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要做幾次症狀才會改善? - 健康醫療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物理治療師徐芳生分享,復健科的病人可以粗分三大類,一種是肌肉關節的疼痛,另一種是促進神經迴路的動作 ... 這些小創傷並不會造成立即性的不舒服,隨著時間的累積,. 新聞分類 新聞總覽醫療疾病生醫新知健康保健醫學美容中醫養生運動復健營養飲食樂齡照顧心靈樂活 影音專區 影音新聞健康Live直播健康普拉斯健康搞飛機 癌症專區 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子宮癌食道癌胃癌胰臟癌其他癌症癌症新知癌症照護 疾病專區 健康情報誌 健康專輯 醫療資訊 公衛宣導活動講座公益專區健康書訊消費訊息產業動態院所導覽 復健要做幾次 症狀才會改善? 2021-09-2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 針對個別病人的狀況要預測準確的復原時間,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大家都想知道:要做幾次治療,症狀才會好?物理治療師徐芳生分享,復健科的病人可以粗分三大類,一種是肌肉關節的疼痛,另一種是促進神經迴路的動作發展(例如中風、兒童發展),另一種則是心肺疾患。

針對痠痛,現在的看法是,除了明顯外力造成的創傷(例如車禍、摔倒......),平常錯誤的動作型態會讓肌肉、韌帶、肌腱、關節產生小創傷(Microtrauma)。

這些小創傷並不會造成立即性的不舒服,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些小創傷不斷形成,造成沾黏或是疤痕組織,這些部正常的組織就會造成明顯的不舒服感,比如說痠痛、動作受到限制……等等。

「什麼時候症狀才會好」是來自於治療時程的不確定性以及成為慢性症狀的擔心。

徐芳生表示,從醫學的文獻研究,可以從統計的方式,講出什麼型態的傷害「平均」多久會好,但是針對個別病人的狀況要預測準確的復原時間,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積極的復健治療,復原的時間也相對可以減少很多。

為什麼天天來復健,效果卻沒有太大的進展?因為台灣的就醫非常方便,一旦出現這些症狀,花個便宜的部分負擔50元,人只要舒舒服服地坐著或躺著,靠著熱敷、電療、牽引……這些儀器治療,痠痛就能舒緩許多。

離開醫療院所之後,原本的動作習慣沒有改變,生活型態依然照舊,小創傷持續累積,沾黏、疤痕組織仍然存在,痠痛不舒服無法根治,只好每天抽時間來復建,再跟治療師和醫師抱怨復建都沒有效果。

可以想像一下,造成痠痛不舒服的沾粘、疤痕組織就像下圖示的大魔王,什麼治療都沒做之前,血條100%。

病人來做大約1小時的儀器治療、運動治療、徒手治療後,大魔王損血60%,治療結束的當下,只剩下4成的不舒服。

但是回家後這23個小時內,造成小創傷的因素沒有任何改變,沾黏、疤痕組織繼續增生,大魔王慢慢回血成95%,疼痛不舒服的症狀又再次出現。

隔天再來復健後,大魔王再次損血60%,但回去的不作為,又再次讓大魔王回血成95%。

病人就一直重複這樣的治療循環,時間久了,自然會有復健真的有效嗎?到底我的症狀要多久才會好?積極復健=治療室治療+生活密集練習回到家有確實改變動作習慣,調整生活型態,積極練習居家運動,痠痛大魔王的血條會越降越低,低到一定程度後,病人就會「有感的」覺得自己進步,也更願意配合治療師跟醫師的處方,痠痛不舒服也降低更多,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徐芳生指出,這種正向循環在中風病人、兒童發展的進步特別明顯,因為神經迴路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如果病人、家屬夠積極的話,在家裡密集的練習在治療室學習的目標,刺激神經迴路的發展,拉長時間到1個月、1季、半年回過頭來檢視當初未做復健的狀態,能力的進步是非常可觀的。

因此,下次復健時,請教醫師、治療師在家裡可以執行的居家活動治療,離開醫療院所後,在生活中盡可能的密集執行居家活動。

復健必須持續做、天天做,然而並不是只存在於每天來到治療室報到,而是落實在生活上的保養與訓練,這樣的復健模式,就算沒有天天來醫療院所做治療,復原時間也會大大縮短許多。

(文章來源:巨塔裡的物理治療) 加入【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ID:@healthnews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鬆 關鍵字: 物理治療師, 復健科, 徐芳生, 電療, 熱敷, 痠痛, ▋延伸閱讀 癌友口腔清潔不徹底 當心引發重症危及生命 心臟多一條電線惹禍!壯男無故昏厥險喪... 皮膚藥分成軟膏、乳膏、凝膠 醫師教你怎麼... ▋大家都在看 無法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 新型藥物組合助多發性骨髓瘤治療 積極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遠離併發症失能危機 安胎也要安心 孕婦一線安胎藥應更安全無虞 高血壓新指引下修標準!更重視居家血壓! ▋推薦影音 ▋最新新聞 紅斑性狼瘡治療有成! 慈濟醫登英BBC暢談經驗 下肢癱瘓原以為中風 竟是「頸椎血塊壓迫」 孩子身體不適吃大人的藥減量就好? 專家提出警告 野外踏青露營夯 當心恙蟲上身 ▋健康專輯 【身障羽球國手專訪3】球場上找回人生價值 【身障羽球國手專訪2】熊孝元:「為什麼要生下我?」... 【身障羽球國手專訪1】被欺負才認知到自己的「不同」... 【罕病孤獨路1】生命短暫的罕病兒 就該被忽略?... 口乾、眼澀,更年期來了? 忽略「乾燥症」恐致肺纖維化... 潛藏皮表症狀下的共病 硬皮病逾80%合併肺纖維化... 得皮肌炎卻又喘又咳? 小心合併不可逆之肺纖維化... 類風濕性關節炎合併肺纖維化死亡率高 醫呼籲應常規檢查... ▋編輯推薦 癌症精準醫療時代 台灣資通訊結合生醫產業強化競爭力 志玲姊姊善舉持續發酵 台大醫院心律不整小孩成人都受惠 擔心攝護腺癌術後尿失禁? 達文西手術協助進行精密切除 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不灰心 全口服療法免進出醫院 ▋關注我們 首頁| 關於我們| 刊登廣告| 合作提案| 聯絡我們| 使用條款| 隱私聲明| 免責聲明 Backto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