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豬種 - 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桃園種原為龍潭陂種,或稱為中壢種,1910年起,總稱桃園種。

其來歷傳說不一,有謂為1877年本省居民前往廣東嘉應州鎮明縣參拜祖廟時,攜歸本省繁殖者; ... 桃園豬種 種豬場:臺灣省畜產試驗所畜牧場二股 主講人:林德育 電話:(06)5911211轉231 傳真:(06)5912452 Email:[email protected]   選種過程 桃園種原為龍潭陂種,或稱為中壢種,1910年起,總稱桃園種。

其來歷傳說不一,有謂為1877年本省居民前往廣東嘉應州鎮明縣參拜祖廟時,攜歸本省繁殖者;亦有謂其為1877年前後自大陸沿海地區輸入本省之豬隻選育繁殖而成(戈,1953)。

桃園種豬在台灣養豬事業中曾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人在日據時代輸入盤克夏種豬來改良桃園種豬之生長性能,造成本省桃園豬血統混雜。

從1971年起本省企業化大規模養豬逐漸興起,為講求經濟效益,LYD三品種雜交肉豬的生產制度為大部份業者所樂以採行,桃園種豬在本省豬隻改良所扮演的角色逐漸沒落,而純種桃園種豬亦不復多見,目前除一些客家莊鄉鎮仍可見具桃園種血統之豬隻外,許多縣市已無蹤跡。

而在客家莊為何仍飼養具桃園種血統之豬隻呢﹖因其對黑豬肉有特別嗜好,以及宗教信仰廟會大拜拜有肥豬公比賽(賽神豬)。

據龍潭鄉飼養肥豬公之養豬戶說:『飼養肥豬公必須選具有桃園種豬血統之公豬肥育才容易成功。

』;再者就是以廚餘飼養豬隻之傳統養豬戶,因桃園種豬之耐粗性較洋種豬好,所以仍飼養具桃園種血統之豬隻。

本省桃園豬種至今,可謂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本所於1952年自桃園、美濃及宜蘭等地選購桃園種、美濃種及頂雙溪種等公豬各1頭及母豬各4頭,共計15頭,進行本地豬試驗。

於1955年,以桃園種與盤克夏種雜交進行本地豬改良試驗,於隔年1956年推廣77頭予民間外,豬群在1966年11月即全部淘汰。

又於1974年自北斗種畜場接收桃園種豬2公21母,隨後於1975年與1984年分別引進5公35母與12頭仔公豬。

於1986年再自桃園與新竹一帶購入2公11母,進行閉鎖式族群之基因保存。

外型特徵 桃園豬頭短而肥滿,略呈碟型;顏面平廣且皺裂明顯;耳厚大前垂;鼻寬、鼻鏡黑色且鼻孔大;生長豬皮膚光亮可愛,三月齡時皮膚開始有皺裂產生,體軀有定型皺裂,皮膚灰白色,全身黑毛,背毛少且粗,自頸部起至背部有剛毛;胸狹、背廣、肋平不穹出,腰瘦而下彎,腹大下垂,臀斜皮膚多皺紋;尾根扁平膨大下垂且有環狀皺紋;四肢粗短強健、臥繫,蹄大且分蹄明顯,但後肢飛節以下向前傾斜,繫節弱支持體重也弱為其缺點。

    繁殖性能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桃園種母豬群,於1985至1993年間計有98頭母豬被記錄,共分娩285胎。

出生窩仔數、出生活仔數、出生體重、乳頭數、三週齡體重、八週齡體重等之平均和標準偏差列於表1。

與蒔田(1965)發表之桃園豬資料比較,在出生活頭數較之9.1頭少、出生體重較之0.72公斤重。

平均乳頭數皆在12個左右。

  將歷年保種族群285胎依產次分初產98胎、二產71胎、三產53胎及四產(含)以上63胎分析其繁殖成績如表2所示。

各產次間之初生活頭數、三週活頭數及八週活頭數以二產最高,而三週與八週育成率以初產最高,且隨胎次增加而降低。

陳與吳(1991)曾對桃園豬、小耳豬、約克夏、藍瑞斯及杜洛克等豬種於配種後1~7天進行手術採胚,並調查其排卵數平均分別為17.1±7.9、9.3±1.8、11.5±2.5、11.6±2.8及12.0±3.0個,顯示桃園豬之排卵數遠較洋種豬及小耳豬多,且個體變異較大。

