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比了才知道,續用核電勢在必行 - 風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 · 燃煤 · 液態天然氣 · 核能—燃料運儲方便 · 核能—發電成本穩定 · 核能—發電不排放二氧化碳 · 核能—發電不造成空氣汙染 · 核能—輻射風險低. VVIP會員 會員專區 支持我們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支持我們 烏克蘭戰爭 零碳新經濟 VIP專區 Search» 中國 台積電 民進黨 羅智強 國民黨 武漢肺炎 蔡英文 日治時期 夜市 歷史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現正熱映中 熱門新聞 更多新聞 熱門分享 台灣用電量世界第一,續用核電勢所難免。

圖為除役中的核一廠(呂紹煒攝) 前言 關心電力的讀者,看看下列數字:臺灣地狹人稠,總土地面積約為世界之0.06%,人口約為世界之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31人,低於孟加拉的1,261人,高於韓國的534人、日本的342人、是德國229人的3.2倍。

2019年臺灣使用電力2,500億,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8;年人均用電量10,620度,排名第9,稍低於韓國的10,701度,但高於德國的6,468度與日本的7,364度。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讓人震驚的數字是,臺灣土地單位面積的電力使用量為每平方公里776萬度,排名世界第一,遠高於第二名韓國的571萬度,是日本的3.1倍、德國的5.2倍。

民進黨政府推動「非核家園」,積極發展風力與太陽能光電,2019年風光發電量是59.3億度電,以單位土地面積來計算,每平方公里是165,000度,世界排名第9,低於日本的275,000度與德國的50萬度。

民進黨政府說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為20%,依能源局108年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規劃的風光裝置容量估算,2025年風光發電量為488億度,每平方公里的年發電量是136萬度,將是目前德國的2.7倍,我們還有四年的時間去挑戰這世界第一史無前例的企圖。

即使再生能源可以達標,還有80%的電力從哪裡來?天然氣與燃煤,都是化石燃料,都會排放二氧化碳,我們要如何面對2050年碳中和零碳排放的挑戰。

再生能源發電受天候影響,無法調度,臺灣為獨立電網,缺電時無法獲得其他國家電網的支援,所以臺灣發電設施中必定要有可調度的電力,選擇只有儲電設施,燃煤、燃氣、核能、水力。

到目前為止,甚至說可見的未來,除了抽蓄外並沒有可行的儲電方式,水力發電也受限於天然條件,臺灣可以的選擇是燃煤、燃氣、與核能。

以下我們就分別來看看這幾種方式的可行性。

燃煤 由於燃煤發電會造成空氣汙染與排放PM2.5,連運轉中的燃煤機組啟動都會造成中央與地方的對立,要興建燃煤電廠已經是不可能的奢想,加快「減煤」的步伐可能是無法避免的。

2019年臺灣燃煤使用總量為6,500萬公噸,運儲對港口已是沉重的負荷。

臺灣煤的人均年消耗量為2,769公斤,世界排名第6,高於中國大陸(2,736公斤)、韓國(2,548公斤)、德國(2,136公斤)、與日本(1,497公斤)。

臺灣燃煤的進口量為世界第5,前四名國家依序是中國大陸、印度、日本、與韓國,這四個國家都在積極推動核能發電。

減少燃煤發電被認為是追求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歐盟2019年煤的使用量517,000萬噸,較2018年減少112,000萬噸(減少17.8%)。

美國2019年的燃煤使用量也較2018年減少12%。

英國1990年時全國煤使用量為10,700萬噸,2018年為1,300萬噸,2019年900萬噸,英國2015年已宣布2025年將關閉所有的煤電廠。

英國規劃用核能、再生能源、與燃氣替代核能發電。

2018年英國核能發電量為650億度,占比為20%;英國有新核能機組興建中,且著手發展模組化的小型動力反應器。

液態天然氣 依民進黨政府的規劃,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為50%。

臺灣供電系統中目前燃氣機組總裝置容量為1,781萬瓩,2025年以前要興建完成7部大型機組,擴充1部機組,總增加的裝置容量達966萬瓩,後續還要增加560萬瓩。

2019年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為1,658萬噸,2020年為1,775萬噸,經濟部能源局105年的預估這兩年的進口總量分別為1,590與1,640萬噸,該份報告預估2025年的需求是2,354萬噸,可能遠遠低估了需求。

