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與「仙」的差別-呂純陽曰:「能識人者為神 - 姜朝鳳宗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仙是人經過修道或種種修煉,簡單地說其實是道教的聖人,且有過一定的磨難,終於得道(得道成仙),比如呂純陽(呂祖)、黃初平(黃大仙)等/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 ...
姜朝鳳宗族
跳到主文
大家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本Blog作者為「姜朝鳳宗族」、姜勝智派下、19世、禮字輩、姜先生0952-095331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欄
facebook姜太公廟
Jan02Wed201908:22
「神」與「仙」的差別-呂純陽曰:「能識人者為神,能自識者為仙。
」就是說能夠認知別人修為境界的,可稱為神;能夠自知自己修為境界的,可以稱為仙。
仙是人經過修道或種種修煉,簡單地說其實是道教的聖人,且有過一定的磨難,終於得道(得道成仙),比如呂純陽(呂祖)、黃初平(黃大仙)等/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所以神這個概念並不是單純道教的概念,這和仙佛是有區別的
仙有五種,天仙。
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神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goo.gl/pyYVk6
神仙,是神與仙的統稱,指的是擁有各種超自然能力的虛構人物。
在人們的想像中,神仙都是長生不老,可以隨意變化形態(一般化為人形),法力高強,存在於凡人無法抵達的異世界之中。
「神」與「仙」的差別
在一般的概念中,「神」與「仙」,並不能畫上等號,全真道祖師呂純陽曰:「能識人者為神,能自識者為仙。
」就是說能夠認知別人修為境界的,可稱為神;能夠自知自己修為境界的,可以稱為仙。
在中國道教經典及神話小說中描述,神即為天官,具有職務,掌管大自然及人間的秩序規律,如龍神、風伯。
除了一般的自然神外,一般民間信仰,也常將一個有卓越功績的人,經由一段傳說或由老百姓主動感念將其神格化,例如三國中的關羽(關帝君)。
而仙是人經過修道或種種修煉,簡單地說其實是道教的聖人,且有過一定的磨難,終於得道(得道成仙),比如呂純陽(呂祖)、黃初平(黃大仙)等。
各種論述
早在《山海經》中就已經出現有不死國、不死民、不死山上取食的不死樹,以及提煉不死藥物的人物巫祝之描述,後來開始出現一些神奇的長壽人物,例如彭祖、赤松子、王子喬、龍吉先生和洪崖先生等。
《列仙全傳》稱「洪崖先生」帝堯時已經有三千歲。
至戰國時代,長生不死的信仰就廣泛流傳於社會,並且出現一批專為求仙為職事的方士,史稱方仙道,而成為獨特的學說,也就是神仙家。
《漢書》著錄的神仙家著述有十幾種,戰國時代著名的神仙家有: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等,秦朝有徐福、韓眾、侯公、石生、盧生等人活躍於宮庭,漢武帝時神仙家李少君、謬忌、少翁、奕大、公孫卿等受皇帝寵信。
先秦時期對神仙論述較多的是道家,尤其是《道德經》和《莊子》的論述對後來的神仙思想影響巨大。
八仙過海的繪畫
道教位階
後來的道教認為,人通過一定的修煉(外丹、內丹)即可以得道,也就是成仙。
在道家《莊子》一書,描繪的「真人」可以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有可以遨遊蒼穹,與天地同壽。
這演化為後世道教所描述神仙的基本神通。
神仙的神通還包括辟穀服氣、寒暑不侵、行及奔馬,最高能到形神俱妙,隨時隨地可以「散而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間,任意寄居,不受生死的拘束等。
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入輸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己。
雖曰仙,其實鬼也。
[4]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一等神仙。
[5]
人仙
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若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悞交恨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4]
地仙
方士稱住在人間的仙人。
[6]
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4]
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
[7]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二等神仙。
[5]
神仙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
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
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日神仙。
[4]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四等神仙。
[5]
天仙
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
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4]
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舉形升虛即所謂白日飛升也。
[7]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五等神仙。
[5]
仙官
道教稱有尊位的神仙。
[8]
天仙若已厭居洞天,可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
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歷任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4]
劍仙
傳說中精於劍術的仙人,後亦指俠客。
[9]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第三等神仙。
[5]
屍解仙
屍解,道徒遺其形骸而仙去。
[10]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7]
屍解仙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
[11]
散仙
仙人未授仙職者之稱,唐韓愈《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
」[12]
金仙
道教對佛稱呼金仙,唐李白《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王琦註:「金仙,謂佛。
」[13]
是時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薩、四眾八部,承斯光照,皆乘金碧飛雲玉輿,九霞流景,慶霄四會,三辰吐芳,飛香八湊,旋繞道前。
雨眾妙花,如雲而下,遍覆會前。
明·周玄貞《皇經集註·神通品六章》
唐代王懸河的《三洞珠囊》對金仙的描繪:
《小劫經》云:通身黃金,體頸有七寶圓光,足躡蓮華行也。
《三道順行經》云:七寶之精化為七星,七童子有七曜紫暉之光也
《大劫上經》云:素黃君入洞穴中,見一真人,光蓋明耀,形長一丈六尺,項有圓光,通身七寶衣也。
又云:上皇上古真人,七十二相,八十一種好。
又云:手耀六度,淵含笑相,好歸也。
《雌一五老經》云:黃素元君,諱圓華黃刃,字太張上,形有黃金之質也。
《二十四生圖》云:飛天普金容也。
《大洞玉經三十九章》注云:金仙者,仙人色,體如金光之映也。
大覺金仙
宋徽宗時改佛稱呼為大覺金仙。
《宋史•徽宗紀四》:「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詔:佛改號大覺金仙,余為仙人、大士。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釋道·廢佛氏》:「宋宣和中除佛教,改佛為大覺金仙,佛寺為神霄宮,僧加冠簪為德士。
其事皆徽宗獨斷。
」
子野曰:金者,萬物之寶。
煅煉愈剛,曠劫不壞。
釋稱大覺金仙者,即金丹之道也。
[14]
小說故事中的神仙
大羅金仙,出自《封神演義》、《綠野仙蹤》、《李公案》、《濟公全傳》、《八仙得道》等
太乙天仙,出自《西遊記》、《後西遊記》、《唐三藏西遊釋厄傳》
太乙金仙,出自《西遊記》、《鋒劍春秋》
太乙散仙,出自《西遊記》、《唐三藏西遊釋厄傳》、《宜春香質》
一,首先談妖與怪
這個詞在西方常稱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動物或獸人,而在東方常合稱稱為妖怪,妖怪是一個籠統的貶義詞,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術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動植物修煉的已經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體。
其中妖以動物修煉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免妖;而怪以植物修煉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煉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煉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展的不良結果,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中免精,人參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稱為妖怪(注意並非本質意義上的妖怪),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二、其次談談魔
魔從狹義上來說和妖基本相同,但有兩個區別,其一是魔在法力上是遠比妖要強大的多的,一般的神仙都不一定是其對手,是資深的妖怪,且帶有一點反政府性質。
其二是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而墮落成的,妖則是動植物土生土長的。
魔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三、再談談鬼,
很多人將鬼與妖,魔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這是極其錯誤的!鬼為至陰之物,一般俗稱為魂,言下之意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沒了,只剩下了朦朧的非實體的單元。
鬼絕大多數由人死後,魂離體而化成,只能在陰間活動,如果回了陽間也只能在夜晚出來,由於人的陰陽平衡被打破,變成純陰之體,自然多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
所以說鬼的力量很弱的。
鬼的出路一般有三,其一是投胎轉世為人或動植物,其二是在地獄裡受苦,這兩條最為常見,還有一條是屍解成神,一般來說是人在陽間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點,或受敕封,但卻沒有機緣肉身化仙只能在死後屍解飛升為神的人。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直正的當過所謂的鬼。
鬼只能晚上活動,白天是絕對不可能的。
四、來談談仙,
有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
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鬼仙---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人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神仙---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從鬼仙以上,層次級級加深。
還有一仙,卻與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都不同「屍解仙」。
「屍解仙」屬於修煉的方式,也是修煉的境界,但現在基本沒人在提及了。
狹義的仙即指天仙,地仙。
這裡只說一下狹義的仙,即與神相區別的仙,仙這個概念也是純粹的宗教性質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專有,無論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總是和道教是息息相關的。
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
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
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
但必需是修煉正宗法術,如果修煉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
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
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
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關於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
《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
《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
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
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
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夭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
《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據《雲笈七籤》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
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
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
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
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
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
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
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道教認為神仙是真實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記傳、神仙故事、神仙傳說等,都以生動的實例來論證神仙的存在。
葛洪《抱朴子內篇》中《論仙》、《對俗》兩篇,反駁懷疑神仙存在的種種觀點,論證神仙實有。
有人認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這是人之常理,「「未聞有事於萬年之春,久視不已之期者矣。
」《抱朴子》說:「夫存亡始終,誠是大體,其異同參差,或然或否,變化萬品,奇怪無方,物是事非,本鈞未乘,未可一也。
」認為天地無窮,電鶴長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規律。
太上老君,即老子,老聃,又叫李耳,歷史上實有其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
隨著道教的發展,對老子的神化日益加劇,認為老於與元始天尊一樣,乃是生成宇宙之本源。
北魏時,始出現太上老君的稱呼(見《魏書·釋老志)),以後這便成為道教對老於正式的尊稱。
道德天尊位於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層太清仙境。
農曆二月十五為老於聖誕太老之神即太上老君,老子,為三清之一,道教之始祖。
五、再來說神,
神這個概念不是宗教性質的,與佛和仙不同,神是個信仰概念,是個制度概念,這點要詳細注意。
我們這裡不談上古大神,只說後世之神。
有些上古時期的諸如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為先天自然之神,與後世所謂的神是有嚴格區別的,一般俗稱為大神或稱上古大神。
廣義五仙是天地神人鬼,上面說的仙指的是天地兩仙,這裡談的神指的是神仙和鬼仙。
神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請注意是死後,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所以神這個概念並不是單純道教的概念,這和仙佛是有區別的,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雖然如今的天庭是仙、神混居之所,但原本世間是沒有神的,在大禹治水之前,天地之間只有原始的女媧、神農、原始天尊這些都是屬於神仙,天庭原本是仙的領地,位列仙班的仙們掌管著天和地,不過我們看得出來,一切都被管的很糟糕。
天破了,水漏了,國王的老婆上月亮了。
稀奇古怪的事情管都管不過來,於是仙們決定要有一支替他們管理天地隊伍,而他們自己去逍遙快活。
這支隊伍就是——神。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所謂的封神榜,不是在說一場史前戰爭,而是在說一次人才大招聘。
然則我們要說,神在各方面都不及仙!首先,神可不是自己願意當就當的,神是被人封出來的。
其次,一旦做了神,屬性就被定死了,一輩子都只能這個樣子(火部的神只能是火屬性,雷屬性的神只能是雷部眾神)。
最後也是最不能讓人忍受的是,成為神之後的職責和能力和你身前的修為完全沒有關係,不管你生前是凡夫俗子或是九世靈童!這對修行想要成仙的人是相當不公平的,尤其是修行了幾百年的人。
因此我們能在封神榜中看見通天教主囑咐各洞門生守好本洞,那段期間千萬不要出洞惹事,免得被拉上封神榜的情節。
封完神以後,那些原始的大神們高興了,女媧把婚姻的負擔丟給了月老,共工把裝水的杯子丟給了河伯,脫下了神的外套,高高興興地旅遊去了。
我們現在可以分類了,那些要干實事(下雨啦,出太陽啦,給人送兒子嫁女兒啦)但是有職無權的就是神,而那些無所事事混吃混喝的就是仙了。
上面談了這麼多,尤其是神與仙,免不了又要陷入神與仙哪個級別高的陳年老調問題上了。
其實那是將級別官職與修行的圓滿層次弄混了。
神與仙的級別問題,是其修為的圓滿層次不同,修成正果的途徑不同,一為肉身成聖,一為死後飛升,仙確實是比神的級別和圓滿層次要高。
但和所謂的官職是扯不上關係的,比如封神中封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類的神,這都是大帝級的,官階非常之高,遠比一般的仙要高的多,何況一般的仙還沒有公職呢!
鬼仙為何也稱仙?
