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程度副詞「很」的探討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詳目顯示 ; 碩士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 2011 · 中文.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42.206)您好!臺灣時間:2022/07/2214:39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李秀珠論文名稱:現代漢語程度副詞「很」的探討論文名稱(外文):TheStudyofAdverbofDegree“hen”inMandarinChinese指導教授:鄧守信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學門:人文學門學類:中國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1畢業學年度:99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0中文關鍵詞:語義、句法、語用、動詞三分外文關鍵詞:semantics、syntactic、pragmatics、verbsclassification相關次數: 被引用:8點閱:4640評分:下載:404書目收藏:1  本文從語義、句法與語用三個方面探討程度副詞「很」,依照語義是否起強化(intensifier)作用,把「很」劃分為帶有強化程度義的「很1」,和沒有強化程度義的「很2」。

  以Zadeh(1965)模糊集合(Afuzzyset)探討「很」的程度量級,又以「很」語法化的歷史過程:動詞→形容詞→副詞→功能詞,進行語義分析。

再從搭配意義,討論「很」與否定詞「不」的搭配,發現「很不」是高程度義的否定,語義是否定的。

「不很」程度義的減弱,語義是肯定的。

  根據Teng(1974)提出的動詞三分(動作動詞actionverb、狀態動詞stateverb及變化動詞processverb)為架構,探討「很」與動詞及「很」與名詞的搭配。

其中狀態動詞的次類,形容詞及關係動詞(包括是、有)跟「很」的特殊的句型,以及動詞後置成分(俗稱補語)「動得+很」的句構分析,並以動後程度語表示狀態、動作行為的強烈程度。

  以高程度義較具代表性的程度副詞「好、太、更、超」,與「很」做個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

其中「很」與「好」程度義較為接近,「更」用於比較或「比」字句,「太」除了高的程度義外,還包含了程度過量的過分義,「超」是新興的程度副詞。

  最後根據外籍學生的學習偏誤,了解學習上的難點,研討教學的對策,並以結構為導向,實際應用在教學上,給學生「很」與動詞搭配的框架規則,幫助學生提昇程度副詞的正確使用能力。

