀。

」 「現在看家鄉,跟小時候非常不同,」成長於新竹香山,投身科技業期間,經常在國外旅行、生活的陳添順在舊城區慢步移動,看到賞心悅目的街廓,就算天天走,也會發現街景並非一成不變。

新竹有很多「移民」,從早期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的移民、以園區為主的科技移民,還有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地的外籍移工,都豐富了這座城市的人文風情。

回到新竹,陳添順想要改變家鄉的「美學涵養」,藉由欣賞美改善生活品質,讓新竹人與歐美、日本一樣,有豐富文化涵養,進而提升幸福感。

從科技業到文藝領域,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想要為家鄉美學注入新活水。

廣告 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後盾 他為家鄉做了一件事。

2013年,將與兄弟姐妹用父母親名字成立的「鴻梅教育基金會」改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陳家人在2008年創立「鴻梅教育基金會」,五年來認識很多藝術家,更發現從事藝術的年輕人在成名前非常辛苦,陳添順將教育基金會轉型為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可以陪伴、支持年輕藝術家,讓他們可以創作下去。

基金會設立視覺創作組與藝術評論組的「鴻梅新人獎」,透過徵選,提供青年藝術家創作基金、協助辦畫展。

對創作者來說,藝術語言可以是繪畫、雕塑⋯⋯,但要跟一般消費者、欣賞者溝通,還是需要有人轉譯,藝術評論就是這個轉譯的中介角色,讓一般人也能理解創作語彙和理念。

2021年進入第八屆的鴻梅新人獎,曾有一位創作者是用身障父母親需要的輔具作為創作理念,將元素很隱晦的放在作品裡,陳添順說,如果不了解背後故事,一般人很難理解;透過藝術評論者轉譯,讓消費者能與創作者對談,釐清創作的初衷以及想要傳達的訊息,創作的過程、藝術評論、欣賞者理解形成一個迴路,讓藝術創作源源不絕。

廣告 然而,陳添順也發現,基金會畢竟是一個非營利組織(NPO),可以從事理想性高、較具意識層次的欣賞教育,但跟一般人的生活經驗、美學涵養還是有段距離。

因此,繼基金會後,五年前他又創辦了文創志業,貼近庶民生活、有生活感,讓更多人可以體驗美學。

(左)新竹不只有園區,還有許多歷史風景。

圖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

(右)或者風旅附重新詮釋新竹在地特色料理。

圖為奶油剝皮辣椒松阪豬粄條。

(攝影・林科呈) 重新為家鄉貼上美的標籤 鴻梅文創從書店開始做起,透過閱讀,豐富在地精神生活;接下來推出蔬食餐飲,經由飲食,讓居民對土地有更多認識;然後是工藝相關,跟生活、環境、風土結合。

(延伸閱讀:或者書店藏身新竹新瓦屋的一處美麗空間,閱讀之外嘗試更多可能) 陳添順說,在地精神跟氣候、環境、生活的場域直接相關,過去三十年,大家想到新竹多半先想到科學園區、科技城,但另一個角度來看,新竹也背負了美食沙漠、文化沙漠的惡名。

陳添順想改變這個刻板印象,在他心目中,新竹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甚至比台北還早。

「古城一定有它風土迷人之處,過去三十年經濟高度開發,許多人只認識淺層的新竹,像是最有錢村里的標籤,」他感嘆,「鴻梅文創希望透過在地書寫、飲食開發、工藝品創作、傳統工藝的發掘,喚起在地人重新認識新竹,也讓外地人對新竹人有不一樣的觀感。

」 廣告 新竹舊城區富含300年文化底蘊,期待旅人用更緩慢的步伐來一趟歷史行腳。

圖為原是金菊美髮廊的「或者工藝櫥窗」。

陳添順想望中的新竹,是科技與人文均衡對話、新舊融合、步伐優雅的城市,不只是科技富庶,同時人文薈萃。

他希望新竹可以成為一個生活在其中的美術館,不管食衣住行育樂,有各種溫度、各種幸福且不匆忙的城市。

一場名為或者的文化運動 不匆忙,這與效率精準、接軌國際的竹科園區看起來反差很大。

陳添順說,園區與舊城不是兩條平行線,在地團隊努力吸引竹科企業與員工走出園區,真正進到新竹舊城。

他們推出「或者門市」系列,科技人進入舊城區後,可以走路到六個門市,或者風旅、工藝櫥窗、九十年的老戲院、或者光盒子等,還串連在地店家,能讓竹科企業與從業人員從新到舊,深度體驗新竹。

鴻梅文創志業在新竹舊城區有6個據點,從書店、蔬食、工藝等面向,提供旅客不同生活體驗。

(攝影:林科呈) 「布局綿密、穩紮穩打,用理工人按部就班的縝密思考,推動著地方創生,」新竹在地文史工作者李元璋觀察,陳添順以科技人特質帶領團隊,不像一般文青人領軍的文創團隊會過於浪漫,最後無以為繼,「鴻梅文創長期耕耘,透過每次的活動、課程,明確累積出對美學涵養有興趣的居民,潤物細無聲般給予新竹生活文化的養分。

