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眷村的創建與演變---以台南市眷村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玉法 1997 《中國現代史(下)》。
台北市:東華書局。
洪惠冠總編 1997 《新竹眷村文物專輯》。
台灣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竹籬笆內 ...
Skipnavigation
中文
English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NCHUInstitutionalRepository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DSpace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NCHUInstitutionRepository
文學院
歷史學系所
請用此HandleURI來引用此文件:
http://hdl.handle.net/11455/10388
標題: 戰後台灣眷村的創建與演變---以台南市眷村為例TheEstablishmentandDevelopmentofJuanVillageinTaiwanduringthePostwarPeriod---ACaseStudyofTainanCity
作者: 謝珍慧Hsieh,Chen-Hui
關鍵字: JuanVillage;眷村聚落;culturalchange;ethnicidentity;族群意識;集體記憶;文化變遷;族群身分
出版社: 歷史學系所
引用: 參考書目
一、基本史料
內政部編印
1977《中華民國四十五年五十五年五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普查資料之
分析》。
台北市:內政部。
黃仁霖英文遺稿,張玉蓀譯述
1983〈接收美軍源物資與主持聯勤總部〉,《傳記文學》,43(1):31–33。
台南市政府編
1984《台南市區里簡介(南區)》。
台灣台南:台南市政府。
李如南
1988《台灣地區軍眷村更新配合都市發展之研究》。
台北市:中華民
國都市計劃學會。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989《國軍後勤史第五冊》。
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杜聿明等
1991《國共內戰秘錄¬—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台北市:巴比倫出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992《國軍後勤史》。
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陳奮雄纂,宋義祥、鍾和邦主修
1994 《仁德鄉志》。
台灣台南:仁德鄉公所。
張讚合
1996《兩岸關係變遷史》。
台北市:周知文化。
潘國正
1997《竹籬笆的長影:爸爸媽媽口述歷史》。
台灣新竹:新竹市立文
化中心。
張玉法
1997《中國現代史(下)》。
台北市:東華書局。
洪惠冠總編
1997《新竹眷村文物專輯》。
台灣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竹籬笆內的春天:新竹市眷村的故事》。
台灣新竹:新竹市立
文化中心。
張德南
1997《新竹市眷村走過從前:眷村的影像歲月》。
台灣新竹:新竹
市立文化中心。
陳梅卿
1997《高雄縣基督教傳教史》。
台灣高雄:高雄縣政府。
古碧玲、顏涵正
1999《寄情眷村時:眷村影像田野調查》。
台北市:台北市新聞處。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9《台北市眷村文化保存與發展座談會紀錄》。
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莊永明策劃
2000《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1895-2000》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何思瞇
2001《台北縣眷村調查研究》。
台灣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林松
2004《眷念:新竹市眷村博物館文物專輯》。
台灣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台南縣選舉委員會編印
2005《94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候選人在台南縣各投開票所得票數一覽表》。
台灣台南:台南縣選委會。
彭大年主編
2006《眷戀─陸軍眷村》。
台北市:國防部部辦室。
林海清主編
2006《眷戀─海軍眷村》。
台北市:國防部部辦室。
陳溪松主編
2006《眷戀─空軍眷村》。
台北市:國防部部辦室。
孫建中主編
2006《眷戀─憲兵與軍情局眷村》。
台北市:國防部部辦室。
二、專書與論文集
余幸娟
1987《離開大陸的那一天》。
台北市:九大文化。
封德屏
1989《四十年來家國》。
台北市:文訊雜誌社。
林嘉誠/蔡政文
1989《台海兩岸的政治關係》。
台北市: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陳鑑波
1989《中華民國春秋(下)》。
台北市︰三民書局。
「外省人」台灣獨立協會
1992《外省人˙台灣心》。
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李功勤
1992《中國現代史與兩岸關係》。
台北市:美鍾出版。
黃宣範
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
台北市:
文鶴出版公司。
張茂桂等
1993《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
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鄭洞國等
1993《杜聿明將軍》。
北京:新華書店。
陳其南
1994《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
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
郭廷以
1994《近代中國史綱(下)》。
台北市:曉園出版社。
施正鋒
1995《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
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潘美純
1995《竹籬笆今昔:一個眷村社區的歷史與文化》。
台灣台南:台南
市北區北垣社區發展協會。
吳忻怡
1995 《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
台北市:台灣
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楊放
1996《落地生根:眷村人物與經驗》。
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社。