Thispapermainlyexplorestheadverb“hěn”(很)inMandarinChinesefromtheaspectsofsemantics,syntacticandpragmaticsrespectively.Intermsofthe“emphasis”property,hěn1containsthecoremeaningas“anintensifieroremphasis”whereashěn2doesnot.Furthermore,accordingtoZadeh’s(1965)“FuzzySet”Theory,weanalyzetheextentinferenceandgrammaticalizationofhěn,whichisfromverbtoadjective,andthenadverbtofunctionalword.Ontheotherhand,thecollocationofhěnwithnegationbù(不)isalsoexamined.Twomostcommoncollocationwordshěnbù(很不)andbùhěn(不很)showagradabledistinctionbetweenthem.Theformerhasahighlynegativesensewhilethelattermeanspositive.Moreover,basedonTeng’s(1974)verbclassificationframework,mainlyaction,stateandprocessverbs,thecollocationbetweenhěnwithverbsandnounsrespectivelyarediscussed.Then,twoparticularsyntacticconstructions,“hěnwithstativeverb”and“post-verbalcomponent(alsoknownasverbcomplement)dé(得)withhěn”,arespecificallyanalyzed.Inaddition,thefiner-graineddistinctionsamonghěn,hǎo,tài,gèng,chāo(很、好、太、更、超)arefurtherdiscussed.Itturnsoutthathěnandhǎoaresimilarinextentandusage;gèngismorecommonlyusedincomparativesentences;tàihastheconflatedmeaningsinhighandextentsenses,andchāoisanewlydevelopedlexicalwordinMandarinChinese.Lastly,ateachingapplicationonhěnwithverbsisproposedbasedontheerrorsthatL2learnersmake.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hěnfromdifferentperspectives,wehopetohelppractionersandL2learnersteachandlearnsystematically. 目錄iii表目錄vi圖目錄vii第一章緒論11.1研究動機與目的11.2研究範圍與架構1第二章文獻探討32.1「很」探討的三個平面32.2副詞的定義32.2.1Quirketal.(1985)狀語的功能42.2.2程度副詞的分類62.3「很」修飾動詞82.3.1「很」修飾形容詞102.4「很」修飾名詞122.5模糊量級142.6「很」與其他程度副詞的辨析15第三章程度副詞「很」的語義分析173.1「很」的語義特徵173.1.1通比性173.1.2「很」的強化程度義203.1.2.1有強化程度義「很1」213.1.2.2沒有強化程度義「很2」233.1.3「很」的客觀程度量273.1.4「很」的模糊程度量303.2「很」與詞類的搭配363.2.1「很」與動詞的搭配363.2.1.1「很」+動作動詞(actionverb)363.2.1.2「很」+狀態動詞(stateverb)403.2.1.2.1「很」+形容詞403.2.1.3「很」+變化動詞(processverb)473.2.2「很」+名詞493.2.3「很」的特殊句型523.2.3.1「很+是」句型523.2.3.1.1「很是1」523.2.3.1.2「很是2」553.2.3.2「很+有」句型573.2.3.3動後+「很」63第四章「很」的句法、語用分析674.1「很」的語法功能674.1.1副詞是否可修飾副詞684.2「很」的語用功能704.2.1「很」的語法化過程724.2.1.1「很」語義的語法化過程734.2.1.2「很」動詞到形容詞744.2.1.3「很」形容詞到程度副詞764.3「很」與否定詞「不」的搭配784.3.1「很不」、「不很」的搭配794.3.2「很不」高程度義的否定804.3.3「不很」高程度義的減弱824.4「很」VS.程度副詞844.4.1「很」與「好、太、更、超」共性特徵854.4.2「很」與「好、太、更、超」差異性864.4.3「很」與「好」的比較894.4.4「很」與「太」的比較944.4.5「很」與「更」的比較1004.4.6「很」與「超」的比較105第五章「很」的偏誤分析與教學應用1115.1「很」的偏誤分析1125.1.1「缺漏」偏誤1155.1.2「誤加」偏誤1165.1.3「誤代」偏誤1185.1.4「語序」偏誤1195.1.5「類推」偏誤1215.1.6與「程度副詞」連用和誤用的偏誤1225.1.6.1「程度副詞」的連用偏誤1225.1.6.2與其他「程度副詞」的誤用1235.1.7「句型」偏誤1245.1.7.1動後程度語的偏誤1255.1.7.2「比」字句型的偏誤1265.1.7.3「是」繫詞的偏誤1275.1.7.4定語的偏誤1285.1.7.5「很」與「了」搭配的偏誤 1295.2「很」的教學應用131第六章研究結論與限制1376.1總結1376.2研究限制及展望138參考文獻139 【中文部分】丁聲樹(1999,2002)。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

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1939,2000)。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了一(王力)(1957)。

漢語語法綱要(龍果夫序注)。

上海:新知識出版社。

王力(1959)。

中國現代語法(上冊)。

香港: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王靜(2003a)。

很的詞性再議。

昌吉學院學報,1,21-23。

王靜(2003b)。

很的語法化過程。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557-560。

王靜(2008)。

絕對程度副詞的發展演變概述。

瀋陽大學學報,第20卷,2,86-88。

王曉駟(1995)。

從“WEAREBUSY.”結構的漢譯所想到的。

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39-40。

王育玲(2008)。

試析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

河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商情教育經濟研究,7,31,52。

王斯倩(2009)。

「A」、「很A」、「A點兒(些)」作狀語主觀性分析及留學生習得情況調查。

北京語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王有芬(1996)。

「了」的誤用分析。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3,138-142。

元秋蘭(2006)。

客語的程度副詞及國台客語的比較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與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毓智(2001)。

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毓智(2004)。

論社會平均值對語法的影響-漢語有的程度表達式產生的原因。

語言科學,第3卷,6,16-26。

石毓智(2006)。

語法化的動因與機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徳熙(1956)。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1982,2005)。

語法講義。

北京:商務印書館。

伍鐵平(1997)。

模糊語言學綜論。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88-90。

呂叔湘(1942,1982)。

中國文法要略。

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65,2002)。

漢語語法論文集。

呂叔湘全集第2卷。

遼寧:教育出版。

呂叔湘(1979)。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0)。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

