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類詞綴「迷」與「粉」之詞義演變及其教學建議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現代漢語發展的歷程中,出現許多意義未完全虛化、定位性以及高能產性等特徵的「類詞綴」。

本研究選取「迷」與「粉」等兩個指人的類詞綴做為研究對象。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42.206)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523:59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林雲秋研究生(外文):LIN,YUN-CHIU論文名稱:現代漢語類詞綴「迷」與「粉」之詞義演變及其教學建議研究論文名稱(外文):SenseDevelopmentofModernChinesequasi-affix"Mi"and"Fen"ofResearchonItsTeachingSuggestions指導教授:方麗娜指導教授(外文):Fang,LI-NA口試委員:周美慧、莊適瑜口試委員(外文):ZHOU,MEI-HUI、ZHUANG,SHI-YU口試日期:2020-06-29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20畢業學年度:108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09中文關鍵詞:類詞綴、迷、粉、詞彙教學外文關鍵詞:quasi-affix、mi、fen、vocabularyteaching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114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0 在現代漢語發展的歷程中,出現許多意義未完全虛化、定位性以及高能產性等特徵的「類詞綴」。

本研究選取「迷」與「粉」等兩個指人的類詞綴做為研究對象。

採用文獻探討法、語料庫研究法、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迷」與「粉」的詞義演變、搭配組合及文化意義。

希望能探尋它們歷時的發展線索,分析比較其異同,最後提出具體的類詞綴「迷」與「粉」教學建議。

研究發現:「迷」字的本義是迷惑義,語義演變至類詞綴「迷」,表示一類人,對某事物產生極大興趣甚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強調對事物的癡迷程度,類詞綴仍帶有本字的意義;「粉」則是來自外來詞fans的翻譯而進入漢語系統的類詞綴,較偏重於對人或事物的熱愛與支持,其詞綴義與「粉」的粉末義完全不同。

構詞方面,類詞綴「迷」前面的成分已從單音節向雙音節自由發展,而後起的「粉」,與其搭配的前置成分目前仍以單音節居多,尤其前為人物時,多以該人之姓氏單音與「粉」字搭配。

詞性方面,「迷」從原始的動詞性用法,到類詞綴成為名詞性用法;「粉」字則是從名詞轉向動詞的用法。

研究建議:在教學建議方面,由於一般教材常存在類詞綴的訊息標註不足、缺少感情色彩義和文化義的說明等問題,研究者建議教師在中級教材類詞綴「迷」出現時,應特別針對類詞綴的詞義演變加以重點說明,並從感情色彩和文化義層面介紹近代的粉絲文化;同時將教材中未編列的「粉」字之類詞綴用法與「迷」做比較,以活動和學習單的練習方式,強化學習者對近義類詞綴的認識及掌握。