鬼仙之說,來自於《鍾呂傳道集》中「論真仙第一篇」提出的「仙有五等」。
鍾離權說:「學法有三成的人,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
仙有五個等級,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不等,都是仙。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
呂洞賓說:「所謂鬼仙,是指什麼?」
鍾離權說:「鬼仙,五仙之中第一。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
呂洞賓說:「這是鬼仙,行什麼法術、用什麼功而修成這樣?」
鍾離權說:「修持的人,開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想快點成功。
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
定中以出陰神,是清靈的鬼,非純陽之仙。
以其一志陰靈不散,稱為鬼仙。
雖說是仙,其實是鬼。
古今信佛之人,用功到此,卻說得道,實在是可笑。
」
呂洞賓說:「所謂人仙,是什麼。
」
鍾離權說:「人仙,五仙之中第二。
修真的人,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這就是人仙。
」
呂洞賓說:「這是人仙,什麼法術、用什麼功而修成這樣?」
鍾離權說:「修持的人,開始也或聞大道。
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
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變,整天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
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
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
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
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
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
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
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
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
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
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
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
呂洞賓說:「所謂地仙者,何也?」
鍾離權說:「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
呂洞賓說:「地仙如何下手?」
鍾離權說:「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
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
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
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
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
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
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
呂洞賓說:「所謂神仙者,何也?」
鍾離權說:「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
呂洞賓說:「所謂天仙者,何也?」
鍾離權說:「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鬼仙既然是鬼,為什麼也稱為仙呢?因為道家認為,普通人死後生命不一定能繼續延續,甚至多半不能延續,而鬼仙已經修出微細身,可以保證在拋棄肉體後生命繼續延續,這當然不同於死亡。
鬼仙雖然為鬼,但是如果死後為鬼的機會並非人人都有,那繼續以鬼的形式生存也是值得羨慕的了。
如果鬼象肉體的人一樣可能死亡,而且這一次將是徹底的死亡,那能成為鬼中之長壽者或能轉投人生再多一次修煉機會當然更值得羨慕了。
鬼仙說清楚的表明道家的基本觀點是不相信生死輪迴、不相信所有人都能繼續轉生的斷滅見,所以他們才要牢牢抓住肉身,如果不成也要修出一個微細身,以微細身形式長生,哪怕是低級的微細身也好。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xrm3j.html
千里眼順風耳-商朝末年,紂王手下有一對法術高強的兄弟,兄為高明,弟為高覽,這兩個人原是棋盤山上的桃精和柳鬼,高明能眼觀千里,人稱「千里眼」,高覽能耳聽八方,人稱「順風耳」,在商周交戰時,兩人各憑本事窺探軍情,立下不少功勞,成為姜子牙營中百將的心腹大患,後來週營想出一辦法,以戰鼓擾亂順風耳的聽力,以旗幟遮住千里眼的視線,並灑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盡失,而喪生於戰亂中。
受制於奇謀而亡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心有不甘,妖魂盤踞在桃花山上,前後歷經三千年,才等到媽祖前來收服。
二人雙雙跪倒媽祖面前,口稱師父說:我等奉旨在此守候已久,願誠\心皈依門下,共計天下蒼生。
此後媽祖身側就多了兩位相貌嚇人的常侍將軍。
白澤精怪圖•鬼仙卷•千里眼順風耳白澤精怪圖•鬼仙卷•千里眼順風耳
記載,故事
商紂王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叫高明,一個叫高覺。
這兩個人原是棋盤山上的桃精和柳鬼,有很多妖術。
高明眼觀千里,人稱千里眼;高覺耳聽八方,故名順風耳。
商紂王把他倆差往前線,協助袁洪與周國的姜子牙作戰。
兩妖來後,果真施展了一些手段。
姜子牙每說一話,都被順風耳聽見;每行一事,都被千里眼看到,屢次設下計謀,都被兩妖破了,弄得姜子牙好不心焦。
大將楊戩見這兩妖非同一般,便來到金霞洞,請教玉鼎真人。
真人告訴他這兩怪的來由,並授與滅怪之計。
楊戩回到軍中,子牙問他出去乾了些什麼,楊戩唯恐洩露天機,只是不說,令軍中舞動紅旗,擂鼓鳴鑼,以迷惑千里眼和順風耳。
這時,楊戩才把真人的話向子牙說了一遍。
子牙聞聽大喜,馬上依計而行。
且說高明、高覺聽得周營中擂鼓鳴鑼不止,便走出帳來。
高明舉目一望,只見紅旗招展,眼花繚亂;高覺側耳一聽,只聞得鑼鼓喧天,震耳欲聾。
看來縱然是千里眼、順風耳,也有辦法障住其耳目。
子牙派三千人馬到棋盤山,把桃樹柳樹統統挖盡,放火焚燒,斷了妖根。
晚上,高明、高覺領兵來劫週營。
不料姜子牙神機妙算,早有準備。
眾兵將把千里眼、順風耳團團圍住。
這兩怪妖根己斷,神通難施。
姜子牙舉起打神鞭,把他們打得腦漿迸流。
千里眼、順風耳一命歸天,姜子牙帶兵乘勝進軍。
------《封神演義》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
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
”
------《西遊記》
“那一個叫做順風耳,聽得千里路外言語,無所不知。
”
------《四遊記·華光來千田國顯靈》
“此二人,名離婁者是千里眼,名師曠者是順風耳。
------《武王伐紂平話》
俠(神,仙,精,怪,妖,魔)之大者,利國利民。
-----------------------------
從《鍾呂傳道集》中初探道教五仙品級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低之分。
在著名道教內丹典籍《鍾呂傳道集》中就以鍾呂二祖對話的方式向世人初步介紹了道教修煉成仙之路的五大仙人品階。
按照書中漢鍾離祖師的話來講,道教仙人共分五等,天仙、神仙、地仙、人仙和鬼仙。
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
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加粗體為《鍾呂傳道集》原文,下同)
按照大中小三成修仙之法,結合修煉家自身功底,則神仙可學,神仙必成,只是最終解脫境界不同,遂分為五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水陸畫鬼仙圖)
第五品:鬼仙
呂曰:「所謂鬼仙者,何也?」
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
呂曰:「是此鬼仙,行何術、用何功而致如此?」
鍾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
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
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
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
雖曰仙,其實鬼也。
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
「鬼仙」是道教仙人中的最下品,雖然品階最低,但是已然脫於輪迴,奈何道行有限,不能自由往來於仙山聖境。
鬼仙修持多以入定出陰神為成就,奈何神相不明,難悟大道。
漢鍾離祖師強調古今多有崇釋之徒最終成就以得「鬼仙」為圓滿,究其原因在於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佛教徒多半以念佛為修持手段,所謂念佛,修的就是「神識內守」,以期「一志不散」,而且佛教徒向來大講特講心性修持,不注重命功修煉,所以多半的佛教徒老年後都是「形如搞木,心若死灰」,按照呂洞賓祖師的話就是「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鬼仙雖然稱之為仙,實則是清靈之鬼,像城隍、土地、判官等一類遊走於陰陽兩界的仙人都屬於鬼仙一類。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四品:人仙
呂曰:「所謂人仙者,何也。
」
鍾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
呂曰:「是此人仙,何術、何功而致如此?」
鍾曰;「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
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
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
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
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
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
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
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
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
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
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
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
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
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
五仙下二之人仙,修持之時,不得大道,且孽重福薄,礙於磨難,止於小成,囿於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篤定修持,終生不移,卻也能得住形長壽之效驗,無災無害,在世長年。
其下手功夫多半行絕味忘情、漱咽吐納、採補存想、導引閉息、采陰采陽、服餌食藥一路,這些都是道中小術,不能稱之為究竟。
漢傳佛教《楞嚴經》中十種仙所駁斥的多是修持此類方術的,可見佛道二家正統意見的一致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地仙之祖鎮元子)
第三品:地仙
呂曰:「所謂地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
呂曰:「地仙如何下手?」
鍾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
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
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
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
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
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
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
地仙可以稱之為神仙之才,行的是修持內丹的功夫,只不過修持之人並未悟徹大道,雖然修持有效,但止於小成,多數修得長生不死,住世神仙,但是止於陸地,難以飛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品:神仙
呂曰:「所謂神仙者,何也?」
鍾曰:「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
神仙是在地仙的基礎之上再加修煉而成,練就的是純陽之體,不染塵俗,或居蓬萊,或棲仙山,逍遙自在。
第一品:天仙
呂曰:「所謂天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地仙用功超脫是為神仙,神仙無拘,布道人間,福澤人天,利樂有情,功滿德就,是曰天仙。
天仙有所居仙境,名曰洞天。
倘若天仙效職以為仙官,且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則可官官升遷,仙品迭升,最終可達太上三清之聖境。
------------------------
鬼仙_互動百科-https://goo.gl/EK63uD
鬼仙是古代漢族傳說的鬼中神仙。
宋洪邁《夷堅甲志·縉雲鬼仙》:“處州縉雲鬼仙,名英華,恣色絕艷,肌膚綽約,如神仙中人。
”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鬼仙生活在陰陽兩界間,不在人的視力範圍內,所以可稱為無形,實際上,鬼仙自己感覺不到自己是無形的,就像西方科學界探索的瀕臨死亡現像中那些活生生的例子,那些暫時死去,也就是靈魂離體後的人,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軀體被醫生和親人們圍著,而自己則飄了起來,覺得自己的五官軀體毛髮一件也不少,所以,鬼仙的無形只是相對於人的視覺範疇而言,並不是實際上的無形。
鬼仙之說,來自於《鐘呂傳道集》中“論真仙第一篇”提出的“仙有五等”
鍾離權說:“學法有三成的人,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
仙有五個等級,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不等,都是仙。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
呂洞賓說:“所謂鬼仙,是指什麼?”
鍾離權說:“鬼仙,五仙之中第一。
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
呂洞賓說:“這是鬼仙,行什麼法術、用什麼功而修成這樣?”
鍾離權說:“修持的人,開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想快點成功。
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
定中以出陰神,是清靈的鬼,非純陽之仙。
以其一志陰靈不散,稱為鬼仙。
雖說是仙,其實是鬼。
古今信佛之人,用功到此,卻說得道,實在是可笑。
”
呂洞賓說:“所謂人仙,是什麼。
”
鍾離權說:“人仙,五仙之中第二。
修真的人,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這就是人仙。
”
呂洞賓說:“這是人仙,什麼法術、用什麼功而修成這樣?”
鍾離權說;“修持的人,開始也或聞大道。
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
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變,整天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
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
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
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
好存想而採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
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
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
採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
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
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
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
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
呂洞賓說:“所謂地仙者,何也?”
鍾離權說:“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
呂洞賓說:“地仙如何下手?”
鍾離權說:“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
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
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
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
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
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
三田反复,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煉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
呂洞賓說:“所謂神仙者,何也?”
鐘呂傳道集
鐘呂傳道集圖冊
鍾離權說:“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
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
呂洞賓說:“所謂天仙者,何也?”
