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5年1月,臺大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2016年3月31日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核定改組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2021年,台大校長 ... 國立臺灣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台湾大学」重定向至此。

關於臺灣各所大學,請見「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此條目介紹的是1928年建於臺北的大學。

关于NTU的其他意思,请见「NTU」。

國立臺灣大學NationalTaiwanUniversity國立臺灣大學校徽國立臺灣大學校門UniversitasNationalisTaiwanensis(拉丁文)老校名臺北帝國大學校训敦品勵學 愛國愛人创办时间日治昭和3年(1928年)3月成立臺北帝國大學民國34年(1945年)11月易名國立臺北大學民國34年(1945年)12月定名國立臺灣大學学校类型國立大學、綜合大學捐贈基金國立臺灣大學校務基金新臺幣16,961,335,047元[1]校长管中閔副校长羅清華陳銘憲周家蓓張上淳教務長丁詩同教师人數2,029人(2021年專任教師總數)职工人數6,765人(2018年)学生人數32,974人(2021年)本科生人數16,773人(2021年)研究生人數16,201人(2021年)博士生人數3,668人(2021年)校址 中華民國校總區: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25°0′58.95″N121°32′12.45″E/25.0163750°N121.5367917°E/25.0163750;121.5367917坐标:25°0′58.95″N121°32′12.45″E/25.0163750°N121.5367917°E/25.0163750;121.5367917水源校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城中校區: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竹北校區:新竹縣竹北市莊敬一路88號雲林校區: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山地實驗農場:南投縣仁愛鄉仁和路215號實驗林:南投縣竹山鎮前山路一段12號校區市區、郊區、山區总面积34,283公頃(2021年)建筑面积417.66公頃(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1校隊37支運動代表隊代表色磚红色金黃色[2]昵称臺大、NTU、杜鵑花城、112大學、公館遊樂園、公館大學、國立臺灣大公園、羅斯福路大學吉祥物椰林寶寶隶属哈佛燕京學社[3]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AACSB)[4]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總部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英语: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中華民國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5]NTURanking中華經濟研究院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亞太管理學會聯合會(AAPBS)歐亞太平洋學術協會[6]麥克唐納爾國際學者學會[7]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8]ACM電腦學會[9]Coursera[10]電話號碼+886 2 33663366傳真號碼+886 2 23627651網站https://www.ntu.edu.tw/ 位置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灣大學、臺大、NTU,是臺灣第一所現代綜合大學,為中華民國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11][12]。

其始於1928年日治時期創立的「臺北帝國大學」[注1],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易名始用現名。

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6個學系、111個研究所[注2]與18個學位學程;另設有超過5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13]、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14],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11][14]。

其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15],總面積超過340平方千米(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14]。

臺大為中華民國政府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16][17],現時亦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在2022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68名[18],在2021年的CWUR位居第90名[19],在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則位居第113名[20],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第184名[21],在萊頓大學的世界大學論文引用排名(CWTS)中,台大排名在全台灣第1名(2021年)[22]。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各高等院校中具有最重要學術地位[23]。

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台灣唯二得主、圖靈獎華人唯一得主、沃爾夫獎台灣唯二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20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內含5名外籍院士)與143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24];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

除了學術桂冠得主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五院院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25]、縣市首長、縣市議員等數百位的政界人士,對於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在另一方面,校內超過一半的學生來自臺北市及新北市[26][27];逾90%的學生來自家庭年收入位居臺灣前30%的家庭[28][29][30][31]。

在2015年,臺大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32],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目录 1學校象徵 1.1校訓 1.2校歌 1.3校徽 1.4代表動植物 2校史 2.1臺灣總督府附屬學校時期 2.2帝國大學時期 2.3國立大學時期 3歷任校長 3.1 日本統治時期 3.2 中華民國時期 4排名及聲譽 5組織 5.1教學單位 5.2研究中心 5.3博物館群 6校區 6.1校總區 6.2臺北水源校區 6.3臺北城中校區 6.4雲林虎尾校區 6.5新竹竹北校區 6.6其他校地 7景觀與建築 7.1臺大十二景 7.2現代建築 7.3文化資產 7.4臺北市政府列管老樹 8校園生活 8.1學生宿舍 8.2校園活動 8.3社團及自治組織 8.4運動校隊 9著名事件 9.1臺大醫院罷診事件 9.2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 9.3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9.4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 9.5臺大工會的成立 10對外交流 10.1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10.2臺灣歐盟中心 10.3社區關係 11知名校友 12優秀教職員 13注釋 14参考文献 14.1引用 14.2来源 15参见 16外部連結 學校象徵[编辑] 臺灣大學行政大樓(市定古蹟) 行政大樓前的噴水池與傅鐘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 校訓[编辑] 「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係由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訂定。

校歌[编辑] 舊校歌由許壽裳教授所作,刊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刊》第1期(1947年10月1日),並於第6期(1947年12月16日)刊出蔡繼琨先生的曲譜。

新校歌是1963年沈剛伯教授所作新詞,並請趙元任先生譜曲。

[33] 校徽[编辑] 校徽完成於虞兆中校長任內,1981年12月展開校徽選圖競賽,於1982年校慶時公布,共眭澔平、謝鎮源、姚克毅三位得獎人,獲選圖案經游光義與三位得獎人修改,正式成為校徽。

校徽主要圖樣由傅鐘與椰子樹所構成:傅鐘代表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椰樹代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校徽增加了椰樹抽芽的意象,象徵生生不息的大學精神;圖案中之梅花布局,藍白色及雷紋邊緣,是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髓,庶「臺大人」之三復斯義焉。

代表動植物[编辑] 校樹及校花:大王椰子樹及杜鵑花,是被較多臺大學生認同的校樹與校花,臺大校園的暱稱「杜鵑花城」亦因此而來。

代表動物:麻雀(有球雀之暱稱)、黑冠麻鷺(有大笨鳥之暱稱)以及赤腹松鼠。

校史[编辑] 臺灣總督府附屬學校時期[编辑]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主条目: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臺北病院開設了「醫學講習所」,到了1899年改建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8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專門部」,1922年專門部與「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19年創立)合併。

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

1936年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 主条目: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 1909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製藥所檢查課,擴張為「臺灣總督府研究所」,下設2部,1916年增設3部,1918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糖檢局」併入研究所。

1921年,與臺灣總督府轄下六單位[注3]合併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設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和衛生部。

1939年,中央研究所廢止,衛生部劃入臺北帝國大學,改稱「熱帶醫學研究所」,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臺大醫院內科第一組風土病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 主条目:國立中興大學 1919年,「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創立(位於校總區),1922年改制「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

1942年4月,脫離帝大改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10月遷臺中市,1943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今「國立中興大學」。

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 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創立,1926年更名「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44年更名「臺北經濟專門學校」,1945年改隸「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1946年9月升格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47年1月7日併入臺大法學院,是為「臺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

臺大商學系於1985年分為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此四系於1987年組建為臺大管理學院。

帝國大學時期[编辑] 臺北帝國大學 主条目:臺北帝國大學 物理系舊館(臺大二號館),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理化學教室,內有物理文物廳。

1928年,臺灣總督府成立臺北帝國大學,設「文政學部」、「理農學部」,首任校長為幣原坦。

1936年設「醫學部」。

1939年設「熱帶醫學研究所」。

1941年4月4日設立大學預科(畢業後只能就讀臺北帝國大學),1943年設立「工學部」,1943年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

1943年理農學部分為「理學部」、「農學部」。

至日治末期,臺北帝大有文政、理、農、醫、工共5個學部。

臺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初,僅定位為醫學和農學的實業大學,之後由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改變辦學方針而成為綜合大學[34][35]。

國立大學時期[编辑] 主条目:國立臺灣大學校史 國立臺北大學 1945年8月日本二戰投降,10月25日台灣由中華民國接管,1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易名「國立臺北大學」[36][37][38][注4][注5]。

當時與省立師範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省立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並列為臺灣省僅有的4所高等教育機構。

[39] 國立臺灣大學 1945年12月15日,經國民政府行政院院會決議,教育部令國立臺北大學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同時依中華民國大學制度,將帝大時期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理、醫、工、農共6個學院、22學系;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因內戰失利從中國大陸撤退至臺灣,臺大遂取代原位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成為中華民國教育資源挹注最多之綜合大學,同時也是全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目前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56個學系、96個研究所(其中包含84個博士班),以及進修學士班(含夜間部),學生達三萬餘人。

未來規劃設置附屬中學,而鄰近校總區的臺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在2006年已經開會決議,在未來以OT(委外經營)模式,有可能轉型為國立臺灣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同時附設國中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並明定原國中學區學生能直接入學國中。

不過曾經有教育工作者曾批評教育部的相關OT制度[40]。

2015年1月,臺大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32],2016年3月31日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核定改組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2021年,台大校長管中閔提出「台大2028-未來大學,驅動未來」[41]。

歷任校長[编辑]  日本統治時期[编辑] 臺北帝國大學(總長) 任別 姓名 任期 1 幣原坦 1928年3月-1937年9月 2 三田定則 1937年9月-1941年4月 3 安藤正次 1941年4月-1945年3月 4 安藤一雄 1945年3月-1945年8月  中華民國時期[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註 1 羅宗洛 1945年8月-1946年2月9日1946年4月9日-1946年5月 代理校長,留日植物學家、中研院院士、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2 陸志鴻 1946年8月13日-1948年5月31日 留日工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 3 莊長恭 1948年6月1日-1948年8月1日1948年8月29日-1948年12月7日 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美及留德化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

莊校長在8月1日首度請辭離臺,教務長丁燮林和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8月29日被慰留回到臺北,12月7日再次請辭離臺12月15日,發表傅斯年接任 代理 杜聰明 1948年12月8日-1949年1月19日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北府淡水縣三芝人,臺灣醫師、醫學教授,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MD,PhD)。

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首位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兼臺灣大學教務長和代理校長。

4 傅斯年 1949年1月20日-1950年12月20日 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英及留德歷史學家、曾任北大代理校長。