中國時報編輯部
1997《台灣:戰後50年土地.人民.歲月》。
台北市:時報文化。
溫世仁
1997《台灣經濟的苦難與成長》。
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
朱天心
1998《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盧建榮
1999《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
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馬路灣主編
1999《大嘉南都會百科全書》。
台北市:戶外生活圖書。
遠流台灣館編著
2000《台灣史小經典》。
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陳永發
2001《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
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游啟亭
2001《台灣現代史通覽》。
台北市:人光出版社。
華中興
2001〈高雄岡山空軍眷村移民的考察〉,《高雄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88-108。
喻麗華
2001〈綜論台灣移民社會中「眷村」聚落之探討〉,《高雄研究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頁110-132。
金沖及
2002《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
書店。
徐中約著,計秋風、鄭會欣譯
2002《中國近代史》。
香港:中文大學。
林桶法
2003《戰後中國的局變–以國民黨為中心的探討》。
台北市:商務
出版社。
黃景自
2003《總統先生們與他們的年代》。
高雄市:春田出版社。
陳錦昌
2004《蔣中正遷台記》。
台北市:向陽文化。
齊邦媛
2004《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
台北市:麥田出版社。
郭冠麟主編
2005《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
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三、期刊〈學報〉論文
李棟明
1971〈居台外省籍人口之組成與分析〉,《台北文獻》,11、12:62-86。
吳翊麟
1972〈民國三十八年外交部撤退來台經過〉,《傳記文學》,12(1):
35–38。
劉毅夫
1973〈徐蚌會戰與首都淪陷〉,《傳記文學》,35(2):106–110。
呂玉瑕
1979 〈社會變遷中台灣婦女之專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的探
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5。
陳其南
1984〈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台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中國
海洋發展史論文集》,頁335-336。
南方朔
1986〈「台灣結」和「中國結」統一論〉,《中國論壇》266:31–84。
張茂桂
1986〈「省籍」類屬的社會意義〉,《中國論壇》,266:34–39。
王禹廷
1988〈國共分合勝敗殊途(一)〉,《傳記文學》,52(6):9–15。
林美容
1990〈族群關係與文化分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
93–106。
胡台麗
1990〈芋仔與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107–132。
林忠正
1991〈你不能說,外省人是經濟上的弱者〉,《商業周刊》,176:58–
65。
吳乃德
1992〈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台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33–61。
王明珂
1993〈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黃宣範
1993〈眷村人的「台灣人」經驗〉,《台灣風物》,43(2):97–111。
王甫昌
1993〈光復後台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初探〉,《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6:43–96。
1994〈族群同化與動員-台灣民眾政黨支持之分析〉,《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1–34。
何思因
1994〈台灣地區選民政黨偏好的變遷:1989-1992〉,《選舉研究》,
1:39–52。
趙剛、侯念祖
1995〈認同政治的代罪羔羊-父權體制及論述下的眷村女性〉,《台
灣社會研究季刊》,19:125–163。
林本炫(國策中心研究員)
1995 〈時事評析-《眷村改建條例草案》立法平議〉,《國策期刊》,
124:32。
丁瑋
1996〈眷村與眷村文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6(4):70–111。
吳忻怡
1996〈昨日的喧嘩今安在?-從《小五的時代》談眷村少年及其相關
之文學書寫〉,《聯合文學》,12(11):140-144。
鍾麗娜
1996〈關懷國土資源-探究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闖關的大震撼
〉,《人與地》,頁32-36。
黃勝雄
1996〈族群、社會文化與空間意涵〉,《思與言》,34(3):185–240。
駱明慶
2001〈教育成就的省籍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29(2):117–
152。
四、報刊
張淑娟/新營報導
2003〈二空子弟新厝夢後年成真〉,中華日報,2003年8月1日。
潘杏惠/南縣報導
2007〈二空眷村改建在即居民憶年味〉,中國時報A10版,2007年
2月21日。
五、學位論文
張瑞珊
1980〈台灣軍眷村的社區研究-以合群、復興兩村為例〉。
台北市: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傳宇
1980〈台北市軍眷村重建之研究〉。
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
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雲霞
1981〈眷村居民我群認同感之研究〉。
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
類所碩士論文。
梅再興
1983 〈高雄市左營眷村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民國七O年市議員選舉
與民國七十二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之比較〉。