鍾離權說:“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
黑白無常
並稱無常二爺,傳說無常是陰司捉拿亡魂的差頭,閻王派去勾攝生魂的“勾魂鬼”。
專職緝拿鬼魂、協助賞善罰惡,也常為閻羅王、城隍、東嶽大帝等冥界神明的部將。
無常被列入十大陰帥之列。
也是漢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對神祇,無常在陰司職位不高,但在民間影響不小。
誰要“見”了他也就要壽終正寢了。
古人說:“一朝若有無常至,劍樹刀山不放伊。
”
黑無常又稱“死有分”又名範無救,體態短胖,面黑,尊之曰“矮爺”或“八爺”。
黑無常青衣青帽,獰目切齒,相貌兇惡,高帽上寫著“正在捉你”,使人目觸驚心。
他手提鐵鍊,專抓捕世間惡人。
白澤精怪圖•鬼仙卷•黑白無常 白澤精怪圖•鬼仙卷•黑白無常
白無常又稱“活無常”又名謝必安,身材高瘦,面白。
白無常白衣白帽,慈眉善目,滿面笑容,高帽上寫著“你也來了”,讓人感到親切可近。
他手搖蒲扇,專迎接善人魂歸地府。
兵器有“哭喪棒”
故事傳說
據說,謝範二人自幼結義,情同手足。
有一天,兩人相偕走至南台橋下,天將下雨,七爺要八爺稍待,回家拿傘,豈料七爺走後,雷雨傾盆,河水暴漲,八爺不願失約,竟因身材矮小,被水淹死,不久七爺取傘趕來,八爺已失踪,七爺痛不欲生,吊死在橋柱(所以很多白無常的形像是伸著長長的紅舌)。
閻王爺嘉勳其信義深重,命他們在城隍爺前捉拿不法之徒。
白無常故事傳說
1白無常,本是陽間一名叫陳和的男子,因為愛上了財主的女兒,便投身到財主家做長工。
可陳和的真誠並沒有得到財主女兒的歡心,卻贏得了一名丫鬟的喜愛。
一天夜裡,財主家忽然來了幾個強盜,意圖侵犯財主的女兒。
陳和為了救她和強盜打了起來,最後被強盜抓住了。
強盜讓他親手殺了財主的女兒,不然就把財主家的人統統殺死。
就在陳和猶豫的時候,那個愛上他的丫鬟拿刀殺死了財主的女兒。
強盜走了,陳和萬念俱灰,撞牆而死。
陳和死後,被地府封為白無常,意為人生無常,世事無常。
那個丫鬟則幻化為哭喪棒,生生世世伴他左右。
2 民間傳說,無常娘娘是重慶石柱人。
石柱有一位姓馬的城隍,性情豪放,風流倜儻。
馬城隍愛上了一位容顏秀麗的凡間女子,擔心閻王知道後,治他私去凡間,貪念女色之罪。
想要明媒正娶,陰間律條又無規定。
因此愁眉緊鎖,十分苦悶。
有一次,陰曹無常去石柱辦事,馬城隍一見無常和藹可親的笑容,頓時有了主意。
暗想:無常是陰曹地府的一位正神,要是能說合一段人神姻緣,讓他也娶妻成家。
自己這個當偏神的下屬官員,依樣畫葫,事情就好辦了!拿定主意,他立即向無常提親:“二爺,你想不想結婚?”無常一本正經的說:“我是陰曹地府的正神,怎麼能結婚呢?”
馬城隍不服:“那天子爺爺為啥要娶天子娘娘?”
“他是天子嘛。
”
“天子是神,我們也是神,他可以,我們為啥不可以?”
白無常無言以對。
沉思良久,才緩緩說道:“我也早有此意,只是。
。
。
這陰曹地府,除了閻羅天子,其餘諸神尚無先例。
”馬城隍心中竊喜:“二爺榮顯高位,人神敬仰,為何不就此帶頭?”
無常心裡矛盾:“這。
。
。
”
馬城隍察言觀色,直言說道:“石柱城裡有一個姓蔡的女子,十七八歲年紀,嬌媚豔色,文靜端莊,二爺何不先去看看?”
說罷,不等無常說話,拉著他出了廟門,徑直來到蔡家,向無常悄悄介紹了情況:那女子名叫蔡小紅,家中除了父母雙親,還有一位年滿三十的姐姐,因丈夫不幸早逝,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住在娘家。
無常見那女子儀表不俗,麗容稚齒,端莊賢淑,心裡微微一動,轉念想到:天地生人,陰陽相配,這才上符天意,下合民心。
自己雖為正神,娶妻成家,也非大錯。
回到陰曹地府,物無常徵得閻羅天子同意,便準備派兩個小鬼去石柱,把蔡小紅取來陰間成親。
可他看到生死簿上,他還有五十年陽壽時,又有些不忍心了。
過了一段世間,無常路過鬼門關,見關門前站著一個女鬼,手上還牽著兩個孩子,那女鬼十分面熟。
無常向拘魂小鬼打聽明白:原來,那女鬼不是別人,正是石柱蔡小紅得姐姐蔡小梅。
清明節那天,蔡小梅帶著兩個小孩去給丈夫祭墳,不幸河裡發大水,一家人都淹死了。
無常聽了頓生憐憫,嘆道:“可憐,可憐,一家人都死了,好不淒慘。
”判官在一旁聽了笑道:“老弟平常捉人從不手軟,今天怎麼也成了婦人心腸?”
無常若有所思:“我若娶蔡小梅為妻,不時兩全其美了麼?!”
判官道:“老弟若有此意,我願做媒。
”說罷,娶那女鬼耳邊嘀咕了一陣,轉來又開玩笑了:“恭喜!恭喜!老弟不但娶了妻子,還作了一個現成得爸爸,雙喜臨門呀!”
蔡小梅嫁給無常後,便託夢給他父母來豐都名山相見,蔡老漢夫妻到名山一看,無常二爺身後得無常娘娘,和自己得女兒一模一樣,她身邊得那兩個孩子,也分明就是自己的外孫。
回到石柱,便四處奔走化緣,在名山修了一座無常殿。
殿宇內,白無常手搖蒲扇,喜笑顏開,無常娘娘牽著兩個孩子,站在丈夫身邊,憑欄看去,一家子和睦恩愛,幸福美滿。
殿堂楹柱上,有一聯讚道:
例行公事,披星戴月;
全家和睦,喜地歡天。
3 有一年清明時節,白無常公幹路過一地,見一婦女帶著兩個孩兒在一座墳前哭拜,很是傷心;又見一個老頭在不遠處搖頭嘆氣,很同情。
白無常向老頭打聽,才知這婦人有天大的冤枉。
原來這婦人姓陳,是一富商的三女兒。
這富商頗有家財,就是子運不佳,只生了三個女兒,三女兒還是個麻子臉。
母親見三女兒因出天花染成此病,很是自責,對三女兒特別疼愛,去年才死去。
陳家有個伙計叫敖大,表面老實,心中很有心計,他盤算,陳三小姐是個麻子,有錢人家的公子肯定不會要她,不如把她勾引作為老婆,等他父親一死,這萬貫家財不就屬於自己了!
那陳三小姐說了多門親事,都因那麻子臉,哪家都不要。
她見敖大身強力壯,又逗父親喜歡,兩人眉來眼去,不久就私自成了鴛鴦。
過了幾個月,陳三小姐肚子就漸漸大了。
陳三小姐的父親只好把敖大作了上門女婿。
敖大真正成了女婿之後,岳父提他當了總管,家里大小事都由他管。
漸漸,敖大對岳父就不那麼恭順,在外頭又是酗酒又是嫖女人;回家來,陳三小姐規勸他,還把陳三小姐羞辱一番。
陳老爺就得病氣死了。
敖大日嫖夜賭越是厲害。
白無常聽了老頭所講,心中火起,決定要教訓敖大,給陳三小姐指一條求生之路。
他跟隨陳三小姐回家。
正好有個賭徒來收賭債,一看正是敖大手筆,只好付了他一百兩銀子。
那賭徒見家中無人,抱著陳三小姐要施無禮,突然被人打了三個耳光。
陳三小姐推開賭徒,逃進里屋,插了門,心裡實在想不過氣,拿了繩子要上吊。
她吊一根繩子斷一根繩子,心中好覺奇怪,白無常弄開門,抱著她的兩個孩子進了屋。
陳三小姐見白無常笑嘻嘻的很和善,也不懼怕。
白無常說:“何必輕生,不如你收拾家中所剩錢財另走他鄉,兩個孩子還要你撫養成人呢!”陳三小姐聽了白無常的話,帶著兩個孩子走了。
等陳三小姐走後,陳家四間店鋪同時起火燒了起來。
那敖大正在春香院裡抱女支女,抽大煙,等他趕回家,家業全都燒了個精光。
黑無常故事傳說
1 傳說從前有兩父子,兒子從小好逸惡勞,又抽煙又賭錢。
父親管教,兒子就是不聽。
有一次,兒子賭錢回來,輸了個精光。
父親失手將兒子打死了。
兒子死後,惡習不改,陰魂在人間依舊作惡害人。
[3]
過了幾年,有天晚上,兒子來到自家門外,當他正要進屋時,院子裡的狗叫個不停。
他父親知道又有死鬼來害人,一手提刀,一手端著桐油燈出房來收鬼。
兒子看見父親來勢兇猛,跳到房子上說:“父親,孩兒不是來害人的,孩兒只是想回來看看你老人家。
”
父親說:“你在世作惡,死了還擾得鄉鄰不得清淨,我失手打死你後,心頭還難受了好久,你繼續作惡,我反而不難受了。
”
兒子說:“你說得實在有理,兒子現在已天良發現,發誓不再作惡,一定改惡從善來世再來報答養育之恩。
”
父親說:“如此便好,不准為父難見鄉親們。
”
兒子說:“父親放心,從此一別,兒子要去受刑吃苦,不會再來看望您老人家。
父親多保重。
”
從此後,兒子真沒有再來害人,他下十八層地獄受刑去了。
在十八層地獄他受盡了磨難,才懂得了人生的可貴,自己過去幹的那些惡事,實在有罪。
一次十殿閻羅中的秦廣王召見他,說:“你為何不去取替身還陽?”