任內病逝,埋骨於台灣大學校園內之傅園。

是影響台大最深遠的校長 代理 沈剛伯 1950年12月20日-1951年3月 留英歷史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教務長兼任代理校長 5 錢思亮 1951年3月-1970年6月 中研院院士、留美化學家、曾任北大教員 6 閻振興 1970年6月-1981年8月 留美水利學家 7 虞兆中 1981年8月1日-1984年8月 土木工學家 8 孫震 1984年8月-1993年2月27日 留美經濟學家。

因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而卸任 代理 郭光雄 1993年2月27日-1993年6月21日 留日動物學家,教務長兼任代理校長 9 陳維昭 1993年6月22日-2005年6月21日 留日醫學家 10 李嗣涔 2005年6月22日-2013年6月21日 留美電機學家[42] 11 楊泮池 2013年6月21日-2017年6月21日 臺灣醫學家、中研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任內重視學術倫理。

代理 張慶瑞 2017年6月21日-2017年10月1日 留美物理學家(IEEEFellow、APSFellow)、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行政副校長兼任代理校長 代理 郭大維 2017年10月1日-2019年1月8日 留美資工學家(ACMFellow、IEEEFellow)、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Member,EuropeanAcademyofSciencesandArts)、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2018NAIFellow),學術副校長兼任代理校長 12 管中閔 2019年1月8日-2023年1月7日 留美經濟學家、世界科學院院士(2014TWASFellow)、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原定於2018年2月1日上任,但受校長遴選事件影響延至同年12月24日才獲教育部核可,2019年1月8日上任,同月15日因其任政府公職期間涉兼職遭中華民國監察院彈劾,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理後被判申誡,2021年1月17日兼任中國文化大學董事。

排名及聲譽[编辑] 大學排名國立臺灣大學全球排名《CWUR》世界排名86名(2020-2021)[43]《泰晤士》世界排名[49]97名(2021)[44]《QS》世界排名[50]66名(2021)[45]《USNEWS》世界排名[51]184名(2021)[46][47]《ARWU》世界排名[52]201-300名(2020)[48] 臺大是接受臺灣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新臺幣補助的研究型大學。

2020-2021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THE)位列全球第97名[53]。

2020-2021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66名[45]。

2020-2021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USNEWS排名全球第184名[46]。

2019-2020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位列全球201-300名[48]。

2020-2021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CWUR排名全球第86名[54]。

組織[编辑] 教學單位[编辑] 主条目:國立臺灣大學系所列表 研究中心[编辑] 國家級研究中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綜合災害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 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 院級研究中心 理學院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貴重儀器中心 空間資訊研究中心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能源研究中心 生物產業自動化教學及研究中心 統計與生物資訊諮詢中心 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中心 醫學院 光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癌症研究中心 藥物研究中心 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工學院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技術研究中心 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 製造自動化研究中心 石油化學工業研究中心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工業知識科技研究中心 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 組織工程與3D列印中心 電機資訊學院 電信研究中心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社科學院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 公共經濟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金融研究中心 華人企業研究中心 創新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證券期貨暨財務工程研究中心 財經智慧與法規研究中心 博物館群[编辑] 主条目:臺大博物館群 目前總共有十個博物館:包括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地質標本館、物理文物廳、昆蟲標本室、農業陳列館、植物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檔案展覽室、醫學人文博物館等。

另外,臺大圖書館亦在總圖三樓設有臺大人文庫,用以陳列歷屆臺大校友與教職員的相關著作,還設有總圖特藏室。

校區[编辑] 臺大校地面積約為34,164公頃,約占臺灣的0.94%,校區遍佈臺北市、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等地[55]。

校總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並有水源校區、城中校區(醫學院、公衛學院)、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

校總區[编辑] 臺大總圖書館前的振興草坪 臺大新生教學館正門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占地115.49公頃,是臺北帝國大學舊址,涵蓋眾多行政單位及教學單位,如總辦公處、總圖書館文、理、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法律、社會科學、電機資訊等院系所、夜間部、等,以及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動物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另外四周尚有男生宿舍八棟及部份教職員宿舍。

校總區道路 2004年3月總務長在校園規劃會議中提議,將校總區內主要道路命名,這是由於臺大在1980年代開始,規定校內建築必須要有一些共同的設計,造成相似性過高使人不易辨識,經過討論在2005年4月決議道路名稱,以道路中較具代表性的植物作為命名,延續原「椰林大道、小椰林道」之命名特色[56]。

此外,自銘傳國小到基隆辛亥路口這段道路,原屬於臺北市舟山路,與臺北市政府長期交涉之後,於1999年收回為校內用地。

為因應社會科學院興建工程,穿越資訊系館與社會社工系館間之臨時替代道路於2010年4月落成[57],但該處於校園規劃中為永久綠地[58],將於社會科學院完工後由總務處檢討評估該道路之存廢問題[59]。

以下列出主要道路: 椰林大道:校門口至振興草坪。

小椰林道:椰林大道至理學院思亮館。

蒲葵道:新月臺至小椰林道。

水杉道:小椰林道至電資院(電機二館)。

垂葉榕道:椰林大道至綜合體育館。

楓香道:水杉道至語言中心。

欒樹道:鹿鳴廣場至管理學院教學館。

桃花心木道:小椰林道至楓香道。

舟山路(又稱臺灣大學路):捷運公館站/銘傳國小到教職員宿舍。

大學廣場 位於臺灣大學校門口前的空地,自日治時期到1978年,都是一個能自由發表言論的園地,尤其在1970年間為戒嚴時期唯一能發表自由言論卻不會被政府逮捕的廣場。

1978年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後,黨外運動蓬勃發展,校方為避免群眾聚集,在年底,在校門口廣場中央搭起三角形花壇,築起圍牆,使原本開放的校前空地,變成封閉空間。

臺大正門就從羅斯福路,改由新生南路進出。

2002年1月,拆除欄杆,圍牆高度下降。

2003年12月,校方進一步決定回復1970年代之初樣式。

2004年11月,與臺灣電力公司認養人行道暨地下道整修工程同步施工。

2005年3月完工,在03月19日臺灣大學杜鵑花節當天,舉行啟用儀式,完工後的廣場,重新命名為「大學廣場」。

臺北水源校區[编辑] 澄思樓,原為國防醫學院之勤務樓 水源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占地6.78公頃,正門位於思源街上的自來水博物館對面,原為國防醫學院舊址。

國防醫學院遷往內湖新院區後,於1999年併入臺大校地,交由護理系使用;後來護理系亦遷出,校區呈現幾近荒廢狀態。

校園草坪中間有陰陽太極水池,草坪繪有八卦線條;在校內違規停放的腳踏車會被拖吊至此,集中放置於原國防醫學院文華館與學生餐廳附近空地待車主領回,同時不定期舉行拍賣會,將以廢車零件拼裝而成、或堪用但長期無人認領的自行車賣出。

目前臺大已經逐步拆除長年荒廢之舊有建物,並新建校舍。

大門東側舊有建物與運動場已改建為太子學舍水源舍區與修齊會館,大門西側(靠永福橋側)舊有建物保存較完整。

原國防醫學院圖書館改名為飲水樓,做為臺大檔案室使用;健康中心、中正樓、人文系大樓分別成為創新育成中心之A、B、C棟,其中C棟先後由大學光學與創控科技使用;行政大樓目前交由哲學系與人類學系做為洞洞館拆除後的臨時系館;理化大樓經整理後改名為思源樓;勤務樓在2010年重新整修,並改名為澄思樓,交由台大出版中心使用;學生餐廳前半段改為腳踏車修理場,後半段則被分割成數個隔間供機械系等系所做為工廠及實驗室使用,目前設有先進動力研發中心;車輛集用場一樓局部空間改為自行車拖吊移置場辦公室,供學生辦理被拖吊車輛領回、識別證領取等手續;文華館於2012年拆除,原址併入自車拖吊移置場;木造的舊被服庫與學生餐廳後方的福利社仍呈現荒廢狀態;長年廢棄的教育大樓、介壽堂、5號宿舍、6號宿舍(美生樓)、洗衣部與鍋爐房已於2010年左右拆除,生化大樓亦已於2020年底夷為平地。

已拆除之護理系、藥學系大樓舊址原欲興建卓越二期大樓,但因發現十三行文化遺址而暫時停工。

5號及6號宿舍原址於2011年起興建卓越研究大樓,2015年初完工啟用,目前設有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與實作中心。

臺北城中校區[编辑] 参见: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校區 城中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占地14.55公頃,由臺大醫院西址(常德街1號)、臺大醫院東址(中山南路7號)、醫學院(仁愛路一段1號)及公衛學院(徐州路17號,係利用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學生宿舍球場改建)所構成。

原位於本校區的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已於2014年9月遷入校總區新社科院大樓。

原址徐州路21號規劃轉交國家級研究中心使用,但目前仍未定案。

雲林虎尾校區[编辑] 臺大雲林分部農業育成推廣中心標示牌 雲林校區位於雲林縣虎尾鎮,占地57.03公頃,其中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佔地5公頃,校區中第一棟建築農業創新及教育推廣中心於2016年4月21日舉行動工典禮。

新竹竹北校區[编辑] 臺灣大學竹北校區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莊敬北路路口,占地22.08公頃,為一開發中校區,校區內第一棟建築碧禎館已完工。

校園整體規劃已於2016年9月獲教育部審核通過,預計將於2017年設立推廣學院。

未來將發展與整合生物醫農及尖端科技相關領域的教育訓練與學術研究,與生醫園區相輔相成;為此,該校將發展跨領域研究中心、產學合作中心及教育訓練中心,以醫學、工學、電機資訊、生命科學及管理等五大學院為主。

其他校地[编辑] 臺大生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大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 附設醫院: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占地17.74公頃 安坑農場: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占地20.53公頃。

文山植物園:位於新北市石碇區,占地5.04公頃。

山地農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占地1,091.08公頃。

實驗林: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水里鄉及鹿谷鄉,占地32,793公頃。

其他零星校地:占地20.83公頃 景觀與建築[编辑] 臺大的校園規劃及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等設計元素,展現空間層次及強調入口位置,而建築內部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

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今校史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校園空間方面,從正門進入校總區後,即是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兩側種植大王椰子的椰林大道,椰林大道在帝大時期即存在,但當時終點只到四號館。

