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尾巴漸漸消失演化成人類了嗎?談進化理論中的「痕跡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類的4個尾椎癒合成尾骨(coccyx),與薦骨(由5個融合的薦椎)形成解剖學上獨特「向內彎入」的結構。
在人體解剖學上甚至用薦彎曲(Sacral curve;註1)來形容 ...
Contents...
udn網路城邦
人是猴子演化而來的嗎? (到舊版)
文章相簿訪客簿
猴子的尾巴漸漸消失演化成人類了嗎?談進化理論中的「痕跡器官」的合理性
2011/05/2711:03
瀏覽4,336
迴響2
推薦0
引用0
按照達爾文演化論:我們人類是由「猿猴祖先」演化而來。
然而尾巴的存在與否卻是人類與猴子的重大差異。
猿猴類有長的尾巴,除了毛髮分佈、腦容量大小、身體的直立程度,染色體數目等特徵不同以外,人類與猿猴在外形上重大的差異之一便是「尾巴的有無」此一差異了。
依照進化論者的說法,「猿猴祖先」演化成人的過程中,牠們的尾巴勢必是存在的,而且因著逐漸「退化」日異變短萎縮,最後變為今日人類「無尾巴」的狀態。
進化論者還塑造了痕跡器官(vestigialorgan)一詞來描述此種狀態。
然而藉著遺傳變異與大自然環境中天擇淘汰的演化機制,可以合理解釋尾巴如何會在長時間演化的過程中漸漸消失嗎?
尾巴長度由身體長的0.6倍,竟然縮到完全沒有?
若以現代猴類(見下圖照片)的尾巴/軀幹比例(約為0.6倍)代表古代『猿猴祖先』(如果存在的話);現代人類不具有尾巴(尾巴長度是零),依照進化論,這『逐漸縮尾』的演化過程勢必經過長久(數百萬年)的的演化。
令人費解的是:如果進化論的演化機制是對的,為什麼現存生物沒有尾巴長度是0.5倍、0.4倍、0.3倍、0.2倍的這些猿人存在?尾長0.2倍的猿人要比0.4倍的猿人優勢在哪?短尾猿人有甚麼野生環境較適合生存的理由?用適者生存的天擇理論解釋不覺得怪怪的嗎?此外,現行生物的現況也沒有尾巴長度中間型的猿人,顯然也與進化論的預測不合啊!
能淘汰尾巴的『天擇環境』是甚麼?尾巴竟然會有害到會使古猿人全體滅亡?
如果古代的「猿猴祖先」要演化為無尾巴的人類,就勢必要經過「遺傳變異」與「天擇」這樣的機制(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一代一代逐漸變為「越來越短」,最後使人類成為沒有尾巴。
從天擇的觀點而言,較長尾巴一定需要成為有『致命傷害』的器官,才可以在演化過程中『發生淘汰』,使有尾巴的『猿猴祖先』死亡,以致演化成今日無尾巴的人類。
因為今日地球上的生物物種並沒有『半條尾巴的猿人』的現存生物存在。
然而,因為尾巴的存在而使『半條尾巴的猿人』慘遭淘汰的「致命環境」是甚麼?大自然可能存在這樣的環境嗎?難道有尾巴會使古猿人遭受「某天敵」致命的攻擊,最後使牠們全體滅亡?依照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的原理,尾巴必須成為生物環境上的的「致命禍源」,有尾巴的「生物基因」才有可能被全面淘汰而無法傳遞給下一代,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然而「淘汰尾巴」這樣的天擇致命環境卻似乎是不可能有的!在大自然環境中有尾巴的動物如獅子、老鼠之類比比皆是,他們都有尾巴且活得很好!顯然進化論無法合理解釋人類由「猿猴祖先」進化至現代人類為何會「丟失尾巴」這樣的演化過程。
人類的尾椎竟然向內彎曲,完全不像尾巴的演化遺跡
現代人類的尾骨的彎曲度要用進化論來解釋也同樣令人費解。
人類的4個尾椎癒合成尾骨(coccyx),與薦骨(由5個融合的薦椎)形成解剖學上獨特「向內彎入」的結構。
在人體解剖學上甚至用薦彎曲(Sacralcurve;註1)來形容這種向內彎入的情形。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並非向外突出。
每個讀者其實可以自己摸摸自己臀部附近的尾骨,它不只是凹入,而且「一點也沒有」突出的跡象。
這是很離譜的演化結果:竟然連一個理應出現的「短尾巴突出」也沒有,完全不像是演化遺跡的情形。
試想如果尾骨真的是「猿猴祖先」的「退化痕跡」,難道會一點也沒有外凸跡象嗎?如此凹入的尾骨,對進化論而言,到底是證明了甚麼?
