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藥水滴在眼球上是錯的!醫師一招「壓眼頭」增加20%藥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點完眼藥水,會覺得嘴巴苦苦、有藥味,其實就是眼藥水流到嘴巴裡造成的,而眼藥水經過鼻子、嘴巴,很可能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副作用; ... Skiptocontent 3C世代每天盯著電腦、手機,不少人會買眼藥水或是人工淚液來舒緩眼睛的不舒服,但眼藥水畢竟是「藥物」,如果使用方式不對,對眼睛沒幫助之外,還可能造成眼睛更大的傷害。

但如果點眼藥水的方式對了,反而可以用少少的眼藥水就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三軍總醫院眼科醫師呂大文則提醒,在點眼藥水的時候,最好可以「壓住眼頭」,也就是眼睛靠近鼻樑的鼻淚管位置,避免藥水漏到口中,減少療效,或是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眼藥水用對很有效、用錯卻會有害,醫師、藥師教3招正確用法! 眼睛的容量其實不大,一滴眼藥水大概是眼睛容量的5~10倍左右,而很多人會覺得「滴一滴不夠」,是因為使用方法錯了,讓藥水流失。

一、眼藥水要滴在「眼袋」裡,避免直接滴在眼球上 根據耕莘醫院衛教資料,眼藥水如果直接滴在眼球上,眼睛會因為藥水刺激角膜而產生反射性的眨眼,讓藥水往外流;而藥水本身對角膜也是一個傷害,如果眼睛沒有特別的疾病,卻一直用眼藥水刺激角膜,裡面的類固醇等成分,會讓眼壓變高。

所以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輕輕將下眼瞼往下拉,把眼藥水滴入眼白與下眼瞼間的「結膜囊」,藥水才會留在眼睛裡,同時也會減少對角膜的刺激。

二、滴完眼藥水記得按壓「眼頭」,擋住鼻淚管的通道,可以增加20%的效果 而點眼藥水,還有個很重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動作,就是「壓眼頭」。

因為眼睛跟鼻梁交會的地方有一條「鼻淚管」通道,方便多餘的淚液從鼻淚管排掉,但眼藥水也會從這條管道排掉,滴進咽喉、再流到消化道裡。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點完眼藥水,會覺得嘴巴苦苦、有藥味,其實就是眼藥水流到嘴巴裡造成的,而眼藥水經過鼻子、嘴巴,很可能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副作用;建議在點完眼藥水的時候,一定要按住眼頭位置、閉上眼睛大約1分鐘左右,等藥水充分接觸眼球表面,效果大約可以增加20%。

三、眼藥水瓶口千萬不可以碰到眼睛 很多人在點眼藥水的時候,怕對不準導致藥水浪費,所以會把瓶口對準眼睛,甚至會碰到眼球。

但其實眼藥水的瓶口是最容易有細菌殘留的地方,如果碰到眼睛,眼睛的髒污很可能就會透過瓶口污染整瓶藥水,或是瓶口外殘留的細菌也會感染到眼睛。

所以即使對不準,就多試幾次,不要為了怕浪費而碰觸到眼睛。

正確點眼藥水的步驟 先將雙手徹底洗淨,並把眼睛周圍的眼屎、分泌物清乾淨。

充分搖勻眼藥水。

輕輕將下眼瞼往下拉,將眼藥水滴入眼白與下眼瞼間。

滴藥後輕閉眼1~2分鐘,並輕輕轉動眼球,並用手指輕壓眼頭(眼角內側),以避免藥液漏出。

若使用2種以上眼藥水,點藥水的時間至少間隔5分鐘,若同使用2種以上眼藥膏,則至少間隔10分鐘。

若使用眼藥水及眼藥膏,先藥水後藥膏,間隔5~10分鐘。

點完藥水後把藥水關緊,放在陰涼處,不需要放冰箱,避免藥水變質。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眼睛癢到底是什麼問題?醫師教你冰敷、熱敷2招護眼睛 眼睛怕光不只是用眼過度!還有可能是這些病症 早上起床眼睛紅紅,是乾眼症還是結膜炎?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5.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