」 廣告 為何取名「或者」?陳添順解釋,「或」是多元的選擇與價值,在讀寫坐臥飲食之間;「者」就是人,是作者、編者、舞者。

「或者」是以人為出發、展現多元選擇與價值的空間。

我認識的新竹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沒有太強勢的族群。

新竹肉圓是結合客家與閩南的小吃,新竹還有非常多眷村,跟傳統聚落融合在一起,並非獨立存在。

我們想要提倡多元的面貌,凸顯居民彼此互相尊重、融合的特質。

或者工藝櫥窗是幢四層樓的日式老宅,蒐羅了30多種設計品牌。

有時候陳添順會去專為外籍移工開設的便利商店、小吃店體驗異國飲食與生活,感受移民工形塑出來的新風貌。

他經常漫步的舊城,指的是新竹市舊城門內、約一平方公里的市區。

鴻梅文創想經營宛若台南神農街、國華街,或台北大稻埕、華山,將許多老房子重新整理後,讓年輕人在這裡實現夢想。

這六個門市,有三個是政府委外經營(OT)的老空間,有三個是自己買的老房子。

陳添順與團隊經營內容、在空間裡灌注自己的營運想法;OT案空間則希望變成公共區域的樞紐,累積更多能量,吸引人進來。

他認為,舊城區是城市振興的催化劑與樞紐,藉由文創團隊注入創新,讓人願意進來消費或創業。

廣告 鄰近東門市場的新州屋,將以食物作為主題開放。

陳添順不諱言,目前舊城區有點沒落,在新竹的外地人或是園區的科技人,比較常在百貨公司消費,且習慣一站購足,但這種模式不是舊城區的強項,因此這股新興消費還沒進到舊街區。

他想透過鴻梅文創灌注活力,激盪更多年輕人來舊城區創業,活化多元的街景風貌,讓舊城區重新展現活力。

「讓在地人驕傲,讓旅行者憧憬,」鴻梅文創的價值目標,在藝文同溫層、設計界、地方創生領域有一點點知名度,但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願意認同、加入,還需要更多企業參與。

(延伸閱讀:見域工作室觀看新竹的窗口,用《貢丸湯》溫熱在地故事) 我希望這是一個文化運動,不只是單純的消費行為,還要激發居民的光榮感,與年輕人一起串連,找回新竹的榮光。

*本文作者:黃昭勇,轉載自微笑台灣2021夏季號《島嶼自信──讓地方發光的人》。

新竹市順遊 新竹市兩天一夜旅行提案|舊城區新生活,鑽巷弄尋訪特色老屋 走逛新竹舊城區市場招牌,從手寫到卡點西德看見字型演化與文化歷史 城市裡的綠意走一圈新竹市小百岳十八尖山,人情樂聲與自然鳥鳴一路相伴 北台灣美景最多的單車路線之一,新竹27公里微笑水岸連綿不斷的海天一線 光點 廣告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地址:新竹市北區愛文街26巷14之3號 電話:03-5278253 官網: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或者工藝櫥窗 地址:新竹市東區中央路75號 電話:03-5220500 FB:或者工藝櫥窗 或者風旅 地址:新竹市北區大同路175號 電話:03-5221122 FB:或者風旅ORInn 線上訂位:Mui14拾肆味   責任編輯:黃佩瑄 核稿編輯:林君翰 新竹市 舊城 文創 藝術 創作 美學 微笑季刊:2021夏季號《島嶼自信》 當世界正在震盪,台灣鄉鎮的力量卻蓄勢待發。

20年前,我們走進319個鄉鎮,與家鄉有了第一次接觸;20年間,見證越在地越國際的台灣限定,目擊不斷進化中的地方本事。

旅行台灣,啟動了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而真正的島嶼自信,其實就在身邊。

微笑台灣20週年,匯聚了全台22位「讓地方發光的人」, 透過他們持續耕耘、創造新生的感動故事,串連起產物之盛、景物之美,那是深入台灣肌理的地方DNA,好讓我們帶著屬於這座島嶼的自信,永續前行。

收藏:天下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竹塹城老派約會鹹水鴨、水潤餅、椪餅,從舊城走起品味新竹限定 市場人的快充站!新竹中央市場找美食,聽在地老饕憶當年 贊助 臺東神救援第一線高救隊、國家級特搜隊護命救災 最新消息 人氣焦點 『友善耕作─為永續播種』──5個與土地共生的農耕故事|廣編企劃 縣市×清除全選 不分區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深度旅遊×清除 小鎮 山野 海洋 公路 環島 雙鐵 攻略 住宿 台灣味×清除 誠食 好物 百工 建築 藝文 觀點 活動 農耕 立即搜尋 會員登入 會員註冊 微笑台灣電子報 邀您一起,發現最在地的台灣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註冊登入後完成訂閱。

預覽電子報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取消訂閱電子報 我知道了 取消失敗 似乎發生了小錯誤。

請再點擊一次電子報上的「取消訂閱」按鈕 我知道了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立即加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