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度線上藝術展彙整 - 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於1991年10月16日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目前工作、生活與創作於新北。

創作上以複合媒材表現生活周遭的局部 ... Skiptocontent 曾琡棻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1982出生台灣嘉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

試圖在當代語境中,擴張繪畫邊界,探尋媒材發展的可能。

經由「材料」與「觀念」之思考,跳脫虛擬畫境,將繪畫從圖面空間拓展至實體場域;擬仿之客體陳述生活中的體驗與觀察,並對現實提出質疑,透過繪畫的偽造,影射數位時代所產生客觀真實消解的現象;難辨真偽,挑戰感知經驗,促使觀者於虛實間探索,通過「發現真相」的轉折,刺激其重新理解與定義真實,藉此由被動接受,轉而主動思索。

連接至個人頁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梁廷毓/視觸與欺眼:論諸創作與曾琡棻作品中的真偽思辨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皮箱2_Simulacra-BoutiqueLeatherTrunk2(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43.5x30x14cm)(2017)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皮箱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盒3_Simulacra-BoutiqueBox(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23x26.5x5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盒4_Simulacra-BoutiqueBox4(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23x26.5x5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紅色木櫃3_Simulacra-RedArmoire3(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152x57x5cm)(2020) 曾琡棻_擬仿物-偽•開關2_Simulacra-Switch2(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23x26.5x5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凳5_Simulacra-Stool5(壓克力彩、畫布、木頭_Acryliconcanvas,wood)(17x32x30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藍色木櫃2_Simulacra-BlueArmoire2(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91x78x5.2cm)(2019) 李承哲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1995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創作的題材,以空間場域為主要的概念去進行發想,空間型態式人性的展演,沒有真正的主體,利用使用過的廢墟造景,不穩定的空間型態,許多的通道入口,每一個場景如同記憶一般形成,引領我們去探尋,此時此刻我們與場域進行交流,衍生出彼此之間的相互激盪,產生共鳴。

連接至個人頁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許楚君/主體的雛態:李承哲繪畫的暫存空間 李承哲/執行者計畫-引路(水干顏料木板)(40×55)(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式(水干顏料木板)(90×65)(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建構(水干顏料木板)(100×120)(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指引(水干顏料木板)(55×40)(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重組(水干顏料木板)(100×100)(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端(水干顏料木板)(40×60)(2018) 吳聯吟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1994年成長於台南,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創作形式主要以立體雕塑、裝置為主。

作品靈感來自於台灣民俗信仰中的大神將,藉由神偶與人體之間的特殊關係,而發展探討雕塑、身體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我挪用民俗宗教信仰的「道具」進行創作,試圖藉由雕塑與人之間彼此對話,來探討真實世界裡的虛構,和虛構空間的真實感受。

連接至個人頁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王瑀/強化自我主體—談吳聯吟作品中的「虛構身體」 吳聯吟/與祂(竹、木、麻繩)180x100x90cm2019 吳聯吟_與祂(竹、木、麻繩)180x100x90cm2019 吳聯吟_與祂(竹、木、麻繩)180x100x90cm2019 吳聯吟_就這樣過了一段日子(竹、藤、絲襪布)3mx3mx3m2019 吳聯吟_就這樣過了一段日子(竹、藤、絲襪布)3mx3mx3m2019 吳聯吟_旋轉(竹、木、麻繩、錄像)長4mx寬2m2019 吳聯吟_旋轉(竹、木、麻繩、錄像)長4mx寬2m2019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 黃彥勳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生於​1994年,以繪畫形式創造未知引發神秘感與想像空間的視覺感受,從假想的未來回視今日,利用畫面中的元素安排與場景配置,作品中的人造廢墟如同紀念碑般乘載了今日人類存在的信息,揭示了自然中不變的生滅法則。

是警世寓言又或者只是身為創作者的自己生存於當今世界的一種對未來可能性的想像與呢喃,那些未來廢墟的風景,是我在腦海中所創造的「沙盒」,進行無數次的排列組合,最終投射於畫面之上的各種「如果」,這樣的想像最終也期望激發觀者,在這樣架空的幻景中開啟更多種敘事的可能性。

