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七十而從心所欲,難道人到了70歲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自我總結的一句話,原話後面還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老祖宗:七十而從心所欲,難道人到了70歲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2020-12-16號外歷史之雪利
老祖宗:七十而從心所欲,難道人到了70歲真的可以隨心所欲?文/號外歷史之雪利圖/網絡《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自我總結的一句話,原話後面還跟著半句「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自己覺得到了七十歲,做任何事情都能夠從心所欲,不會逾越規矩。
但是老祖宗:七十而從心所欲,難道人到了70歲真的可以隨心所欲?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70歲便隨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規矩。
對於這句話譯文中都會這樣解釋: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自立於世,四十歲沒有疑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什麼話都能聽進去,到了七十能隨心所欲而不超出規矩。
這裡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隨心所欲,但是所有事情都不會超過事情所定的圈子,做什麼事情都有了一定的章程。
當一個人把修養作爲自覺行爲,不需任何壓力約束自己,言行都可自行符合禮義。
孔子一生都在爲一個目標而奮鬥。
前半生爲創立自己的學說而努力,後半生爲實踐自己的學說而奔波。
人們往往以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地位爲成功,許多人在得到名利之所謂的成功後,反而會更空虛,會發現犧牲了更多可貴的東西。
孔學的根本是做人。
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
無悔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
畏於匡,逐於宋,困於陳蔡,歷經千難萬險,甚至生命危險,都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終成就了完美的人生。
這句話動換一個意思就是:順心而爲,合法自然,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並不是那些人理解的人到了70歲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大家在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雖然偏激,但也不無道理。
碰瓷插隊、搶座擾民的老人們,確實不在少數。
這些年,確實不斷爆光了一些老人的負面新聞。
面對這些負面新聞,我們很理解那些因爲少數老人的行爲而感到憤怒的人們,但是我們應該重視,世界上的好人那麼多,個別老人的行爲不當,不能讓所有老人一起背鍋。
相關焦點
品讀《論語》,孔子說他到了70歲「從心所欲」,是啥意思?
,並且按照時間線,從十五歲開始直到70歲,他的道德修養以及哲思境界,是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
;四十歲可以明辨是非,對世事不困惑;50歲的時候,明了天下事物運行的規律;六十歲的時候,聽到一切就不感到吃驚了;而到了七十歲,我就達到了一種「我的思想以及行爲方式都契合規則規律」的境界了。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義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義七十歲隨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行善積德的那種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
爲何?因爲常在道中行,當然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如果三四十歲,貪貪占占,或者玩玩打打,該有的善緣浪費光了,該有的錢浪費完了,該做了一堆壞事結了一堆仇人,能夠做到隨心所欲嗎?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首古詩:人弱道不弱,人貧道不貧,一生常修心,常在道中行。
這就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意義。
修身是終身制——「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辯
因爲聖人享年七十三歲,所以他只說到七十歲。
沒有經歷過的,絕不揣測,這是孔子做學問的態度。
十五歲之前的學習只求熟悉記憶,不需要理解。
按照字面理解,到了七十歲就可以由心任性,卻不會脫軌了。
朱程對這句話的解釋是「不勉而中」,認爲孔子是天生聖人,不必勉勵追求,行爲處事就能夠達到中庸中正。
這確實是一個合理的解釋。
但是照此解釋,孔子從小就可以隨心所欲了,不必等到七十歲。
70歲的村上春樹:從心所欲
今天的村上春樹( MurakamiHaruki ),剛好70歲。
這個年紀,又叫古稀。
古稀二字,出自杜甫的七言律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不過,如今不同於唐代,70歲的年齡已不算稀少。
孔子也曾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相較來看,後者的定義更適合村上——從心所欲。
孔子生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背景簡說:孔子69歲時,兒子孔鯉早他而亡(享年50),薄葬。
孔子七十一歲時,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極年輕就亡(享年32)。
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解讀
十歲,總角,說的是頭髮;二十歲,弱冠,說的是帽子;三十歲,而立,立於禮,說的是言行;四十歲,不惑,說的是執行力;五十歲,知命,說的是知道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耳順,說的是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大家注意到了,七十歲以前,說的都是外在的東西。
七十歲,說到了心。
古代的人還不知道有腦這個東西,所以說的都是心。
指揮家巴倫博伊姆:七十而從心所欲
指揮家巴倫博伊姆:七十而從心所欲2018-11-0816:032018年11月08日16:03 來源:北京日報參與互動 七十而從心所欲
「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論語·爲政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先有「從心所欲」?還是先有「不踰矩」?讓人疑惑的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會竟然排在知天命之後,難道在孔夫子看來隨心所欲境界和難度比知天命高得多?