國家高度依賴進口液態天然氣發電,燃氣長途運輸易受國際情勢的影響,燃料的安全儲存量都會直接影響國家能源供應安全,進而衝擊國家安全。

天然氣能量密度低,體積龐大,多以輸送管直接傳輸。

但是某些地區需要將天然氣冷卻至零下162oC液化,以船運的方式送到接收站,短期儲存,使用時以海水氣化,再以輸送管送到電廠使用。

臺灣目前只有兩座液態天然氣接收占,已經超限運轉達108%。

目前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計畫除了觀塘的中油三接外,還有臺中中油二接的擴建與臺電協和與臺中接收站的興建。

109年年底公布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提到2025年天然氣接收站的容量為2,620萬公噸,如果不敷使用,或者未如期完工,會引發一場經濟與社會的大災難。

臺灣2019年天然氣的使用量世界排名31,天然氣進口量排名第12,以液態天然氣形式的進口量排名第6,前五名的國家依序是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印度、西班牙,與燃煤進口量排名一致,多了一個西班牙,該國2018年核能發電量558億度,占比20%。

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除了燃料供應的風險外,還要承擔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對發電成本的衝擊。

日本通產省網路公布的數據,2014年5月到2021年3月間,天然氣價格最高每百萬英熱單位18.3美元,最低為2.6美元;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價格由5.6美元飆到10.9美元;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價格由2.6美元飆到16.3美元。

燃氣價格如雲霄飛車般的震盪,勢必對天然氣發電成本帶來極大的衝擊。

以臺灣電力公司的時機為例,2014年臺電天然氣發電成本為3.93元/度,其中燃料占91%、折舊占5.1%、利息占0.4%、運維占3.5%。

2015年天然氣價格走軟,每度天然氣發電的燃料價格由3.57元降到2.35元,而天然氣發電成本也由3.93元降為2.68元,亦即天然氣降低52%,燃氣發電成本降低46%,而該年臺電公司天然氣發電的占比是35.7%,故平均發電成本由每度2.31元降為1.96元,降低18%。

若天然氣漲價,影響的趨勢會是一樣的,天然氣上漲幅度打9折,差不多就是發電成本的漲幅,如果50%電力來自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價格波動的45%,就是發電成本的變動。

化石燃料價格受到許多人為與非人為因素的影響;請問,是否有人可以預知五年後的化石燃料價格! 大量倚賴天然氣發電的兩大致命傷是燃料供應與發電成本的穩定性,這兩項會影響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燃料成本與供電成本的穩定性是過度依賴天然氣的兩大致命傷。

圖為大潭藻礁與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工程(三接)。

(柯承惠攝) 核能—燃料運儲方便 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重量輕,運輸貯存方便。

一部核能機組每次換燃料可使用18個月,所需要的燃料約為100噸,核能發電通常會在發電廠儲存下一燃料週期使用之燃料,故安全存量最短為18個月,最長為36個月。

臺灣能源超過99%依賴進口,核能發電的使用可以提升能源供應的安全。

核能—發電成本穩定 核電廠的高建廠成本,使得核能發電燃料鈾的採購成本占總發電成本比例低,故其發電成本穩定,核電廠一旦興建完成,其發電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

在以臺電實績為例,2014年臺電天核能發電成本為0.96元/度,其中燃料占35.9%、折舊占8.8%、利息占21.8%、運維占33.5%,其中已包括每度電0.35元的後端營運基金,作為拆廠與核廢處置的費用。

購買燃料費用為每度0.34元,真正用來購買鈾物料的可能只占20%,其餘為燃料束的製造費用。

適當的使用核能發電能降低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風險。

核能—發電不排放二氧化碳 溫室效應氣體在大氣中累積導致氣候變遷,已經被公認為人類所面臨最大的危機,積極減少碳排,訂定達到碳中和或碳零碳的期程,已是無法逃避的挑戰。