連接至個人頁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黃郁捷/向未知吹響存在的號角—黃彥勳的繪畫 黃彥勳/一片風景Alandscape(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91x72.5cm)(2019) 黃彥勳_一起together(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2019) 黃彥勳_巨碑Giantmonument(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100x160cm)(2019) 黃彥勳_沙盒中的新生Sewborninthesandbox(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92x213cm)(2019) 黃彥勳_前往永恆Traveltoeternal(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60x80cm)(2019) 黃彥勳_缸中微光Shimmeringinthetank(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51x80cm)(2019) 黃彥勳_圓柱裡的生命Lifeinthecylinder(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51x80cm)(2019) 江宜瑾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於1991年10月16日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目前工作、生活與創作於新北。

創作上以複合媒材表現生活周遭的局部事物與個人感受,使用現成物或者翻製的身體局部、手捏的陶塊與結構組合成作品的最終的樣貌,探索作品的本質之外也試著從創作過程之中探索作品與創作者的相關性。

運用不穩定的結構與危險的狀態凸顯、加強物體本身的存在與視覺上的張力以此去連結自己的生活周遭。

連接至個人頁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胡鐘尹/「身體容器與感知的交換」江宜瑾藝術評論 江宜瑾_肉塊(陶、水泥、木料)(40x70x25)(2020) 江宜瑾_肉塊(陶、水泥、木料)(40x70x25)(2020) 江宜瑾_足弓(石膏、木料、布料)(85x40x25)(2020)-1 江宜瑾_足弓(石膏、木料、布料)(85x40x25)(2020)-2 江宜瑾_椅子(木料、布料)(50x65x70)(2020)-1 江宜瑾_椅子(木料、布料)(50x65x70)(2020)-2 江宜瑾_飛行的肉塊2號(陶、木、布料)(11x30x90)(2018)-1 江宜瑾_飛行的肉塊2號(陶、木、布料)(11x30x90)(2018)-2 江宜瑾_面(水泥、木料)(160x25x50)(2020)-1 江宜瑾_面(水泥、木料)(160x25x50)(2020)-2 曾琡棻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1982出生台灣嘉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

試圖在當代語境中,擴張繪畫邊界,探尋媒材發展的可能。

經由「材料」與「觀念」之思考,跳脫虛擬畫境,將繪畫從圖面空間拓展至實體場域;擬仿之客體陳述生活中的體驗與觀察,並對現實提出質疑,透過繪畫的偽造,影射數位時代所產生客觀真實消解的現象;難辨真偽,挑戰感知經驗,促使觀者於虛實間探索,通過「發現真相」的轉折,刺激其重新理解與定義真實,藉此由被動接受,轉而主動思索。

連接至個人頁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皮箱2_Simulacra-BoutiqueLeatherTrunk2(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43.5x30x14cm)(2017)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皮箱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盒3_Simulacra-BoutiqueBox(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23x26.5x5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奢侈品•盒4_Simulacra-BoutiqueBox4(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23x26.5x5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紅色木櫃3_Simulacra-RedArmoire3(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152x57x5cm)(2020) 曾琡棻_擬仿物-偽•開關2_Simulacra-Switch2(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23x26.5x5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凳5_Simulacra-Stool5(壓克力彩、畫布、木頭_Acryliconcanvas,wood)(17x32x30cm)(2019) 曾琡棻_擬仿物-偽•藍色木櫃2_Simulacra-BlueArmoire2(壓克力彩、畫布_Acryliconcanvas)(91x78x5.2cm)(2019)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梁廷毓/視觸與欺眼:論諸創作與曾琡棻作品中的真偽思辨 李承哲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1995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創作的題材,以空間場域為主要的概念去進行發想,空間型態式人性的展演,沒有真正的主體,利用使用過的廢墟造景,不穩定的空間型態,許多的通道入口,每一個場景如同記憶一般形成,引領我們去探尋,此時此刻我們與場域進行交流,衍生出彼此之間的相互激盪,產生共鳴。

連接至個人頁 李承哲/執行者計畫-引路(水干顏料木板)(40×55)(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式(水干顏料木板)(90×65)(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建構(水干顏料木板)(100×120)(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指引(水干顏料木板)(55×40)(2019)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重組(水干顏料木板)(100×100)(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循(水干木板)(30×30(6張))(2018) 李承哲_執行者計畫-端(水干顏料木板)(40×60)(2018)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許楚君/主體的雛態:李承哲繪畫的暫存空間 吳聯吟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1994年成長於台南,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創作形式主要以立體雕塑、裝置為主。

