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心理學:不容易信任他人的我,有可能好起來嗎? - 女人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家的心理學系列文章,我們有許多性格養成,其實都來自於童年時期埋下的創傷。
長大以後,你感覺自己不但難以信任他人,也很難信任自己嗎?
芝麻開門
最新文章
特色專題
關於回家吧
家裡有什麼
百家風景
先照顧自己
家的風格學
美味餐桌
親密臥室
如何養寶寶
練習當家長
想對家人說
三明治世代
家的心理學
長照生活
毛孩窩
可愛的鄰居
女人迷
WomanyShop
性別力
女人迷香港HK
臉紅紅
性別駭客松
產品
課程
女人迷
性別力
回家吧
臉紅紅
透可室
家的心理學:不容易信任他人的我,有可能好起來嗎?
08
2022.04
Friday
宜迷人
喜歡自己不需要害臊
想成為迷人的人,要先覺得自己是迷人的吧!把自己活得可愛,然後喜歡每天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迷人配方」。
了解更多
回家吧I’mhome
2020/08/10
親職
家的心理學:不容易信任他人的我,有可能好起來嗎?
by哈理斯Harris│心理師
2020/08/10
家的心理學系列文章,我們有許多性格養成,其實都來自於童年時期埋下的創傷。
長大以後,你感覺自己不但難以信任他人,也很難信任自己嗎?用精神分析角度,看看你內在的樣子。
一個無法信任自己與他人的人,即使能夠有穩定或富裕的生活,但內心總是充滿著失望與無力的吧?他為何不信任他人呢?這是單純的不可靠,或是會帶來傷害嗎?同樣,他為何不信任自己呢?這是因為他沒有能力,還是因為他會害到自己?當代的精神分析認為這種失望與無力的心理現象,其實與「背叛」有關。
心中缺乏可信任的那位,便留在孤單的失信裡今天滑過手機上各式社交軟體,我們很容易認為他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但事實上,許多成人(這也許是心理工作者的取樣不均所致)活了廿三十年,心中卻缺乏一位可以真正信任的「那位」,術語上稱作他們幾乎沒有好內在客體(goodinternalobject)於其心存在過。
為何會發生這種事呢?我們往往要回去看看童年,即生命第一年。
由於嬰兒的感受總是與主要照顧者母親綁定在一起的,因此,任何對「可信賴度」(trustworthiness)──一種內在的確定性(innercertainty)與外在的可預測性(outerpredictability)[1]──的破壞,如媽媽超出了嬰兒能去忍受孤獨與害怕的時限以後,才回來安撫,在嬰兒已經餓瘋了才送上食物,在需要幫忙的某種痛苦中已經化為不再可控時......
那麼,人們精神核心中的「基本信任」(basictrust)便受到背叛(betrayal)。
一旦基本信任感受到背叛,人們便難以在日後對他人發展出合理的信任度,以及對自我擁有一種不證自明般簡單的信任感[2]。
用學者Stolorow與Atwood的話,這個東西已然成為最核心的組織原則(organizingprinciple),因此,即使意識上或行為上,人們努力去信任他人與自己,但在潛意識中卻是相反的故事。
就像很多在母嬰關係之「基本信任/可信賴度」感到被背叛的嬰兒,便會有著餵食、睡眠、腸胃、排便上的困擾,他們自己也不想,但「身體很誠實」。
如果照顧者沒有發現,並在日後修補破損的基本信任關係,那小孩子往往被獨自留在孤單的失信(lonelymistrust)之中,躲藏在自我保護背後,以抵抗關係破滅的痛苦。
推薦閱讀:沒有人天生有安全感,一輩子的「安全感」練習
圖片|來源「我最愛的玩具,她拿去退掉!」一段童年記憶在精神分析的視角下,上文談到的心理現象,在憂鬱症的個案身上很常見。
只是臨床工作者往往被他們那種不自覺的「自我攻擊」──這意義很廣,從某種自我制限、搞砸人際關係、自惹麻煩、情緒失控等──所困擾或惹得失去耐性,而忽略了那種從生命早期彌漫到晤談室內的「不信任創傷」。
如果人類有著「信任、安全、希望感」等的基本需求和感受,那臨床上常見的是「絕對的不信任、不安全與失望感」的一端,而我正想起一位這樣的個案:
他其中兩個最早期的回憶是,(1)不知道自己犯了甚麼錯,卻要跪在算盤上被媽媽吼了一個下午,(2)他努力存下媽媽給的零用錢,買下自己心愛的玩具,但媽媽發現後便大怒:「我給你錢不是要你買玩具!」,直接拿回店裡退掉!「我最愛的玩具,她拿去退掉!」他眼神空洞的說著──我聽著聽著,心想這還有甚麼信任可言呢?