他說:“前世我已做盡遭千人恨萬人罵的壞事,走到哪裡,那里人都拿刀拿棍殺我,做惡事實在使人唾罵,我要重新做個好人。
”
秦廣說:“看來你真是個能改惡從善的惡鬼,告訴你,要是你再做三年善鬼,我一定報請陰天子封你一官半職。
”
三年後,十殿閻王又召見了他,說:“這三年裡,你果然已改惡從善,做了很多善事,我已報請陰天子恩准,封你為賞罰司黑無常官職,專事捉拿惡鬼。
”
從那以後,他穿著一身黑麻布衣,半夜出巡各地,明察暗訪,行善的他報給陰天子,作惡的報給崔判官,捉拿了很多很多惡鬼。
2 有個故事說,有個非常凶狠,無惡不做很出名的山賊,平生壞事做盡.有一天他在打劫一個窮人的時候,窮人跑了.他就追,後來雙雙掉下山崖.兩人變成鬼后山賊非常氣憤說是窮人害了他,於是有繼續追砍窮人,這時黑無常看見了.三拳兩腳擺平了他.讓他受到懲罰.至此所有的壞人看見他,都不敢在他面前做壞事,都變乖了,所以"天下太平
-----------------------------------------------
中國神話傳說中神、仙、妖、魔、鬼、怪的區別
一、首先談妖與怪
這個詞在西方常稱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動物或獸人,而在東方常合稱稱為妖怪,妖怪是一個籠統的貶義詞,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術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動植物修煉的已經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體。
其中妖以動物修煉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免妖;而怪以植物修煉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煉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煉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展的不良結果,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中免精,人參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稱為妖怪(注意並非本質意義上的妖怪),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二、其次談談魔
魔從狹義上來說和妖基本相同,但有兩個區別,其一是魔在法力上是遠比妖要強大的多的,一般的神仙都不一定是其對手,是資深的妖怪,且帶有一點反政府性質。
其二是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而墮落成的,妖則是動植物土生土長的。
魔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三、接下來談談鬼
很多人將鬼與妖,魔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這是極其錯誤的!鬼為至陰之物,一般俗稱為魂,言下之意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沒了,只剩下了朦朧的非實體的單元。
鬼絕大多數由人死後,魂離體而化成,只能在陰間活動,如果回了陽間也只能在夜晚出來,由於人的陰陽平衡被打破,變成純陰之體,自然多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
所以說鬼的力量很弱的。
鬼的出路一般有三,其一是投胎轉世為人或動植物,其二是在地獄裡受苦,這兩條最為常見,還有一條是屍解成神,一般來說是人在陽間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點,或受敕封,但卻沒有機緣肉身化仙只能在死後屍解飛升為神的人。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直正的當過所謂的鬼。
鬼只能晚上活動,白天是絕對不可能的。
四、談談仙
有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
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鬼仙---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人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神仙---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從鬼仙以上,層次級級加深。
還有一仙,卻與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都不同「屍解仙」。
「屍解仙」屬於修煉的方式,也是修煉的境界,但現在基本沒人在提及了。
狹義的仙即指天仙,地仙。
這裡只說一下狹義的仙,即與神相區別的仙,仙這個概念也是純粹的宗教性質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專有,無論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總是和道教是息息相關的。
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
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
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
但必需是修煉正宗法術,如果修煉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
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
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
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關於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
《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
《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
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
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
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夭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
《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據《雲笈七籤》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
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
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
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
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
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
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
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道教認為神仙是真實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記傳、神仙故事、神仙傳說等,都以生動的實例來論證神仙的存在。
葛洪《抱朴子內篇》中《論仙》、《對俗》兩篇,反駁懷疑神仙存在的種種觀點,論證神仙實有。
有人認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這是人之常理,「「未聞有事於萬年之春,久視不已之期者矣。
」《抱朴子》說:「夫存亡始終,誠是大體,其異同參差,或然或否,變化萬品,奇怪無方,物是事非,本鈞未乘,未可一也。
」認為天地無窮,電鶴長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規律。
有人從人皆稟氣而生,「受氣皆有一定』出發,斷定所有的人「皇天賦命無有彼此」,都有生死。
《抱朴子》指出,人有差異,物有變化,因而存在著特殊的人,可以變為仙。
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戀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見不到神仙。
《對俗》篇繼續論證神仙實有。
有人說:「龜能土蟄,鶴能飛天,使人為須臾之蟄,有頃刻之飛,猶尚不能,其壽安可學乎?」《抱朴子》指出,人雖然不能「土蟄」、「飛天」,但萬物之中人最為靈,自有高出動物之處,「真人僅今學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氣以絕谷,不學其土蟄與天飛也」,不妨礙能修仙。
道教謂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
首先,道生萬物,道寓於物,而道是永恆的,「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見《太上老君內觀經》),「生,道之別體也」(見《老子想爾注》,所以「學生」守道,就可以像道那樣永恆。
「深根固蒂」即可「長生久視」。
《抱朴子內篇·至理》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順氣以生者也」,因此只要服氣、守一,返樸歸根,就可長生,可以成仙。
其次,用形神關係理論,論證可以修道成仙。
通過對事物的變化和醫藥等的作用,來類推神仙可成,神仙實有,神仙可學。
為此,道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學理論和修仙方術。
太上老君,即老子,老聃,又叫李耳,歷史上實有其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
隨著道教的發展,對老子的神化日益加劇,認為老於與元始天尊一樣,乃是生成宇宙之本源。
北魏時,始出現太上老君的稱呼(見《魏書·釋老志)),以後這便成為道教對老於正式的尊稱。
道德天尊位於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層太清仙境。
農曆二月十五為老於聖誕太老之神即太上老君,老子,為三清之一,道教之始祖。
五、再來說神
神這個概念不是宗教性質的,與佛和仙不同,神是個信仰概念,是個制度概念,這點要詳細注意。
我們這裡不談上古大神,只說後世之神。
有些上古時期的諸如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為先天自然之神,與後世所謂的神是有嚴格區別的,一般俗稱為大神或稱上古大神。
廣義五仙是天地神人鬼,上面說的仙指的是天地兩仙,這裡談的神指的是神仙和鬼仙。
神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請注意是死後,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所以神這個概念並不是單純道教的概念,這和仙佛是有區別的,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雖然如今的天庭是仙、神混居之所,但原本世間是沒有神的,在大禹治水之前,天地之間只有原始的女媧、神農、原始天尊這些都是屬於神仙,天庭原本是仙的領地,位列仙班的仙們掌管著天和地,不過我們看得出來,一切都被管的很糟糕。
天破了,水漏了,國王的老婆上月亮了。
稀奇古怪的事情管都管不過來,於是仙們決定要有一支替他們管理天地隊伍,而他們自己去逍遙快活。
這支隊伍就是——神。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所謂的封神榜,不是在說一場史前戰爭,而是在說一次人才大招聘。
然則我們要說,神在各方面都不及仙!首先,神可不是自己願意當就當的,神是被人封出來的。
其次,一旦做了神,屬性就被定死了,一輩子都只能這個樣子(火部的神只能是火屬性,雷屬性的神只能是雷部眾神)。
最後也是最不能讓人忍受的是,成為神之後的職責和能力和你身前的修為完全沒有關係,不管你生前是凡夫俗子或是九世靈童!這對修行想要成仙的人是相當不公平的,尤其是修行了幾百年的人。
因此我們能在封神榜中看見通天教主囑咐各洞門生守好本洞,那段期間千萬不要出洞惹事,免得被拉上封神榜的情節。
封完神以後,那些原始的大神們高興了,女媧把婚姻的負擔丟給了月老,共工把裝水的杯子丟給了河伯,脫下了神的外套,高高興興地旅遊去了。
我們現在可以分類了,那些要干實事(下雨啦,出太陽啦,給人送兒子嫁女兒啦)但是有職無權的就是神,而那些無所事事混吃混喝的就是仙了。
上面談了這麼多,尤其是神與仙,免不了又要陷入神與仙哪個級別高的陳年老調問題上了。
其實那是將級別官職與修行的圓滿層次弄混了。
神與仙的級別問題,是其修為的圓滿層次不同,修成正果的途徑不同,一為肉身成聖,一為死後飛升,仙確實是比神的級別和圓滿層次要高。
但和所謂的官職是扯不上關係的,比如封神中封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類的神,這都是大帝級的,官階非常之高,遠比一般的仙要高的多,何況一般的仙還沒有公職呢!
六、最後說說天庭的制度
天庭實際上是一個由神占絕大多數,並占統治地位,吸收部份道家的仙人,佛家的人,一起組成的以玉帝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具有明顯政治分工的國家。
玉帝是個道教概念,當仙佛神三界一起組成天庭政府後,玉帝被推為皇帝治理天庭,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道祖還是佛祖名義上都是玉帝的臣下,這在西遊中有明顯的表現,如來觀音在提到玉帝時,都稱奉旨。
在封神榜制定後,天庭由365位神組成政府,由玉帝統治。
但在後來漫長的改革中,天庭漸漸的多了很多部門,也多了很多官位,比如像弼馬溫這樣的官銜。
如此便需要更多的神,於是陽間很多優秀的人在死後,就被天庭吸收到天上來做官。
天庭本來只是全由神組成的,他們法力不如仙和佛兩家,但當神的隊伍壯大,並有了相當的組織規模,甚至是軍隊後,他們就成了具有實權的政府。
此時仙和佛兩家雖然不屑天庭政府,但不得不正視他們,因為他們是合法的唯一的政府。
所以仙表了態,願以玉帝為尊,並放了大量的精英在天庭任職,像真武大帝,東華帝君等等,連道祖都被天庭聘為首席顧問。
但仙界只是撥人與天庭共同管理天上人間,身份尊嚴萬不能失,所以老君雖為道祖,且為三清大師兄,到天庭當顧問後,也自願降為三清之末,以保仙界尊嚴。
後來佛門也以玉帝為尊,願共建聯合政府,也撥了一批精英到天庭任職,比如四大天王等,然後就形成了神仙佛共掌天庭的局面,玉帝是共推的天庭領袖,是神的頭頭,道祖和佛祖願意為臣,如此天庭制度大成。
妖、魔、鬼、怪、仙、佛、神、靈的排名
最高級——佛: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
廣泛地說,也可指已經大徹大悟的修行人。
佛陀誕生後,隨即於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以此為佛陀於世間示現成佛之緣起。
由此可見,「佛」在中國神話中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第二級——仙,在中國文化中,仙吸收了神的概念,擺脫了世間萬物被輪迴所制的枷鎖,超越時間和空間遊蕩於宇宙之間,他們無生無滅,無所不能,與天地同壽,他們中有開天闢地的上仙神,也有修煉而成的飛仙(神仙)——雖然很多神仙依然保留有自己的很多思想和特徵。
從這些概念上,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神話中的神仙和其他外國神話中的神更為貼近,不過也有一些不同,這點我們稍後會講到。
所謂得道而成仙。
作為道教在中國的神話中的最高境界,仙一向有著最高的地位,即使是在《西遊記》這些佛教概念為主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見這些仙和佛同起同坐的場景。
時至今日,很多南方沿海城市和名聲山巒中依然有諸多對仙的崇拜——固然很多人的對仙的概念已經混淆。
第三級——在中國文化中,「神」這個概念不是宗教性質的,和西方的「God"中國的「佛」「仙」不同,神是個信仰概念,是個制度概念,這點要詳細注意。
一是傳說中天上固有的創造者兼統治者。
二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請注意是死後,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第四級——魔,乃是印度國的語音。
本來有二個字,所謂魔羅。
中國的譯意,就是能奪命,因為奪去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使入魔道的子孫,永遠不能成功佛道的期望。
又名殺者,因為殺滅一切眾生的功德法財,永久不能證發微妙的性德。
又名障,因為障礙修道人的前程,永不能在道德中的精勤。
又名力,因為他化自在天中魔王的異名,有大大的神力,能和修出世法的人,為難的原故。
又名惡者,因為多情多欲好生惡死,並殺害一切出世間的善根。
又名惡極,因為依靠佛法,而得到的善利,非但沒有飲水思源的報恩,反而忘恩負義的加毀。
又名華箭,因為好像一朵鮮花飛來,眼看是花,其實中了一箭。
又名五箭,因為五塵的染法,從五根入而破法的善根。
須知箭能射人喪身,魔比箭還要厲害。
第五級——妖泛指一切人類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超出常識範圍的異常行為,或能發揮出不可思議力量的個體(能量體),包含各種鬼怪變化之物,屬於一種超自然的存在。
人們經常會把妖和西洋的怪物、妖精等傳說生物聯想在一起。
例如:聊齋里的狐妖,蛇精,樹妖等。
第六級——聖:(1)古之王天下者。
亦為對於帝王或太后的極稱,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
——《呂氏春秋·察今》(2)聖人。
指儒家所稱道德智能極高超的理想人物。
(3)精通一事,對某門學問、技藝有特高成就的人如:棋聖;詩聖。
第七級——鬼,又稱亡靈,傳說是死亡之後留下的魂魄,常被認為是死人的幽靈。
鬼也許不存在,畢竟沒有人能夠證實,但也沒有人能夠說明鬼不存在。
鬼的種類:一、餓死鬼;二、弔死鬼;三、血糊鬼;四、落屍鬼;五、落水鬼;六、哨聲鬼;七、無頭鬼;八、殭屍;九、哦癆子鬼;十、欠債鬼;十一、還情鬼;十二、還魂鬼;十三、黑無常;十四、白無常等。
第八級——怪,首先是物,不過,它們是跟人不同的、讓人害怕的物。
對於人來說不熟悉、不了解的物、平常生活中幾乎沒見過的物;或者見過同類的物,但跟同類的物有很大差別,讓人產生「怎麼會長成這樣」的疑惑。
因為不熟悉,不了解,就不免會產生神秘感、恐懼感。
遠古時代的人們,經常要到川澤山林中去捕漁打獵,難免要碰到種種奇怪的「百物」。
就像探索頻道播放的許多人沒見過的讓人害怕的各種動物、植物、天氣現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8mga9pq.html
------------------------------
「神仙」一般是指修煉得道,神通廣大,變化莫測而又長生不死之人。
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外者。
」「神仙」也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
其實,神與仙是有區別的。
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於天地未分之前,也稱先天之聖,是先天就存有的真聖,按《抱朴予》的說法,是屬於神異類,「非可學也」。
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極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間的凡人通過修道能夠修成的。
仙是後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後天得道仙真,凡是通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
中國古籍中的「神」字,內涵相當豐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們難於預測、駕馭者謂之神,如《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日:「唯神也,不疾可速,不行而至。
」又有精氣等謂之神,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世。
』」又有「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智之精氣謂之鬼。
」還有長生不死者謂之神,如《家語》曰:「不食者,不死而神。
」可見「神」既包含先天神靈,也包含有精氣之神和希求不死之願望。
道教謂老而不死曰仙。
漢末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解釋: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葛洪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疚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
苟其有道,無以為難也。
鍾、呂認為,所謂仙與人的分野,在於陰陽狀況的不同。
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
負陰抱陽而為人也。
神仙的形象
關於神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
《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
《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
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
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神仙的品位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
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
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
《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
神仙統轄的洞天福地
據《雲笈七籤》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
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
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
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
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
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
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
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仙的區分
從仙的來源和屬性分類的話,仙能被分為五類,也就是著名的天、地、神、人、鬼(次序是按照境界來劃分的)。
以下是五種仙的說明:
《鍾呂傳道集》論"仙有五等"
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
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
呂曰:「所謂鬼仙者,何也?」
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
呂曰:「是此鬼仙,行何術、用何功而致如此?」
鍾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
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
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
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
雖曰仙,其實鬼也。
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
呂曰:「所謂人仙者,何也。
」
鍾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
呂曰:「是此人仙,何術、何功而致如此?」
鍾曰;「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
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
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
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
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
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
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
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
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
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
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
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
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
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
呂曰:「所謂地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
呂曰:「地仙如何下手?」
鍾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
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
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
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
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
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
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
呂曰:「所謂神仙者,何也?」
鍾曰:「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
呂曰:「所謂天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註:這裡的神仙是特指仙的一種,有時也直接稱神(原始大神都出去逍遙了,將工作都分給了他們)。
他們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
成仙的方式
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
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
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
但必需是修煉正宗法術,如果修煉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
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
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
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l8j9vj.html
---------------------
妖、魔、鬼、怪有什麼區別?原來神和仙差別這麼大!
