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質的監測與保護(行政院全球資訊網-重要政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據歷年土壤及地下水監測數據,結合跨部會水文地質調查成果,將可提升地下水污染調查與整治效益。

(三) 建立預警與保護措施 依據地下水長期水質成果及其他環境相關資訊 ... 首頁 政策與計畫重要政策 ::: 政策與計畫 施政方針與報告院會議案重要政策內政及國土外交國防法務教育文化及科技財政經濟交通建設農業環保衛生福利勞動綜合行政政策櫥窗重要施政成果向人民報告 重要政策 Facebook分享line分享twitter分享plurk分享列印本頁 ::: 地下水水質的監測與保護 日期:106-10-27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一、前言 水是重要的民生資源,水資源建設為國家重要建設之一,隨著地面水資源開發愈來愈不易,地下水所扮演的角色亦日益重要。

惟地下水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當使用或未加強保護,都會造成如超抽致地層下陷,或使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故政府不只要解決「量」的問題,同時也要兼顧「質」的保護,二十餘年來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對地下水水質監測的努力下,地下水水質的保護及改善現已獲具體成效。

二、地下水從哪裡來? 地下水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天水:雨、雪等降水滲入地下後,沿著土壤或岩層空隙往下入滲,地下水幾乎全部來自天水。

岩層水:當沉積岩沉積時,封閉在地層內部的水。

因地殼運動或侵蝕等作用,而由地層中釋出。

岩漿水:含在岩漿中的水,當岩漿結晶成為岩石時,會自然的釋放。

三、地下水監測與管理現況 (一)地下水背景及污染調查 為掌握台灣地下水水質狀況,環保署自84年開始建置監測井,目前有453口背景調查井及1,916口污染調查監測井。

(二)地下水資源開發與水量評估 經濟部自81年開始建置觀測井約761口。

(三)引水灌溉 農委會歷年來依需求建置農業灌溉用水井,數量達2,000口以上。

(四)自來水水源 自來水公司視需求建置水井,目前數量約400口。

四、地下水水質保護成果 (一)累積超過40萬筆地下水水質檢測數據 環保署453口背景調查監測井,歷經15年採樣檢測,目前已累積超過40萬筆地下水水質檢測數據,並公布於「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二)累計已設置1,916口污染調查監測井 環保署自90年陸續辦理加油站、廢棄工廠、運作中工廠等高污染潛勢區域進行調查及查證,累計已設置1,916口污染調查監測井。

(三)自主管理及資訊整合 99年起進行地下水監測資訊整合作業,目前地下水檢測數據累積交換約7萬2,236筆,以掌握高污染潛勢區域,有效達到污染移除及保護措施;另100年起推動輔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檢測備查作業,檢測備查比率高達99.3%,並於104年起加強推動自主管理及資訊整合。

五、落實資源永續利用的策略 (一)強化污染監測 持續完備地下水水質監測井網密度,優先針對井網密度不足及關切區域補充建置;結合環保署與經濟部水利署之觀測井,推動地下水三維分層監測井網聯合監測。

(二)整合跨部會資源 依據歷年土壤及地下水監測數據,結合跨部會水文地質調查成果,將可提升地下水污染調查與整治效益。

(三)建立預警與保護措施 依據地下水長期水質成果及其他環境相關資訊建立潛勢分布,以推動環保、農業、經濟等跨部會地下水污染預防保護措施及水質保護工作。

六、結語 水質監測最直接的效益在於提供水體品質相關資訊,提供社會各界瞭解周遭水體環境現況,達到保障民眾親水、用水安全的目的。

對於地下水的保護,未來政府將妥善運用既有監測資源,儘速研析地下水水質趨勢並建立潛勢分布,推動環保、農業、經濟等跨部會地下水污染預防保護措施,以維護國民健康,並使地下水成為永續利用的資源。

  相關連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賴揆:跨部會資源整合推動地下水污染預防保護措施106-10-19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