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介】同理心:從生活長出珍貴的感受力| La JaJ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到了中年級班上開始形成小團體,以女孩居多,到了高年級,耍心機排擠同學的情形日益嚴重。

班上的男孩們成天打鬧,顯而易見的衝突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女孩 ... 【好文推介】同理心:從生活長出珍貴的感受力 贊助商 從中年級起,男孩有青春期的易怒跡象,女孩們愈來愈重視友誼,開始形成小團體。

如何在孩子們友誼逐漸深化之際,幫他們打好「同理心」的人際基礎,進而發展出幫助他人、善良體貼、伸張正義等更多好品格的行為? 爸媽頭很大 1.看著電視上播放日本大地震的新聞畫面,兒子一邊說:「好可憐好可憐喔!」一邊哈哈大笑。

他怎麼會有這種反應? 2.夏令營第二天中午午餐時,朱小胖打好飯以後,坐在他最愛的那盤糖醋排骨前面,撈了超過半盤到他的碗裡,吃得很開心。

3.魏小清在臉書上發起一個叫「陳小方超白目」的公開社團,邀請50個臉友加入,內容是「從下週一開始不要理他」。

4.「阮小惠,我跟你說喔,你如果再跟那個沒有錢繳學費的張小美講話,被我看見,我們5個就以後都不跟你玩了!聽到沒!」 5.「哈哈哈,賴小龐,你比胖虎還要胖,你乾脆改叫賴大胖好了啦!」「對對,以後叫他賴大胖!」 ––– 有些孩子升上中年級,身高體重都增加了,思考跟行為卻還是幼稚、任性,做事只顧自己,對別人的痛苦無感,甚至還會出現嘲笑、欺負別人的行徑。

這些都源自於孩子「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扮演人際溝通關鍵的角色。

人與人之間要能互相關懷,對別人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才能建立友誼,並減少霸凌。

然而,富有「同理心」的利他行為像是奇珍異草,雖在孩子內心都有小小的種子,若是沒有悉心呵護澆灌,小苗馬上就不見了;而欺負、嘲弄、排擠等「惡」的行為卻像雜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一個孩子的內在有著善與惡的兩股力量拉扯,若是師長們能對人性有此理解,並多多鼓勵、讚賞、放大孩子的同理行為,自然能壓住野草的蔓延。

從學前跨入小學的階段,正好是孩子去「自我中心」轉換期,此時若能先鼓勵孩子同理他人的好行為,等他們建立習慣後,再回頭釐清觀念、加強認知上的發展,最能穩固孩子的同理心基礎。

在教學第一線的資深老師認為,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冷漠、跟著嘲笑別人或做出不好的行為,有時候是因為「沒被教導過是非對錯」,誤以為起鬨很好玩;或者從小就被照顧得很好,無從練習關懷他人、為別人付出的能力;抑或對自己也無感,跟自己的情緒感受很「不熟」。

當心裡陰暗面出現:先教孩子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當孩子只知道自己心頭有一團黑黑的東西卡在那裡,手握拳頭,雙頰愈來愈漲紅,只想找人打架發洩,最後被大人責罵處罰而終止這段歷程,卻不知道自己在「憤怒」,想當然耳他不會具有觀察別人臉部細微表情、判斷他人感受的能力。

每次當他感覺黑黑的東西又來了,只能依循老路線打架鬧事。

因此同理心的教導,關鍵在於先教孩子「自我察覺」的能力,接著才有辦法同理他人的情緒與需求,進而做出良善的行為。

因為在認知上做到能「同理」他人還不夠,必須接軌到實際的行為上。

比如有些孩子做出了白目的行徑,惹毛了別人卻還不知悔改,當老師問他知道同學怎麼了嗎,他的回答竟是冷靜的:「我知道他在生氣啊。

」但是,這樣並不叫做同理,同理是能敏銳了解他人的需要,體貼考慮對方的感受,並以行動讓對方感到溫暖以及被支持接納。

一個感受過溫暖與支持的孩子,才能懂得給予別人同樣的關懷。

因此無論老師或家長,都應該先放下自我情緒、評價、反諷、指責的想法,在生活中傾聽同理孩子的情緒跟需要,自己不說也不鼓勵孩子說「都是你害我生氣」的話,示範「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有了同理心,愛才能雙向,先同理孩子,會看見他們的良善與溫暖,跟雨後春筍一樣不斷的冒出來。