從社會文化角度來看,類詞綴是華人地區常見的語言現象,具有共通性與差異性,這些都是未來值得探究的研究主題。

InthecourseofdevelopmentofmodernChinese,therearemany"quasi-affixes"whicharecharacterizedasbeingnotcompletelydelexical,localized,andhighlyproductive.Inthisstudy,twoaffixesreferringtopeople,"mi"and"fen",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topic.Researchmethodssuchasliteratureanalysis,corpusresearch,andcomparativeanalysiswereusedtoexploretheevolution,collocation,andculturalsignificanceofthewords"mi"and"fen".Ihopetoexploretheirdevelopmentovertime,analyzeandcomparetheir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ndfinallyputforwardspecificteachingsuggestionsforthequasi-affixes"mi"and"fen".Thestudyfoundthattheoriginalmeaningoftheword"mi"isconfusion,anditssemanticshaveevolvedtothequasi-affix"mi",whichmeansthatatypeofpersonhasagreatinterestinsomethingandevenreachesthestateofecstasy.Theemphasisisplacedonthedegreeofobsessionwiththings,sothequasi-affixstillcarriesitsoriginalmeaning.Asforthequasi-affix"fen",itwasintroducedintothemodernChinesesystemasthetranslationoftheforeignword“fans”.Thefocusisontheloveandsupportforpeopleorthings;themeaningofthequasi-affixiscompletelydifferentfrom"fen"’soriginalmeaningof"powder".Intermsofwordformation,thecomponentsinfrontofthequasi-affix"mi"haveevolvedfreelyfrommonosyllablestobisyllables,butthethepre-componentswhichcombinewith"fen"arestillmostlymonosyllable,especiallywhenthepre-componentsrefertopeople;themonosyllabicsurnameofthepersonwouldbecombinedwith"fen".Intermsofpart-of-speech,"mi"changedfromprimitiveverbusagetoquasi-affixasnominalusage;theuseof"fen"changedfromanountoaverb.Researchsuggestions:Intermsofteachingsuggestions,duetotheproblemsofinsufficientlabelingofquasi-affixesandlackofexplanationsofemotionalandculturalmeaningsingeneraltextbooks,theresearcherheresuggeststhatteachersshouldspecificallyexplainthesemanticevolutionofquasi-affixesandintroducecontemporaryfanculturefromtheemotionalandculturalperspectiveswhenthequasi-affix"mi"appearsinintermediatetextbooks;atthesametime,theunlistedquasi-affixusagesof"fen"shouldbecomparedwith"mi".Throughpracticeandactivities,learners’understandingandmasteringofsynonymousquasi-affixescanbestrengthened.Fromasocio-culturalpointofview,quasi-affixesareacommonlinguisticphenomenoninChinese-speakingregions,andtheydemonstratecommonalitiesanddifferences.Theyremainresearchtopicsworthexploringinthefuture. 謝辭i中文摘要ii英文摘要iii目錄v圖目錄viii表目錄ix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動機3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5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類詞綴的來源、界定及特點7一、類詞綴的界定及特點7二、類詞綴的來源9第二節詞彙化和語法化13一、語法化13二、詞彙化16第三節指人的類詞綴的相關研究19一、語義演變過程及其感情色彩19二、類詞綴的結構23第四節華語的詞彙與詞綴的教學24一、華語詞彙的特性25二、詞彙教學方法、原則與技巧26三、華語文的類詞綴教學研究31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35第一節研究方法35一、文獻研究法35二、語料庫研究法35三、比較分析法36第二節研究工具36第三節詞綴選擇與時間39第四節研究架構與流程39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41第一節類詞綴「迷」與「粉」之詞義演變41一、「迷」的語義演變41二、「粉」的語義演變49第二節新詞語中類詞綴「迷」、「粉」的構詞組合56一、新詞語中類詞綴「X+迷」的構詞組合57二、新詞語中類詞綴「X+粉」的構詞組合62三、華語教材中的指人之類詞綴73第三節類詞綴「迷」、「粉」之教學設計75一、類詞綴的教學對象75二、類詞綴的課程設置75三、類詞綴「迷」與「粉」的教學重點77四、類詞綴「迷」與「粉」的教學設計84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99第一節研究結論99一、類詞綴「迷」新詞語的語言現象99二、類詞綴「粉」新詞語的語言現象99第二節研究建議100一、類詞綴的研究建議100二、未來類詞綴的研究101第三節教學建議103一、教材方面103二、教學方面103參考文獻105 一、中文文獻(一)專書尹海良(2011)。

現代漢語類詞綴研究。

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

王梅玲(2005)。

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

臺北市:文華出版社。

史文磊(2014)。

漢語運動事件詞化類型的歷時考察。

北京:商務印書館。

江藍生(2000)。

近代漢語探源。

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42)。

中國文法要略。

上海: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0)。

現代漢語八百詞。

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7)。

呂叔湘論語言教學。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呂文華(2000)。

建立語素教學的構想。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仕春(2011)。

漢語構詞法和造詞法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周健(2004)。

漢語教學法研修教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小兵(2009)。

對外漢語教學。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林聚任、劉玉安(2010)。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

RanjitKumar(2000)。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台北市:學富文化出版社。

侯敏、鄒煜(2015)。

2015漢語新詞語。

北京:商務印書館。

索緒爾(1980)。

普通語言學教程。

北京:商務印書館。

馬慶株(1998)。

漢語語義語法範疇問題。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徐子亮(2000)。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認知理論研究。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崔永華(2002)。

漢語課堂教學技巧。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湯志祥(2001)。

當代漢語詞彙的共時狀況及其嬪變。

復旦大學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1981)。

語言學綱要。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德明(2002)。

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

台北:師大書苑。

董秀芳(2002b)。

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

四川民族出版社。

董秀芳(2011)。

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

北京:商務印書館。

葛本儀(2014)。

現代漢語詞彙學。

上海: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1979)。

漢語口語語法。

上海: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2)。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吉艷(2010)。

漢語新詞群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薩皮爾(1985)。

語言論。

北京:商務印書館。

羅常培(1989)。

語言與文化。

北京:語文出版社。

蘇向紅(2010)。

當代漢語詞語模研究。

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羅常培、呂叔湘(1956)。

現代漢語規範問題。

北京:科學出版社。

(二)期刊石毓智(2002)。

漢語發展史上的雙音化趨勢和動補結構的誕生-語音變化對語法發展的影響。

語言研究,1,1-14。

司富珍(2012)。

英漢兩種語言派生構詞的形態學比較。

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02。

朱勇(2004)。

漢語第二語言詞彙學習問題芻議。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1),12-16。

沈光浩、何林英(2015)。

語言接觸對于漢語派聲式新詞語的影響。

江西社會科學學報,2。

吳為善(2003)。

雙音化語法化和韻律詞的再分析。

漢語學習,2,8-20。

吳福祥(2004)。

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

外語教學與研究,1。

邵敬敏(2008)。

港式中文與語言接觸理論。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周紅(2008)。

對外漢語詞彙教學行為模型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6(4),6-11。

周忠杰(2017)。

漢語類詞綴「手」的複合詞研究。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8,6-11。

胡明揚(1997)。

對外漢語教學中語彙教學的若干問題。

語言文字應用,1,12-17。

紀宇婷(2017)。

流行語中指人語素的類詞綴化分析—以「黨」、「控」、「狗」為例。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報(語言應用研究),5。

