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看什麼?2018年《報導者》10大熱門關鍵字揭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報導者》進入最基層,看台灣地方政治生態的光明與黑暗。

選後透過現場觀察、即時短評、圖文故事、資訊圖表、深度評論等,多元呈現選舉結果解讀;分析公投 ... 贊助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讀者看什麼?2018年《報導者》10大熱門關鍵字揭曉評論12/29/2018新媒體充電站評論12/29/2018新媒體充電站評論12/29/2018新媒體充電站2018年,你對《報導者》的印象是什麼?你和你的同溫層關注那些話題?歲末年終,我們根據讀者一整年的閱讀頻率和互動,整理出2018年《報導者》10大熱門關鍵字。

在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的道路上,邀請你持續與我們同行。

1.普悠瑪Fill1【普悠瑪18死事故】2通簡訊示警,關鍵53分鐘危機處理待調查【普悠瑪18死事故】如果發生在花東,緊急醫療網接得住嗎?【專訪普悠瑪司機】開到問題車是常態,每次發車都在比「誰的八字重」10月21日的普悠瑪18死事故後,《報導者》隔日獨家揭露2封台鐵內部簡訊,引起各界矚目與大量轉載;報導提出的疑點和建議,成為立委與民間監督台鐵與政府的重點。

我們亦專訪2位普悠瑪司機說明「駕駛日常」與列車行駛安全問題,並探討東部緊急醫療網的處理量能。

未來,《報導者》會持續追蹤相關議題。

2.選舉Fill1今天台灣很政治:2018九合一選舉結果觀察地方選舉的光與影前所未有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綁10案公投,改寫了台灣民主的最新面貌。

《報導者》進入最基層,看台灣地方政治生態的光明與黑暗。

選後透過現場觀察、即時短評、圖文故事、資訊圖表、深度評論等,多元呈現選舉結果解讀;分析公投的後續效應和實際效力,以及台灣民主的走向。

3.HPV疫苗Fill1跨國追蹤: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報導者》獨家披露台灣首宗HPV疫苗訟訴案,並展開跨國採訪、進行國際資料比對,從台灣、日本、愛爾蘭等不同國籍女孩兒的病發歷程、社會壓力背後,層層揭開在疫苗有效性強力宣傳下,被掩蓋的預算分配公義、不良反應系統缺失及紊亂的巿場問題。

4.高等教育Fill1【數字說話】教育能翻轉人生嗎──高教的反向重分配現象那一年,我們選出的台大校長蔡慶樺/人人都讀大學的瘋狂國度台大學生中,來自富有家庭者是否較多?台大校長遴選結果意外鬧出滿城風雨,但台灣大學校長的遴選制度到底是怎麼回事?《報導者》兩篇熱門文章,分別以研究數據和深度報導,回答疑問與拋出更多思考。

年末,來自德國議題評論者蔡慶樺的評論觀察,指出德國近年也深陷「學術化瘋狂」的技職教育危機,引起台灣讀者對高教的反思和迴響。

5.六輕Fill1六輕營運20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台塑六輕今年營運屆滿20週年,六輕對於台灣環境生態與居民健康究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也該到了全面體檢的關鍵時刻。

本專題直接探討「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了也不算數?」,因為這是一場中央部會為難地方政府的科學戰爭;而「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沒有定論?學者之間爭論不休?」,背後則是產學聯手製造的科學煙霧彈。

居住在六輕周遭的雲林麥寮鄉、台西鄉、彰化大城鄉台西村三地居民,又有什麼不同心情?另外,本系列報導也發揮「滾動式調查報導」重要影響力,促成環保署、經濟部對於六輕的強化監督、認真嚴格進行總體檢,監委更表示將徹查台塑集團「系統性造假」弊端及督促修法。

6.勞權Fill1平均薪資近6萬,為何大眾很無感──從「中位數」看見更多低薪族誰是違反勞基法大戶?從累犯企業前10名看勞資問題爆點時薪只有88元血汗超時睡不飽──那些沒有再上車的桃客司機「什麼都沒有⋯」一個員工之死,揭露原民台「假承攬真雇傭」亂象《報導者》長期追蹤勞動政策,2018年初《勞基法》部分修正案通過後,我們持續關注不同產業、不同身分的勞工權益,以及勞資爭議點與法規不足之處何在;並分析政府資料與數據,從產業面探討低薪問題。