以下提供教出同理心的五個步驟。

步驟1.認識情緒 將常見10種情緒貼出來討論 情緒有溫度、畫面、層次、跟一串接連反應,孩子一出生就自然的會生氣跟害怕,但得經過「意識跟察覺」的過程才會更認識自己的情緒。

學前的孩子必須經過大人幫忙才能說出情緒,情緒的分化程度低,只認得最基本的幾種情緒。

但中年級以後,孩子逐漸發展後設能力時,可以經由引導,自己學著標識分化得更細的情緒,試圖理出情緒來源,並加以自我調節。

日常生活中,可將小學生常見的十大情緒辭彙貼在學校黑板或家裡冰箱上,每天跟孩子一起討論,今天感受到了哪些情緒、如何形容、會出現怎樣的表情跟動作,讓孩子懂得細微的標識情緒,回頭找尋情緒的來源,成為了解與同理他人的重要基礎。

小學生常見十大情緒為:高興、快樂,緊張、焦慮,難過、悲傷,生氣、憤怒,平靜、輕鬆,擔心、害怕,得意、驕傲,委屈、冤枉,討厭、厭煩,後悔、悔恨。

步驟2.換位思考 想想看事情發生自己身上會怎樣 上課時王小明舉手發言,結果全班哄堂大笑,王小明說:「笑什麼笑?有什麼好笑?」你會怎麼回應他?王小明這麼說話,臉上會有什麼表情?若你是王小明,同學們的下列四種回應,你會各自有什麼感受:「你真的很好笑啊」、「你不知道哪裡好笑嗎?我來告訴你」、「你別生氣,我們是覺得你很幽默」、「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在嘲笑你」,你認為王小明會希望同學怎麼說? 培養同理心最快的方法,就是想想看: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別人的言語跟反應,我們會有什麼感受,並且找出一個你覺得會讓對方感覺被了解與接納的方式,給予回應。

步驟3.行動實踐 對話遊戲+生活實境練習 一句話怎麼說會影響聽話者的感受與反應,有同理心的說話方法怎麼學? 平常師長可以用對話遊戲跟生活實境,讓孩子練習同理心。

三種對話法分別是「肯定法」、「否定法」跟「漠視法」,讓孩子兩人一組,每次對話三分鐘,「肯定法」是無論說話者說什麼,對話者都要給與正面回應;「否定法」則是完全給予負向回應;「漠視法」是直接把說話者當成空氣,無論他說什麼都不予回應。

全部嘗試過一次之後,讓孩子說出,自己最喜歡、最討厭哪一種以及分析原因。

利用有趣的「猜一猜」遊戲,引導孩子察言觀色。

在溝通過程中,非語言的因素佔了超過七成,因此對非語言線索敏銳的孩子,判斷人際互動會較為準確。

利用孩子的生活實境給予機會教育,印象最深刻。

師長必須仔細觀察他們的慣用語言與次文化,以日常小衝突為腳本,善用情境類似的繪本故事,或者他們熟悉的卡通人物,如大雄、胖虎與小夫的對話,將情境重演一次,最後帶領孩子討論前後版本的差異,當孩子自己是「當事人」,或經過引導深入討論,更能夠做到真的感同身受。

親子或師生間可以建立平時的通關密語,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如此「小野獸快要跑出來了喔」,在衝突即將爆發之際給予適切提醒。

步驟4.強化亮點 用集點與表揚增強正向行為 環境能否持續給予孩子正向支持,會影響他們同理心的內化速度。

中年級的孩子仍然非常重視生命中重要他人的看法,師長若善用這點跟孩子博感情,先鼓勵孩子展現良善的各種富同理心行為,幫每個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在團體中站穩腳步獲得自信,再從認知上不斷的加強,給予適切的人際規範,慢慢的,同理心會內化成為他們的日常習慣。

看來好像太幼稚的「集點卡」跟「公開表揚」,對中年級還是非常非常管用! 師長也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小日記,適時拿出來討論,放大他們生命中被體貼被別人考慮到的溫馨時刻。