椰林大道兩側植栽為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每年3月會舉行杜鵑花節,而椰林兩側和校舍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主要為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

然而臺大因歷史因素,導致許多建築物無申請建照,或是後來加蓋違反建築法規的違章建築,目前是臺灣最多違建的國立大學,佔所有案件的50%。

[60] 臺大十二景[编辑] 2005年臺大舉辦全校票選活動,票選出「臺大十二景」,分別為 新總圖書館[61]:為椰林大道端景,外觀取舊總圖書館(市定古蹟)建築元素進行設計。

醉月湖[62]:過去稱為牛湳池,原是塯公圳的調節水塘,在臺北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具有歷史文化的意涵。

終戰前,醉月湖為水田、池塘及沼澤,初期原為農家儲存地下水之儲水池,後來成為動物系養殖池。

戰後時期,民國61年是醉月湖區重要改變期,由潘榮煌先生設計,湖面形成今三池之形狀。

椰林大道與舊校區[63]:「椰林大道」常成為指涉臺大同義詞,兩旁的大王椰子為帝大時期種植,惟椰林大道所呈現寬度、植栽、原端景建物「南方研究所」(約為4號館東側前)背後所象徵日治時期官方意識形態,尚待更多元歷史方面詮釋角度。

傅鐘[64]:位於文學院與行政大樓中間,為臺大精神象徵。

臺大校門[65]:面對羅斯福路,亦為帝大時期大門,戰後至解嚴前具有民主言論場域意義。

傅園[66]:園內建有希臘風格之神殿、方尖碑、水池,建構傅斯年校長墓園,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67][68][注6]。

大學池[69]:位於南投縣溪頭臺大實驗林內,池上架有竹橋一座。

醫學人文博物館[70]: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及中山南路轉角,舊稱醫學院2號館,是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時期唯一保留建築物,另一棟藥學館為帝大醫學部時期興建,內部設有醫療方面展覽室。

生態池[71]:位於臺大農場旁,是臺大瑠公圳復原計畫的第一期工程,經費由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提供,第一期工程內容包括生態池區、舊圳道區、新設湧泉及水道區、水圳淨化區、瑠公橋、眺望平臺及休憩步道空間等,並栽植七十餘種水生植物於水源池中。

瑠公圳在臺大校總區內是屬於大安支線的一部分,圳路經過校園內的農場、舟山路、小椰林道及醉月湖。

舟山路[72]:為基隆路舊道,原為臺北市政府管理的公共道路,經校方與市府協議,以退縮基隆路校地換取舟山路劃歸臺大校地,並打破原圍牆成為行人徒步區,將兩側各系館庭園開放,鹿鳴堂成為委外商業休憩空間。

校總區農場[73]:建有生態水池、生態屋(臺大綠房子)。

共同三松[74]:共同大樓前的三株樹形優美的松樹,其中2棵被列入臺北市政府老樹保護列管。

醉月湖 椰林大道及振興草坪 生態池 洞洞館 凝態中心暨物理系館 天文數學館 從醉月湖畔望向物理系館與天文數學館 台大农场 現代建築[编辑] 土木工程系館:位於文學院東側,1955年完工,屬於現代主義建築,但是與帝大時期建築在外觀及量體上具協調性與連續性,中央門廳具有大型樓梯突出入口意象、兩翼末端以突出牆面形成收尾、南面陽光直射處設置走廊、立面對稱、牆面以十三溝面磚為面材,下方以洗石子作接地、室內牆壁樑柱以線腳收邊,與帝大時期建築設計相呼應。

校總區臺大第一活動中心:1962年完工,由王大閎設計,王氏亦為國父紀念館、教育部及外交部設計者。

校總區化學工程館:1962年完工,同為王大閎設計,與土木館相連成為「工」字型的建築群。

校總區電機一館:1969年完工,本校第一棟的中央空調建築,同時也是台大首度經由募集捐款所完成的建築。

校總區共同教學館:李俊仁王立甫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拆除帝大7號館所建,因保留庭園三棵琉球松,建築評價高,獲1984年臺灣建築師雜誌獎。

校總區新總圖:沈祖海設計,以舊總圖為造型依據,建築量體以各方塊組合,外貼十三面溝磚,設有鐘塔一座,原預計由荷蘭進口鐘組。

校總區社會科學院:為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在臺灣第3處作品(另兩處為高雄市國家體育場及臺中國家歌劇院)。

校總區國立臺灣大學體育館:1962年完工,俗稱為舊體,為名建築師楊卓成之作,其正門上方是由無數個圓洞排列而成。

在這些圓洞排列而成的牆上掛著八字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校總區中非大樓:中華民國政府推動農業外交的遺跡,原先為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的中非技術合作大樓,後來移轉給臺大,現為昆蟲學系及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使用。

傅園:1951年12月20日,隨傅斯年校長安葬後啟用,內建有一座神殿式建築物斯年堂。

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範圍約為今之傅園、一號館後方、女一舍、女五舍、研究生宿舍及國立編譯館、地質系一帶),及傅斯年校長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種植熱帶植物。

文化資產[编辑]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舊圖書館位置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类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登錄類別:學校公告1998年3月25日 詳細登錄資料 臺大法學院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位置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1號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类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登錄類別:學校公告1998年5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直轄市定古蹟 臺灣大學校門:校總區羅斯福路校門口守衛室,1931年完工。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 文學院:校總區文學院,1929年前棟完工,原帝大文政學部「本館」(學部辦公室),1933年後棟西側完工,1934年後棟東側完工,為原文政學部「心理學及土俗學人種學教室」。

行政大樓:校總區行政大樓,為校總區第一個學校機構高等農林學校的辦公室,興建於1926年,以紅磚建築為主,後來成為帝大理農學部、農林專門部辦公室及帝大本部。

舊圖書館:校總區原帝大圖書館、臺大舊圖書館,現為校史館。

1928年後棟完工,為帝大文政學部研究室,現為樂學館,1930年前棟(舊圖書館辦公室)完工,1931年中間棟(舊圖書館書庫及閱覽室)完工,1956年擴建中間棟兩側,1973年擴建前棟東側,1982年擴建前棟西側。

臺大醫學院舊館:城中校區醫學院2號館,1907年建,原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899年-1919年),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19年-1936年),1936年併入臺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與臺北帝大醫學部非相同機構),惟後方講堂(即禮堂)於1990年興建臺大醫院東址院區時拆毀,原講堂內部現成為外部牆面,整修成為醫學人文博物館,內部一樓大廳放置山口秀高、高木友枝、堀內次雄、杜聰明校長胸像。

臺大醫院舊館:臺大醫院西址,1912年建,古蹟範圍包括本館、東一、西一建築物,原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病院,後1937年成為臺北帝大附屬病院。

臺大社會科學院:徐州路社科院,1922~1925年完工,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19年設立),二戰後成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後併入臺大,法學院遷回校總區後,為政治系、經濟系所使用,而此二系亦於2014年9月遷回校總區。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群 福州街20、22、26號: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原臺北帝大校長官舍,其中22號為現任臺大校長官邸。

翁通楹寓所:1930年代建,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9巷5號。

馬廷英故居:1931年建,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7巷6號,原為帝大農學教授足立仁所造之自住宅邸。

羅銅壁寓所:1930年代建,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5號。

殷海光故居:1945年,臺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青田街7巷2號: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及臺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之一,戰後為獸醫系教授劉榮標寓所。

潮州街9號:1920年代,日治時期教育廳長等級住宅,2017年12月18日被升格為市定古蹟。

戴運軌寓所:臺北市中正區潮州街,戴運軌為當年帝國大學改制為臺灣大學推手,臺大首任教務長並曾代理校長,2017年12月18日被升格為市定古蹟。

戴炎輝寓所:1920年代,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1巷2號,法學教授戴炎輝住宅,2017年12月18日被升格為市定古蹟。

溫州街22巷4號:1930年建,原為帝大文教部部長世良壽男住宅,後曾為外文系教授俞大綵、國防部長俞大維、臺灣省農林廳長許文富等人居住,於2017年11月13日文資審議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18年2月5日公告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730192500號。

芳蘭大厝:1806年建,臺北市基隆路3段155巷174號,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建造,其後代又續建玉芳居與義芳居,本案位於臺大預定校地,臺大預備徵收拆除但屋主爭取列為古蹟。

義芳居古厝:1876年建,臺北市基隆路3段155巷128號,位於臺大預定校地,臺大預備徵收拆除但屋主爭取列為古蹟。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1924-1925年建,臺北市基隆路4段42巷臺大農場內,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之建物,「臺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培育蓬萊米原始基地,2004年發現磯永吉先生所遺留的手稿和大批農業相關文獻,現藏於臺大總圖書館。

臺大昆蟲館:1936年建,位於蟾蜍山下,地址為羅斯福路4段113巷27號。

昆蟲館為磚造2層樓房,建坪約1,000平方公尺,擁有獨特的歷史。

標本蒐藏源自18世紀初期,除了典藏日治時代以及戰後的標本外,1980年開始,在國科會的鼓勵下,昆蟲學系師生積極展開臺灣昆蟲相調查,使得昆蟲標本數量激增,2017年7月19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2017年10月6日公告北市府文化文資字第10630519700號。

歷史建築 臺大農業陳列館(1963年,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原為臺北帝大行政大樓預定地,1963年,建築師張肇康設計,牆上的洞洞替代傳統屋頂上的琉璃瓦,橘色代表麥穗,綠色代表稻葉,入口處採階梯設計。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館:1943年,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工綜館大門入口前,臺北帝大工學部建築,原預計與志鴻館拆除後,作為工綜館二期西翼建築預定地。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群 和平東路1段183巷7弄6號: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及臺北高商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戰後為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思標住所。

新生南路1段97巷5號:具有近代建築特色,為一完整保存日式小型住宅。

丁觀海、丁肇中寓所:1928年,臺北市大安區泰順街33巷4號,為臺大名教授丁觀海寓所及其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先生兒時住宅。

大安區青田街7巷8號、9巷4、6、8號宿舍:1930年代日式宿舍群,由臺北帝國大學及臺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

