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旱預「井」(下):台灣還能擰出多少水? 合法水井不到一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水利署粗估全台地下水年用量約53億噸,其中自來水用量約佔一成。
單信瑜點出,台灣地下水整體使用量至今仍缺乏全面的統計數據,實際用水量仍存在相當大的黑 ...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台灣新聞
枯旱預「井」(下):台灣還能擰出多少水?合法水井不到一成學者:「有管跟沒管一樣」
2021年06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黃思敏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黃思敏報導編按:全台自2020年6月至今年5月下旬間,歷經半世紀以來最嚴峻旱象。
枯旱使水庫等地面水乾涸,政府努力調度之餘,另一方面,地下水再度發揮關鍵救命水源的角色。
地下水佔全台總供水量約33%,遠高於水庫的25%。
水利署這次一共啟用352口的「抗旱水井」,雖為短期抽取,不至於帶來負面的環境影響,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政府至今仍無法掌握全台實際地下水用量,更無從衡量合理的抽取標準。
枯旱預「井」系列報導(上篇)、(下篇)即提醒我們,在龐大的地下水管理黑數,加上用水量逐年成長、氣候變遷因素下,甫從大旱中喘一口氣的台灣,絲毫沒有鬆懈的本錢。
水井。
截自台灣自來水公司影片
大旱與氣候變遷之後地下水管理課題浮現
根據水利署統計,地下水佔全台總供水量約33%,遠高於水庫的25%。
而聯合報報導,陽明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地下水資源暨水文地質學會理事長張良正指出,政府於地下水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或許不及水庫的一成。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則強調,地下水的管理與維護成本與水庫不同,但絕對不在少數。
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源與經費進行水源補注區的保育,「只不過和用水者沒有如此直接的連結」。
台灣地下水長期處於超抽狀態[1],是不爭的事實。
水利署2012年委託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台灣降雨越趨集中,將使整體地下水的補注量減少。
因此加強補注區的水土保持,維持河川、埤塘或水稻田的功能,增加人工補注,更顯重要。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也指出,氣候變遷將使旱災越來越頻繁,在工業用水需求持續成長、地面水源開發不易的狀態下,將來勢必使用更多的地下水,「本次旱災啟用的抗旱水井,未來可能都會常態提供一定比例的用水。
」
地下水早年管理鬆散民間灌溉、養殖為大宗
王藝峰表示,台灣地下水的運用、管理正在逐漸上軌道,「地下水是民間經過評估、申請就能抽用,不像單一、明確且只有政府能管理的水庫。
」
王藝峰指出,地下水使用的主管機關為地方縣市政府,早年管理較鬆散。
他表示,過去地下水的抽用以民間灌溉、養殖漁業為大宗,且是「以需定供」,需要用多少就抽多少,未考量到安全出水量、總量限制的問題。
以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彰化、雲林地區為例,先後因大面積水稻灌溉、養殖魚塭用水,以及民生及六輕等工業用水成長,長期不斷超量抽取地下水。
王藝峰指出,近年來政府制定地層下陷防治方案,逐步封閉非法水井、補貼農民改種耐旱雜糧,於雲彰地區興建湖山水庫、鳥嘴湖人工湖,替代地下水使用。
又有如屏東大潮州人工湖的作法,打造地下水庫補注地下水[2]。
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區。
照片提供:水利署
學者:政府只想「擰出更多水」 放任需求成長 地下水實際用量仍有黑數
單信瑜點出,不論是地面、地下水聯合運用,或增加人工湖補注地下水,甚至是伏流水,政府長期以來只重視水源開發等「供給面」的管理,卻不注重水資源「需求面」的管理,放任用水需求不斷成長。
「地面、地下的水都是一體的,這邊拿掉後那邊就變少,抽取伏流水的同時也會減少地下水的補注。
」單信瑜直言,「竹科、中科、南科等工業用水需求快速成長,政府就像不斷擠牙膏、擰毛巾一樣,擰出多少算多少。
」
水利署粗估全台地下水年用量約53億噸,其中自來水用量約佔一成。
單信瑜點出,台灣地下水整體使用量至今仍缺乏全面的統計數據,實際用水量仍存在相當大的黑數。
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工作推動場址水覆蓋現況。
照片來源:水利署
學者:合法水井不到一成 「有管跟沒管一樣」
水利署曾推估全台水井數量約32萬口,但目前僅不到3萬口的合法水井取得水權登記。
單信瑜直言,雖然政府很早就制定地下水管理辦法,但實際上一直都沒有一套有效的水權核發、管理標準,「多數合法水井幾乎有管跟沒管一樣」。
一般而言,核發水權的單位為地方政府,國發會委託專家於2014年執行的〈我國地下水資源政策之研究〉指出,由於缺乏完整的地下水使用紀錄作為依據,縣市政府在核發水權時,僅依照井址位於地下水管制區內、外,來判斷是否核發水權,導致核發總量遠大於實際可用水量。