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8,2002)。

語言和文字。

呂叔湘全集第6卷。

遼寧:教育出版。

沈家煊(1994)。

語法化研究綜觀。

外語教學與研究,4,17-24。

沈家煊(1997)。

形容詞句法功能的標記模式。

中國語文,4,242-250。

沈家瑄(2001)。

跟副詞還有關的兩個句式。

中國語文,6,483-493。

沈家煊(2009)。

漢語的主觀性和漢語語法教學。

漢語學習,1,3-12。

宋玉珂(1980)。

程度副詞最和很的用法。

杭州大學學報,1,112-120。

宋玉柱(2003)。

副詞能修飾副詞嗎?漢語學習,3,13。

李泉(2001)。

漢語語法考察與分析。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李宇明(1998)。

形容詞否定的不平行性。

漢語學習,3,1-5。

李宇明(2000)。

漢語量販疇研究。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俊玲(2007)。

程度副詞的主觀性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勁榮(2007)。

很雪白類結構形成的動因與基礎。

語言學習,3,39-44。

李晉霞(2005)。

好的語法化與主觀性。

世界漢語教學,總第71期,1,44-51。

李紅印(2003)。

顏色詞的收詞、釋義和詞性標注。

語言文學應用,2,90-97。

李永鬥(2005)。

程度副詞「很、極、死、壞」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何兆熊(2000)。

新編語用學概要。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杜道流(2004)。

與「多(麽)、太、好」有關的感嘆詞。

語言研究,3,52-56。

邢福義(1997)。

很淑女之類說法語言文化背景的思考。

語言研究,2,1-10。

肖奚強(2000)。

韓國學生漢語語法偏誤分析。

世界漢語教學,2,46-52。

周小兵(1992)。

「不太A」析。

世界漢語教學,3,196-199。

周小兵(1995)。

論漢語的程度副詞。

中國語文,2,100-104。

武玉芳(2008)。

現代漢語雙音節形容詞的低、中量表述。

現代語文,8,41-43。

吳立紅(2006)。

現代漢語程度副詞組合研究。

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吳世雄、陳維振(2000)。

中國模糊語言學的理論研究述評。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76-81。

吳思娜、王穎(2008)。

高級階段日本留學生漢語程度副詞的偏誤分析。

現代語文,對外漢語教學,7,119-121。

邵敬敏(1994)。

語法研究與語法應用。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邵敬敏(2001)。

現代漢語通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雙萍(2007)。

現代漢語副詞研究簡述。

欽州學院學報,第22卷,1,89-91。

其籣、凡之(1994)。

使形容詞變得具體生動的若干方式。

修辭學習,1,42-43。

侯蘭笙(1996)。

近代漢語裏副詞「好」的兩種用法。

中國語文,5,360。

胡裕樹(1981,1995)。

現代漢語(重訂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胡裕樹、范曉(1985)。

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

新疆師大學報,2,7-15。

胡明揚(1991)。

句法語義範疇的若干問題。

語言研究,2,1-10。

胡明揚(2000)。

語言學概論。

北京: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育花(2001)。

中古漢語副詞更探微。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91-94。

馬建忠(1898,1959)。

馬氏文通。

台北:新興書局。

馬 真(1997)。

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慶株(1992,2005)。

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清華(2003)。

強程度標記的累加。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35卷,2,79-87。

孫德金(2002)。

漢語語法教程。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夏齊富(1996)。

程度副詞分類試探。

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3,63-67。

徐晶凝(1998)。

關於程度副詞的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開南學報,5,76-80。

莊吉發(1976,1984)譯。

清語老乞大。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莊雅棠(2010)。

現代漢語「好」的語義、句法及語用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銳(2002)。

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婁博(2009)。

淺析不能被強勢程度副詞很修飾的形容詞。

河北科技大學文教資料,21,30-31。

康寔鎮(1983)。

「老乞大」「樸通事」研究。

台灣:學生書局。

常國萍(2008)。

程度副詞「很」的非程度義。

廣西師院學報,21,112-114。

許慎撰、段玉裁注(1999,2005)。

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

台北:洪業文化事業。

許秀霞(2008)。

漢語動詞分類的句法搭配與教學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靜(2003)。

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分之語法意義與教學排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光(2007)。