在政府官員的發言、主計總處數據或是過勞案件的表面之下,到底讓大眾「無感」的陷阱、「真正有感」的痛點何在?從以上4篇熱門文章,可以一探端倪。

7.兒童醫療每天我們失去5個孩子──搶救兒童高死亡率流浪的早療兒──誰是慢天使的麥田捕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強調,兒童的健康幸福最容易受政策所影響。

從兒童急重症醫療到早期療育,每一個病家的困境與呼救,都是台灣幸與不幸的關鍵。

比起催生,降低兒童死亡率是更為急迫的人口戰役。

《報導者》採訪團隊從都會走進偏鄉,從醫院體制到國家政策,解析兒童照護如何貧窮化、零碎化,檢視醫療及社會防護的破網,呈現前線兒少保護醫療工作者的處境與呼籲。

8.居住正義Fill1囚租人生台北市最後的貧民窟──安康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內政部統計,2017年租賃市場規模約98.5萬戶,乘上每戶平均人口2.69,等於每年265萬人在外租屋生活;加上2017年教育部統計的外宿學生人數30萬,現今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數約300萬人,佔全台人口約八分之一。

在台灣,租屋問題彷彿一個被囚禁的無解輪迴,困住不同世代。

無論年輕小資族、雙薪家庭或中老年人,各有不同的租屋困境。

在台北市的公共住宅政策發展下,我們進入「興隆公宅」──半世紀前曾是政府專門提供貧民居住的「安康社區」,細數舊住戶的來龍去脈與未解難題。

而隨著《住宅法》與租賃專法「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陸續上路,居住與租屋議題彷彿逐漸獲得政府正視,嘗試透過法令與政策介入保障各方權益,並使市場更透明,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執行的成效甚低,對許多弱勢者而言更是看得到、吃不到。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到底有多遠?9.移工Fill1血淚漁場二部曲──海上人口販運風暴職災地獄・移工夢碎──台灣,危險之島2016年,《報導者》推出橫跨台灣與印尼的「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調查報導,引發各界對遠洋漁場上的濫捕與人權剝削議題的重視。

兩年後,我們的採訪擴及柬埔寨、菲律賓、新加坡、紐西蘭、日本,更深入探討移工經濟產業鏈,找出最神秘與關鍵的一群人:仲介。

我們接觸到被柬國法院判為人口販運的仲介們,剖析他們怎麼用合法手段進行非法漁工輸出,以及行賄當地的手法。

而深入仲介系統,才發現仲介與船東間的金流是怎麼流動的,以及仲介為了討好船東,必須「庫存漁工」,庫存來自最貧窮國家、聽話不知狀況的勞動者。

而這個層層的轉嫁,一旦遇到船東不賺錢,就會影響仲介,再影響到最底層的漁工。

在遠洋外海,他們的命運身不由己;到了台灣島上,移工也未能安心勞動。

2017年12月的蘆竹大火,是自1990年代開放外籍移工以來,台灣所遭遇最嚴重的移工宿舍火警。

《報導者》發現,工安漏洞的背後不只是國家如何忽略了基本人權的底線,受害者的兄弟、姊妹、家鄉親友鄰居,以及在台唯一能送他們最後一程的外籍法師,都有各自的人生故事。

10.照護危機Fill1長照機構裡的大象──10萬老人被照顧的真相進入長照機構後,一個街友之死病床邊的照護危機:一年660億住院看護需求,誰來把關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無論是長期照護或相對短期的住院照護,愈來愈多民眾感受到箇中辛苦與無力。