方東美寓所:1929年,臺北市牯嶺街60巷4號,原日治古亭町日人職工宿舍。

銅山街4號:1920-1940年代,目前為陳前校長維昭居住。

大安區瑞安街264巷16、18號:1937年,由營造商千歲町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興建,日治時期分別為下津浦廾、塩谷巖三自宅,戰後16號、18號分別配住予森林系教授黃希周、化學系教授張苕旭。

具歷史意義建築(非文資法古蹟建築) 1號館:1930年12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生物學教室」,總區校門口右側第一幢建築物,原為動物系、植物系、植病系館,於陳維昭校長任內的2003年,動物系、植物系合併為生命科學系並遷往生命科學館,改由文學院戲劇系遷入使用,現為植微系(原植病系植物病理組)及戲劇系館。

建築特色為出入口設置於接近兩側各一而不是建築物正中間,且一般進出皆由兩側側門而非大門。

2號館:1931年5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理化學教室」,校門口右側第二幢建築物,物理系館。

在新體育館旁的凝態中心暨物理系館落成後,現多稱舊物理館,為垂葉榕道(操場往椰林大道方向)之端景建築物。

內有物理文物廳 3號館:1931年5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化學校舍」,2號館後面,現農化系所在地,多稱農化舊館。

2號館與3號館原先為「工」字形排列,1980年加蓋東側,1988年加蓋西側,現已成「日」字形。

4號館:1930年9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學教室」,現園藝系所在地。

5號館:1935年4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業工學及數學教室」,4號館後面,現生工系所在地。

樂學館:1928年10月完工,原臺北帝大文政學部「研究室」,位於舊總圖(現校史館)後方,現為音樂學研究所使用。

植物標本館:1929年12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腊葉館」,位於1號館東南方,1號館與女生宿舍(群)之間。

魚類標本館:1931年3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冷藏室」,位於1號館正後方。

臺大性平會:1939年11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硝子工作室」,位於農化新館西南方。

原帝大化學物品倉庫:1929年3月完工,位於臺大性平會對面的紅磚倉庫。

農化系實驗室:1923年完工,原為高等農林學校、臺北帝大農林專門部「化學教室」,現為農化系實驗室。

臺大大氣系舊館:1934年4月完工,位於臺大農場西側,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氣象學教室」,戰後並仿製新館一棟。

臺大地質系舊館:1937年7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畜產學教室」,現仍為臺大地質系教室。

臺大植物系舊實驗室:1936年12月完工,臺北帝大農林專門部「林學實驗室」,現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地質標本館:1937年7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畜產學教室附屬家畜衛生試驗室」。

生命科學院植物標本館溫室:1931年11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生物學教室附屬硝子室」 臺大園藝系溫室:1932年3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學教室附屬硝子室」 臺大農場農產品展示中心:1932年3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肥料實驗室」 臺大水工試驗所:1934年12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水利實驗室」 椰林小舖:1929年3月完工,日式木造守衛室,原臺北帝大側門守衛室,後為臺大駐警隊備勤室,現為販賣校園商品的椰林小舖。

臺大農業試驗場辦公室:建於1935年2月25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第一農場「作物整理室及更衣室」 臺大農業試驗場工友室:建於1926年12月27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第一農場「本家(事務所)」 校總區農化系發酵實驗工廠:1931年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產製造工場」,已停用,部分空間作為總務處辦公室使用。

徐州路校區日式木造守衛室:建於1925年,至今仍為校警使用。

臺大藥學系舊館:建於1937年,原臺北帝大醫學部「藥理學教室」,1953年藥學系成立時,臺大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將其做為藥理學辦公室。

位於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前方,面臨徐州路,因位於國際會議廳工地上,向北方平行位移但將原建築物180度轉向,使建築物入口由原北側轉向南側,與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廳入口相對。

已拆除建築 6號館:原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農學教室」,已拆除,現址為生農學院農業綜合館。

7號館:原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教室」,已拆除,現址為共同教室。

南方研究所:原為椰林大道終點建築物(約為今4號館及土大土木系館前),做為日本南進政策學術研究中心,戰後機構解散,建築物拆除。

臺北帝國大學銃器倉庫:建於1931年,為帝大時期之槍械室,外牆為白色的磚造平房,原位於排球場旁,近年為興建博雅教學館而拆除。

玉芳居:1879年建,為義芳居所屬陳氏家族所興建之宅邸,與芳蘭大厝、義芳居合稱為「芳蘭三塊厝」,1985年遭臺大校方徵收夷平。

公館林宅:臺大管理學院址,因校園規劃疏漏造成此清乾隆年間閩南式民宅於1994年遭到夷平,由於當時臺大城鄉所師生結合社運團體,抗議國民黨半夜拆除仁愛路中央黨部事件(原日治臺灣赤十字支部,現張榮發基金會),臺大校本部反而發生拆除歷史民宅(但當時並未有古蹟身份),造成社會輿論質疑臺大標準不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傅園 國立臺灣大學思亮館 臺北市政府列管老樹[编辑] 編號10615-00051/泡桐(南投梧桐):學生輔導中心中庭 編號10615-00050/白千層:醉月湖靠籃球場小徑旁 編號10615-00049/白千層:傅園內入口右側墓塚旁 編號10615-00047~00048/琉球松:共同教室庭園木棧道旁靠南側 編號10615-00046/琉球松:共同教室庭園木棧道旁靠北側 編號10615-00045/白千層:標本館前右側第2棵 編號10615-00044/白千層:傅園衣冠塚右側靠南邊 編號10615-00041~00043/白千層:學生輔導中心入口附近、左側第1、2棵 編號10615-00038~00040/白千層:學生事務處後面靠東側第1~3棵 編號10615-00035~00037/白千層:學生事務處面對大門右側 編號10615-00033~00034/白千層:學生事務所東側轉角處、第2棵 編號10615-00032/榕:標本館靠近事務組工具間旁邊 編號10615-00031/白千層:標本館對面靠近農化系館 編號10615-00030/白千層:標本館前第3棵 編號10615-00029/樟:標本館附近 編號10615-00028/烏來杜鵑:森林系館前 編號10615-00026~00027/闊葉榕:傅園內 編號10615-00025/圓果榕:傅園內 編號10615-00022~00024/大葉雀榕:傅園內 編號10615-00021/白千層:校本部學生事務所對面附近 編號10615-00020/白千層:羅斯福路校門入口內左側機踏車停車場北側 編號10615-00014~00019/臺東蘇鐵:羅斯福路校門口右方解說牌附近 編號10615-00013/白千層:羅斯福路校門入口椰林大道左側 編號10615-00011~00012/白千層:羅斯福路校門入口左側機踏車停車場 編號10615-00010/銀杏:臺大地質館前,由日人栽植,台灣少有的溫帶植物 編號10616-00001/白千層:學生事務處轉角 校園生活[编辑] 學生宿舍[编辑] 臺大共設有八棟男生宿舍、九棟女生宿舍、兩棟研究生專用宿舍,以及與太子建設以BOT模式興建的太子學舍臺大長興舍區、太子學舍臺大水源舍區[75]。

宿舍分布於校總區、水源校區、城中校區三地。

校園活動[编辑] 校慶 臺大官方將中華民國接收改制的日期11月15日做為臺大的校慶紀念日,但建校時間依然以1928年臺北帝大的建立視為臺大的起始。

歷年校慶慶祝大會會頒發各年度名譽博士學位、表揚傑出校友及優秀青年當選人。

1949年11月21日傅斯年校長曾在《國立臺灣大學校刊》上發表對校慶問題的個人看法,「拿這個日子(1945年11月15日)作校慶,對嗎?……拿接收的日子作為校慶,心中不無慚愧!……這個大學在物質上雖然是二十多年了,在精神上卻只有四年,自然應該拿今天作我們的校慶。

」[76]自此校慶日就被確立下來為1945年11月15日,並作為官方看法至少延續到1985年,但關於校慶日期及時間的認定在1985年仍有頗多爭議。

從1988年解嚴開始,臺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創校作為慶祝的對象,於1988年11月臺大出版了《榮耀與分享 :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1990年《歡聚與期勉 :臺大創校六十大慶活動紀實》兩書,雖然1995年又出版了《臺大五十年》讓人有些錯亂。

也許政治敏感性的確影響計算校齡的方式。

在2007年,帝大校史獲得臺大校方追認,臺大的起點從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前推至1928年(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舉辦80週年校慶。

[77] 杜鵑花節 杜鵑花是校園內廣泛種植的花卉,也是公認的校花。

種植杜鵑的起源是在1958年至1959年間,由於當時陽明山上進行工程,園藝學系杜賡甡教授接手原植於陽明山上大量的杜鵑花移植至校園內。

從1997年開始,校方利用每年3月杜鵑花盛開之際舉行杜鵑花節。

活動中除了學系博覽會之外也有社團聯展、校內博物館的參觀以及各項表演活動。

藝術季 臺大藝術季自1995年開始舉辦,選於每年的5月期間,持續將近一個月。

藝術季的內容包括了電影節、靜態展覽、裝置藝術等活動項目。

社團及自治組織[编辑] 學生社團資料參見國立台灣大學課外活動組[78]。

臺灣大學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學生會分為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學生代表大會)、司法部門(學生法院)。

同時另設有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運動校隊[编辑] 臺灣大學總共有二十項體育活動有校隊,包括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羽球、壘球、桌球、網球、軟網、手球、柔道、跆拳道、劍道、射箭、擊劍、國術、高爾夫二十項運動,男、女校隊共37隊,由學校體育老師擔任教練指導[79]。

104年全大運成績:台大勇奪19面金牌、21面銀牌及20面銅牌,合計共60面獎牌。

在參賽163所大專校院中排名第5名,更是前五名之中唯一沒有體育運動系所的學校[80]。

107年全大運成績:台大榮獲13金26銀19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6,非體育校院第1名。

[81]。

108年全大運成績:台大榮獲29金23銀32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5,非體育校院第1名(贏過有體育科系的輔仁大學)。