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陳小荷(1994)。

主觀量問題初探-兼談副詞就、才、都。

世界漢語教學,3,18-24。

陳如靜、李平(2006)。

日本學生仲介語口語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

高教研究與評估,12,137-138。

陸儉明、郭銳(1998)。

漢語語法研究所面臨的挑戰世界。

漢語教學,4,31-36。

陸儉明、馬真(1999,2003)。

現代漢語虛詞散論(修訂版)。

中國:語文出版社。

陸儉明、沈陽(2003)。

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陸慶和(2006)。

實用對外漢語教學語法。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誼生(1996)。

名詞的語義基礎及功能轉化與副詞修飾名詞。

語言教學與研究,4,57-75。

續(1997)。

1,135-142。

張誼生(2000a)。

現代漢語副詞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誼生(2000b)。

現代漢語虛詞。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誼生(2000)。

程度副詞充當補語的多維考察。

世界漢語教學,2,3-12。

張誼生(2004)。

現代漢語副詞探索。

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誼生(2010)。

現代漢語副詞分析。

上海:三聯書店。

張桂賓(1997)。

相對程度副詞與絕對程度副詞。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92-96。

張 靜(1983)。

論現代漢語副詞的範圍。

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 穎(2007)。

漢語程度範疇初探。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總104期,4,34-35。

張旺熹、姚京晶(2009)。

漢語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系統的主觀性差異。

漢語學習,3,3-11。

張亞軍(2002)。

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

中國:安徽教育出版社。

張亞軍(2003)。

程度副詞與比較結構。

揚州大學學報,2,60-64。

張國憲(2007)。

狀態形容詞的界定和語法特徵描述。

第6卷,1,3-14。

張金圈(2008)。

很是X結構的句法語義分析。

十堰技術學院學報,6,90-93。

程琪龍(2007)。

語義框架和認知操作。

外語教學,總第28卷,1,1-4。

程美珍(1997,1998)。

漢語病句辨析九百例。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解長霞、袁光(2009)。

現代漢語程度副詞作補語成因探討。

皖西學院學報,4,128-130。

曾芳、宋豔旭(2006)。

「很是」考察。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7,175-177。

彭小川、嚴麗明(2006)。

廣州話形成中的程式副詞「超」探微。

廣西社會科學,總第128期,2,158-162。

單韻鳴(2004)。

副詞「真」和「很」的用法比較。

漢語學習,6,68-70。

焦巧(2005)。

很與太結構的否定形式探析。

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葉玉英(2009)。

論程度副詞太出現的時代及其與大、太、泰的關係。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3,127-131。

葉紅、周筱娟(2007)。

更與功能詞。

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5,32-34。

葛榮、徐麗萍(2008)。

「超X」類詞的來源初探。

合肥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1,97-99。

賈彥德(1999)。

漢語語義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黎千駒(2007)。

模糊語義學導論。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黎錦熙(1924,2007)。

新著國語文法。

中國:湖南教育出版社。

趙元任(1959,1976)。

漢語的歧義問題。

1976袁毓林譯,沈家煊校。

AspectsofChineseSociolinguistics,EssaysbyYuenRenChao,ed.byAnwarS.Dil,StanfordUniversityPress.趙元任(1968,2002)。

趙元任全集第一卷《語言問題》、《中國話的文法》呂叔湘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紅玲(2006)。

修飾帶有數量成分VP的「很」的詞性問題。

新餘高專學報,5,82-83。

趙金銘(1996)。

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語文出版社。

趙彥芳(2003)。

英語俚語的社會功能探析。

安徽師範學院學報,1,77-79。

甯全新(1998)。

俚語:社會變體與語境變體的綜合。

浙江水產學院學報,第17卷,3,248-253。

黃盛璋(1957)。

試論次動詞、介詞劃分中的幾個問題。

中國:語文教育。

黃元龍(2008)。

常規關係與縮略語的理解。

現代語文語言理論研究,8,7-9。

黃柏榕、廖序東(1991,2002)。

現代漢語(增訂三版)下冊。

中國:高等教育。

蔡 飛(2009)。

程度副詞+名詞結構多角度研究。

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楊玉玲(2005)。

漢語語法化研究綜述。

上海師大語文學刊,5,71-74。

楊德峰(2008)。

日本人學漢語常見語法錯誤釋疑。

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寄洲、賈永芬(2005)。

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比對。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榮祥(2000)。

範圍副詞中的功能差異-兼論副詞次類的劃分問題。

湖北大學學報,4,53-57。

榮 虹(2008)。

韓國留學生程度副詞使用偏誤分析。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3,102-105。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台灣:師大書苑發行。

劉珣(2000)。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 順(2005)。

現代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霞(2007)。

極性對立形容詞的肯定否定配置及典型連續統。

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3,89-92。

劉文欣(2007)。

現代漢語形容詞的程度、否定表現。

學術交流,總第161期,8,136-138。

劉菲露(2008)。

流行詞語「超」及其動態研究。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1,84-87。

劉丹青(2001)。

語法化中的更新、強化與疊加。

上海師大語文學刊,2,71-81。

鄧守信(1975,1984)。

漢語及物性關係的語義研究。

台灣:學生書局。

鄧守信(1996)。

漢英漢語常用近義詞用法詞典。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鄧守信(2009)。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訂版)。