歐洲先進國家要求產品標示所謂的『碳足跡』已經是一種趨勢,也就是標示產品製造所產生二氧化碳的量;『碳足跡』未來會成為競爭力一部分。

核能發電不靠燃燒產生能量,故發電時都不會排放二氧化碳。

先不論國際上是不是已認定核能是綠能,甚至是不是同意核能是潔淨能源,在計算碳排放量時,核能發電的碳排量就是0。

增加核能發電比例,可以降低單位發電量的碳排,也會降低產品的碳足跡。

2019年臺灣因化石燃料使用所造成的碳排為28,031萬噸,世界排名第21;年人均排放量為11.89公噸,排名11;韓國排名9(12.57公噸)、德國排名14(8.42公噸)、日本排名15(8.38公噸)。

年人均碳排的前5名國家是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洲、與加拿大。

排名前11的國家中,除了韓國與臺灣外都是化石燃料出口國。

在評比二氧化碳排放時,有一個參考指標是,單位購買力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臺灣是0.483公斤/美元(2015年幣值),高居全球第三名,前兩名是南非與哈薩克,都是燃煤使用大國。

南韓0.321公斤(排名12)、日本0.196(排名25)。

大量使用核能的法國只有0.104公斤。

這個數字差應該會反映在國產品的碳足跡上,待核二與核三4部大型無碳核電機組退休後,而再生能源發電無法遞補,這個數字還會惡化。

臺灣數字這麼差應該與我們工業結構有關,也許這也是護國神山的威力吧。

核能—發電不造成空氣汙染 燃煤發電與燃氣發電都會排放汙染物與PM2.5,會致癌與造成呼吸道疾病。

世界平均,每兆度的發電量,燃煤造成17萬人死亡,核能為90人(已納入車諾比爾災變的影響)。

換算為每億度燃煤發電因空汙造成17人死亡,臺灣109年燃煤發電1260億度電,造成21,420人死亡。

若以核能發電替代燃煤,甚至燃氣發電,一定可以改善臺灣的天空。

核能—輻射風險低 人們對核能的恐懼源自對輻射的懼怕,但人類生存的環境即具有輻射,輻射來自宇宙射線、地殼泥土中的放射性核種、以及核武試爆殘留在大氣層的人工製造之放射性核種。

臺灣自然背景輻射計量約為1.6毫西弗,醫療行為、長途飛行、高山健行、甚至泡溫泉都會增加個人接受的輻射劑量。

民眾擔心核電廠發生類似美國三浬島、前蘇聯車諾比爾、與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時,大量放射性物質外釋所造成的健康效應。

三大核電廠事故中,只有車諾比爾災變有數十位電廠工作人員與消防隊員受到輻射傷害,某些範圍的民眾接受到的輻射劑量會增加致癌的機率。

車諾比爾災變發生的肇因為該類型反應器的特質,該類型反應器為前蘇聯體系所特有,並沒有外銷到其他國家。

臺灣與所使用的反應器完全沒有發生類似車諾比爾災變的可能。

三浬島與福島事故均沒有任何人接收到超出安全顧顧的劑量。

三浬島事故發生的原因為運轉人員的文為誤失,以及電廠運維制度的缺失,核能業界與法規管制單位事後確實的檢討與改善,歷經40餘年,類似的事故未再次發生。

福島事故是地震與海嘯天然災害引發的事故,福島一廠的安全設計足以因應超大的地震,但後續的海嘯毀掉瞭電廠,事後的調查顯示,若運轉人員及時採取措施,放射性物質的大量外釋是可以避免的,運轉人員在等待長官命而錯失機會。

日本女川電廠承受的地震與海嘯都較福島一廠為劇,但並未發生任何事故。

福島事故是天災造成的,但人禍才是事故不可收拾的主因。

有人不願意接受發生機率極低之核電廠嚴重事故,放射性物質外釋之輻射傷害的風險,確要別人接受不使用核能發電之經濟被窒息的風險,以及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所衍生的健康風險。

任何發電方法都有其建康風險,以火力發電而言,空氣汙染帶來的健康效應是必然,而核電廠因地震或海要發生嚴重事故,造成輻射物質外釋事故是偶然。

在經濟窒息過程中,受害最大的將是廣大的中產階級與弱勢族群。

核電的選擇是風險的選擇。

核能—核能廢料是已經存在且必須解決的問題 核能發電產生之低階核廢料與使用過核能料的處置,國際上已有許多成功的先例,或者是完善的規劃;與其說核廢料的處置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政治問題。