[82]。

著名事件[编辑] 臺大醫院罷診事件[编辑] 1946年2月9日,羅代理校長因公(向國民政府述職)離臺,陳建功教務長代理校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師爭取聘書,03月19日到校長室陳情,與留守的周主任秘書發生衝突,於是提出〈要求書〉:「編制內員額補足」、「編制外無給職者發出委任狀」。

3月22日早上起,臺大醫院停止門診,3月27日提出「限大學於28日發出委任狀」、「大學當局應改正其官僚態度」2項新訴求。

4月9日,羅代理校長回到臺北,4月10日下午會見醫師代表,接受發委任狀和大學民主化的訴求。

[83] 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编辑] 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為臺大學生反對校方招收轉學生的抗爭。

1948年10月上旬,由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反對續招插班生委員會」,反對不經考試即能入學臺大。

由於國共內戰國民黨失利,統治區域日漸縮小。

大批其他大學轉學生前來臺灣。

許多臺大學生擔心特務會趁機進入臺大,向校方施壓。

由於莊長恭校長處於政府與反對學生之間,導致辭職離臺。

但學生自治會幹部趕在飛機起飛前將莊校長攔下來。

10月29日臺大舉辦新招插班生入學考試。

臺大學生自治會聯合會動員學生前往考場,向應試者說明考試只是形式,錄取人早已內定。

大部分考生聽了說明而離開考場。

最後在臺大校方以教授評卷轉學考試,向反對學生妥協。

[83] 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编辑] 主条目:陳文成事件 陳文成事件是發生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臺大陳文成教授的死亡案件。

1981年7月2日,陳文成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約談,07月3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臺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今圖書資訊學系系館)。

陳文成具有美國籍,且在美國大學任教,故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

2012年開始,陳文成的友人要求在他身亡之處,為他樹立小型紀念碑,而臺大校方當時便將此付諸討論,並於2年後設立相關紀念物件。

2014年6月14日,臺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案將命案事發地點命名為「陳文成紀念廣場」,獲得與會師生支持,最後決議「原則同意」。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則聲明表示肯定,也強調「歷史不能遺忘,以免重蹈覆轍」。

[84]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表示,在正式命名完成前,支持學生舉辦紀念活動,「想稱什麼就稱什麼。

」[85]並且,他願意出席校內舉辦紀念陳文成的活動;至於校內開放空間的命名,應有原則性規範,會請校規小組邀請學生代表加入,討論命名相關辦法及事項。

[86]最終於2015年3月校務會議定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87]並舉行設計構思競圖及設立臨時立牌。

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编辑] 主条目:臺大F-100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 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是臺灣大學的校景保存事件,學生自發行動,與學校交涉軍刀機在校園的保存安排。

2011年以前,臺大公館校區靠近辛亥路的草坪有一臺編號0218的F-100超級軍刀機。

臺大工會的成立[编辑] 2010年,由於不滿臺大校方無預警減薪、遲發薪資、剝削勞動權益,主要由擁有兼任助理身份的臺大研究生發起組織工會。

並於2013年4月1日經臺北市政府核准成立,為臺灣第一個以大學專任研究助理、約用人員、校內工讀生為主要發起人,依《工會法》以大專院校為事業單位而成立的企業工會。

對外交流[编辑] 台灣大學和全球許多大學均有合作,截至2019年3月 (2019-03)[update],共與64個國家的619所高等教育機構有姊妹校關係。

[88]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编辑] 主条目: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等三所比鄰同處臺北市大安區的大專院校,於2014年6月10日倡議共組的大學系統,於2015年1月正式簽約,2016年3月改為現今名稱。

臺灣歐盟中心[编辑] 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中臺大在內的7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

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主席為臺大校長楊泮池,主任為臺大政治學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蘇宏達。

社區關係[编辑] 在臺大總圖書館前廣場玩耍的小孩與市民們 臺大植栽覆蓋率高,宛如自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

對缺乏遊憩場所、公園綠地的臺北居民是個天堂,常見到社區居民,老人出來散步,小孩騎著小腳踏車。

台北鳥會也常到臺大賞鳥。

步道協會亦在臺大校區設計自然步道與數學步道,提供兒童趣味學習的資源。

臺大周邊非政府組織密度頗高,與臺大本身資源豐富有關,許多臺大教授甚至是組織的主持人。

豐富的文史資源,芳蘭三塊厝、寶藏巖、臺鐵新店線(1965年停駛)及鐵路宿舍、自來水博物館、紫藤廬、溫州街、青田街日式宿舍,見證大時代的一切。

其中溫州、青田街日式宿舍還是臺大的教職員宿舍。

2000年起,臺大校方意識到社區與學校之間需要互動,讓社區民眾更親近校園,於是先將大門廣場的圍牆降低,再將新生南路側圍牆上鐵欄杆撤除,留下大約1公尺高的鋼筋混泥土圍牆,舉辦大型活動時亦會邀請社區民眾參觀,甚至參與。

另外臺大亦設有訪客中心,首任幹事為許家豪先生,建立訪客中心志工系統、開設首屆英文導覽培訓課程。

第二任幹事為楊松翰先生,第三任幹事為洪若綾小姐,第四任幹事為張淇惠小姐。

知名校友[编辑] 参见:國立臺灣大學校友列表 國立臺灣大學知名校友眾多,關於臺大校友、傑出校友、以及名譽博士等詳細資訊,請參照Category:國立臺灣大學校友。

諾貝爾獎:1986年,李遠哲院長 圖靈獎:2000年,姚期智院士(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 沃爾夫獎: 楊祥發院士:199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闡明乙烯生物合成、作用機轉。

翁啟惠院長:2014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醣蛋白權威。

國家元首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第7、8、9任總統,第7任副總統(農業經濟系學士畢業,1949年) 陳水扁:第10、11任總統(法律系學士畢業,1974年) 馬英九:第12、13任總統(法律系學士畢業,1972年) 蔡英文:第14、15任總統(法律系學士畢業,1978年) 中華民國副總統 連戰:第9任副總統(政治系學士畢業,1957年) 呂秀蓮:第10、11任副總統(法律研究所肄業,1968年、法律系學士畢業,1967年) 吳敦義:第13任副總統(歷史系學士畢業,1970年) 陳建仁:第14任副總統(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畢業,1977年、動物系學士畢業,1973年) 賴清德:第15任副總統(復健醫學系學士畢業,1982年) 地方首長 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第6、7任臺北市市長。

前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創傷醫學部創部主任及台大醫學院教授。

(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2002年) 郝龍斌第4、5任臺北市市長。

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6任)署長、立法院(第3-4屆)委員。

(農業化學系畢業,1975年) 馬英九:第2、3任臺北市市長。

(法律系學士畢業,1972年) 陳水扁:第1任臺北市市長。

(法律系學士畢業,1974年) 新北市市長 朱立倫:第1、2任新北市市長(工商管理學系學士畢業,1983年) 桃園市市長 鄭文燦:第1、2任桃園市市長(社會學系學士畢業,1990年) 台中市市長 林佳龍:第2任臺中市市長(政治學系碩士畢業,1988年) 台南市市長 賴清德:第1、2任臺南市市長(復健醫學系學士畢業,1982年) 黃偉哲:第3任臺南市市長。

(農業推廣系農學學士畢業,1989年) 高雄市市長 陳其邁:第3任高雄市市長。

(公共衛生研究所預防醫學碩士畢業,1994年) 基隆市市長 林右昌:第17、18屆基隆市市長(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畢業,1996年) 新竹市市長 林智堅:第9、10屆新竹市市長(國家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畢業,2016年)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第17、18屆屏東縣縣長(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畢業,1996年) 連江縣縣長 劉增應:第6、7屆連江縣縣長(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畢業,2003年) 部分著名企業家 蔡宏圖國泰金控董事長(法律系畢業) 蔡萬才富邦集團創辦人(法律系畢業) 曹興誠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電機系畢業) 王振堂前宏碁電腦董事長(電機系畢業) 蔡明介聯發科技董事長(電機系畢業) 蔡力行聯發科技執行長(物理系畢業) 劉德音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電機系畢業) 張天立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TAAZE讀冊生活董事長(數學系畢業) 林百里廣達電腦董事長(電機系畢業) 施崇棠華碩電腦董事長(電機系畢業) 溫世仁英業達集團創辦人(電機系畢業) 高民環台灣國際航電公司創辦人(電機系畢業) 廖敏雄華碩電腦共同創辦人(電機系畢業) 戴勝益王品集團創辦人(中文系畢業) 尹衍樑潤泰集團董事長(商學研究所畢業) 詹宏志PChome創辦人暨董事長(經濟系畢業) 張凱鈞聯速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地質系畢業) 許春華奇美實業董事長(農經系畢業) 周慧泉AltruBioInc全心醫藥生技總裁及執行長(醫技系畢業) 鄒開蓮:Verizon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Oath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圖資系畢業)。

部分著名科學家 施敏院士非易失性存储器共同發明人 周芷院士不連續基因共同發現者,與199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擦身而過 馬萬鈞博士2019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TheOscars)「科學技術成就獎」(TechnicalAchievementAwards)。