臺北:文鶴出版社。

鄧根芹、陳風(2005)。

副詞「更」的句法、語義分析。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5,75-79。

鄭 宏(2008)。

副詞「很」的形成考。

韶關學院學報,11,100-102。

鄭慶君(1997)。

說說漢語的「很」話。

漢語學習,總第101期,5,44-46。

魯健驥(1994)。

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

漢語教學與研究,1,49-64。

潘瑞春(2008)。

校園另類程度狀語探析。

合肥學院學報,4,90-92。

錢佳(2008)。

太及太A類格式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盧福波(2000)。

對外漢語常用詞語對比例釋。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龍果夫(1958)。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鄭祖慶譯,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

儲澤祥、肖揚、曾慶香(1999)。

通比性的「很」字結構。

世界漢語教學,總第47期,1,36-44。

韓容洙(2000)。

現代漢語的程度副詞。

漢語學習,2,12-15。

韓 越(1999)。

論日本學生的母語負遷移及其對策。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0-93。

戴浩一、葉蜚聲(1991)。

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趨議(下)。

當代語言學,1,25-33。

關 敏(2006)。

試談程度副詞很與非常功能的異同。

語言文字應用,2,64-66。

饒繼庭(1961)。

很+動詞結構。

中國語文,8,15。

【英語部分】Azar,BettySchrampfer.(2010).UnderstandingandUsingEnglishGrammar.FourthEditionCavesBooks.Bhat,ShankaraD.N.(1994).TheAdjectivalCategory.CriteriaforDifferentiationandIdentification.PhiladelphiaUS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Channell,Joanna.(1994,2000).VagueLanguage.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Coder,StephenPit.(1967,1981).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errors.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5,161-170.Corder,StephenPit.(1973,1977).IntroducingAppliedLinguistics.Baltimore:PenguinBooks.Corder,StephenPit.(1974).Erroranalysis.InJ.P.B.Allen&S.Corder(Eds.),TheEdinburghcourseinappliedlinguisticsVol.3.Techniquesinappliedlinguistics(pp.122–131).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Corder,StephenPit.(1981).ErrorAnalysisandInterlanguage.OxfordUniversityPress.Cohen,AndrewD.(1975).ErrorAnalysisandErrorCorrectionWithRespecttotheTrainingofLanguageTeachers:ModernLanguageJournal,59,414-422.Grundy,Peter.(2000).DoingPragmatics.OxfordUniversityPress.Hopper,PaulJ.,andElizabethClossTraugott.(1993).Grammaticalization.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Handley,AliceOmaggio.(2001).Teachinglanguageincontext3rdEdition.Heinle&HeinlePress.Haumann,Dagmar.(2007).AdverbLicensingandClauseStructureinEnglish.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Jespersen,Otto.(1924).ThePhilosophyofGrammar.Chicago/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Kim,Min-Joo.(2002).TheAbsenceoftheAdjectiveCategoryinKorean.Proceedingsofthe200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oreanLinguistics,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herst.Brinton,L.andElizabethClossTraugott.(2005).LexicalizationandLanguageChange,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Langacker,RonaldW.(1985).Observationsandspeculationsonsubjectivity.InIconicityinSyntax:ProceedingsofaSymposiumonIconicityinSyntax(Stanford,June2-4,1983),ed.byJohnHaiman,109-150.Amsterdamand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Lakoff,George.(1987,1990).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UniversityofChicagoPress.Leech,GeoffreyN.(1983).Principlesofpragmatics.NewYork:Longman.Li,CharlesN.,&Thompson,SandraA.(1981).MandarinChinese:AFunctionalReferenceGrammar.Cali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883中譯CranePublishingCo.,Ltd.Lakkis,KhadijaandMalak,MirnaAbdel.