2016-05-08由談心發表于文化
一,首先談妖與怪
這個詞在西方常稱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動物或獸人,而在東方常合稱稱為妖怪,妖怪是一個籠統的貶義詞,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術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動植物修煉的已經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體。
其中妖以動物修煉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免妖;而怪以植物修煉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煉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煉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展的不良結果,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中免精,人參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稱為妖怪(注意並非本質意義上的妖怪),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二、其次談談魔
魔從狹義上來說和妖基本相同,但有兩個區別,其一是魔在法力上是遠比妖要強大的多的,一般的神仙都不一定是其對手,是資深的妖怪,且帶有一點反政府性質。
其二是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而墮落成的,妖則是動植物土生土長的。
魔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三、再談談鬼,
很多人將鬼與妖,魔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這是極其錯誤的!鬼為至陰之物,一般俗稱為魂,言下之意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沒了,只剩下了朦朧的非實體的單元。
鬼絕大多數由人死後,魂離體而化成,只能在陰間活動,如果回了陽間也只能在夜晚出來,由於人的陰陽平衡被打破,變成純陰之體,自然多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
所以說鬼的力量很弱的。
鬼的出路一般有三,其一是投胎轉世為人或動植物,其二是在地獄裡受苦,這兩條最為常見,還有一條是屍解成神,一般來說是人在陽間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點,或受敕封,但卻沒有機緣肉身化仙只能在死後屍解飛升為神的人。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直正的當過所謂的鬼。
鬼只能晚上活動,白天是絕對不可能的。
四、來談談仙,
有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
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鬼仙---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人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神仙---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從鬼仙以上,層次級級加深。
還有一仙,卻與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都不同「屍解仙」。
「屍解仙」屬於修煉的方式,也是修煉的境界,但現在基本沒人在提及了。
狹義的仙即指天仙,地仙。
這裡只說一下狹義的仙,即與神相區別的仙,仙這個概念也是純粹的宗教性質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專有,無論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總是和道教是息息相關的。
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
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
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
但必需是修煉正宗法術,如果修煉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
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
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
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關於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
《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
《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
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
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
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夭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
《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據《雲笈七籤》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
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
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
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
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
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
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
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道教認為神仙是真實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記傳、神仙故事、神仙傳說等,都以生動的實例來論證神仙的存在。
葛洪《抱朴子內篇》中《論仙》、《對俗》兩篇,反駁懷疑神仙存在的種種觀點,論證神仙實有。
有人認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這是人之常理,「「未聞有事於萬年之春,久視不已之期者矣。
」《抱朴子》說:「夫存亡始終,誠是大體,其異同參差,或然或否,變化萬品,奇怪無方,物是事非,本鈞未乘,未可一也。
」認為天地無窮,電鶴長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規律。
太上老君,即老子,老聃,又叫李耳,歷史上實有其人,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
隨著道教的發展,對老子的神化日益加劇,認為老於與元始天尊一樣,乃是生成宇宙之本源。
北魏時,始出現太上老君的稱呼(見《魏書·釋老志)),以後這便成為道教對老於正式的尊稱。
道德天尊位於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層太清仙境。
農曆二月十五為老於聖誕太老之神即太上老君,老子,為三清之一,道教之始祖。
五、再來說神,
神這個概念不是宗教性質的,與佛和仙不同,神是個信仰概念,是個制度概念,這點要詳細注意。
我們這裡不談上古大神,只說後世之神。
有些上古時期的諸如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為先天自然之神,與後世所謂的神是有嚴格區別的,一般俗稱為大神或稱上古大神。
廣義五仙是天地神人鬼,上面說的仙指的是天地兩仙,這裡談的神指的是神仙和鬼仙。
神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請注意是死後,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
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
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所以神這個概念並不是單純道教的概念,這和仙佛是有區別的,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雖然如今的天庭是仙、神混居之所,但原本世間是沒有神的,在大禹治水之前,天地之間只有原始的女媧、神農、原始天尊這些都是屬於神仙,天庭原本是仙的領地,位列仙班的仙們掌管著天和地,不過我們看得出來,一切都被管的很糟糕。
天破了,水漏了,國王的老婆上月亮了。
稀奇古怪的事情管都管不過來,於是仙們決定要有一支替他們管理天地隊伍,而他們自己去逍遙快活。
這支隊伍就是——神。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所謂的封神榜,不是在說一場史前戰爭,而是在說一次人才大招聘。
然則我們要說,神在各方面都不及仙!首先,神可不是自己願意當就當的,神是被人封出來的。
其次,一旦做了神,屬性就被定死了,一輩子都只能這個樣子(火部的神只能是火屬性,雷屬性的神只能是雷部眾神)。
最後也是最不能讓人忍受的是,成為神之後的職責和能力和你身前的修為完全沒有關係,不管你生前是凡夫俗子或是九世靈童!這對修行想要成仙的人是相當不公平的,尤其是修行了幾百年的人。
因此我們能在封神榜中看見通天教主囑咐各洞門生守好本洞,那段期間千萬不要出洞惹事,免得被拉上封神榜的情節。
封完神以後,那些原始的大神們高興了,女媧把婚姻的負擔丟給了月老,共工把裝水的杯子丟給了河伯,脫下了神的外套,高高興興地旅遊去了。
我們現在可以分類了,那些要干實事(下雨啦,出太陽啦,給人送兒子嫁女兒啦)但是有職無權的就是神,而那些無所事事混吃混喝的就是仙了。
上面談了這麼多,尤其是神與仙,免不了又要陷入神與仙哪個級別高的陳年老調問題上了。
其實那是將級別官職與修行的圓滿層次弄混了。
神與仙的級別問題,是其修為的圓滿層次不同,修成正果的途徑不同,一為肉身成聖,一為死後飛升,仙確實是比神的級別和圓滿層次要高。
但和所謂的官職是扯不上關係的,比如封神中封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類的神,這都是大帝級的,官階非常之高,遠比一般的仙要高的多,何況一般的仙還沒有公職呢!
《封神演義》將修煉分為三個等次:仙道、神道、人道
雪花新聞2018-06-1715:27:12歷史閱讀481,711評論.
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第七十七回,元始天尊質問通天教主的時候說:“賢弟為何設此惡陣?這是何說?當時在你碧遊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彌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
此乃天地之生化也。
”
也就是說《封神演義》中將修煉等次分為了三等:一等成仙道,二等成神道,三等成人道。
所以說“封神榜”上封神並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對於那些修煉者,凡人反正無所謂,能成就神道畢竟很難得,但是那些本身就已經修煉多年的闡教、截教門人就不願意入神道。
這也就是封神榜由來,當初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但是十二金仙不願意,又逢神仙殺運,故此三教並談封神榜,最後約定由元始天尊封神,姜子牙代行。
而封神榜上需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而這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就要從闡教、截教、人道三教中產生。
而這三教分別是由太上老君師兄弟三人掌控,鴻鈞道祖門下三友,一友太上老君、二友元始天尊、三友通天教主。
太上老君掌人道,元始天尊掌闡教,通天教主掌截教。
封神榜要從三教中產生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凡人反正不排斥,但是闡教和截教門人就都很排斥入封神榜,畢竟他們本身已經修仙多時,且神道比仙道要次一等。
所以《封神演義》中的爭奪主要是闡教與截教之爭。
闡教是元始天尊創立的,門下既有燃燈道人、南極仙翁、雲中子等福德高深之仙,也有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太乙真人、靈寶大法師、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十二金仙,弟子如姜子牙、申公豹、蕭臻、鄧華等眾。
三代弟子中有楊戩、哪吒、黃天化、土行孫、雷震子等。
截教是由通天教主創建的,座下親傳弟子有: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趙公明、三霄娘娘、除親傳弟子外另有烏雲仙、金箍仙等隨侍七仙;三代弟子如聞仲、餘元、火靈聖母、余德等。
三教中截教的勢力最大,門人弟子最多,享有“有教無類,萬仙來朝”之美譽。
而作為是“封神榜”制訂者之一的通天教主,知曉門下仙徒在封神榜上有名者最多,護短的他於是警告截教門下群仙:彌封名姓,當宜謹慎。
但最終還是不敵天數,他的截教弟子大多在商朝為官,隨著聞太師的邀請、申公豹的挑撥與姜子牙對抗,因而不斷被殺,最終封神榜上還是截教門人最多。
從《鍾呂傳道集》中初探道教五仙品級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低之分。
在著名道教內丹典籍《鍾呂傳道集》中就以鍾呂二祖對話的方式向世人初步介紹了道教修煉成仙之路的五大仙人品階。
按照書中漢鍾離祖師的話來講,道教仙人共分五等,天仙、神仙、地仙、人仙和鬼仙。
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
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加粗體為《鍾呂傳道集》原文,下同)
按照大中小三成修仙之法,結合修煉家自身功底,則神仙可學,神仙必成,只是最終解脫境界不同,遂分為五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水陸畫鬼仙圖)
第五品:鬼仙
呂曰:「所謂鬼仙者,何也?」
鍾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
呂曰:「是此鬼仙,行何術、用何功而致如此?」
鍾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
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
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
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
雖曰仙,其實鬼也。
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
「鬼仙」是道教仙人中的最下品,雖然品階最低,但是已然脫於輪迴,奈何道行有限,不能自由往來於仙山聖境。
鬼仙修持多以入定出陰神為成就,奈何神相不明,難悟大道。
漢鍾離祖師強調古今多有崇釋之徒最終成就以得「鬼仙」為圓滿,究其原因在於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佛教徒多半以念佛為修持手段,所謂念佛,修的就是「神識內守」,以期「一志不散」,而且佛教徒向來大講特講心性修持,不注重命功修煉,所以多半的佛教徒老年後都是「形如搞木,心若死灰」,按照呂洞賓祖師的話就是「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鬼仙雖然稱之為仙,實則是清靈之鬼,像城隍、土地、判官等一類遊走於陰陽兩界的仙人都屬於鬼仙一類。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四品:人仙
呂曰:「所謂人仙者,何也。
」
鍾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
呂曰:「是此人仙,何術、何功而致如此?」
鍾曰;「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
孽重福薄,一切魔難而改初心,止於小成。
雲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
行漱咽者,哈吐納之為錯。
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
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
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
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
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
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
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
以類推究,不一可勝數。
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放曰人仙。
更有一等,而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
五仙下二之人仙,修持之時,不得大道,且孽重福薄,礙於磨難,止於小成,囿於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篤定修持,終生不移,卻也能得住形長壽之效驗,無災無害,在世長年。
其下手功夫多半行絕味忘情、漱咽吐納、採補存想、導引閉息、采陰采陽、服餌食藥一路,這些都是道中小術,不能稱之為究竟。
漢傳佛教《楞嚴經》中十種仙所駁斥的多是修持此類方術的,可見佛道二家正統意見的一致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地仙之祖鎮元子)
第三品:地仙
呂曰:「所謂地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
呂曰:「地仙如何下手?」
鍾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
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
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
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
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洲。
五行顛倒,氣傳於母而液行夫婦也。
三田反覆,燒成丹藥,永鎮壓下田,鍊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
地仙可以稱之為神仙之才,行的是修持內丹的功夫,只不過修持之人並未悟徹大道,雖然修持有效,但止於小成,多數修得長生不死,住世神仙,但是止於陸地,難以飛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品:神仙
呂曰:「所謂神仙者,何也?」
鍾曰:「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
神仙是在地仙的基礎之上再加修煉而成,練就的是純陽之體,不染塵俗,或居蓬萊,或棲仙山,逍遙自在。
第一品:天仙
呂曰:「所謂天仙者,何也?」
鍾曰:「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地仙用功超脫是為神仙,神仙無拘,布道人間,福澤人天,利樂有情,功滿德就,是曰天仙。
天仙有所居仙境,名曰洞天。
倘若天仙效職以為仙官,且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則可官官升遷,仙品迭升,最終可達太上三清之聖境。
周天之內有哪五仙?《西遊記》里大羅和太乙有何區別?