部分著名作家 賴和有「臺灣文學之父」稱號(臺北醫校畢業,即臺大醫學院前身) 白先勇(外文系畢業) 劉紹銘(外文系畢業) 李歐梵(外文系畢業) 陳若曦(外文系畢業) 李敖(歷史系肄業) 朱天心(歷史系畢業) 簡媜(中文系畢業) 余光中曾創立藍星詩社(外文系畢業) 林文月(中文系畢業) 優秀教職員[编辑] 總統科學獎 2001年(首屆): 宋瑞樓院士 林長壽院士 2003年: 朱敬一院士 朱國瑞院士 鮑亦興院士 2005年: 陳建仁院士 李羅權院士 2007年: 陳定信院士 2009年: 廖一久院士 李壬癸院士 錢煦院士 2011年: 吳成文院士 2013年: 彭旭明院士 盧志遠 賴明詔院士 教育部國家講座 86年度: 黃光國 彭旭明院士 陳定信院士 陳建仁院士 87年度: 邱聯恭 朱敬一院士 黃偉彥 陳俊雄 林榮耀院士 88年度: 胡佛院士 黃茂榮 鄭昭明 陸天堯 陳泰然 徐治平 89年度: 黃光國 牟中原 陳定信 90年度: 石之瑜 羅昌發 林榮耀 葉超雄 陳永芳 91年度: 貝蘇章 康明昌 92年度: 王榮德 羅清華 93年度: 李琳山 陳義雄 94年度: 王瑜 呂勝春 陳發林 95年度: 陳培哲院士 96年度: 洪茂蔚 郭鴻基 王榮德 楊泮池院士 李琳山 97年度: 黃鴻 周必泰 陳俊全 鍾孫霖 羅竹芳 貝蘇章 98年度: 王金龍 張美惠 陳良基 99年度: 鄧哲明 王暉 100年度: 陳弱水 李怡庭 101年度: 黃俊傑 侯維恕 陳良基 102年度: 葉國良 謝明良 石之瑜 熊怡 鄭安理 王暉 特聘講座教授 理學院: 陳長謙 翁啟惠 張啟光 李遠哲 楊士成 王瑜 管理學院: 蔡知令 WattsRossL. 段錦泉 黃群仰 魏國強 吳俊吉 蕭正平 陳炘鈞 工學院: 何志明 范良士 楊祖保 何文壽 劉錦川 杜經寧 任廣禹 米耀榮 黃金寶 郭位 平尾明 上田充 任廣禹 電機資訊學院: 李德財 李文雄 姚期智 舒維都 沈元壤 蔡振水 伊都達雄(英语:TatsuoItoh) 黃煦濤 劉炯朗 胡正明 施敏 生命科學院: 萊利·N·凡登霍夫(英语:LarryN.Vanderhoef) 約翰·戴森霍費爾 湯姆·拉波波特(英语:TomRapoport) 賀端華 翁啟惠 王惠鈞 王寬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何其儻 醫學院: 李文華 吳成文 特聘教授 文學院: 陳弱水 梁庚堯 王安祈 謝明良 理學院: 張慶瑞 陳義裕 闕志鴻 朱時宜 董成淵 郭光宇 何小剛 熊怡 賀培銘 洪銘輝 侯維恕 黃偉彥 蔡定平 徐進鈺 社會科學院: 黃俊傑 林明仁 王泓仁 古慧雯 吳聰敏 李怡庭 陳添枝 吳貞穎 劉錦添 駱明慶 法律學院: 顏厥安 工學院: 馬劍清 張所鋐 吳錫侃 廖運炫 范光照 楊宏智 楊燿州 陳炳煇 黃美嬌 楊鏡堂 黃秉鈞 黃漢邦 顏家鈺 吳錫侃 莊東漢 段維新 林唯芳 高振宏 薛承輝 葉超雄 吳光鐘 郭茂坤 楊照彥 張建成 吳政忠 李世光 劉佩玲 舒貽忠 卿建業 電機資訊學院: 張宏鈞 張耀文 陳德玉 陳宏銘 陳光禎 陳良基 陳銘憲 鐘嘉德 傅立成 許博文 許源浴 胡振國 郭正邦 郭斯彥 李枝宏 李琳山 李嗣涔 李百祺 廖婉君 劉志文 劉深淵 羅仁權 貝蘇章 孫啟光 吳忠幟 吳瑞北 吳宗霖 楊志忠 顏嗣鈞 陳健輝 項潔 郭大維 林智仁 吳家麟 林清富 醫學院: 楊泮池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張上鎮 蔣丙煌 葉安義 講座教授 理學院: 翟敬立 丘成桐 陳永芳 蘇強(英语:JohnSuppe) 太田陽子 鄧大量 江博明 GeorgeBurr 張智北 社會科學院: 何榮幸 管理學院: 管中閔 洪茂蔚 法律學院: 葉俊榮 注釋[编辑] ^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

^其中52個為獨立研究所。

^「農事試驗場」、「殖產局糖業試驗場」、「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殖產局茶樹栽培試驗場」、「殖產局園藝試驗場」、「殖產局種畜場」 ^。

臺北帝大正式接收後,翌日《臺灣新生報》即刊出:「臺北大學於昨(十五日)由教育部特派員羅宗洛奉命前往接收……下午三時半接收完畢,關於圖書儀器之點收正在進行收,該校即改為國立臺北大學,現各部均照常工作,繼續上課……。

」〈臺北大學正式接收即招考新生造就本省青年〉,《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16日,2版。

^劉廣定.校史糾誤."一、校名 本校光復之初,一度曾名「國立臺北大學」。

證據有三:~(一)《臺灣新生報》34年11月16日三版新聞標題為「臺北大學正式接收即招考新生造就本省青年」~)(二)《臺灣新生報》34年11月21日三版有羅宗洛先生(國立臺北大學之展望)一文(三)《臺灣新生報》34年11月28日一版有「國立臺北大學臨時招生廣告」及「國立臺北大學附屬大學先修班(舊大學豫科)招生廣告」。

至同年12月15日才由教育部通知改名「國立臺灣大學」,見《臺灣新生報》34年12月26日及27日一版所刊告。

" ^自然步道協會所著《臺大校園自然步道》,傅園部分寫傅園是衣冠塚,可能造成傅園是衣冠塚說法大行其道。

根據2005年出版的《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以及當時的新聞報導(【1951-12-21/聯合報/03版/】佳城鬱鬱傍黌宮傳斯年安葬桃李三千鳴鐘五五傳園舉行週年祭禮中央社訊)。

傅園的確埋的是傅斯年校長的骨灰。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國立臺灣大學.中央政治總預算案-國立交通大學校務基金(PDF).臺北市:中華民國教育部.2014[2015年12月31日].(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6年3月4日)(中文).  ^臺大一覽-有關臺大.國立臺灣大學.[2015-03-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Harvard-YenchingInstitutePartnerInstitutionsinAsia.Harvard-YenchingInstitute.[2018-11-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英语).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cc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科技部-新聞資料.www.most.gov.tw.[2019-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EurasiaPacificUninet.www.eurasiapacific.net.[2019-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NationalTaiwanUniversity.Global.[2019-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存档副本.[2019-06-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存档副本.[2019-06-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存档副本.[2019-06-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9).  ^11.011.1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大專院校校別學生數>105學年大專院校校別學生數.[2017-03-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2015(104學年度)大學學生人數排名-臺灣大學排名網.[2017-03-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國立臺灣大學捐贈網站.giving.ntu.edu.tw.[2019-01-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  ^14.014.114.2有關臺大-國立臺灣大學.[2017-03-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地圖與交通資訊-認識臺大-國立臺灣大學.[2017-03-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1).  ^深耕計畫第二部分_全球鏈結核定學校(PDF).[2018-02-14].(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8-02-15).  ^深耕計畫第二部分審查情形與經費核配.[2018-02-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NationalTaiwanUniversity(NTU)TopUniversities.[2021-07-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存档副本.[2021-07-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NationalTaiwanUniversity(NTU)WorldUniversityRankingsTHE.[2021-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NationalTaiwanUniversityinTaiwan-USNewsBestGlobalUniversities.[2020-11-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萊頓大學的世界大學論文引用排名(CWTS).[2021-07-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虞兆中校長與大學通識教育》(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黃俊傑。

《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黃俊傑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臺灣大學的通識教育考察報告》李成智。

^國立臺灣大學2018高等教育深根計畫書頁9僅統計136人,另外加上2018年新科院士中的7人(PDF).[2019-10-18].(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8-11-23).  ^國立臺灣大學2018高等教育深根計畫頁9(PDF).[2019-10-18].(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8-11-23).  ^TVBS.台大生來自哪? 學者研究:北市大安區最多│TVBS新聞網.TVBS.2016-08-21[2018-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中文).  ^TVBS.蛋黃效應!台大錄取新生 雙北高中破5成│TVBS新聞網.TVBS.2017-08-09[2018-09-10](中文).  ^記者曾翌萍/攝影焦漢文.貧窮世襲? 台大生家庭多「高社經」│TVBS新聞網.TVBS.2014-08-11[2018-09-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中文).  ^台大或許沒想像中美好/學生會長︰沒冷漠權利-生活.自由時報電子報.2018-08-27[2018-09-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中文).台大學生會長吳奕柔則致詞表示,據統計,台大九成學生的家庭年收入,是在全台前卅%,指出台大生不僅複製原生家庭的機會與資源,並持續有社會大量資源投入,引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來提醒階級複製。

  ^TalkEcon,白經濟.台大怎麼上:誰是台大學生2.0.TheNewsLens關鍵評論網.2017-12-19[2018-09-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中文).  ^陳至中.台大新生入門書院郭大維籲勿眼高手低-生活.中央社CNA.2018-08-26[2018-09-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中文).台大學生會長吳奕柔致詞時則指出,根據統計,台大有9成以上學生,來自台灣收入前30%的家庭,複製了原生家庭的資源和機會,「我們踏著的,可能是別人的人生換來的」。

  ^32.032.1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整合資源臺大臺師大臺科大簽約學生更具競爭力.[2015-10-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校歌.國立臺灣大學.[2020-09-3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0).  ^「國內意見主張只設立以醫學部和農學部為主的實業大學即可......伊澤總督並不以設立實業大學為滿足,而主張以能發展臺灣相關文化之人文學校𡗔內之綜合大學為籌設目標」《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歐素瑛(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語出「出身東京帝大史學科之殖民教育官僚幣原坦受命籌設臺北帝國大學。

一九二八年,臺北帝大接續創立」《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從帝大到臺大(1928-1960)》,李東華(2010),輔仁大學。

