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藝術來轉化親子關係,從世界名著《小王子》了解「馴養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當小王子發現自己對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念念不忘時,狐狸又告訴小王子有關豢養玫瑰的秘密:「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20/05/31,藝文PhotoCredit:LePetitPrince 遍路文化大人的素養課,通往自由學習之路有感於近年閱讀習慣的改變、以及知識內容授權的轉型與跨界衍伸的興起,遍路文化於2019年7月正式成立,致力於將台灣優質的名家知識內容從文字(紙本)轉到音頻、視頻,以設計、規劃、製作到營銷「跨界知識型影音課程」為主要核心業務,拓展紙本書外的知識內容市場。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徐玟玲藝術媒材對親子藝術陪伴上的心理動力,有很大的幫助,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承接此特性,來聊聊「運用藝術媒材轉化親子關係」。

什麼叫轉化呢?簡單的說,使一件事物,轉變它原來的性質成為另一種性質的歷程和結果,叫做轉化。

那,親子關係為什麼會需要轉化?因為,我們都知道,理想的親子關係進展,就像建造一棟建築物先要打好地基,需要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花時間和他相處,從最初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事物裡逐步建立雙方的關係,漸漸地,要有像玩遊戲、講故事那樣一起做一件事的良好互動,一直持續到長大,孩子才能產生信任感與依賴感,就能延伸出良好的依附關係。

然而,現實中,卻可能有各種因素造成親子關係上的障礙,譬如,最初的主要照顧者是隔代教養,或託給媬母、外傭照顧,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會的關係不親密;或者,孩子有先天氣質或身體上的特殊性,讓父母難以接納或產生心力耗竭;又或者,孩子漸漸獨立與世界相處時,所觸發的各種情緒暗礁,會讓父母不容易理解。

所以說,親子關係總是會遇上大大小小的起伏,或是挑戰,甚至於,會有危機埋伏在裡面。

不過,親子關係的困境,往往也是親子關係得到新發展的時機。

因此,我在這裡提到的「轉化」,主要是指:使親子關係從某種趨向不平衡的、負面的性質,轉變為平衡的、趨向正面的性質。

這篇文章,就是要介紹藝術媒材在「親子關係轉化」上,所能發揮的催化作用。

PhotoCredit:中央社不過,不可諱言,父母的特質和態度,在親子關係上是基礎因素,所以,我先來引薦蘇珊.史帝佛曼已經幫我們從親子關係轉化的視角,所歸類出的四種父母類型,來讓你參考: 被動型父母:時常壓抑自己的感受、屈服於孩子的要求、一味討好孩子。

結果是,孩子不知道父母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侵犯了父母的界線。

掌控型父母:時常強迫孩子屈服於自己管教和安排。

結果是,孩子不跟父母親密,因為在父母面前容易失去自我或尊嚴。

被動攻擊型父母:時常製造羞恥感和罪惡感來牽制孩子為父母的需求負責。

結果是,父母挫傷了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和生存的力量。

堅定自信型父母:時常訂定規則,跟孩子保持健康的「界線」,允許彼此各有不完全吻合的感受、需求、欲望、喜好。

結果是,父母需要非常深刻用心地自我修養。

其實,針對這四類型歸類,史帝佛曼表示,沒有任何一種類型的親子關係是完美的,都有待父母與孩子持續同步轉化。

這就好比《小王子》故事裡提到的,小王子逃離自己的星球,在星際旅行很久之後,到了地球,偶然遇上一隻狐狸,他很希望狐狸能和他做朋友,狐狸必沒有馬上答應,他要求小王子用「馴養」的方式與他同步轉化,他說:「你有一頭金色的頭髮,當你馴養了我,那些原本對我不具意義的金色小麥都將使我想起你,而我從此也將喜歡聽吹過麥田的風聲了……」 狐狸說的「馴養」是一種從陌生人轉化成好朋友的關係;而金色麥田和風原本是一個情境,也被轉化成一種關係的象徵。

又,當小王子發現自己對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念念不忘時,狐狸又告訴小王子有關豢養玫瑰的秘密:「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狐狸說的「豢養」是一種從照顧者轉化成關愛者的關係;而玫瑰花原本是一種植物,也轉化成一種關係的象徵。