2016-09-14由萌書生發表于文化
文/萌書生
《西遊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寫道:「如來笑道: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
菩薩又請示周天種類,如來才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
此處,如來佛祖跟觀音菩薩提到了「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也就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
在道教中,也是如此。
關於五仙,《鍾呂傳道集》有詳細描寫:
天仙: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地仙: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神仙:
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人仙:
人仙者,五仙之下二。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
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五仙,天仙不離於天,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人仙不離於人,鬼仙不離於鬼。
這裡需要講一下我們平時說到神仙,「神仙」是五仙之一,但「神」和「仙」是有區別的。
簡單點講,「神」是人間百姓尊敬的人死後受敕封而來,比如我們所說的戰神,首先他是人,其次被敕封為神。
另外一種是仙,凡間的人們尊他們為「神」;「仙」則不同,必須是後天修煉而成,可以長生不死。
我們經常提到「成仙了道」便是如此。
「神」和「仙」同是修成正果,只是途徑有區別。
《西遊記》中,三清尊玉皇大帝為大天尊,掌管天庭。
玉皇大帝掌管天庭那一刻起,神與仙一起共事。
玉皇大帝身邊,更多的是「神」,也就是在民間受到尊敬,被玉皇大帝敕封的人,比如李天王等。
而原來的仙,大部分在原來的位置修煉,少數在天庭任職。
《西遊記》,大多講到的是天仙,有大羅仙和太乙仙之分。
大羅仙與太乙仙不存在高低之分,只存在師承不同。
鑒於是否能得到認可,太乙仙又有太乙散仙之說。
《西遊記》中,修仙的途徑很多,如自行修煉道家正統仙術、跟隨仙人修習(三清門下或其嫡系仙人)、修習旁門左道等等。
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按照上述途徑修仙。
成仙之後,是否得到認可是另一回事。
車遲國三大仙,他們已經修煉得道,只是沒能飛升天界成仙。
在《西遊記》中,這類修道者往往被稱為妖仙。
妖仙假如修習的是正統道家法術,飛升天界成仙且得到認可之後,可成為大羅仙,比如豬悟能和沙悟凈。
修習旁門左道成仙且得到認可,成為太乙仙,沒被認可的成為太乙散仙,比如初期的孫悟空。
此處有一個問題,大羅仙和太乙仙的區別是什麼?師承不同。
《西遊記》中,成為大羅仙有一個特殊的條件——師承三清或其門下嫡系仙人。
非師承三清門下或其嫡系仙人得道成仙且得到認可是太乙仙,不被認可的情況下是太乙散仙。
當年的車遲國三大仙,他們若是飛升且得到認可,那也能成為大羅仙,畢竟修煉的是正統的道家法術。
師承三清門下或其嫡系仙人得道成仙自然要比師承他人或者自己吸收天地靈氣修煉成仙又或是修習旁門左道成仙要高一級,孫悟空便是如此。
孫悟空怎麼努力,也成不了大羅仙。
白老鼠精也曾說過,吃了唐僧肉,成就太乙金仙。
她修煉的是旁門左道,所以只能是太乙仙。
這裡需要說說《西遊記》里的道家正統。
《西遊記》中三清的道家為正統,其他皆為旁門左道。
我們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大羅為正統,太乙為旁門。
前面我不止一次提到了「得到認可」,這個「認可」是誰來認可呢?天庭嗎?當然不是。
當年孫悟空被招安,成為弼馬溫後籍名在籙。
可在五莊觀的時候,他依然被稱為「太乙散仙」。
所以,天庭沒有資格認可,只有資格授職,三清才有資格。
只有《西遊記》里的道家正統三清認可,孫悟空等才能脫離散仙之列。
至於《西遊記》中提到的金仙,古代道教曾用金仙代指外教(佛教)的最高果位,白老鼠口中的「太乙金仙」便是這個意思,她屬外教,金仙是最高果位。
宋徽宗時,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金仙的出現與這位「道君皇帝」宋微宗分不開。
-------------------
從古到今,道教文化認為仙人分為五種。
在《鍾呂傳道集》中就有記載:「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
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
」
第一:「天仙」
天仙者,功成於三乘之中,跡超乎三乘之外,不為法拘,不為道泥,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或效職為仙官,天官為尊,地官次之,水官又次,既為仙官升遷不已,歷任於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歷任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總之,所謂天仙不離於天者近是,至其所以成之著,由於神仙厭居三島,傳道人間,道上有功,人間有行,與造物同參,經萬古而不朽,及其一旦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乃為仙乘中之無上上乘。
說的就是天仙是仙的最上等的仙,天仙脫於六道之外,也不在五行之中,所以成天仙者,既沒有上司,也沒有官職,逍遙自在,無量度人。
第二:「神仙」
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鍊頂。
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
功滿忘形,胎仙自化。
陰盡陽純,身外有身。
脫質升仙,超凡入聖。
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常人所了解到電視劇上的神仙都是片面性的,中國的神其實分為先天尊神與後天封神兩類,比如先天尊神的有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後天封神的比如有關羽等。
神仙長居仙宮,為人間事牢。
第三:「地仙」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
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
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在《仙術秘庫》中就有提到,所謂地仙即是有修仙的能力,卻沒有成仙的悟性,留戀於人間,稱為陸地游閒之仙,在仙品中是中乘品位。
第四:「人仙」
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
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大多數修行人,最高成就也即修成人仙。
第五:「鬼仙」
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
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
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
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鬼仙嚴格上不屬仙,類似常人印象中認知的「迷鬼知途,欲修成仙」,只不過無才又無份,最終能選擇的也只有是否投胎輪迴。
--------------------------
道教仙有五等,分為哪五等?
《雲笈七籤》云:「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久,因道以守之。
」道教認為,人通過修煉,肉體可以得到延續,三魂七魄也可以得到升華,最終成仙得道。
養生即是修道,長生即是成仙。
道教以生為貴,不以死為樂。
而仙有五等,是根據修煉的等級而分的。
一為鬼仙,二為人仙,三為地仙,四為神仙,五為天仙。
又按《傳道集》中載:「五等神仙:
第一,不持戒,不斷酒肉,不殺生,不思善,為鬼仙之類;
鬼仙級修煉者是以達到陰神出殼為成就標誌。
修持的人,開始不悟大道,卻想欲速而達。
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
定中以出陰神,是清靈的鬼,非純陽之仙。
以其一志陰靈不散,稱為鬼仙。
雖說是仙,其實是鬼。
例如刑天,他是中國上古神話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之一,為鬼仙。
第二,養真氣長命者,為地仙;
地仙級修煉者是以肉體不再受到基因的衰老限制為成就標誌,另有發展方向不同者,則以近似於陽神力量的空間物理作用能力為成就標誌。
地仙屬於「尚有肉身」的生命體,已具備神仙與天仙的基本條件,只是功果尚有不足,仍留在人間執行任務。
成為地仙能來去自如,並能幻化、氣化、炁化,以各種形象執行任務,亦可暫時離開肉體,而將肉身封存。
例如鎮元子為地仙。
第三,好戰爭,是人仙;
人仙部修煉者以達到百邪不侵、百病不生、延年益壽為成就標誌。
第四,打坐修行者,為神仙;
神仙級修煉者是以陽神可以離開肉體獨立生存為成就標誌。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
第五,孝養師長父母六度,萬行方便,救一切眾生,斷除十惡,不殺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盜,出意天心,心正真,無私曲,名曰天仙。
天仙級修煉者是以陽神有足夠的能力隨意進入超信息態,身體與元神界合一,並可以隨意由超信息態化出形體身(如同無中生有)為成就標誌。
地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
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
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
只要提到三清、玉帝、灶王爺、壽星等一律用「神仙」稱呼,其實這種一刀切的叫法是有點兒不準確的,因為神和仙是有區別的。
道教所謂的「神」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尊神,是天地本源之道的代表,像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按照先來後到的說法,這些大神出生早,資格老,有優勢,分分鐘碾壓其他眾神。
另外還有一種是後天神,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屬於有編制的天庭公務員,比如封神榜最後封的都是神。
但是要想當上這種公務員的條件之一,必須是死後,也就是靈魂必須脫離肉體。
這類成神的人不需有什麼宗教背景,也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只要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而且不是臨時工,是合同工,有五險一金各種福利。
像後世的鐘馗,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宗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接下來說說仙。
有句俗話叫「老而不死是為賊」,但是在道教裡面,老而不死就是仙了。
漢末劉熙所著《釋名》一書解釋:「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葛洪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疚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
苟其有道,無以為難也。
」
可見仙是有肉身的,但是肉身不死。
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地仙,人仙,人仙,鬼仙。
狹義的仙就兩種:天仙,地仙。
平時大家所說的仙就是狹義的仙,即與神相區別的仙,仙這個概念也是純粹的宗教性質的,是道家專屬,無論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總是和道教是息息相關的。
一般來說,成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成仙,這種方法主要靠人品+運氣。
另外一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煉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就像被封為弼馬溫之前的孫悟空,就是太乙散仙;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
這時候可以選擇在天庭當公務員,也可以找一個仙山名島,自在逍遙,每天搓麻K歌泡溫泉,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也挺不錯!