單信瑜指出,只要井址位於地下水管制區外,政府在核發水權時都沒有總量管制的概念,「根本沒人知道這個區域內可用多少地下水、已經用了多少、還能再開幾口井。
」
此外,僅自來水公司轄下的公有水井、地下水管制區內的水井,需裝設水錶嚴格統計用量;多數管制區外的農用灌溉水井、工業用井等用水大戶及民間私井,皆未裝設水錶,若實際用水量超出核發的水權量也沒有管制依據。
單信瑜強調,政府應先落實管理隸屬於農田水利署、工業區、大型私人企業等「合法、好管」的大口徑水井,「把用水大戶管好了,小散戶就不會是大問題。
」
智慧水表流量檢查。
照片提供:水利署
逐步納管非法私井 用水大戶配水錶水利署推智慧化管理
根據水利署規定,在2010年以前既存、數十萬計的非法水井都可申請納管。
王藝峰坦言,納管民間私有水井、限制使用在執行上相當困難,「會影響民生生計」,此外以往水權與土地所有權接合,不易管控。
目前彰化、雲林地區約各有10萬口私人水井已納管。
王藝峰表示,未來政府將逐步建置水井的智慧管理系統,透過裝設智慧水錶,即時紀錄、回傳用戶的抽水行為,比對是否超出所申請的水權量;政府也將透過鄰近地區的「水位監測井」觀測地下水位,水位過低時將通知用戶減少抽水。
地下水觀測井。
截自台灣自來水公司影片
王藝峰指出,目前地下水智慧管理系統以桃園市建置的最為完整,然而由於智慧水錶涉及大量的傳輸、資訊整備、人力管控等成本高昂,「不可能每口井都裝水錶」,水利署將以「抓大放小」的方式,針對地下水用水大戶設置水錶。
至於未裝設水錶的水井,王藝峰表示可透過抽水機的「水電比」,從用戶的用電量推估水井的用水量,「以往受限於個資法無法用電資料,現在已突破,邁出可以取得資料的第一步。
」下一步則是資料的精準化,王藝峰指出,農村許多家戶的水井、畜舍及家庭共用同一個電表,要區別水井單獨的用電十分困難。
單信瑜則認為,相關管制技術都可以解決,重點是水利署願不願意付出更多管理成本。
他強調,地下水將是越來越重要的資源,政府必須建立水權核發的標準與上限、透過智慧水錶等設備掌握實際的用水量,並訂出區域、整體的總量管制。
(回看上篇 枯旱預「井」(上):逾350口抗旱水井水情紅燈還能持續供水的關鍵)
註釋
[1]根據水利署2019年的數據,在台灣九大地下水區中,濁水溪沖積扇、嘉南平原、屏東平原都屬於超抽地區,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超抽是長期累積的問題,主要因產業變動,使用水都超乎原先的規劃。
」
[2] 屏東縣政府於2018年完成大潮州人工湖第一期開發,為國內僅有、東南亞地區最大型的人工湖補注地下水計畫,預估補注10年可提升地下水位5公尺,防治地層下陷,穩定供水。
然而王藝峰指出,人工湖對地下水的入滲、補注量,可能會因細顆粒的阻塞而降低,隨著時間劣化。
人工湖的水源可能將往兩側形成泥巴流,或從下游土地冒出,而非補注到地層中,「大潮州人工湖的補助效率值得考慮。
」王藝峰表示,仍須透過更多的研究與試驗,找出更多因地制宜、有效的人工補注地下水層方式。
延伸閱讀
尋找救命水掘井止渴的台中市地下水資源維護難題待解
保存「救命水」高雄民間促清查湧泉、水井
相關文章
聯合國與紅十字會發布報告:熱浪致命但我們並非束手無策
2022/10/18
林務局成立草鴞保育聯盟、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全延後除役、奈及利亞遇10年最大洪災
2022/10/17
淨零社會溝通不要「已讀不回」環團要求月底公布12項戰略規劃初稿
2022/10/17
專訪墨爾本大學王耀麟:氣候變遷引起的極端天氣,不是工程調水可以解決的
2022/10/16
颱風尼莎豪雨釀災北市最多、前新豐鄉長涉圖利傾倒廢棄物遭彈劾、中國大幅增建煤電機組
2022/10/16
一起飛往塑膠島吧!英國藝術團體Brandalism用創意廣告諷刺「漂綠飛行」
2022/10/13
氣候變遷台灣新聞深度報導抗旱缺水地下水水井
作者
黃思敏
用容量小小的腦袋練習傾聽與放空,希望所有的溫柔與善良都能被好好地安放。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午安環境最新內容│電子報總覽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延伸文章資訊
- 1枯旱預「井」(下):台灣還能擰出多少水? 合法水井不到一 ...
水利署粗估全台地下水年用量約53億噸,其中自來水用量約佔一成。單信瑜點出,台灣地下水整體使用量至今仍缺乏全面的統計數據,實際用水量仍存在相當大的黑 ...
- 2台灣地區水資源利用現況與未來發展問題
- 3水資源統計
近年來,在持續的都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下,台灣地區之用水結構與需水量隨著產業結構之 ... 由上圖可知,地下水用量約佔1/3之整體可用水資源的利用量,即使在現有之利用 ...
- 4水文資訊網整合服務系統 - 水利署
2022年1~3月雨量、地下水資料上架. 2021年雨量、水位、地下水等資料已開放. 2021年4~6月雨量、地下水資料上架. 2021年1~3月雨量、地下水 ... 台灣地區河川代碼(110年).
- 5藍寶石
地下. 水使用與補注的水量缺口是6.62 億噸,若. 以每人每日的生活用水量約275 公升來換. 算,則相當於約659.5 萬人每年的總生活用. 水量,是不是很驚人呢? 台灣的地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