從家屬、醫療照護工作者、機構到政策,《報導者》試圖全面檢測照護危機漏洞,點燃「全責照護」是否納入醫院評鑑與健保的討論。

【同場加映】除了以上10大關鍵字,2018年我們還有許多受到廣大關注的報導。

這裡再同場加映讀者點閱熱烈的兩篇文章、兩則專題:龍發堂最後的日子Fill1位在台南與高雄交界的寺廟「龍發堂」,收容了約500名精神病患,半個世紀始終在體制外。

在寺內爆發嚴重的阿米巴痢疾合併肺結核群聚感染之後,高雄巿政府令其解散,龍發堂的命運已大致底定,但曾居於此的「堂眾」們,能否跟非黑即白的新世界重新接軌?《報導者》獨家深入採訪「堂眾」及家屬面臨的處境。

──「同志教育」教了變同志?下一代值得什麼樣的性別觀?Fill12018年的第11號公投,中小學同志教育內容成為支持與反同雙方角力戰場。

但「教科書」裡的同志教育究竟是什麼模樣?雙方論戰焦點又為了什麼?這篇寫於公投成案前的報導,檢視保守與平權團體的「如何愛孩子」、「同志能否養成」的論點,發現兩方都強調「接納自己」,只是各自表述。

──金錢輿論:帶風向、假訊息、網紅生產,我們怎麼明辨真假?Fill1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一詞,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躍入大眾眼簾,兩年後在台灣終於引起廣泛討論;然而不少政黨和企業,早已開始有組織且系統性的作戰。

《報導者》一探台灣政界與商界,透過行銷公司以金錢操作輿論風向的面貌:假訊息在台灣、甚至全球的生產鏈如何成形?而我們又該怎麼面對言論自由市場的沉淪劣化?──世足PK國族Fill1回顧2018年,我們再次見證,足球是敲開族群、國土疆界的萬用鎖,也是統治、箝制國族與種族的最強兵器。

《報導者》以「世足PK國族」為關鍵字,規畫3組世界盃足球賽專題:「足球大江大海」、「島內的世界盃」、「大明星鬥陣」。

看俄羅斯、冰島、德國的足球發展與爭議;看中港台在世足賽的歷史軌跡;看台灣足球少年,不斷嘗試以青春熱血把官方的大話變神話;看外國朋友邊為台灣拼經濟,邊在這片足球荒漠上種出南國花朵。

索引1.普悠瑪2.選舉3.HPV疫苗4.高等教育5.六輕6.勞權7.兒童醫療8.居住正義9.移工10.照護危機【同場加映】評論12/29/2018新媒體充電站用行動支持報導者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請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本文依CC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評論報導者推什麼?我們2018年最想私心分享的文章「人人心中,都有一篇《報導者》。

」這裡首次公開從記者、攝影到工程師的「報導者們」,內心深處最想推薦的2018心頭好!2019/1/1評論報導者推什麼?我們2018年最想私心分享的文章2019/1/1多媒體2018年《報導者》數位專題與資訊圖表作品《報導者》進入第3年,不僅嘗試將衛星圖、影像、對話機器人等素材融入報導,也透過改善文章閱讀版型加強讀者的使用者體驗。

2018/12/28多媒體2018年《報導者》數位專題與資訊圖表作品2018/12/28多媒體2017年《報導者》數位專題與資訊圖表作品報導者走入第2年,我們除了繼續製作不同的數位專題,也嘗試政策追蹤平台以及懶人包等呈現方式,並於部落格分享製作流程與心得。

2017/12/27多媒體2017年《報導者》數位專題與資訊圖表作品2017/12/27多媒體2016年《報導者》數位專題與資訊圖表作品《報導者》上線1年,除了深度調查報導,我們也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數位呈現方式,包含新聞遊戲、運用各種素材的多媒體專題、資訊圖表、攝影頻道、文化專題等。

製作團隊也會不定時將製作數位專題的心得與過程寫在「報導者開放實驗室」這個部落格,未來我們將持續嘗試用新工具、新科技讓報導有更多可能性。

2016/12/30多媒體2016年《報導者》數位專題與資訊圖表作品2016/12/30《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關於我們New作者群New聯絡我們New加入我們New常見問題New隱私政策New捐款徵信New許可協議New基金會新聞New影響力報告New訂閱電子報NewPodcast節目列表New報導者開放實驗室New品牌設計規範New贊助我們Copyright©2021TheReport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