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火山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範圍涵蓋臺北縣(註1)市,隸屬陽明山國家公園,以獨特的火山地質與地形景觀著稱。

200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報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本區的面天坪遺址是平埔族凱 ... 大屯火山群臺灣三大火山群之一。

位於臺北盆地北緣,崁腳斷層以北至北海岸富貴角,由近20座更新世火山組成,依火山體的岩性及層位關係分為7個亞群,由西而東分別為觀音山亞群、大屯山亞群、竹子山亞群、七星山亞群、磺嘴山亞群、湳子山亞群與丁火朽山亞群。

範圍涵蓋臺北縣(註1)市,隸屬陽明山國家公園,以獨特的火山地質與地形景觀著稱。

2002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報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本區的面天坪遺址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大屯社舊址,因此以大屯為名。

1937年(昭和12年)被指定為大屯國立公園,1985年正式劃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轄。

約280萬年前,丁火朽火山首先爆發,火山碎屑和岩流廣泛分布於磺溪下游的沉積岩上,構成多數火山的基礎。

在大屯火山群的西半部,約今日大屯山的位置,在250萬年前岩漿衝開地表的岩層,噴發構成原始的大屯山,但只產生少量且局部的火山碎屑岩,散布在大磺嘴附近,之後便歸於寧靜;直到約80-60萬年前左右,竹子山亞群、湳子山亞群、七星山亞群和大屯山亞群陸續噴發,到了60-50萬年前,各個亞群都已略具雛形,僅七星山及大屯山仍有較大規模噴發,但已非急劇噴發,只是局部溢流出熔岩流。

後來火山噴發活動完全停止,只剩岩漿餘溫造成後火山活動。

大屯火山群因噴發時熔岩流黏稠度高,因此多具有錐狀外形,主要是由安山岩流、火山灰和粗粒碎屑噴發物連續交替噴發所形成,為層狀火山。

最高峰七星山,標高1,120公尺,就是標準的成層火山錐體。

紗帽山是七星山的寄生火山,是由熔岩所構成的鐘狀錐丘。

古大屯山過去曾形成火山口,因南側火口破裂,火口壁分離成大屯山、大屯南峰及大屯西峰等,原本的火口窪地,即今大屯坪所在地。

區內河川呈現放射狀水系,多下切火成岩而成小峽谷。

本區因氣候環境適宜,栽培有茶樹、柑橘、夏期蔬菜和花卉。

礦產方面有硫礦與石材。

大油坑、馬槽、小油坑、大磺嘴等多處爆裂口、硫氣孔及溫泉,則是兼具研究與觀賞價值的地質景觀。

本區生物多樣性高,包括多種臺灣特有種,如臺灣水韭、臺灣藍鵲等。

撰稿者:齊士崢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何春蓀。

1986。

《臺灣地質概論‧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增訂第二版》。

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08-109。

2陳正祥。

1993。

《臺灣地誌中冊》:799。

臺北:南天。

3林朝棨。

1957。

〈臺灣地形〉。

收於《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

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