想想看,如果你是有一頭金髮的「小王子」,而你的孩子,是那隻懂得喜歡風聲吹過金色麥田之美的「狐狸」(或者角色交換也可以),那你和孩子彼此馴養的情境可能是怎樣?互動關係又是怎樣?或者,如果你是豢養玫瑰的「小王子」,孩子是那朵「玫瑰」(或者角色交換也可以),這玫瑰象徵著怎樣的豢養?互動關係又是怎樣?PhotoCredit:Youtube其實,不論是「小王子/狐狸」或「小王子/玫瑰」,都可能是作者聖修伯里的自我關係之一,他善用文字來釐清這些關係、轉化這些關係。

那麼,如何讓藝術媒材像文字幫聖修伯里那樣地幫上你的忙呢?首先,我們知道,媒材很容易被擬人化地運用,無論小孩或大人,都容易把自己與世界的各種關係投射在藝術媒材操作的情境、過程和作品之中,就像《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那樣,產生各種象徵性的角色,來使自我關係發生轉化。

接下來,我就用三個面向,來介紹:藝術媒材能怎樣與親子關係的轉化發生連結?吸引性與排斥性不同媒材各有性質,人們跟各種媒材接觸的感受也各有不同,有的會覺得很受吸引,也的會覺得很排斥。

就像有些人很喜歡玩泥土,就盡情地投入;卻有人覺得髒兮兮,而感到討厭。

或者,當你給孩子一個他沒有接觸過的媒材,他顯得抗拒使用的話,可能是因為他對新的體驗感到焦慮,也可能是討厭這個物質的性質,也或許他有過操作挫敗的經驗。

所以,在藝術陪伴情境中,如果能多元接觸各種性質的媒材,就可能涵蓋多元心理反應現象。

你可以從中留意孩子對某些媒材流露的訊息,包括熟悉與不熟悉、厭惡與被吸引、與媒材互動的態度、運用媒材表現出的象徵語彙……,蒐集這些訊息,可以成為要選擇適合媒材來策畫親子藝術陪伴活動時的參考。

如果你要陪伴的不只是一個孩子時,不管選擇了什麼媒材,最好能允許有多種操作方法和工具,來滿足不同孩子在運用上的需求,例如,繪畫除了用筆刷之外,也可以用手(戴手套)直接塗抹。

PhotoCredit:中央社差異性與衝突性當你同時操作兩種媒材時,很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例如把蠟筆和水彩一起使用在畫面上,蠟筆會「抗拒」水彩而保有自己的樣子,因為蠟筆的油質會使得他們之間有不相容的、衝突的現象。

其它像是:軟的和硬的、顏色對比的、粗糙和光滑的……等,當我們同時使用性質對立的媒材時,它們會象徵性地呈現我們曾經驗過的關係上的適應、衝突、吸引力、排斥或其他心理現象。

所以,在藝術陪伴情境中,媒材使用可以作為人際互動的象徵,我們可以嘗試將軟的和硬的、顏色對比的、粗糙和光滑的,一起提供給孩子,看看會發生什麼?也可以從這裡推估,孩子對於人際關係中的適應性和界線。

藝術實際上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威脅性的,卻是幫助提升覺察力的好幫手,也能以隱喻的力量來使行為潛移默化。

PhotoCredit:中央社轉變性和創造性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 最新發展:聖修伯里與小王子建立信任的基礎,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常有的關係1年前Tags:藝術治療親子關係藝術媒材小王子父母蘇珊史帝佛曼心理學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書評】譚松《血紅的土地》:中共的暴力土改,是一場規模超過納粹屠猶的階級屠殺1則觀點亡國之君的另一面:宋徽宗的極品文青生活1則觀點日本9月30日全面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東京餐廳符合條件即可販賣酒精飲料1則觀點職場版《Tinder大騙徒》:設計公司Madbird招聘了50多位員工,結果從辦公室地址到創辦人身分都是假的1則觀點西恩.潘現身烏克蘭紀錄俄羅斯入侵,總統辦公室:「他展現西方政客缺乏的勇氣」1則觀點香港疫情:當局料確診數繼續「幾何級數上升」、林鄭宣布三月「全民強檢」1則觀點Mirror成員獲提名全球百大俊男,拆解主辦方TCCandler背景1則觀點普亭全國演說透露其戰略企圖:乖乖把兩個共和國給我,不然我連整個烏克蘭都端走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108課綱初試,會造成什麼影響?2則觀點媒體爆陳建仁去年低調加入民進黨,將成綠營布局台北市長選戰的「活棋」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