人類的尾骨與身體其他的脊椎骨有3個重要的不同點
從解剖結構而言,人類的『尾骨』與身體其他的脊椎骨有3個重要的不同點:
(1)脊椎體與脊椎體之間並無所謂的椎間盤(註:指脊椎骨之間的軟骨結構)存在。
(2)尾骨之間完全缺少真正的關節,幾乎為一整塊相連的結構。
(3)尾椎間也沒有椎間孔道讓神經通過。
(註2)
再者,在看下圖松鼠猴骨骼,尾骨多達20幾塊,與人類四個癒合成單塊的尾椎且向內凹入的情況差別甚大!這些特殊之處都使得人類的尾骨與進化原理所理當呈現『退化的尾巴』(痕跡器官)的樣貌相差有多麼遠!以上述的特徵而言,人類的尾骨,其實並不宜以『尾樣的骨骼』這樣的觀點去看待它們!進化論者豈能只看人類與猿類之間的相似之處呢?相異之處不是一樣必須給予同樣的關注,才是符合科學的精神嗎?還有,為何現存生物並無半尾猿人之中間型呢?
尾骨是提肛肌(levatorani)與尾骨肌(coccygeus)的附著點
教科書上時常提到進化論者認為人體的尾骨是「猿猴祖先」演化成現代人類的退化痕跡,因此是人體「痕跡器官」的典型例證。
如果是這樣的話,人類的尾骨應該不具有任何功能。
但是在人體解剖學的權威書籍上卻告訴你:尾骨是提肛肌(levatorani)與尾骨肌(coccygeus)與一些重要韌帶的附著點(註3;註4;註5),這些肌肉與韌帶的末端附著於尾骨,如果尾骨不存在,這些肌肉將無法收縮。
這些肌肉與人體的腹直肌等都是增加腹腔壓力,協助排便與分娩的,用處很大!這也難怪在生物學權威著作:康寶生物學(CampbellBiology;8版)提到進化理論中的痕跡器官時,也只用假設性的口氣敘述痕跡器官:『如果存在的話(註6)。
』作者敘述痕跡器官時也輕描淡寫地只用兩種動物作例子,對人體的所謂痕跡器官,卻完全絕口不提。
顯見一些進化論學者對進化的痕跡器官的說法也覺得並不是如此有把握。
項目
末端附著於尾骨的肌肉
末端附著於尾骨的韌帶
肌肉或韌帶名稱
尾骨肌(Coccygeus)
提肛肌(LevatorAni),分為:
恥尾肌(Pubococcygeus)髂尾肌(Iliococcygeus)
腹側骶尾韌帶(Ventralsacrococcygealligament)
外側骶尾韌帶(Lateralsacrococcygealligament)
背側骶尾韌帶(Dorsalsacrococcygealligament)
表1:附著人體尾骨(由4個尾椎構成)的肌肉與韌帶,顯見尾骨是有用途的,並非「猿猴祖先」退化而來的痕跡器官(註5)
其他的所謂的痕跡器官於近代研究一一被打臉
一些進化論者所提出的痕跡器官,現在因著科學的進步,已經慢慢發現其功用,這些器官缺損時都會對人體引起某些程度的傷害。
像腦上腺、闌尾、犁鼻器(有助生殖功能)都是很顯著的例子,在近代的研究中,這些器官皆慢慢證實其為有用,並非無用的痕跡器官:
1.腦上腺(松果腺;Pinealgland)
很多進化論書籍都曾把腦上腺(又稱松果腺)列入痕跡器官的名單(註6),但是這種『找不到功能就聯想成退化痕跡』的想法後來都一一被推翻了!松果腺在之後的研究被發現:松果腺可以製造一種名為『褪黑激素(Melatonin)』的物質,與人體每天的睡眠周期有關。
我們通常在夜晚褪黑激素濃度升高時覺得想睡,然後在天亮褪黑激素濃度下降時開始清醒。
而光線則會抑制褪黑激素的生產而增強腦部的清醒,此種節律被稱作『生理節奏週期(Circadianrhythms),此種週期是由一個稱為生物鐘(Biologicalclock)的內在機制所控制(註7)。
在最近的研究發現在人體的視網膜上存在特殊的光受體視黑素(melanopsin)可經由視網膜上特殊獨立1%~2%視神經細胞組成的光偵測系統。
這些神經節可藉著『視網膜-下視丘路徑』(retino-hypothalamictract)傳送訊號至視交叉上核SCN,SCN可延遲光狀態的訊號傳送至松果腺,進而影響褪黑激素(melatonin)的週期性分泌,進而調控人體適應外界環境的日夜規律。
(註6)但是真的很難想像這個如此重要的腺體竟然以前也曾經進化論者被列入『退化中的痕跡器官』的名單中。