(2000).“UnderstandingtheTransferofPrepositions”.FORUM,Vol38,No3,July-September2000.(Onlineedition:http://exchanges.state.gov/forum/vols/vol38/no3/p26.htm).MacLaury,RobertE.(1997).ColorandCognitioninMesoamerica:ConstructingCategoriesasVantages.UniversityofTexasPress.McCawley,JamesD.(1992).Justifyingpart-of-speechassignmentsinMandarinChinese.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20.2:211–246.Pomerantz,AnitaM.(1984).Agreeinganddisagreeingwithassessments:Someeaturesofpreferred/dispreferredturnshapes.InJ.M.AtkinsonandJ.Heritage(Eds.),Structuresofsocialaction(pp.57-101).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Quirk,Randolph,S.Greenbaum,G.Leech,andJ.Svartvik.(1985).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NY:Longmangroup.Richards,JackC.(1971).Anon-contrastiveapproachtoerroranalysis.EnglishLanguageTeaching,25,204-219.Saeed,John1.(1997,2009).Semantics3rded.Wiley-BlackwellPublished.Siegfried,Gottwald.(2001).ATreatiseonMany-ValuedLogics.Baldock,Hertfordshire,England:ResearchStudiesPressLtd.Stockwell,RobertP.(1977,1983).FoundationsofsyntacticTheory,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CranePublishingCo.,Ltd.Schachter,Paul.(1985).“Parts-of-speechsystems”.InTimothyShopen(Ed.),Languagetypologyandsyntacticdescription,VolumeI:Clausestructure(pp.3-61).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Teng,Shou-hsin.(1974).VerbClassificationanditsPedagogicalExtensions:Journal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JCLTA).Vol.9:2,pp.84-92.Teng,Shou-hsin.(1975).ASemanticStudyofTransitivityRelationsinChines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Teng,Shou-hsin.(2004).ZeroinstructioninL2Chinesegrammaticalinstruction.Kunming: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2ChineseInstruction.Traugott,ElizabethCloss,&Hopper,PaulJ.(1993).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Thompson,SandraA.(1988).Adiscourseapproachtothecross-linguisticcategory“adjective”.ExplainingLanguageUniversals,ed.byJohnA.Hawkins,167-185.Oxford:BasilBlackwell.Whitman,RandalL.,andKennethL.Jackson.(1972).Theunpredictabilityofcontrastiveanalysis.LanguagLearning,22,29-42.ZadehLotfiA.(1965).Fuzzysets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ResearchLaboratory.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CaliforniaInformationandControl,338-353.網路資源語料庫: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中介語語料庫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現代漢語動詞後置成分之語法意義與教學排序 2. 漢語動詞分類的句法搭配與教學應用 3. 現代漢語「好」的語義、句法及語用分析 4. 現代漢語「很+名詞」結構及其教學應用研究--構式語法理論視角 5. 程度副詞否定式「很+不+形」及「不+很+形」使用之研究—以英語為母語之華語學習者為例 6. 現代漢語雙賓結構探析 7. 地圖符號的設計與應用 8. 漢語語尾助詞「呢」之教學語法初探 9. 越南語情態動詞語意研究:兼論華語同類詞之比較 10. 《卜辭「侑」、「有」、「又」相關研究─以句法、語意、語用、構形的互動為例》 11. 利用語彙、句法以及語義資訊偵測網路抄襲 12. 現代漢語副詞"又"的情態分析與教學應用 13. 華語學術寫作之情態動詞分析與教學應用 14. 臺灣閩南語人稱代名詞用法之研究 15. 鄒語言談語句詞組之語法與語用分析   1. 15. 蘇裕惠,2000,實施平衡計分卡的七大迷思與三大要點,會計研究月刊,179期,29-34頁。

2. 6.李士畦,2001,替代水資源,土木技術,第4卷7期,第81-87頁。

  1. 中文程度副詞蠻和太的性質 2. 現代漢語「好」的語義、句法及語用分析 3. 程度副詞否定式「很+不+形」及「不+很+形」使用之研究—以英語為母語之華語學習者為例 4. 現代漢語「很+名詞」結構及其教學應用研究--構式語法理論視角 5. 漢語程度副詞 6. 漢語動詞分類的句法搭配與教學應用 7. 現代漢語對象介詞「跟、對、給」之探討 8. 現代漢語雙賓結構探析 9. 現代漢語「的」字結構的語法分析與教學應用 10. 漢語時態動詞研究 11. 意願動詞「想」、「想要」、「要」之語義與語用分析 12. 現代漢語「是......的」句次結構分析與教學語法 13. 現代漢語詞類界定 14. 現代漢語副詞"又"的情態分析與教學應用 15. 現代漢語「並」的語義、篇章、語用分析及其教學應用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