^羅宗洛,國立臺北大學之展望,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21日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紀事(PDF).2010-06-24[2012-10-08].(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4-09-03).  ^劉廣定.《校史糾誤》.臺大校訊.2002-09-25,(674)[2012-10-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陳舜芬.光復後台灣地區高等教育設校政策之探討(PDF).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27).1991-10[2016-01-27].(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4-11-03).  ^教育工作者痛批OT政策教育部:再檢討相關規定.苦勞網.2008-07-31[2017-07-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中文(繁體)).  ^教部腦袋跟不上時代管中閔的「未來大學」恐淪「過去大學」.[2021-08-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2007年臺灣大學簡介》 ^CWUR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2021.CWUR.2020[2019-08-3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  ^THE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2020-09-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45.045.1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TopUniversities.2020-05-28[2020-09-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7)(英语).  ^46.046.1NationalTaiwanUniversity.USNews.[2019-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s.U.S.News&WorldReport.[2018-12-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英语).  ^48.048.1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2020.ARWU.2020[2018-1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WorldUniversityRankings.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QSQuacquarelliSymondsLimited.2021[2018-08-15].  ^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s.  ^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  ^THE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2020-09-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7).  ^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0-21.cwur.org.CWUR.[2020-09-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0)(英语).  ^現新竹校地由於新竹縣政府認為該校地的開發延宕,未來校地可能被收回 ^臺大校總區道路命名說明(PDF).[2011-01-15].(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09-09-20).  ^臺灣大學社科院遷建大事紀.[2015-03-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2).  ^2009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報告(PDF).[2011-01-15].(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4-09-03).  ^國立臺灣大學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校園規劃小組九十七學年度第七次委員會會議紀錄(PDF).[2011-01-15].(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4-09-03).  ^溫貴香、許秩維.立委指違建多台大:逐年改善.中央社.2014-08-20[2014-09-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新總圖書館.[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2).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醉月湖.[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2).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椰林大道與舊校區.[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9).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傅鐘.[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2).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台大校門.[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傅園.[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4).  ^佳城鬱鬱傍黌宮傳斯年安葬桃李三千鳴鐘五五傳園舉行週年祭禮.聯合報.1951-12-21:3.  ^蔡淑婷.傅園-臺大校園自然資源、建築景觀、與文人風範之薈萃.臺大校友雙月刊.2004-07-01,(issue34)[2012-10-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1).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溪頭大學池.[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臺大醫院舊館.[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4).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生態池.[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舟山路.[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校總區農場.[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臺大校園十二美景——共同三松.[2020-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事務處學生住宿服務組.dorm.osa.ntu.edu.tw.[2019-11-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245頁 ^輔大歷史系畢業的學者尹章義,早在臺大歷史系就讀碩士班時期,即已為文呼籲承認帝大校史。

巧合的是,在輔大以「跳躍」方式抵達80週年的四年後,臺大也跟進了。

^國立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官方網站.[2016-07-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4).  ^運動代表隊.臺大體育室.國立臺灣大學.2011[2012-08-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9).本校現有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羽球、壘球、桌球、網球、軟網、手球、柔道、跆拳道、劍道、射箭、擊劍、國術、高爾夫等二十項,男、女生共三十七個運動代表隊,均有專任教練負責組訓工作。

  ^賀!104全大運 臺大勇奪19金!非體育科系校院排名第一.2015-05-15[2018-07-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賀本校榮獲107年全大運13金26銀19銅佳績非體育校院第1名.2018-05-15[2018-07-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108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108全大運.2019[2019-05-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83.083.1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2001年出版。

^臺大生提議設陳文成廣場校方原則同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頭殼newtalk,2014.06.14 ^臺大擬設立「陳文成廣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時電子報,2014.06.15 ^臺大可望設立陳文成紀念廣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4.06.15 ^陳文成事件33年後台大終於決議設紀念廣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風傳媒,2015.03.21 ^本校姊妹校一覽.國立台灣大學.[2019-03-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来源[编辑] 項潔主編,《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5年6月 劉子銘、楊松翰、蔡明達、劉建甫,Hi!NTU解讀臺大的82個密碼,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10年4月1日 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6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台中晨星出版,2001年出版。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臺大校園自然步道,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16日 國立臺灣大學_認識臺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夏鑄九,校園重訪:反省臺大八0年代的校園規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地圖MiniGIS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编辑] 臺北帝國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系所列表 國際華語研習所 各學校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英文) 國立臺灣大學之臉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大學之YouTube頻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國立臺灣大學沿革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學術單位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外國語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人類學系 圖書資訊學系 日本語文學系 戲劇學系 藝術史研究所 語言學研究所 音樂學研究所 臺灣文學研究所 理學院 數學系 物理學系 化學系 地質科學系 心理學系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大氣科學系 海洋研究所 天文物理研究所 應用物理研究所 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系 經濟學系 社會學系 社會工作學系 國家發展研究所 新聞研究所 公共事務研究所 醫學院牙醫專業學院 牙醫學系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 藥學專業學院 藥學系 臨床藥學研究所 醫學系 護理學系 學士後護理學系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物理治療學系 職能治療學系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臨床醫學研究所 毒理學研究所 分子醫學研究所 免疫學研究所 腫瘤醫學研究所 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 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 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 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生理學研究所 微生物學研究所 藥理學研究所 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研究所 病理學研究所 法醫學研究所工學院 土木工程學系 機械工程學系 化學工程學系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醫學工程學系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應用力學研究所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獸醫專業學院 獸醫學系 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農藝學系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農業化學系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動物科學技術學系 農業經濟學系 園藝暨景觀學系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昆蟲學系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食品科技研究所 生物科技研究所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系 會計學系 財務金融學系 國際企業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 商學研究所 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學系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學系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法律學院 法律學系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生命科學院 生命科學系 生化科技學系 植物科學研究所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漁業科學研究所 生化科學研究所 建築景觀校總區教學大樓 新生教學館 普通教學館 綜合教學館 共同教學館 博雅教學館 校門 行政大樓 洞洞館 鹿鳴廣場 體育館(舊體) 綜合體育館(新體) 小福樓 新月台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第二學生活動中心 鹿鳴堂 尊賢館 農產品展示中心 藝文中心/雅頌坊 土地公廟 大煙囪 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黑森林臺大十二景 新總圖書館 醉月湖 椰林大道 傅鐘 校門 傅園 溪頭大學池 舊醫學院大樓 生態池 舟山路 校總區農場 共同三松 醫院 醫院 癌醫中心醫院 動物醫院 圖書館 圖書館 研究圖書館 醫學圖書館 法律學院圖書館 社會科學院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出版社 出版中心 博物館 校史館 人類學博物館 地質標本館 物理文物廳 檔案館 昆蟲標本館 農業陳列館 植物標本館 動物博物館 醫學人文博物館 典藏物 淡新檔案 佳平金祿勒四面祖靈柱 岸裡大社文書 農林場 農業試驗場 山地實驗農場 實驗林管理處 對外教學 國際華語研習所(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Program) 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TheLanguageTraining&TestingCenter) 組織 學生會 研究生協會 工會 活動 校慶 杜鵑花節 藝術季 校友 校友列表 聯盟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雲林國立大學聯盟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 本模板之學術單位,係臚列《國立臺灣大學組織規程》中之學院、學系(科)、研究所。

其不包括研究中心,以及跨院、系(科)、所之學位學程。

查论编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國立臺灣大學: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1945年現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46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1967年現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1974年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1997年現名 查论编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輔仁大學 ·東吳大學 ·長庚大學 ·淡江大學 查论编EUTW七校聯盟北臺灣國立臺灣大學(總部)·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中臺灣國立中興大學南臺灣國立中山大學東臺灣國立東華大學 查论编臺北市大專院校國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總校區、城中校區、水源校區·國立政治大學校本部、公企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北陽明校區、台北北門校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本部、公館校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北大學民生校區、建國合江校區市立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天母校區私立大學淡江大學台北校園·輔仁大學城區部·世新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校本部、建國校區、博愛校區·銘傳大學台北校區、基河校區·實踐大學台北校區·大同大學·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城中校區·臺北醫學大學校本區、大安校區·康寧大學台北校區國立科技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校本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校本區、城區部·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台北校區私立科技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士林校區·中國科技大學文山校區·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中華科技大學校本部·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技術(專科)學院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內湖校區·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軍警院校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國防醫學院·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宗教學院台灣神學院·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查论编臺灣醫藥衛生學門大學院校牙醫學類牙醫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防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牙體技術臺北醫學大學·中臺科技大學口腔衛生臺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醫學學類醫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防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輔仁大學·馬偕醫學院·長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核准申設)·國立中興大學(核准申設)·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核准申設)·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慈濟大學中醫學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及助產學類護理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國防醫學院·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輔仁大學·馬偕醫學院·亞東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中臺科技大學·大葉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長榮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國立金門大學·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美和科技大學·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助產學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輔英科技大學長期照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吳鳳科技大學·康寧大學國立金門大學··義守大學(原住民專班)醫技及檢驗學類醫事檢驗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中臺科技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慈濟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醫事放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臺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慈濟科技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視光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中臺科技大學·大葉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復健治療學類物理治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慈濟大學·輔英科技大學職能治療國立臺灣大學·輔仁大學·長庚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語言治療及聽力學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馬偕醫學院·中山醫學大學·亞洲大學·弘光科技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僅語言治療)藥學學類藥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防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嘉南藥理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大仁科技大學中藥學中國醫藥大學其他醫藥衛生學類呼吸治療臺北醫學大學·輔仁大學·長庚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國立臺灣大學·國防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輔仁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慈濟大學註1:本表依據2017年教育部之學科標準分類架構(第5次修正)作編排,僅列入醫藥衛生學門四年制(含)以上學士班學系,學士後學系以及二年制、五專相關學科不列入。

註2: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營養學等等屬於生命科學學門,心理學屬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生物醫學工程屬工程及工程業學門,醫務管理屬商業及管理學門,獸醫及動物科學屬農林漁業及獸醫領域,以上不列入。

查论编臺灣公立大專院校大學系統與聯盟:臺灣聯合大學系統·臺灣綜合大學系統·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臺灣教育大學系統·中台灣大學系統·高雄學園·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國立臺北專業大學聯盟·泛太平洋大學聯盟大學院校北北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防醫學院·國立空中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北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體育大學·國防大學·中央警察大學·國立宜蘭大學中臺灣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南臺灣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國立屏東大學東臺灣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東大學福建國立金門大學科技大學北臺灣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中臺灣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南臺灣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北北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南臺灣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專科學校北北基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北台灣陸軍專科學校南台灣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東臺灣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參見: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查论编臺灣大學院校包含大學、獨立學院、軍警院校、已正式立案的宗教研修學院,不含技職體系學校公立北北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防醫學院·國立空中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北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體育大學·國防大學·中央警察大學·國立宜蘭大學中臺灣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南臺灣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國立屏東大學東臺灣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東大學福建國立金門大學私立北北基 輔仁大學 東吳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 世新大學 實踐大學 銘傳大學 大同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 淡江大學 華梵大學 真理大學 法鼓文理學院 馬偕醫學院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臺北基督學院 北臺灣 中原大學 長庚大學 元智大學 中華大學 玄奘大學 開南大學 佛光大學 中臺灣 東海大學 逢甲大學 靜宜大學 亞洲大學 中山醫學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大葉大學 明道大學 南臺灣 南華大學 康寧大學 台灣首府大學 義守大學 長榮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一貫道天皇學院 東臺灣慈濟大學※備註:各校以建校、在臺復校或升格時間排序。