高雄市:國立中山
大學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存金
1986〈軍眷村改建國宅可行性之研究〉。
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
所碩士論文。
林家龍
1987〈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
(1983-1986)〉。
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麗蓉
1987 〈軍眷村外部空間之研究〉。
台灣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工程
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於陵
1991〈眷村:空間意義的賦予和再界定〉。
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建
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金國
1994〈眷村居民的社會文化生活空間經驗與計畫與計畫之研究-以新
竹市公學新村為個案〉。
台北市: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
許癸瑩
1994〈台灣地區的族群居住隔離-以1956、1966、1980及1990四次
戶口普查報告資料為例〉。
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林佳弘
1995〈從提升都市環境品質的觀點探討軍眷村之更新-以台南市為例
〉。
台灣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道明
1995〈眷村居民的生命歷程與國家認同-樂群新村的個案研究〉。
台
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昇
1995〈台灣眷村社區環境意義之研究-一個邊緣性城市的老舊眷村個
案(1948-1995)〉。
台灣台北: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論文。
吳忻怡
1996〈「多重現實」的建構:眷村、眷村人與眷村文學〉。
台北市: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理論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吳佳倫
1997〈眷村改建後眷戶社會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莒光新城社區為例
〉。
台灣台中:私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益誠
1997〈竹籬笆內外的老鄉們-外省人的兩個社區比較〉。
台灣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呂秀玲
1996 〈眷村的社會流動與社會資源〉。
台灣台中: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華
1997 〈眷村小說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為對象〉。
台北市:國立政
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莊雪屏
1999〈眷村意象之新聞再現與社會建構〉。
台灣台北:私立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邵世楨
2001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後居住空間使用調查之研究〉。
台北市:私
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立梅
2001 〈外省人的家:多義的記憶與移動的認同〉。
台灣新竹:國立清
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苑平
2002〈眷村台灣媽媽的自我與認同研究〉。
台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鴻業
2002〈污名、自我與歷史: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分與認同〉。
台灣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雙福
2002 〈高雄縣眷村榮家族群投票行為研究〉。
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倩如
2002〈朱天心小說研究〉。
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
論文。
安天祥
2003 〈竹籬笆里也有春天–兩名眷村子弟發展成就之個案研究〉。
台
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於華
2004 〈台南市水社眷村居民的文化與族群身份變遷〉。
台灣台南:台
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谷萍
2005 〈重探眷村生活:文化接觸下的女性情誼〉。
台灣雲林:雲林科
技大學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蕭瓊瑤
2005 〈台南市水交社眷村的環境與社會變遷〉。
台灣台南:國立臺南
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周莉菁
2006〈女性眷村文學記憶圖像之形塑〉。
台灣嘉義:私立南華大學環境
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網際網路網頁資料
〈國軍軍眷業務處理作業要點〉,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軍眷服務處網頁
http://www.mnd.god.tw/division/~defense/mil/gpwd/webs/webs/20030528.htm,2007/6/22。
都市發展陳崑福,台南市政府召開「全市未改建眷村重整專案會議」新聞稿,http://www.tncg.gov.tw/news.asp?id={28A3254C-B56B-4858-B657-032D57AF6A3}&Lang=,2007/4/21。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網站,國軍新制老舊眷村改建執行現況
http://gpwd.mnd.gov.tw/webs/plan-00.htm,2008/2/20。
張文祿,〈眷改國宅坪價6萬漲到11萬眷戶抗議國防部騙人〉,中廣新聞網
http://news.sina.co/bcc/301-102-101-102/2006-03-31/0136777635.html,2007/3/31。