比如腳受傷的孩子日記提到公車讓位,邀請孩子分享感受,提醒他們別人的良善不是理所當然,應該知道感恩並學習。

對於有些神經比較大條、自我感覺良好的男孩,建議在他們「受苦」的時候特別「點」他們一下,以不發怒、持平的方式問問他們的感受,並且在他們表現良好時大力讚揚。

針對情緒需求高、經常惹麻煩的小孩,以暴制暴將會使他們情緒更加緊繃,關起耳朵,無法從這個糟糕的互動歷程學到任何正向經驗。

除了給予規範,這樣的孩子更加需要有人懂他、看見他內心柔軟的一面,大人更要拿出高EQ的態度與放大鏡,找到每個孩子內心的良善。

若是有些個性比較彆扭、很怕被公開表揚的孩子,則用很誇張、好笑的有趣方式讚揚,讓他們轉個彎也收到大人的鼓勵。

步驟5.調節自己 練好面對衝突的第一道防線 孩子先能察覺到衝突帶來的負向情緒,接著要學習如何自我調節,避免讓壞情緒大暴走,做出遷怒、排擠、暴力等行為。

當孩子試圖調節自我情緒時,必須提醒他們「三不二要」:一,必須是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的方式;二,這個行為不會破壞人際關係;三,這是個不會破壞物品的方式;四,要能夠做一些事情讓情緒變得比較好;五,要能夠找出一些方法,讓自己在下次碰到同樣情形時,有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比如生氣時不建議關在房間摔東西洩憤、或者找旁邊的家人當出氣筒,若是能改為聽音樂、做運動、寫日記,或者找信賴的長輩或朋友聊聊,會比較健康。

✽ ✽ ✽ 【特別加強版】 當關係霸凌出現 ──3對策迎戰華妃型同學 關係霸凌是隱形不易發現、但殺傷力強的一種霸凌行為。

到了中年級班上開始形成小團體,以女孩居多,到了高年級,耍心機排擠同學的情形日益嚴重。

班上的男孩們成天打鬧,顯而易見的衝突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女孩們看起來乖巧配合,天下太平,卻不知檯面下,有些具有領袖氣質的大姊大,可以簡單的一個眼神或指令,就讓另個女孩猶如到了世界末日。

面對這種挑撥是非、操弄排擠的華妃型人物,以及處理班級關係霸凌問題,可用以下三招: 一,學期一開始便先打預防針,明確告知班規是不准排擠別人、私下串聯、漠視其他同學被欺負等,讓孩子們在小團體初形成之際,就把柵欄圍高高,讓有心操弄的孩子收到警示效果,也讓其他附和型的乖巧孩子自動退出。

二,人際規範首重「尊重差異」,每個人可以有不一樣的感受、想法跟做法。

女孩們特別重視友誼中「求同」,因此華妃除了個人魅力強之外,最容易用這個手法將一個人捧上天或重摔在地。

師長處理排擠問題時,必須強調尊重「不一樣」:你們不用喜歡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其他人對事情的反應,但是不可以威脅聯合其他人去討厭排擠某一個人;當你想跟某個同學交朋友,你不一定要跟他做一樣的事情、有一樣的想法;面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可以擁有不同的想法跟做法。

ORID漸進式對話法排解糾紛 三,使用《終結霸凌》一書中的ORID漸進式對話法,傾聽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讓孩子感覺老師不是來定罪責罵,而是幫忙解決問題,當師生間有了信任,價值觀才有可能被重建。

以「小真幫身上有異味的小玲取綽號叫『有毒物』」為例,老師與小真的對話。

O(ObjectiveRecall,客觀重建現場):老師聽到下課你叫小玲有毒物,你這麼說是想取笑她,希望她變得不一樣,還是你有其他用意呢? R(ReflectiveConsideration,同理情緒感受):身上有異味確實會讓人不喜歡靠近。

聽起來你很在意她身上的味道。

你覺得小玲身上有異味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I(InterpretiveAnalysis,重建價值信念):世界上有很多人是辛苦勞動過生活,小玲的爸媽就是太忙,沒時間照顧她,她可能也不願意身上發出奇怪味道。

你可以私下溫和告訴她,她身上的味道讓你不舒服。

D(DecisionalIntent,模擬改變行動):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樣幫小玲改善她身上的怪味道。

作者:李宜蓁 2013-07親子天下雜誌47期    ViewOlder ViewNewer KidsBikeRaceforCharityLaJajaPlayDateKidsFestExpo 分類 ContactUs 成為丫丫成員 CommentsThisfieldisforvalidationpurposesandshouldbeleftunchanged. 查看日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