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義- 教育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般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行為與動機。
利己主義在哲學領域中的討論,大抵可分為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
心理利己主義 ...
跳到主要內容
:::
利己主義-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詞條名稱:利己主義
利
ㄌ
ㄧ
ˋ
己
ㄐ
ㄧ
ˇ
主
ㄓ
ㄨ
ˇ
義
ㄧ
ˋ
lìjǐzhǔyì
教學輔助
切換來源
ToggleDropdow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ㄌㄧ
ㄐㄧ
ㄓㄨ
ㄧ
漢語拼音:
lìjǐzhǔyì
解釋:
一般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行為與動機。
利己主義在哲學領域中的討論,大抵可分為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egoism)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egoism)。
心理利己主義主張,人類的種種行為本身,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利益;倫理利己主義則主張,人類的道德生活應優先滿足個體的自我利益,以合乎人性與理性原則。
一般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行為與動機。
利己主義在哲學領域中的討論,大抵可分為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egoism)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egoism)。
心理利己主義主張,人類的種種行為本身,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我利益;倫理利己主義則主張,人類的道德生活應優先滿足個體的自我利益,以合乎人性與理性原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利己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goism
作者:
朱啟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己主義」或自我主義是指行動以是否有利於自己為出發點。
心理的利己主義以為人天生即是自私自利的,只會追求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務。
倫理的利己主義討論人之自衛自利和自求快樂為行為標準。
合兩種論點而出現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
利己主義之值得爭論之處頗多,因為若每個人都堅持利己主義,人群將無法互助合作以至和諧共處。
例如甲應當做一件事,若唯求符合自己的利益,則對甲而言,自是對的行動;但此事若由乙來做,固然與甲無關,卻於乙不利,則此事對乙便成了錯的行動。
同是一件事,對不同的人卻有時有錯,所以不能以行動者本身的利害,為唯一判斷的原則,如是利己主義的行動原則,只能以是否有益於本身為斷。
人類群居的社會不能充斥利己主義,因為若人人只求利己,「利己」反而無從實現。
如信奉利己主義的父母不教育子女,只知利己,將來子女在與父母相處時,便不會做有利於父母,而不利於自己的事。
教育就在教人盡量祛除自私自利,放大胸襟,謀求多數人的利益。
其道理是「我能利人,人也能利我。
」人人求互利,自己就在受益者之中,不必刻意的講求利己。
利己主義又名自我主義,意思是過度的自愛和重視自己,依據自己的知識、習慣、想法行事,以保護自己為第一要義。
但在倫理方面,也指過度重視自己的喜悅與滿足,而成為快樂主義。
自我主義強調人生之目的在於重視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感受,因此容許自私,或追求個人快樂與幸福合於道德目的的行為。
自我主義的觀點可依不同角度區分:一為利他式的自我主義,相信在追求別人最大利益時,亦可同時得到自我需要的滿足,因此增進別人快樂的道德行為亦可增進自己的快樂。
二為倫理式的自我主義,認為一個人的行為目的是增進自己的幸福、利益和最大的滿足,個人的成功與快樂是首要且終極的價值,其他價值將由此而衍生。
三為心理的自我主義,主張人全部投入個人利益之追求,無所謂「完全的不自私」,人在心理上有意或無意的受到追求自己幸福和滿足之欲望的趨使。
自我主義的看法在中國可以楊朱為代表,強調「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西方如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主張人生而自私、以自己為中心、應追求自己的利益。
伊比鳩魯(Epicurus,341~270B.C.)所主張的快樂主義則是倫理方面的自我主義。
「利己主義」或自我主義是指行動以是否有利於自己為出發點。
心理的利己主義以為人天生即是自私自利的,只會追求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務。
倫理的利己主義討論人之自衛自利和自求快樂為行為標準。
合兩種論點而出現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
利己主義之值得爭論之處頗多,因為若每個人都堅持利己主義,人群將無法互助合作以至和諧共處。
例如甲應當做一件事,若唯求符合自己的利益,則對甲而言,自是對的行動;但此事若由乙來做,固然與甲無關,卻於乙不利,則此事對乙便成了錯的行動。
同是一件事,對不同的人卻有時有錯,所以不能以行動者本身的利害,為唯一判斷的原則,如是利己主義的行動原則,只能以是否有益於本身為斷。
人類群居的社會不能充斥利己主義,因為若人人只求利己,「利己」反而無從實現。
如信奉利己主義的父母不教育子女,只知利己,將來子女在與父母相處時,便不會做有利於父母,而不利於自己的事。
教育就在教人盡量祛除自私自利,放大胸襟,謀求多數人的利益。
其道理是「我能利人,人也能利我。
」人人求互利,自己就在受益者之中,不必刻意的講求利己。
利己主義又名自我主義,意思是過度的自愛和重視自己,依據自己的知識、習慣、想法行事,以保護自己為第一要義。
但在倫理方面,也指過度重視自己的喜悅與滿足,而成為快樂主義。
自我主義強調人生之目的在於重視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感受,因此容許自私,或追求個人快樂與幸福合於道德目的的行為。
自我主義的觀點可依不同角度區分:一為利他式的自我主義,相信在追求別人最大利益時,亦可同時得到自我需要的滿足,因此增進別人快樂的道德行為亦可增進自己的快樂。
二為倫理式的自我主義,認為一個人的行為目的是增進自己的幸福、利益和最大的滿足,個人的成功與快樂是首要且終極的價值,其他價值將由此而衍生。
三為心理的自我主義,主張人全部投入個人利益之追求,無所謂「完全的不自私」,人在心理上有意或無意的受到追求自己幸福和滿足之欲望的趨使。
自我主義的看法在中國可以楊朱為代表,強調「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西方如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主張人生而自私、以自己為中心、應追求自己的利益。
伊比鳩魯(Epicurus,341~270B.C.)所主張的快樂主義則是倫理方面的自我主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利己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反詞
利他主義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關閉
延伸文章資訊
- 1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我關懷。」這種主張主要建基於自私,他們認為一個人不論做了甚麼利益他人的事情,最終都是為了自己得到 ...
- 2利己與利他之矛盾與統合 - 玄奘大學
依佛法觀點,心理利己主義與倫理利己主義,只要是不當作毫無例. 外的「全稱命題」來看待,確實也點出了眾生界的實相。 就心理層面而言,昧於「緣起」的眾生,知、情、意三 ...
- 3利己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心理利己主義
- 4心理利己主義_百度百科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唯一可能讓任何人當成最終目標去追求或實現的東西,就是他自己的利益,雖然有時候人們也在乎他人的幸福和利益,但這只是當成追求個人幸福的一種手段 ...
- 5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主張人的所有行為都是自私的,因為人的所有自主行動,最終都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或自我滿足而行。有一些行為乍看之下不自私,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