學校所屬區域的分類,以校本部所在地為準。

※參見: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查论编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大学次序依照官网所采用的英文字母排序中国大陆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學 台湾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韩国 韩国科学技术院 浦項工科大学 首爾大學 延世大學 日本 京都大学 大阪大学 东北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 东京大学 筑波大学 查论编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澳大利亚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蒙纳士大学 墨尔本大学 昆士兰大学 悉尼大學 新南威尔士大学 加拿大 西门菲莎大学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智利智利大学中国大陆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學 中山大学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香港 香港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哥倫比亞安第斯大学厄瓜多爾基多聖弗朗西斯科大學(英语:UniversidadSanFranciscodeQuito)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大学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名古屋大學 大阪大学 东北大学 早稻田大学 大韓民國 首爾大學 高麗大學 韩国科学技术院 延世大學 浦項工科大學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墨西哥 蒙特雷科技大学 新西兰奧克蘭大學菲律宾菲律賓大學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美国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加利福尼亞大學 柏克萊 戴維斯 洛杉磯 河濱 圣迭戈 聖塔芭芭拉 聖克魯茲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俄勒岡大學 南加州大学 華盛頓大學 查论编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大專院校國立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同濟大學 國立暨南大學 國立復旦大學 國立北京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國立山東大學 國立南開大學 國立北洋大學 國立重慶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西北大學 國立東北大學 國立浙江大學 國立英士大學 國立安徽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 国立武汉大学 國立湖南大學 國立四川大學 國立廈門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廣西大學 國立雲南大學 國立貴州大學 國立河南大學 國立山西大學 國立蘭州大學 國立長春大學 獨立學院 國立上海醫學院 國立上海商學院 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國立女子師範學院 國立瀋陽醫學院 國立江蘇醫學院 國立社會教育學院 國立中正醫學院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國立師範學院 國立湘雅醫學院 國立成都理學院 國立南寧師範學院 國立昆明師範學院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 國立貴陽醫學院 國立唐山工學院 國立西北工學院 國立西北農學院 國立獸醫學院 國立長白師範學院 專科學校 國立音樂院 國立邊疆學校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國立藥學專科學校 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 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 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國立國術體育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中央工業專科學校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國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 國立自貢工業專科學校 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西康技藝專科學校 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 國立海疆學校 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 國立遼海商船專科學校 省市立大學及獨立學院 江蘇省立江蘇學院 江蘇省立教育學院 浙江省立醫學院 安徽省立安徽學院 湖北省立醫學院 湖北省立農學院 湖南省立克強學院 四川省立教育學院 福建省立醫學院 福建省立農學院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臺灣省立農學院 臺灣省立工學院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 廣東省立法商學院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 廣西省立醫學院 廣西省立西江文理學院 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河北省立醫學院 河北省立農學院 河北省立工學院 山東省立師範學院 山東省立農學院 新疆省立新疆學院 專科學校 北平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工業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 上海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江蘇省立蘇州工業專科學校 江蘇省立蠶絲專科學校 安徽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 江西女子师范学校 江西第一师范学校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 湖南省立音樂專科學校 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陝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陝西省立商業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體育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四川省立會計專科學校 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 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 廣東省立體育專科學校 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廣東省立海事專科學校 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 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廣西省立藝術專科學校 雲南省立英語專科學校 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 山東省立醫學專科學校 河南省立商業專科學校 山西省立川至醫學專科學校 私立大學 金陵大学 震旦大学 聖約翰大學 東吳大學 滬江大學 光華大學 大夏大學 大同大學 燕京大学 北平輔仁大學 中法大学 中國大學 廣州大學 珠海大學 嶺南大學 廣東國民大學 東北中正大學 江南大學 江西心远大学 南伟烈大學 之江大学 武昌中華大學 武昌華中大學 民國大學 華西協合大學 成華大學 福建協和大學 齐鲁大学 海南大學 獨立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建國法商學院 上海法政學院 上海法學院 誠明文學院 北碚同德醫學院 中國紡織工學院 東南醫學院 新中國法商學院 朝陽學院 東北文法學院 北平協和醫學院 天津工商學院 天津達仁學院 育德学院 鄉村建設學院 求精商學院 漢口法學院 廣東光華醫學院 中華文法學院 三臺南通學院 銘賢學院 湘輝文法學院 輔成法學院 川北農工學院 正陽法商學院 福建學院 南華學院 焦作工學院 遼寧醫學院 專科學校 重輝商業專科學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江西立风艺术专科学校 立信會計專科學校 中國新聞專科學校 上海牙醫專科學校 中華工商專科學校 誠孚紡織專科學校 東亞體育專科學校 上海紡織專科學校 光夏商業專科學校 漢華農業專科學校 西南美術專科學校 南方商業專科學校 西北藥學專科學校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 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江蘇正則藝術專科學校 信江農業專科學校 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 武昌藝術專科學校 西南商業專科學校 知行農業專科學校 海南農業專科學校 参见:{{中国教会大学}}·{{中国近代大学建筑}} 查论编2022年QS世界百強大學第1–10名 1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1) 2牛津大學( 英国1) 3史丹福大學( 美國2) 3劍橋大學( 英国2) 5哈佛大學( 美國3) 6加州理工學院( 美國4) 7倫敦帝國學院( 英国3) 8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1) 8倫敦大學學院( 英国4) 10芝加哥大學( 美國5) 第11–20名 11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1) 12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2) 13賓夕凡尼亞大學( 美國6) 14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2) 14耶魯大學( 美國7) 16愛丁堡大學( 英国5) 17清华大学( 中国1) 18北京大学( 中国2) 19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8) 20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9) 第21–30名 21康奈爾大學( 美國10) 22香港大學( 香港1) 23東京大學( 日本1) 23密歇根大學( 美國11) 25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12) 26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1) 27麥基爾大學( 加拿大2) 27澳洲國立大學( 澳大利亚1) 27曼徹斯特大學( 英国6) 30西北大學( 美國13) 第31–40名 31复旦大学( 中国3) 32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美國14) 33京都大學( 日本2) 34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2) 35倫敦國王學院( 英国7) 36首爾大學( 韩国1) 37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亚2) 38悉尼大學( 澳大利亚3) 39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3) 40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15) 第41–50名 41韓國科學技術院( 韩国2) 42紐約大學( 美國16) 43新南威爾斯大學( 澳大利亚4) 44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法國1) 45浙江大学( 中国4) 46卑詩大學( 加拿大3) 47昆士蘭大學( 澳大利亚5) 48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美國17) 49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法國2) 49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国8) 50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5) 50慕尼黑工業大學( 德國1) 第51–60名 52杜克大學( 美國18) 53卡内基·梅隆大学( 美國19) 53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4) 55阿姆斯特丹大學( 荷蘭1) 56東京工業大學( 日本3) 57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2) 58蒙纳士大学( 澳大利亚6) 60布朗大學( 美國20) 第61–70名 61華威大學( 英国9) 62布里斯托大學( 英国10) 63海德堡大學( 德國2) 64慕尼黑大學( 德國3) 65馬來亞大學( 马来西亚1) 66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5) 67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21) 68國立臺灣大學(臺灣1) 69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阿根廷1) 70天主教魯汶大學( 比利時1) 70蘇黎世大學( 瑞士3) 第71–80名 72索邦大學( 法國3) 73格拉斯哥大學( 英国11) 74高麗大學( 韩国3) 75大阪大學( 日本4) 75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美國22) 77修咸頓大學( 英国12) 78莫斯科國立大學( 俄羅斯1) 79哥本哈根大學( 丹麥1) 79延世大學( 韩国4) 第81–90名 81浦項工科大學( 韩国5) 82杜倫大學( 英国13) 82東北大學( 日本5) 82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美國23) 85奧克蘭大學( 新西蘭1) 85華盛頓大學( 美國24) 86巴黎-薩克雷大學( 法國4) 87隆德大學( 瑞典1) 88佐治亞理工學院( 美國25) 89皇家理工学院( 瑞典2) 90伯明翰大學( 英国14) 第91–100名 91聖安德魯斯大學( 英国15) 92列斯大學( 英国16) 93西澳大學( 澳大利亚7) 94萊斯大學( 美國26) 95錫菲大學( 英国17) 96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美國27) 97成均館大學( 韩国6) 9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6) 99丹麥技術大學( 丹麥2) 100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美國28) 註(一)下劃線:有與之排名相同的大學。

註(二)上標的數字是該大學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排名(大學所在地標示爲中國的國內排名並沒有把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大學計算在內)。

註(三)因爲原本排名爲第59名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後來被QS機構重新調整了排名至平頭第49名,所以上表顯示的排名中不再有第59名。

註(四)原本排名爲平頭第288名的巴黎-薩克雷大學後來被QS機構重新調整了排名至第86名。

註(五)每當有特定大學的排名自排名首次公布日期後被調整或廢除,QS機構都不會爲其它大學相應地調整排名。

中華民國主题政治主题台灣主题教育主题大學主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國立臺灣大學&oldid=70316342” 分类: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台北市大專院校台灣公立大專院校台灣大學院校國立臺灣大學台灣大專院校AACSB認證台灣教育之最1928年創建的教育機構公館(臺北市)1928年台灣建立隐藏分类:有参考文献错误的页面CS1英语来源(en)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含有电话号码的条目含有传真号码的条目有地图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বাংলা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贛語客家語/Hak-kâ-ngî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LatinaLietuviųМонгол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ไทยTagalog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