雖然桃園豬之排卵數較洋種豬高(P<0.01),但其出生窩仔數與洋種豬者之間差異並不大。

  表1.桃園豬各項繁殖性能 項目 平均±標準偏差 範圍 分娩胎數 285   出生窩仔數(頭) 10.6±2.8 3~20 出生活頭數(頭) 8.0±2.8 1~16 出生體重(公斤) 0.81±0.16 0.42~1.37 三週齡窩仔數(頭) 6.4±2.8 1~15 三週齡體重(公斤) 3.14±0.73 1.35~5.13 三週齡存活率(%) 78.9 9.1~100 八週齡窩仔數(頭) 6.0±2.8 1~15 八週齡體重(公斤) 10.49±2.43 3.63~16.21 八週齡存活率(%) 74.4 10~100 左側乳頭數平均/胎 6.02±0.41 5.0~7.5 右側乳頭數平均/胎 6.05±0.38 5.0~7.5 總乳頭數平均/胎 12.06±0.73 10.4~14.7 平均±標準偏差   表2.桃園豬不同產次之繁殖性能 項目 胎次 1 2 3 4或以上 分娩胎數 98 71 53 63 出生窩仔數(頭) 9.8±2.7 11.1±2.1 11.2±3.0 11.2±3.0 出生活頭數(頭) 7.5±2.6 8.9±2.6 8.0±2.1 7.8±3.3 出生體重(公斤) 0.79±0.15 0.82±0.14 0.85±0.17 0.79±0.17 三週齡窩仔數(頭) 6.2±2.6 7.2±2.8 6.0±2.6 5.9±3.2 三週齡體重(公斤) 3.09±0.70 3.21±0.79 3.31±0.74 2.97±0.73 三週齡存活率(%) 82.6 80.5 74.6 75.2 八週齡窩仔數(頭) 5.9±2.6 6.8±2.8 5.7±2.6 5.4±3.2 八週齡體重(公斤) 9.90±2.43 10.47±2.21 11.28±2.39 10.97±2.40 八週齡存活率(%) 78.3 76.0 71.5 69.4 左側乳頭數平均/胎 6.1±0.4 6.1±0.4 5.9±0.5 5.9±0.4 右側乳頭數平均/胎 6.1±0.4 6.1±0.4 6.0±0.6 6.0±0.3 總乳頭數平均/胎 12.2±0.7 12.2±0.7 11.9±0.9 12.0±0.6 平均±標準偏差 生長性狀 由1988年至1993年陸續收集桃園種生長豬之生長資料進行分析,不同月齡之體重及樣品數如表3所示。

在各月齡平均體重母豬都比公豬來得重。

  表3.桃園豬生長期的體重 月齡 體重,公斤 公 母 3 18.5±4.0(37) 20.7±3.7(29) 4 28.7±6.5(73) 32.4±5.4(80) 5 37.6±8.0(96) 43.5±8.3(91) 6 46.1±8.5(89) 50.8±9.8(85) 7 55.8±12.4(98) 60.3±12.4(84) 括弧內為測量頭數。

平均±標準偏差。

體型性狀 收集桃園豬生長豬達七月齡時之體型性狀如表4所示。

測量項目包括體長、體高、十字高、前幅、胸幅、後幅、胸深、管圍及尾圍。

體長為自豬隻的兩耳中間延背中線至尾根之長度。

體高指豬隻前端肩胛上方背部至地面之站立高度。

十字部高指豬隻站立時,其十字部至地面之高度。

前幅指豬隻前端包括兩肩胛之寬度。

後幅指豬隻臀部的寬度。

胸幅指豬隻胸部的寬度。

胸深指胸背至胸底部的深度。

胸圍為胸部的圓周長。

管圍為豬隻左前肢繫部的圓周長。

尾圍為豬隻的尾根部之圓周長。

  七月齡生長豬體型性狀中,公豬的體高、十字部高高於母豬,而胸圍及胸深則以母豬大於公豬。

  表4.桃園豬七月齡之體型性狀 項目 公 母 頭數(頭) 49 47 體重(公斤) 55.3±9.6 61.0±13.4 體高(公分) 48.4±3.2 46.1±4.4 十字部高(公分) 52.9±3.3 50.7±6.3 體長(公分) 92.1±5.6 92.1±7.5 胸幅(公分) 79.8±6.5 84.7±7.8 前幅(公分) 23.9±1.8 23.4±2.7 後幅(公分) 22.7±1.9 23.8±2.9 胸深(公分) 26.6±2.4 28.0±3.1 胸圍(公分) 79.8±6.5 84.7±7.8 管圍(公分) 16.4±1.1 16.4±1.3 尾圍(公分) 11.0±1.7 11.5±1.4 平均±標準偏差。

    屠體性狀 桃園豬之肋骨對數有13或14對。

桃園豬於254±2日齡進行屠宰,屠體性狀以日式分切一半屠體進行估算,屠體性狀如表5所示。

  表5.桃園豬254日齡之屠體性狀 項目 平均±標準偏差 屠宰頭數(頭) 20 屠宰日齡(日) 254±2 屠前活體重(公斤) 65.2±1.7 屠體重(公斤) 52.8±1.5 屠宰率(%) 80.9±0.4 屠體長(公分) 79.8±0.7 背脂厚度(公分) 2.2±0.1 4-5肋腰眼面積(平方公分) 9.7±0.5 瘦肉率(%) 40.0±0.5 肋骨數(對) 13.5±0.1 遺傳型頻率 利用醋酸纖維膜電泳法(cellulose acetateelectrophoresis)檢測178頭桃園豬之紅血球酵素型中6-磷酸葡萄酸鹽去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