從心所欲不逾矩--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魯灣《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養生養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說明養生已經進入一種自由境界。
養生者中有一種人認爲養生就是「從心所欲」,干一些自己想幹的事,莫爲自己圈定「雷池」,認爲這種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養生大法。
俗語「50不交錢,70不留宿」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確實有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用到很多俗語,比如說老祖宗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老祖宗還根據身邊人的長相總結出了一些識人的俗語,比如說:男看鼻子女看嘴、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過去在老祖宗經常教導我們的俗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50不交錢,70不留宿」,其實這句俗語在很多地方都有,有些地方還有「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說法。
俗語「50不交錢,70不留宿」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確實有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用到很多俗語,比如說老祖宗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老祖宗還根據身邊人的長相總結出了一些識人的俗語,比如說:男看鼻子女看嘴、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勾頭女子挺胸漢,一生富貴半生閒等等。
家裡的老人也總是將俗語掛在嘴邊,用來教導我們。
過去的俗語和今天的雞湯,或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談到自由的話題,在中國社會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必須兼顧到一個問題,就是社會的秩序。
按照儒家的觀點來說,假使一個人與社會其他人的關係弄的很僵,按照農村老話講,就是活成「絕戶」了,我想這個人一定不會有真的自由。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話應該斷成兩截來看,「從心所欲」當然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不過大關鍵處卻是「不逾矩」,我以爲,「不逾矩」至少包含了人要遵守社會的規矩。
只有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到如魚得水的地步,這個人才是真真正正的自由了。
我讀論語之從心所欲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中老年人,生理成熟並不等於心理成熟
「70歲的人,30歲的心臟。
」這是象徵著一個人,永葆青春活力。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別管多大年紀,都能有一顆青春的心。
現實中確實有一些人,年紀已經很大了,可性格卻沒有成熟,也算青春永駐,只不過不是容顏,而是性格。
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得道了嗎?
孔子直到年過七十,才感嘆自己終於可以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然而他並非真的明白了這天地之間的規則,從而達到與天地混同爲一的逍遙境界,因爲他也只是在依「矩」而行。
先有「矩」,而後才有「不逾矩」。
那麼當初編成這套路的人,他們又該如何做到嚴謹?造字的倉頡,又該向誰尋求嚴謹?周禮的制定者,又該如何證明自己嚴謹?老子開創道家學說,他就一定是嚴謹地師從古人而得來的嗎?總想著承襲舊制,承襲古人,依賴所謂古聖先賢之餘蔭而生存,卻拒絕創造和更新,這與發冢盜墓的蠹蟲又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我們的祖先也都是這樣的人,那我們連漢字都不可能出現。
「七十從心所欲」:葉落歸根,整理典籍
今天我們讀的是《孔子傳》的第六部分:「七十從心所欲」:葉落歸根,整理典籍。
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在弟子冉求的幫助下,終於結束了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生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魯國。
去國之時,五十五歲,年富力強;歸國之日,六十八歲,蒼髯白髮。
回國後的孔子,面對的是一個物是人非的傷懷局面。
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老祖宗的智慧
引言:老祖宗的經驗雜談都匯集在了口耳相傳的俗語之中,他們將自己的生活智慧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我們,只希望我們能夠少走彎路。
在中國古代,我們可以發現往往最後獲得成功的並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富有智慧之人。
很多智慧藏在看起來不起眼的俗語之中,在貫穿華夏的五千年歷史之中,老祖宗們造就了無數的大智慧。
孔老夫子是怎樣做到「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的?
內心光明遍照,表現在外面,一切法度一絲毫都不違越;就像孔老夫子所講的「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矩是規矩,隨心所欲都合乎規矩。
諺語所謂「欲速則不達」。
得慢慢來,哪有那麼簡單!孔老夫子十五歲開始學,到三十才算有了成就,三十而立。
學,成就了,學了之後要「以心隨光,一一照之」,這就是把你所學的聖人教誨,完全落實到生活上去。
從心所欲,從的什麼欲
陪老師散步,說到「隨心所欲」的話題。
老師說:隨心所欲好啊,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七十而從心所欲!
今天晚上,幫女兒完成作業《我和爸媽比童年》,說到了小時候。
想起了,記憶深處「戧剪子來磨菜刀」的聲音。
想起了,下河摸殼蚌捉泥鰍,掀瓦掏鳥窩的趣。
想起了,上樹偷桑葚,被看場人放狗追,躲在樹上不敢下來的怕。
想起了,推著鐵環滿街跑,彈琉璃球贏的滿滿一口袋的樂!想起了,晚飯沒吃完就跑到人家,滿屋子人,看那14寸黑白電視上演的《西遊記》!
延伸文章資訊
- 170歲才隨心所欲,孔子想告訴我們什麼? - 每日頭條
... 中有一段關於每個年齡段不同人生境界的名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2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思? - 劇多
謝邀;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在飽經滄桑的人生中總結出的一句話,人到古稀之年,經歷了無數的事情,,閱歷和經驗都很豐富,做起事來就 ...
- 3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 YouTube
- 4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思? - 資訊定製
從前面的話中,可得知,孔子七十歲做事隨心所欲,是在瞭解和順應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並不是胡作為,亂作為,隨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規矩辦,也就是不 ...
- 5老祖宗:七十而從心所欲,難道人到了70歲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自我總結的一句話,原話後面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