總的來說,神有編制,管事多,休閒少,比較費神,所以叫神;仙無編制,管事少,休閒多,比較休閒,所以叫仙。
非說仙比神大還是神比仙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g88emme.html
-----------------------------------------------
「神」與「仙」的差別
2016/05/24來源:夏建年
神仙,有兩層含義:第一種是指中華文明裡面的核心詞,指的是過著無憂無慮生活的人。
第二種指的是非凡的存在,是中國古人想像中擁有超自然力量的生命體。
神仙可說是我國所獨有,是在民間神話、宗教神話中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許多時候神既是仙,仙也是神,兩者並非對立不可調和。
中文名神仙地區中國特色長生不老、能力非凡信仰大道
目錄1神仙▪神仙的幾種說法▪「神」與「仙」的差別▪神仙世界2神仙思想的淵源▪神仙家的醫學淵源▪神仙家的數術淵源▪神仙家巫術、雜祀淵源▪神仙家的特點3道教神仙▪天仙品位▪神仙品位▪地仙品位▪人仙品位▪鬼仙品位▪三清尊神的形成4儒教神仙▪最高神▪儒教聖人▪上帝為主泛靈論▪祭祀
神仙的幾種說法
(1)指經過人的不斷修煉,不斷領悟,心靈境界達到某一種超脫的狀態,人的肉體得到了升華,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
(2)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境界的人物。
(3)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
(4)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神」與「仙」的差別
神,常作為一種信仰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現象的擬人化。
中國的神在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種的同時也有先天尊神與後天封神兩類,先天尊神如三清,後天封神如關羽。
仙,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稱有特殊能力、可以長生不死的人,仙不同於神有先天的存在,仙只能通過後天的修煉而成。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把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不是佛教信徒的修行人)翻譯成了仙人。
漢傳佛教在翻譯佛經和教義解說的過程中,將「仙」文化進行了捆綁和單方面的闡述,然而不同體系不可以混淆對比。
神仙世界
真則為神仙,幻則為眾生。
古文字是巫家所創,用法上可能是集合該字讀音的幾種不同意思,字形上只得突出一種,其字形本義與一般含義不能畫等號,只顯示此義受創字者之重視。
「真」在甲骨文里,上半部是「人」,下半部是「鼎」,鼎為高級祭器。
孤立地看,難以確定其具體會意,但可確定其一個要點,即與「神人」有關,而聯繫後來的用法,其會意為,真即某種高人的神化,或大巫之超升。
一說,真字從貞字變形而來。
貞之本義乃卜問神靈,即通神以了解隱秘的本然事情。
真與貞同類,皆通往超形世界。
真字的異體字,乃小篆字形,應該比甲骨字更細緻地展示了真字的字形本義。
它結構複雜,上面的匕(hua)、即變化(《說文》曰:「匕,變也」,徐灝雲:「匕、化,古今字」),次上為目,表示形體,次下部分表示隱藏,下面的八,表乘載的工具。
會意為:者,變化形體而返回神秘世界或返回本原。
它與「貞」,有共點又有個。
《說文》曰:「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
這裡,天指神秘的超形世界,即形上界。
《莊子·大宗師》雲:何謂真人?能登假於道者。
可見,以真為登假於道,形而上者之謂道,它與《說文》看法本質一致。
可見,動詞真表示歸本、歸於本原世界,即本原化。
從真字的幾種詞可知,其「義根」是本。
在巫家兩重世界觀里,形下世界為不真,若論真幻對立則形界為幻,神界為真
可見,真字的古意便以形下世界為不真。
據《漢書·yáng王孫傳》,漢武時yáng王孫雲:「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者歸也」。
在真幻對立論上,「不真」的形體世界為幻界,這種幻屬於非心因類型。
古漢字有很強繼承(性),體現了巫家的兩重世界觀,這是他們的根本觀念,巫為人間與神秘世界的溝通者、往來者,巫文化里,真字表現了兩重世界及形上界的神秘、本宅(老家)。
神仙思想的淵源
它在戰國、秦漢之際登上歷史舞台不是偶然的,而是此前民間原有的不死思想遭遇戰國、秦漢知識下移、社會變動的歷史背景終於浮出水面的結果。
然而在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產生前,因為沒有任何理論基礎,這類想像還只能是空想。
《老子》的宇宙論和辯證法為此后庄子的自然主義以及全力鑽研謀略、用兵等伎倆的黃老思想都提供了哲學基礎;這二者在戰國時期的發展使當時的知識文化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對神仙家而言,《老子》這兩種發展傾向所形成的不同流派——莊子的真人思想和黃老刑名思想都是其知識淵源。
神仙家的醫學淵源
神仙家祈求長生的實踐淵源於上古王官醫學。
在《漢書·藝文志》中神仙家屬於方技類,《藝文志》雲方技的淵源:「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說明神仙家是由早先的王官醫學孳乳生出的流派的。
上古王官醫學經驗積累產生的認識人體的泛系統論和「藥」的概念,為神仙家提供了最初的理論框架和知識基礎。
以後,在一種執著相信不死的信念下,才有了服食煉丹、導引行氣等實踐。
因此,王官醫學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積累是神仙家最初的知識來源。
神仙家的數術淵源
神仙家的實踐淵源除了王官醫學外,還有大量數術知識,這是前人較少注意的。
事實上,數術知識在方士們的實踐中占很大比重,正是靠著數術知識的滲入和完善,神仙家們才在早期不成熟的各種實踐基礎上總結髮展成完善的服食(包括辟穀、行氣、導引、內丹等)和煉丹術。
在神仙家實踐的早期,數術和服食煉丹等實踐結合得還很粗糙,但已顯出滲入的傾向。
數術是古代科技最抽象的水平。
對神仙家來說,數術的意義在於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為神仙家實踐提供了系統的神秘主義理論框架,使神人那一境界有了可通往之的橋樑。
神仙家巫術、雜祀淵源
神仙家實踐中還有相當多的巫術和雜祀,這是因為其淵源——早期道家中神秘主義因素的存在為古已有之的迷信留有餘地。
巫術、雜祀就是這些迷信。
巫術是人們相信憑籍一定物品,通過特定手段(咒語、動作)能直接役使和控制自然力的行為。
神仙家實踐中的辟鬼、下神屬於巫術。
《郊祀志》記李少君能「使物」,如淳曰:「物為鬼物也」;《史記·封禪書》記欒大夜裡在家中以法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這些都是以巫術役鬼的內容。
役鬼術並不是神仙家們發明的,而是有古老的淵源。
《風俗通義·祀典》引《黃帝書》:「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檢閱百鬼……,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
巫術和雜祀是神仙家實踐中不得不借用的神秘主義方式。
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下,為了達到不死的目的,方士們除了努力尋藥煉丹外只能乞靈於巫術和求福於神靈,因此,古老的巫術和雜祀也成為方士們實踐的組成部分。
神仙家的特點
神仙家並非這些淵源簡單的組合,而是在戰國以降社會變動的條件下產生了質變,最終自成一派。
這些質變之處就形成了它的特點。
它最初是人們的想像,在道家精氣概念產生後,原先在王官中的數術、醫學等知識都成為方士們探尋不死的手段。
因為思維的荒誕,技藝的原始,雜祀、巫術也充斥其中。
但服食養氣的產生使它有別於原先以診病為主要目的的醫學(經方之學);煉丹的產生則揭開了古老化學發端的序幕;五行的滲入使巫術變得逐漸精緻複雜,這些都是它不同於其王官學術淵源的部分。
也正是這些內容,在往後的發展中由涓涓細流逐漸匯合,再壯大成洪流,最終形成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
道教神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
「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
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道教認為聞道有先後,德道有高低。
道家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
道家認為神仙只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而沒有等級地位之別,神仙以濟世度人為宗旨。
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敬神仙。
道教神仙品級:第一品,九天真王;第二品,三天真皇;第三品,太上真人;第四品,飛天真人;第五品,靈仙;第六品,真人;第七品,靈人;第八品,飛仙;第九品,仙人。
[5]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
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
」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
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
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
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
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
」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
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
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
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
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天仙品位
亦稱「仙人」、「飛仙」、「大羅金仙」,宋時定佛陀為「大覺金仙」。
指居於天府、能舉行飛升的神仙。
《天仙品》:
「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抱撲子內篇、論仙》與《仙術秘庫》均其列為第一等。
《墉城集仙錄》將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若從修煉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煉之最上乘。
丹道中所指的「煉虛合道」的大成景界。
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
天地閉時而不同閉;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神仙品位
亦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
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
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
」「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
」莊子曰:「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熱「,」「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從修煉角度上看,神仙為修煉之上成。
丹道上講為煉神還虛的乳哺階段。
此時鍊形化炁,胎仙自化,陽神已成,脫質升舉。
即運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為一,心無生滅,息無出入。
重濁之形,化為輕清之炁;純陽之體,盡為神通萬化。
屆時體變純陽,陽神已成,具有神通萬化之功能。
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無神通力之仙。
據《天隱子》記載,在地為地仙。
《仙經》云: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
地仙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屬於中等仙人。
據《仙術秘庫》載,地仙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
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游閒之仙,為仙品中之中乘。
《秘要經》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
」從修煉角度上看,地仙為修煉之中成。
丹道上講指完成煉炁化神的胎養階段。
此時能夠在長壽的基礎上證到長生,但是尚無神通變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
此時仍有呼吸和飲食,形質未能全部化為輕清。
但修煉至此,容光煥發,步履輕疾,壽増無量。
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
《鍾呂傳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無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又稱:「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於小成,行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
如絕五味者,其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貽吐納之訓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
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
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
」《金丹真傳`序》曰:「補完氣血,復成乾體,復得外藥,結成內丹,此人仙也。
」《武術匯宗》:「有從下關用功者,不使真氣泄於陽關,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延壽於數百年,或延壽於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
」從修煉角度上看,人仙為修煉之下成。
丹道上講指煉精化炁的築基階段。
此時修煉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
其方法有: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采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樂延年,但有形之軀最終必壞。
鬼仙品位
又稱「靈鬼」。
指修道者未能煉至純陽,死後出陰神,乃為鬼仙。
《鍾呂傳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舌而已。
」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
」《武術匯宗》:「一味閉目寂坐,冥心寂照,則靜中尋靜,悟人頑空寂滅矣.而未滅盡定,只煉得一個強定之陰神,到氣盡時,陰神一出.便為靈鬼,謂之鬼仙。
」從修煉角度上看,鬼仙為修煉之最下乘。
丹道上講指僅僅限於基礎的性功修煉階段。
修證之時.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內守,悟人頑空。
到撒手了結之時,定中能出陰神,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
在修煉之時,有人年事已高,肉體衰朽,或者環境困難,無從保障,今生修成已無望,乃用此法,可出陰神,以為下輩子繼續修證.同樣屬干鬼仙。
此法有:投胎、奪舍、借屍、轉世等。
三清尊神的形成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已十分龐雜,但散亂無序。
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開始出現。
在這神譜中,陶弘景將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諸神。
七個等級高低有別,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
各等級除了中位主神外,還有左右諸位神仙,數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級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
第三等級左位50餘神,右位30餘神。
這些左右諸神仙,有的是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或聖人先賢,如第三等級的孔子、顏回、莊子、第七等級的秦始皇、漢高祖、齊桓公、晉文公、魏武帝、劉備、李廣、韓遂、孫策、徐庶等。
有的是道教著名領袖,如第二等級的魏華存、許穆、許擁是道教上清派的創始人,徐來勒、葛玄是靈寶派的創始人,而第四階次的張陵是天師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論家。
有的是神話傳說人物,如第三階次的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第四階次的赤松子等等。
總之,神譜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無人知曉的人物,難以考其來源,有的與道教關係不大,像孔子也拉進神譜,顯得不倫不類。
除陶的神譜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神譜,其結構和內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神譜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闕帝君等為最高神,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為最尊,而天師道則尊老子為最高神。
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三清神的出現,標誌著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三清」尊神的建立,卻經歷了一較長的發展過程。
道教初創時,是以老子為其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尊奉為最高神靈。
例如于吉等人所編的《太平經》和張陵等人所造作的道書,皆託名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謙之所撰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和《錄圖真經》以及他的「天師」稱號,皆託名老君所賜。
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內的早期道教的一個共同特點。
乃至以後的全真道道統淵源,仍稱太上老君傳於金母,金母傳白雲上真,白雲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鍾離權,鍾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
將全真道統上溯到老子,並尊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
及至東晉中後期上清、靈寶等道派出現後,對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
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與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
在這兩派的經書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擺在一個次要的地位,有些經書甚至把它作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
這種分歧,在《魏書·釋老志》和《隋書·經籍志》對道教的介紹中,便可明顯地看出來。
《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說:「道家之原,出於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
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
」[3]②這顯然是反映了天師道以老子為最高尊神的思想。
《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四則稱:「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
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
」①這明顯是以元始天尊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傳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