2.闌尾(Appendix)
闌尾也同樣被列入進化論者痕跡器官的名單之中(註8)。
但是最近的研究卻一一被顯示闌尾其實是有用的腸道免疫系統。
在L.Sherwood的人體生理學明確表示:闌尾的淋巴組織與培氏斑塊(Payerpatch;又稱GALT)並列為腸道淋巴組織。
這些淋巴組織的位置有利於攔截外來微生物,使其不容易擴散,因而闌尾的淋巴組織有協助過濾淋巴液的功能(註9)。
2007年今日醫學新聞更提到闌尾很可能藉提升好菌數量,進而壓制了壞菌數量。
(註10)因此目前大部分的醫生已經不把闌尾視為人體多餘的結構。
在美國科學界現在多認為闌尾是人體的『益菌處存庫』,這與原初進化論者對闌尾是無用的『退化器官』的認知是相違背的。
(註11)
3.犁鼻器(vomeronasalorgan;VNO)
人類的犁鼻器開口寬約0.1-0.2毫米,也被許多進化論者認為是所謂的『退化器官』,犁鼻器又被稱作傑克森氏器(Jacobsonsorgan),通常要用放大鏡才可以看得到,但是也有時用肉眼也可以得到。
犁鼻器可接收空氣中的化學訊息──費洛蒙。
在丹佛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近幾年的研究中,已開始慢慢懷疑犁鼻器可在大多數人(甚至是所有的人)體內找到【註12】。
在蜜雪兒.柯蒂斯(MichelleKodis)所著的『第六感官──愛的氣味:費洛蒙』一書中提到合成的費洛蒙的藥物實驗中,人類亦會對費洛蒙產生反應。
犁鼻器接收訊息後不到一秒的時間便傳遞給下視丘,引發所慾望的反應。
人類的睪丸、卵巢與腦部會製造類固醇荷爾蒙去氫男性脂酮DHEA,這是一種多功能的性荷爾蒙,會經由腎上腺的作用會轉化為人類的費洛蒙。
人類的皮膚是富含費洛蒙的組織,有三種生產費洛蒙的腺體:泌離腺、皮脂腺及汗腺,會產生體味。
因為費洛蒙分子會隨著皮屑飄散到空氣中進行與他人的交流。
人體這種去氫男性脂酮在20幾歲的男性(求偶年齡)體內達到高峰,而30幾歲的男性體內則開始下降,這樣的趨勢符合人類的生殖需求。
因此犁鼻器是否為退化器官?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似乎顯示並非如此。
~~~~~~~~~~~~~~~~~~~~~~~~~~~~~~~~~~~~~~~~~~~~~~~~~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果進化論者想用達爾文「變異+天擇」這一套公式去解釋所有的演化現象,其實還有許多嚴重的問題存在,不是只用「進化」、「退化」這區區幾個字就輕而易舉的一筆帶過。
有這麼容易嗎?如果現代人類真的演化自古代的猿猴祖先,為何『尾巴退化』的演化過程有如此多不合理的現象?為何退化的『痕跡器官』現在變得如此之少(隨著科學進步,以後可能變得更少)?這些疑問如果進化論找不到合理的科學驗證,我們為何有理由繼續相信它呢?
§參考資料:
註1:G.E.Thompson,UnderstandingAnatomy&Physiology-AVisual,Auditory,InteractiveApproach,鄧志娟譯,102頁,F.A.DavisCompanyPhiladelphia,合記圖書出版社。
註2:尾──中文維基百科
註3:物理治療精選‧1,解剖與生理學(含職能治療)/駱明潔,7-25,禾楓書局,2014.10
註4:K.L.Moore,AnneM.R.Agur,EssentialCinicalAnatomy,3ed,臨床解剖學精華,賴家欣總校閱,212頁,214頁,合記圖書出版社
註5:G.J.Tortora,PrincipleofHumanAnatomy,解剖學原理與實用,林齊宣編譯,張炳龍監修,138頁,182-183頁,248頁,合記圖書出版社
註6:松果腺(Pinealgland)維基百科英文版
註7:L.Sherwood, 6Th. Edition,2007/12,人體生理學─從細胞至系統(Thomson/合記),李怡萱、鍾文彬審閱,p.840-841.