一如Erikson所說[2],小孩發展出一種「去獲取」(toget)某物的「情境形態」(modality),是藉由去調節他獲取某物的「準備狀態」與「獲取方式」,而他的母親則相對的,一邊允許他去作這些調節,一邊發展並協調她自己的「給予方式」(meansofgiving)。
一者去獲取,一者來給予,達成一種確定性與可預測的彼此關係。
然而,這位個案的「獲取」,跟他母親的「給予」是一條分叉的感情線,使得「情境形態」中允斥著背叛與不信任感。
他母親(往往源自母親對孩子的潛意識態度)缺乏對孩子的「可信賴度」,而孩子心中也從此對自己缺乏「可信賴度」。
如此,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關係,便因為基本信任的背叛而失去「互惠」(reciprocity)的可能,而滿足的方式,往往只剩下對他人的剝奪與傷害。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成人關係裡最為可惡的,就是從「合作」中「背叛」他人,以獲取私利之類的「損人利己」行為。
關於「沒有人教我如何面對失敗!」這個事實在我們的文化裡,要求人們有問題就得自己解決,無法處理的都是弱者,而讓別人幫忙都是麻煩別人──是的!很多諮商的個案在晤談初期最好奇的,便是「Harris,你們心理師天天聽病人的負面情緒,你們是怎樣處理的?」,而在一些澄清與探問後,又往往發現個案心中的擔心是「我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傷害到你……」
延伸閱讀:家的心理學:你的理性與感性,源自於你的童年經驗我們從小學會「自己的問題自己扛」和「自己的情緒自己壓」,但問題也許不在於自己處理或由他人幫忙,就像關係學派的精神分析師Willock強調的[3]:好的父母,會教導小孩在挫敗與背叛面前,如何保持活著與希望(toremainaliveandhopeful)!這讓我想起前面提及的個案,當我們的治療關係(在這裡是指基本信任感的修復或補償)建立以後,他終於能夠放下防衛,告訴我:「從來沒有人教我如何面對失敗!」,他少了對人處事的技能,也往往壓抑巨大的負面情緒。
因此,當我潛意識地認識到他的問題所在以後,當他的「晤談室媽媽」,讓他學習如何在挫敗中保持活著與希望,便成為治療中的其中一個面向。
缺乏這種早期建立的「基本信任」,人們在心中總是有一塊對親密與關係的無法投入、無法信任、無力靠近。
他們可以假裝,但在夜深人靜時,根本的孤獨會從內心冒起。
推薦閱讀:家的心理學:成人之後,該怎麼建立親密關係?
真正阻撓我們的是,人們失去了與他人建立具信任與真誠的關係的勇氣。
不論是諮商、好友、宗教、寵物,投入都代表未知的危機。
但如果不透過真實的投入,把傷聊開,又怎麼會有真實的信任式療癒呢?或是在恐懼時,我們能跟自己說一聲「別怕,也許這次會有點不一樣!」嗎?
佛洛伊德不是也說過,分析的工作就是把個案對父母與其潛意識中的情感與慾望,吸到治療師身上,並作「重新教育」嗎?──在心理的工作中,讓人重新信任自己,信任眼前的治療師,再信任值得信任的世界......事實就是這樣開展的。
[參考資料][1]Erikson,E.H.(1986[1950]).Childhoodandsociety.Norton.[2]Erikson,E.H.(1959).Identityandthelifecycle:SelectedpapersbyErikH.Erikson.InternationalUniversitiesPress.[3]Willock,B.(2018)ErikErikson’splaceinrelationalpsychoanalysis:Discussionof“Somethoughtsontrustandbetrayal”,PsychoanalyticDialogues,28(5),569-580.
從更了解自己開始
「他對你好,但對別人也很溫柔」家的心理學:到處留情的「中央空調」是怎麼養成的?
「總是很快信任別人、轉換環境會適應不良」性格過於柔軟,可能與童年經驗有關
「一直很難全心投入一段感情」排斥親近,可能與童年經驗有關
「我就爛、我超爛」常常自我懷疑的人,可能與童年經驗有關
親職
家的心理學
信任他人
信任自己
建立親密關係
信任
心理學
童年經驗
測驗
不信任
心理
信任心理學
我
信任與不信任
心裡學
執行編輯 Shanni
核稿編輯 Shanni
吾思傳媒致力提供公開平台,提供多元與共融視角,本文代表創作者觀點,幫助更多人成為自己,歡迎你投稿。
作者
哈理斯Harris│心理師
「對我感興趣的人,必然有點甚麼瘋狂的東西」用生命書寫生命尤關童年、家庭與愛情裡的潛意識創傷、愛恨、苦楚、情慾、孤寂/打翻雞湯,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x精神分析作家/臉書作者【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合作平臺【方格子】&【媽咪拜】諮詢電郵【p…
看更多留言
如果你也相信文字的力量,邀請你以知識為支點,撐起世界。
本網站中所有內容均由女人迷womany.net與其他權利人依法擁有其智慧財產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或發現女人迷文章有侵權疑慮,請來信與本公司相關部門人員接洽,我們會儘快回覆。
womany貼心客服
02-2377-5999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信任危機是怎麼來的?這個魔咒是否可以被打破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是在幼兒期開始建立的。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對幼兒給予積極關注和回應,給孩子很好的照料和陪伴,那麼 ...
- 2變得不相信人、失去對人的信任,該怎麼改善這種戒備心態?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對於有信任危機的人來說,他們會更多地註意到那些可能指向背叛和不愛的信號,忽略 ...
- 3信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心理學中,信任是社會影響(英语:Social influence)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影響或說服一個信任你的人是容易的。因此,這個概念已被廣泛的應用於預測組織(例如: ...
- 4為何老信錯人?心理學家:『信任』能從臉判斷外 - 風傳媒
心理學家Bonnefon,在當代心理科學趨勢的期刊之中發表了相關的回顧性文章,他們發現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我們會有不同的方式去進行這件事情。
- 5現代人的信任危機:社會心理學的觀察
反之,即使被佔了便宜也無所謂者,會比容易信任他人。 又根據發展心理學依附關係理論,我們幼年成長過程因著母親的教養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