顏章聖,〈國宅太恐怖住戶脫衣抗議廢土報紙塞大樑不鏽鋼柱生鏽〉,台視全球資訊網http://www.ttc.com.tw/news/html/095/07/0950718/09507184343501L.htm,2007/01/18。
仁德鄉公所網站統計資料
http://www.rd-house.gov.tw/pages/ziliao_1_2.html,2007/8/3。
新竹眷村博物館網站
http://ww.hcccb.gov.tw/chinese/13museum/mus_b02.asp?station=104&museum_d=27,2007/2。
桃園縣政府網站http://www.tycg.tw/cgi-bin/SM_theme?page=3e816b10,2007/2/8。
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站http://www.nwl.ors.tw/,2007/3/3。
志開國小網站-學校歷史---志開之前世今生。
http://students.zkes.tn.edu.tw:81/navigator/indes2.php?target=8,2007/4/22。
台灣佛教慈濟善世界基金會
http://www2.tzuchi.org.tw/tc-brief/index.htm,2007/7/2。
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7/7/2。
摘要: 「眷村」是一個特殊的移民社會,它可說是台灣社會特別歷史時期的產物,也是一種時代的現象反映。
民國38年中央政府自大陸撤守台灣,當時陸續來台的外省籍人數,約占當時台灣人口數的9.9%,軍方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去安置如此龐大人口的居住問題,故因陋就簡地增建簡易集約式社區,安置軍眷。
民國38年台南市便已有了眷村,大多數是由日本遺留下來之宿舍改建而成,民國四O年起在台南市區外圍大量興建眷村,至今已幾十年。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眷村逐年進行改建,此一特有的空間型態將消失殆盡,眷村的第一代已日益凋零,特有的眷村文化也因各種因素而日趨消失,故保留眷村歷史的紀錄應是刻不容緩且具歷史意義。
本研究以過去外省族群與眷村居民所做的研究與文獻為主,探討眷村緣起、背景、改建或遷村;並以台南市的眷村為例,論述眷村歷史文化演變與族群認同,主要藉著外省人、原住民與在地人,透過各種經濟活動、文化交流、通婚等方式逐漸融合外,並了解眷村改建前後的實質環境,眷村居民經時間變遷及環境改變,所產生的新居住模式與型態。
“Juanvillage”isaspecialsocietyofemigration.ItcanbesaidtobeaproductofhistoryinthesocietyofTaiwanandareflectionofphenomenainmoderntimes.InYear38oftheRepublicofChina,thegovernmentoftheRepublicofChinawithdrewtoTaiwan.Atthattime,thenumberofpeoplewhocamefromChinaoccupiedthe9.9%ofthepopulationinTaiwan.Themilitaryauthorityneededtosettlethelivingproblemofthehugepopulationinaveryshorttime,soitmadeavailabletoestablishsimpleandintensivetypeofcommunitytosolvetheproblem.InYear38oftheRepublicofChina,therehadbeenalready“Juanvillages”inTainan,mostofwhicharedormsthatwererebuiltintheperiodofJapaneseoccupation.SinceYear40,manyJuanvillageshavebeenconstructedaroundTainandowntown.Sincethen,it'sbeen50years.RecentlytheJuanvillagesinallpartsofthecountryarerebuiltyearbyyear.Nowthisspecialcommunitywillsoondieout.ThefirstgenerationofJuanvillageisgettingwithered,andthespecialcultureoftheJuanvillagedisappearsbecauseofmanyfactors.Asaresult,reservingthehistoricalrecordofJuanvillageisgreaturgencyandithistoricallymeansalot.ThisresearchwillstartfromtheJuanvillageorigin,formationbackground,reconstructiontovillagemovement,andtaketheJuanvillageofTainanasanexampleandprobeintoJuanvillage'shistoryculture,themainpurposeistoblendgraduallythosepeoplethroughvariouseconmicactivities,culturalinteraction,andintermarriage.
URI: http://hdl.handle.net/11455/10388
其他識別: U0005-0107200813322900
顯示於:歷史學系所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TAIR相關文章
國立交通大學 - /
GoogleScholarTM
檢查
在IR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延伸文章資訊
- 1眷村歷史 - 榮民文化網
永不凋零的眷村 · 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航空委員會(空總前身)派員來台辦理接收,台南機場部分由空軍第30地勤中隊負責辦理。而水交社亦連同一併交由該中隊接收 ...
- 2[台南散步]起飛!晴空下的眷村歷史 - 我寫,故我在
[台南散步]起飛!晴空下的眷村歷史 ... 水交社位於台南市南區,約莫在南門路、健康路、西門路與大成路圍起來的區域。日治時期明治9年(1876年)這裡曾設立「 ...
- 3【補充資料一】眷村的過去與現在
一、眷村的歷史背景. 自台灣光復以來,三軍官兵偕其眷屬先後自大陸調遷來 ... 敬軍新村:是由當時台南市的民間百姓集資興建的眷村,提供軍眷居住,以表示對軍人的.
- 4水交社(臺南市)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交社的眷村景觀在2004年6月3日以「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的名義列為臺南市市定古蹟,但2005年因為眷村改建,居民全數撤出,2007年起先後由國防部軍備局、空軍防砲第 ...
- 5二空新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文化局著手製作眷村誌為歷史留下見證, NowNews. ^ 記者張宏業╱即時報導,"知名美食家梁幼祥涉食安弊案遭拘提"[1] (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