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三個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經書既有大中小之分,則造說這些經書的教主也勢必會有先後等級的差別,在《雲笈七箋》卷六《三洞經教部》之《三洞並序》里即稱:「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後法三種分別。
」③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間,如何劃分先後等級的差別呢?故道教又有「一氣化三清」之說。
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經》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氣所化之意,在《三洞並序》中說:「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
」④即是說,三洞的本元,都是來自同一的道氣,只是應用不同,才分為三個不同的名稱。
儘管如此,但具體到究竟是由誰一氣化三清呢?則又有不同說法。
一種意見是認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氣所化而成。
如大約為東晉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說:「三天最上號日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燕,化為三清天也。
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①這種說法,並未解決三清尊神之間先後等級的實質問題,而且還會引來住大羅天的尊神是誰,三清尊神是否為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問題,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氣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張之。
《三洞並序》引證《業報經》和《應化經》說:「天尊日:吾以道氣,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
吾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
……吾以延康元年,號無始天尊,亦名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②這就說,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的化身,三洞經書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所說,這樣對道教各派便不會產生等級高下之分,導致教派之間的矛盾了。
不過這很明顯是代表上清派的說法,《隋書·經籍志》採用之。
道教的另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老子一氣所化,這主要以天師道為代表的道士們的思想。
這種思想,其淵源甚早。
早在道教正式產生之前,就開始對老子進行神化。
東漢明帝(57_75在位)、章帝(76—88在位)之時,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聖母埤》即稱:「老子者,道也。
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4]①這裡便把老子與道合而為一,而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為造物主,當然也就是至高無上的神靈了。
早期道教繼承並繼續發揮了這一思想。
在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中便說:「老子者,得道之大聖,幽明所共師者也。
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
住無所住,常元不在。
……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為無為,莫不畢究。
」[5]②傳為張陵(或張魯)所作的《老子想爾注》,也把老子作為道的化身,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6]③。
《雲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總敘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經序》說:「老君體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窮手無窮,極乎無極也,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道德之至純,浩浩蕩蕩,不可名也。
……堂堂乎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稟之得生……故眾聖之所共宗。
」④其後南宋謝守灝所撰編的《混元聖紀》、《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覆地說:「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
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⑤又說:「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
」⑥又說:「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宗,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
」⑦又引唐尹文操的話說:「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跡有內外不同,由能應之身或異也。
」①並稱他「秉生成之柄,鎮造化之原,故在天為眾聖之尊,在世為萬教之主。
謂之老子者,道之形也,應既不一,號亦無量,或三十六號,或七十二名。
」②又說:「老君在天皇時,號玄中大法師,亦日通玄天師,出《洞真經》一十二部,以無極大道下教人間。
在地皇時,號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經》一十二部,化人以無上正真之道。
在人皇時,號盤古先生,出《洞神經》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無為之道。
」③
按照這種說法,則是三洞經書,皆由老子所造作。
不僅如此,甚至還說:「老君於三皇時說經,世謂之《三墳》之書,久失其傳,兼累世所說經,多藏瓊室瑤台,或秘龍宮海藏,神真保護,世莫得聞,今所傳者,太山一毫芒爾。
」④這就是說,三洞之外的眾多經書,也系老子所造。
我們知道,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為最終目的,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天師道一系從東漢以來即將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與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
「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因而作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當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靈了。
那末,老子一氣化三清之說,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寶經,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於元始天尊」⑤的一段話與全文主題不類,應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權編輯《道藏》時所添改的觀點。
魏晉道教有另兩種創世說存在,一種也就是元始天王創世。
另一種是太上老君創世,也是被歷代皇帝推崇與說的最多的。
不過,唐代四川「三寶窟」開始供奉道教神像。
儒教神仙
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認為,儒有三科,關達、類、私之名,達名為儒。
儒者,術士也。
(《說文》。
)儒之名蓋出於需。
需者,雲上於天,而儒亦知天文,識旱潦。
儒是指一種以宗教為生的職業,負責治喪、祭神等各種宗教儀式。
他說:「儒本求雨之師,故衍化為術士之稱。
」儒最早是殷商教士,是儒教(非儒學)神職人員。
昊天上帝創世化育萬民,自先秦起儒教百神,組成像人間官僚系統那樣的等級體系。
每個神的品級、爵位,一般說來,是由儒者規定的,並載入國家祀典。
平素,它們依照規定,享受一方祭祀,如同諸侯的有封地和食邑;大祭時,則依品級配享、從祀於天壇之上。
不入祀典的,被稱為「淫祀」。
「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山河湖海,原則上都是儒教的神祇。
各種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也是儒教的神祇。
那些對人有益或者與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植物,也可以成為儒教的神祇。
各種著名的人物,也都可以作為儒教的神祇。
但是他們成為神祇,必須得到國家的認可,納入祀典。
否則被認為是「淫祀」,即超出規定的祭祀。
這樣的祭祀遭到儒教的反對,認為它不會帶來幸福:「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淫祀無福。
」儒教為一神主多神崇拜,尊敬的神仙是仁義聖道的體現。
所謂非其所祭,就是說祭祀那些不該由自己祭祀的神祇。
依照儒教的祭祀制度,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下的名山大川,祭祀所有的神祇。
而諸侯不能祭天,只能祭祀處於自己境內的名山大川。
普通百姓,能夠祭祀的公神就更少,除了灶神,幾乎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
因此這些神祇在道教里供平民崇拜,道教里的高級神祇少數來自儒教,但更多來自民間神話信仰,天神比地神尊貴,也比人神尊貴,但在道教中,三清地位要高於上帝玉皇。
儒教和道教的神祇對應關係如下:
天神
儒教
道教
上帝
昊天上帝
昊天金闕玉皇上帝
五方帝(東)
青帝靈威仰
青靈始老蒼帝君
五方帝(南)
赤帝赤熛怒
丹靈真老赤帝君
五方帝(中)
黃帝含樞紐
元靈元老黃帝君
五方帝(西)
白帝白招拒
皓靈皇老白帝君
五方帝(北)
黑帝汁光紀
五靈玄老黑帝君
北極星
中天紫薇北極大帝
七曜
日、月、歲星、熒惑星、鎮星、太白星、辰星
五星七曜星君
慈輝朱日天尊,妙果素月天尊[6]十二辰
十二辰
四值功曹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
四靈二十八宿
風雨雷電
風伯、雨師
風伯、雨師、雷公、電母
地神
皇地祇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祈
城隍為《周宮》八神之一
城隍社稷
土地
五嶽、四鎮、海、四瀆
東嶽大帝、河神、海神
最高神
儒教信奉的最高神,是天。
在儒教經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稱號是上帝,或稱帝,天帝。
皇天上帝的名稱來自《尚書·召誥》:「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
」《論語·堯曰》:「敢詔告於皇皇后帝」。
《尚書·堯典》:「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群神。
」中國古代的上帝,就是當時中國人的祖宗神。
其中最優秀者,是黃帝和炎帝。
而所謂「炎黃子孫」,首先是說,天子們的家族,乃是黃帝或炎帝的後代,後來就成為中國一般人祖宗的代稱。
也就是說,秦漢及其以前,中國古人所信仰的上帝,乃是他們的祖宗。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至上神名字被依據《周禮》正式確定為「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的意義,則依據儒者毛氏對於《詩經·黍離》中「悠悠蒼天」的解釋,認為昊天的意思是「浩大元氣」,而上帝的意思是說,天就像君主一樣統治著世界。
按《開寶通禮》,元氣廣大,則稱昊天。
據遠視之蒼然,則稱蒼天。
人之所尊,莫過於帝,托之於天,故稱上帝(《宋史·禮志》)。
到了宋代,儒者程頤對於昊天上帝作出了進一步解釋,認為那一團元氣的自然之天,乃是上帝的身體;存在於元氣之中並且和元氣不可分離、主宰著元氣的天理,就是上帝。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或者上帝,就是理。
這樣的上帝觀經過儒者朱熹的認可,成為元明清時代上帝觀念的正統解說。
「天者,理也;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23]
儒教聖人
儒者們認為,上帝給人類指派了君和師,讓他們來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是上帝的代表。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
」「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測量,故能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
知周萬物,樂天知命,安土敦仁,範圍天地,曲成萬物,通乎晝夜,此皆神之功用也。
作《易》者因自然之神以垂教,欲使聖人用此神道以被天下,雖是神之所為,亦是聖人所為。
」「神道微妙,寂然不測。
人若能豫知事之幾微,則能與其神道合會也······言凡物之體,從柔以至剛,凡事之理,從微以至彰,知幾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是合於神道,故為萬夫所瞻望也。
萬夫舉大略而言。
若知幾合神,則為天下之主,何直只雲萬夫而已,此知幾其神乎者也。
」[24]「聖人之神道設教,觀乎天而得之,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
神天之所以為天也,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聖人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聖人之所以為神也。
」「陰陽所育,稟氣呈形,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雲雨,春夏以生長之,秋冬以殺藏之。
斯則德刑之設,著自神道。
聖人處天地之間,率神祇之意。
」[25]
君王是昊天上帝之嫡長子,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
君王(皇帝)本身就是政教合一的最高權威,壟斷了世俗與精神世界的權力。
儒教教義的最終解釋權始終是通過科舉考試掌握在皇帝-官僚手中的。
聖人是上帝的使者。
孔子死後,按照傳統的祭祀原則,他可以在家鄉享受自己後人的祭祀,也可以享受學生們的祭祀,但不是國家的公神。
漢初,劉邦路過孔子家鄉,曾經祭祀過孔子,然而那僅僅是個人行為,是一個後人對於先聖或者先賢的崇拜。
西漢中期,天災頻發,社會動亂。
儒者梅福認為,這是由於未能妥善安排對於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發怒。
當時的國家政權接受了梅福的提議,封孔子為商湯的後代,接續先王的祭祀。
到東漢,國家才正式把孔子作為國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個縣都要建廟祭祀孔子。
每年春秋兩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兩次小祭。
大的祭祀起初由學官主持,後來改由地方官主持。
唐代以後,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孔子的封號也不斷增加。
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這是孔子生前沒有料到的,正如老子被道教奉為教主沒有被老子料到一樣)
孔子成為國家公神以後,儒者們的宗教地位也相應提高。
唐代為孔子設立「從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
最早選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對於注釋儒經有重大貢獻的儒者,後來擴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歷代著名的儒者。
宋代,從祀制度逐漸完備起來。
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稱為「四配」,他們是顏回、曾參、子思和孟軻。
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個優秀弟子。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再次是「先賢」,祭祀那些親自接受孔子教導的弟子們。
最後是「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後歷代最優秀的儒者。
而後來的儒者,也以死後能夠進入孔廟成為先儒為最高的榮譽。
上帝為主泛靈論
儒教百神,組成像人間官僚系統那樣的等級體系,而已昊天上帝為首。
每個神的品級、爵位,一般說來是由儒者規定的,並載入國家祀典。
平素,它們依照規定,享受一方祭祀,如同諸侯有封地和食邑;大祭時,則依品級配享而從祀於天壇之上。
不入祀典的,被稱為「淫祀」。
「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山河湖海,原則上都是儒教的神祇。
各種自然現象,風雨雷電等,也是儒教的神祇。
那些對人有益或者與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植物,也可以成為儒教的神祇。
各種著名的人物,也都可以作為儒教的神祇。
但是他們成為神祇,必須得到國家的認可,納入祀典。
否則被認為是「淫祀」,即超出規定的祭祀。
這樣的祭祀遭到儒教的反對,認為它不會帶來幸福:「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
淫祀無福。
」
祭祀
所謂「非其所祭」,就是說祭祀那些不該由自己祭祀的神祇。
依照儒教的祭祀制度,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下的名山大川,祭祀所有的神祇。
而諸侯不能祭天,只能祭祀處於自己境內的名山大川。
普通百姓,能夠祭祀的公神就更少,除了灶神,幾乎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
孔子是國家的公神,但是按照規定,只能由儒者進行祭祀。
官員可以祭祀孔子,因為獨尊儒術的國家,官員一般也都是儒者。
「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天子視學,也須祭先師。
天子出征歸來,要向先師行獻俘禮,報告成功。
」
在歷史上,儒教國家對於民間不斷興起的神祇祭祀,一般有三種態度。
其一是將它們「招安」,收歸國有。
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城隍、關帝、梓潼神(文昌)和媽祖。
其二是禁止。
歷代都有作為國家官吏的儒者,其中如曹操、狄仁傑等,禁止他們認為危害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神祇祭祀,拆毀廟宇,破壞神像。
其三是不收不禁,在國家遭遇大難大災時,甚至也會委派國家官吏去向這些神祇祈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上一篇:北埔香蕉莊園養生地-新竹北埔老街附近香蕉莊園養生休閒地出售/土地使用分管協議
下一篇:老子+莊子/河南「老子傳說」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莊子還對聖人學說的積極性懷疑,認為聖人可以使一人變好,也使三人變壞/莊子說「聖人生而大盜起」/莊子還被認為是最早的無政府主義者[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RSS訂閱
POWEREDBY
(登入)
人在物質中找不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源自照顧自己和愛其他人
月曆
«
七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連結
姜太公廟smallpdf我的google日曆messagesme姜太公後裔連結貼上新增文章後台編輯桃園姜太公廟姜Podcast
姜太公廟
https://www.facebook.com/tom0952095331/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为什么古代那么多人会想着成仙? - 知乎
不出所料,又是一个满是“仙学”、“丹家”鼓吹手们群聚而来的问题。 茹芝草,吞津液,熊经鸟引,烧铅炼汞,欲求长生。 捉龙虎,配坎离,婴儿姹女,养就圣胎,冀图飞升。
- 2天庭如何處理私自修煉成仙的人? - 資訊定製
神仙有別,神是神,仙是仙。 人修煉成仙需要有很多階段,到了一定階段以後要經歷天劫(雷劫)。渡劫成功方可飛昇成仙,渡劫失敗魂飛魄散墮入混沌。
- 3「神」與「仙」的差別-呂純陽曰:「能識人者為神 - 姜朝鳳宗族
仙是人經過修道或種種修煉,簡單地說其實是道教的聖人,且有過一定的磨難,終於得道(得道成仙),比如呂純陽(呂祖)、黃初平(黃大仙)等/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 ...
- 4什麼樣的人和物可以修煉成仙? - 人人焦點
《西遊記》中妖怪神仙衆多,他們的來源也千奇百怪,除了由人變爲神仙之外,還有許多並不是人,那什麼樣的東西能成仙?他們又是如何成仙的呢?
- 5《#道士得道成仙是個怎樣的過程》 #道教認為人通過修煉
《度人經》云: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一直説「得道成仙」, 在「成仙」之前, 還先有「得道」二字。 #道就是宇宙運行的規律和法則,那麼修道之人如果掌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