作品靈感來自於台灣民俗信仰中的大神將,藉由神偶與人體之間的特殊關係,而發展探討雕塑、身體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我挪用民俗宗教信仰的「道具」進行創作,試圖藉由雕塑與人之間彼此對話,來探討真實世界裡的虛構,和虛構空間的真實感受。

連接至個人頁 吳聯吟/與祂(竹、木、麻繩)180x100x90cm2019 吳聯吟_與祂(竹、木、麻繩)180x100x90cm2019 吳聯吟_與祂(竹、木、麻繩)180x100x90cm2019 吳聯吟_就這樣過了一段日子(竹、藤、絲襪布)3mx3mx3m2019 吳聯吟_就這樣過了一段日子(竹、藤、絲襪布)3mx3mx3m2019 吳聯吟_旋轉(竹、木、麻繩、錄像)長4mx寬2m2019 吳聯吟_旋轉(竹、木、麻繩、錄像)長4mx寬2m2019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王瑀/強化自我主體—談吳聯吟作品中的「虛構身體」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 黃彥勳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生於​1994年,以繪畫形式創造未知引發神秘感與想像空間的視覺感受,從假想的未來回視今日,利用畫面中的元素安排與場景配置,作品中的人造廢墟如同紀念碑般乘載了今日人類存在的信息,揭示了自然中不變的生滅法則。

是警世寓言又或者只是身為創作者的自己生存於當今世界的一種對未來可能性的想像與呢喃,那些未來廢墟的風景,是我在腦海中所創造的「沙盒」,進行無數次的排列組合,最終投射於畫面之上的各種「如果」,這樣的想像最終也期望激發觀者,在這樣架空的幻景中開啟更多種敘事的可能性。

連接至個人頁 黃彥勳/一片風景Alandscape(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91x72.5cm)(2019) 黃彥勳_一起together(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2019) 黃彥勳_巨碑Giantmonument(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100x160cm)(2019) 黃彥勳_沙盒中的新生Sewborninthesandbox(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92x213cm)(2019) 黃彥勳_前往永恆Traveltoeternal(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60x80cm)(2019) 黃彥勳_缸中微光Shimmeringinthetank(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51x80cm)(2019) 黃彥勳_圓柱裡的生命Lifeinthecylinder(木板、宣紙、壓克力、碳酸鈣、亮光漆)(51x80cm)(2019)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黃郁捷/向未知吹響存在的號角—黃彥勳的繪畫 江宜瑾 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視覺創作組得獎者 於1991年10月16日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目前工作、生活與創作於新北。

創作上以複合媒材表現生活周遭的局部事物與個人感受,使用現成物或者翻製的身體局部、手捏的陶塊與結構組合成作品的最終的樣貌,探索作品的本質之外也試著從創作過程之中探索作品與創作者的相關性。

運用不穩定的結構與危險的狀態凸顯、加強物體本身的存在與視覺上的張力以此去連結自己的生活周遭。

連接至個人頁 江宜瑾_肉塊(陶、水泥、木料)(40x70x25)(2020) 江宜瑾_肉塊(陶、水泥、木料)(40x70x25)(2020) 江宜瑾_足弓(石膏、木料、布料)(85x40x25)(2020)-1 江宜瑾_足弓(石膏、木料、布料)(85x40x25)(2020)-2 江宜瑾_椅子(木料、布料)(50x65x70)(2020)-1 江宜瑾_椅子(木料、布料)(50x65x70)(2020)-2 江宜瑾_飛行的肉塊2號(陶、木、布料)(11x30x90)(2018)-1 江宜瑾_飛行的肉塊2號(陶、木、布料)(11x30x90)(2018)-2 江宜瑾_面(水泥、木料)(160x25x50)(2020)-1 江宜瑾_面(水泥、木料)(160x25x50)(2020)-2 RelatedPosts相關文章 胡鐘尹/「身體容器與感知的交換」江宜瑾藝術評論 閱讀更多 其他年度展覽 十年特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Menu 十年特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十年特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Menu 十年特展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新聞稿 聯繫我們 網站聲明 Menu 新聞稿 聯繫我們 網站聲明 ©GrandViewCulture&ArtFoundation 回到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