不論臺灣是不是繼續使用核能發電,核廢料的處置是一個已經存在,也無法逃避的問題。

核能—臺灣有經驗豐富的團隊與制度,可有效與安全的使用核能 臺灣目前三座核能電廠已經運轉超過30年,臺灣三座核能電廠提供了穩定且價格穩定的基載電力供應,減少臺灣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協助臺灣度過第二次能源危機與多次的化石燃料價格飆漲。

三座核能電廠折舊成本已經非常的低,2011~2015年核能發電成本分別為每度0.69、0.72、0.95、0.96、1.15元。

2013年後端處理基金由0.17元/度提高為0.38元。

2015年核能發電成本較高的原因為立法院不當介入核電廠的營運,核能電廠發電量由2014年的408億度驟降為2015年的351億度。

世界上多座同型機組的核電廠,都預計運轉到60年,美國有幾部機組已拿到80年運轉許可。

2011年Nucleonicsweek期刊評比,臺電公司核能電廠的運轉績效,在2010全球排名第2。

而在2011年世界核能發電協會(WANO)的評比中,關於核能安全的幾項重要指標,如機組能力因數(代表機組發電績效)、臨界7000小時非計劃自動急停(代表機組跳機指標、安全系統績效(機組安全指標)、燃料可靠度等,臺電的平均值亦名列前茅。

臺灣四座核能電廠都是全民的資產,不應因為某些人不一定正確的認知而廢棄。

氣候變遷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危機,降低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是必然的道路,核能發電屬於低碳能源是無法爭議的事實,我們有能力使用核能,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應該繼續使用核能;將可以使用的能源設施捨棄不用,再去興建其他設施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是不對的。

結語 能源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但將人類的文明推向高峰是電能。

電能使用方便、乾淨、安全,可以讓人類更廣泛的利用各種初級能源。

電能係透過其他的能源轉換而來,發電設施與能量轉換過程都會消耗地球的資源、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也會對人類生命與健康帶來衝擊。

能源使用的經驗顯示,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是百分百的潔淨,是百分百的綠,各人會因喜好與生活經驗的不同有不一樣的認知。

8/28日「核四商轉」與「護藻礁」兩個公投案都與能源政策相關,讓這兩個公投案的結果決定我們要承受的風險。

請大家記得,8月28日出來投票。

(本文引述數據來源:GlobalEnergyStatisticalYearbook2020,能源局及臺電網頁) *作者為清華大學工科系特聘教授。

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分頁閱讀 相關報導 李敏觀點:核四燃料外送—荒腔走板的政治秀 葉宗洸觀點:臺電說核四不能重啟?蘇院長的超譯邏輯太政治 汪葛雷觀點:滿意度超高的蔡英文怎不敢提公投對案? 李敏觀點:核能是潔淨能源是無庸置疑的 王伯輝觀點:蔡英文的戲言─「充分資訊」等於「不得參觀」 關鍵字: 核能 氣候變遷 核電 天然氣 溫室效應 減碳 李敏 奔騰思潮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地球上睡眠最匱乏的國度之一!南韓社會現象解析:為什麼那麼多人難以入眠? 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軍事專家:台灣這個問題最讓他擔憂,而且3個急迫工作必須解決 「清零」到「與病毒共存」:「亞洲四小龍」經濟體的後新冠防疫,為何差這麼多? 解放軍機載送飛彈系統前進東歐 學者:中國可能用對付台灣方式幫助塞爾維亞對付科索沃 戰爭罪行前科累累,嚴重侵犯人權,俄羅斯秘密傭兵「瓦格納集團」進駐烏克蘭 「烏克蘭歷經諸多暴行,但不放棄和談!」哲連斯基接受《美聯社》專訪,懇求西方提供更多軍援 新冠大流行重創國際航空業和酒店業,商務旅行還有未來嗎? 一個城市如何在一個月內接納30萬難民?波蘭首都華沙市長現身說法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4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80 夏珍專欄:羅智強不一定強,但朱立倫真的弱 夏珍 2022-04-0806:20 不知道是不是「黨運」真的太背,國民黨總有本事讓好事變壞,壞事還能更壞。