馬慶株(1995)。

現代漢語詞綴的性質、範圍和分類。

中國語言學報,6。

馬清華(2003)。

漢語語法化問題的研究。

語言研究,2。

張誼生(2000)。

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兼論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分類與範圍。

中國語文,1,3-15。

張小平(2003)。

當代漢語類詞綴辨析。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5(5),22-25。

張靜(2018)。

近十年來國內詞彙化和語法化研究綜述。

漢語史學報,8,268-275。

習拓(2016)。

以類詞綴特點出發看對外華語類詞綴教學。

現代交際,15。

葉德明(1993)。

漢語詞彙結構規則與教學。

美國中文教師學會年會論文。

董秀芳(2005)。

詞綴的性質與漢語詞法特點。

漢語學習,6。

楊哲華(2013)。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類詞綴及其教學。

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語文應用研究。

107-108。

劉堅、曹廣順、吳福祥(1995)。

論誘發漢語詞彙語法化的若干因素。

中國語文,3,161-169。

譚丹桂、雷彩(2017)。

基於真實性材料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證探究-以廣西科技大學為例。

教育現代化,4(48),238-240。

蘇寶榮、沈光浩(2011)。

漢語派生詞新詞彙的語言特徵。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3(1),55-60。

黨曉萌、吳媛(2018)。

淺議表人的類詞綴「族」、「奴」、「家」。

陝西師範大學景德鎮學院學報,33(1),48-53。

(三)學位論文尹海良(2007)。

現代漢語類詞綴研究。

山東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論文。

吳瑞敏(2017)。

網路新詞類詞綴現象考察。

河南省: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馬晶晶(2010)。

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的分析比較。

遼寧市: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耿彥秋(2013)。

現代漢語新興類詞綴研究。

吉林省: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翁亞婷(2019)。

從新興詞彙探究兩岸語言現象—以類詞綴為例。

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張敏男(2016)。

類詞綴「咖」、「貨」、「二代」及其對外漢語教學應用研究。

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盛瀾(2018)。

現代漢語新興指人類詞綴探究。

上海市: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翟乃剛(2007)。

中醫漢語詞彙教學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戰怡如(2015)。

現代漢語指人類詞綴的多維度考察。

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二、英文文獻Brinton,L.andE.C.Traugott.(2005).LexicalizationandlanguageChange.Cambridge,N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ook,V.(1991).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London:EdwardAmold.Gilmore,A.(2007).Authenticmaterialsandauthenticity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LanguageTeaching,40,97-118.Heine,B.,U.ClaudiandF.Hunnemeyer.(1991).Grammaticalization:AConceptualFramework.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Hopper,PaulJ.&ElizabethClossTraugott.(1993).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Krashen,S.D.&Terrell,T.D.(1983).Thenatural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intheclassroom.London:PrenticeHallEurope.Tomlinson,B.(2012).MaterialsDevelopmentfor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LanguageTeaching,45(2),143-179.Wilkins,D.A.(1972).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London:MclboumeAucklandWillis,J.(1996).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Harlow:Longman.三、網路資料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WVD8bs/webmge?mode=basic。

中國期刊網http://cnki.sris.com.tw/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D。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網站https://lib.pccu.edu.tw/bin/home.php。

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http://asbc.iis.sinica.edu.tw/聯合知識庫https://udndata.com/ndapp/Index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493/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publishword/6/中文詞彙網路http://lope.linguistics.ntu.edu.tw/cwn/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http://bcc.blcu.edu.cn/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710)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從新興詞彙探究兩岸語言現象—以類詞綴為例   無相關期刊   1. 從新興詞彙探究兩岸語言現象—以類詞綴為例 2. 近義詞「想、覺得、認為」之用法比較與教學建議–以日籍學習者為研究對象 3. 近義詞「永遠、永久、久遠」的辨析及其教學─以語料庫為本 4. 《時代華語》話語標記的考察分析與教學建議 5. CLIL內容語言整合學習在華語讀寫教學之運用探究 6. 初級華語漢字教學研究-以成人為研究對象 7. 華語文教學翻譯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繁華散盡:廖玉蕙散文中英對照》為例 8. 添加親水柔軟劑雙面針織布的組織變化對織物水份管理能力的影響 9. 「口」「嘴」「首」「頭」詞義演變的研究-兼論漢語詞義的演變 10. 協同教學在幼兒華語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國際學校四至五歲幼兒為研究對象 11. 日韓學生華語「是」字句之偏誤分析與對其教學策略研究 12. 俄國和法國學生聲調偏誤研究 13. 品牌社群參與與品牌依附之關係:自我監控人格特質之干擾效果 14. 探究個人創新和自我效能對越南的Y和Z世代對食品配送應用軟體使用意圖之影響-擴展之UTAUT研究架構 15. 自主學習納入華語文課程設計與應用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