註8:搜尋關鍵字→人類的痕跡器官(上),科學Online/高瞻自然科學教育資源平台,許一懿/張永達
註9:同註6,p.513
註10: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84937.php
註1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1/170109162333.htm
註12:第六感官──愛的氣味:費洛蒙,MichelleKodis,張美惠譯,時報文化,1998.12
回覆
推薦引用
有誰引用
我要引用
引用網址
列印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蝦米?『不能哈哈笑』的猿人祖先竟然被天擇淘汰?下一則:你知道嗎?『比較解剖學』可能為進化論製造出更多矛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生命可以自然產生嗎?──拍案叫絕的『好文』,還是胡扯的『亂碼文』?(下)
2樓.
cch2019/04/0901:07
人類不只有尾巴還有蹼喔在母體的時候
1樓.
Rh2011/09/2822:39
該去認真念一下書吧....
到現在為止..從來沒有演化論是說人類是由猴子來的..目前的證據都是推論人類,人猿和猴子是有共同的祖先..在很早之前就分化成三支的分支..所以自然也不存在尾巴會不會變短這件事..錯誤的假設導致錯誤的結論..在這篇文章可以看到這樣的結果..
你講的是更準確的講法啦!但是即使是有共同的祖先,進化論者也沒有否認『牠(祖先)』有尾巴,是『猴子』,還是『共同的祖先』,有差嗎?
挑戰進化論(沈瑞良)於2012/02/1312:11回覆
會員登入
+=
※請計算輸入數字
送出迴響
加入好友
推薦部落格
訂閱關注
留言給他
挑戰進化論(沈瑞良)
部落格推薦:0
等級:5
點閱人氣:100,391本日人氣:50
文章創作:25 相簿數:2
輸入關鍵字:
搜尋
prev
5月(2)
2月(1)
7月(2)
最新發表
最新回應
最新推薦
熱門瀏覽
熱門回應
熱門推薦
生命可以自然產生嗎?──拍案叫絕的『好文』,還是胡扯的『亂碼文』?(下)
生命可以自然產生嗎?──拍案叫絕的『好文』,還是胡扯的『亂碼文』?(上)
生命可以自然產生嗎?──原始海洋小分子匯聚增大,其實困難重重
長頸鹿真是由『短頸鹿』演化而來的嗎?~~~進化模型陷入矛盾至今無解
視網膜驚人的10件事說明『分子機器』不可能進化產生
古生物學者吵翻天──新化石愈發現,演化歷程的矛盾卻反而愈多?
RSS部落格聯播
▲top
本部落格刊登之內容為作者個人自行提供上傳,不代表udn立場。
刊登網站廣告︱關於我們︱常見問題︱服務條款︱著作權聲明︱隱私權聲明︱客服
Poweredbyudn.com
粉絲團
udn部落格
延伸文章資訊
- 1猴子的尾巴漸漸消失演化成人類了嗎?談進化理論中的「痕跡 ...
人類的4個尾椎癒合成尾骨(coccyx),與薦骨(由5個融合的薦椎)形成解剖學上獨特「向內彎入」的結構。在人體解剖學上甚至用薦彎曲(Sacral curve;註1)來形容 ...
- 2基因揭秘人類如何「甩掉」了尾巴- BBC News 中文
研究人員將六種無尾猿的DNA與九種有尾猴的DNA進行比較時,發現了一種猿類和人類共有,但猴子卻缺失的基因突變。 受突變影響的是名為TBXT的基因。
- 3基因揭秘人類如何「甩掉」了尾巴 - Yahoo奇摩新聞
研究人員將六種無尾猿的DNA與九種有尾猴的DNA進行比較時,發現了一種猿類和人類共有,但猴子卻缺失的基因突變。 受突變影響的是名為TBXT的基因。
- 4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類在成為胚胎的初期是有尾巴的,尺寸大約為胚胎本身的六分之一,到了胚胎發展成為胎兒的時候,這個尾巴就會被成長中的身體所吸收。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嬰兒誕生時身上仍有 ...
- 5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尾,又稱尾巴,是指位於動物體背部尾端的部份,特別是指構造柔韌可彎曲、且明顯分開於軀幹的附肢部份,大致上相當於哺乳動物, 爬行类與鳥類的骶骨(薦骨)和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