兩周前,國民黨才經歷過一陣翻騰提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參選台南市長;...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980 夏珍專欄:搜索聲押律師,張靜親歷令人絕望的司法改革 夏珍 2022-03-2506:20 「失望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絕望」,說來諷刺,五年前律師張靜因為「陪審制」無法進入討論議程,聲言「完全絕望」,而退出蔡英文總統召集的「...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295 閻紀宇專欄:台灣的「俄羅斯啦啦隊」與俄羅斯不屈的政治犯 閻紀宇 2022-04-0506:10 「9年當然是很重的刑期,在俄羅斯,許多強姦犯、小偷、殺人犯都沒判那麼重。

但事實上,這次判刑更本毫無意義,因為大家都知道:...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90 「中國好聲音」藏人歌手自焚之謎:北京當局、粉絲與藏人眼中不同的才旺羅布 蔡娪嫣 2022-04-0511:10 參加中國歌唱節目走紅的25歲西藏歌手才旺羅布,傳出在新歌「如果有遺憾也別偷偷放不下」發行隔天、2月25日於西藏首府拉薩自焚,...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90 有了普京的前車之鑑,習近平還敢打台灣嗎?智庫學者:烏克蘭戰爭已成北京惡夢 李忠謙 2022-03-0915:09 根據瑞士信貸在去年6月發布的「國家軍力強度指數」報告,美軍實力天下無敵,俄羅斯第二、中國第三。

不過俄軍上個月入侵鄰國以來,... 觀看更多贊助文章排行榜 評論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獲利一倍轉手大賺700萬─失敗的住宅政策 主筆室 2022-04-1107:20 日前媒體報導,有合宜住宅的屋主賣屋,售價倍數於當年購買時,轉手之間獲利近700萬,這個案例凸顯政府合宜住宅政策的失敗,... 評論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專欄 VIP 名家專欄 沈榮欽專欄:烏克蘭問題引爆俄國對加拿大發動資訊戰 沈榮欽 2022-04-1107:10 2014年2月22日,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Yanukovych)遭到國會罷黜,逃亡俄國。

數日後,...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VIP 名家專欄 孫慶餘專欄:俄國沙皇代表「侵略壓迫」! 孫慶餘 2022-04-1106:50 普京以逼迫烏克蘭「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由全面入侵烏國,戰爭規模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

雖然因烏國上下奮勇抗戰,俄軍進展不順,...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吳乃德專文:心的樣態─那些威權時代被禁錮的心靈和身軀 吳乃德 2022-04-1106:50 一萬多人在威權統治期間失去自由,一千多人喪生。

身體遭受長期的禁錮,他們的心如何反應?身軀即將毀滅,他們的心如何面對?... 評論 政治 專欄 廖元豪觀點:玩憲還是修憲? 廖元豪 奔騰思潮 2022-04-1106:40 又是沸沸揚揚談「修憲」的時刻,但朝野政黨真的是站在捍衛憲政秩序,尊榮憲法的立場來探討修憲?還是再次以政治利益為唯一目標,去玩弄、羞辱憲法... 評論 中港澳 專欄 唐付民觀點:再次質疑「瘋狂的中國抗疫模式」! 唐付民 2022-04-1106:30 在新冠病毒盛行全球的2020年3月,我曾公開發文「系統分治是抗禦武漢新冠病毒的最佳方案」。

2021年9月我再次公開發文「... 評論 國際 影音 專欄 運動 李忠謙專欄:平均19歲的投捕搭擋,締造日職史上第16場完全比賽的「令和怪物」 李忠謙 2022-04-1106:10 2022年4月10日晚間7時左右,往來岩手縣盛岡市鬧區的民眾收到了《岩手日報》發送的號外。

盛岡市是《岩手日報》的本社所在地,... 評論 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處於清零及病毒共存的舉棋不定 陳奕璇 2022-04-1106:10 清明連假剛過,因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傳染速度快,導致台灣本土案例激增。

蔡總統召開防疫策略會議,強調「減災」為目標的新台灣模式,... 評論 政治 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防疫綠不如藍,蔡政府與民眾脫節成綠2022隱憂 陳皓宜 2022-04-1106:00 筆者去年甫大學畢業,在畢業前因疫情大爆發只能遠距上課、遠距畢業典禮,生活步調全被打亂,一生遺憾造。

而近日新冠疫情升溫,...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我們的科學教育館,出了什麼事? 諄筆群 2022-04-1105:50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NationalTaiwanScienceEducationCenter,科教館)成立於民國43年,... 評論 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交通亂象竟被日本認證,拚選舉先從力挺執法做起 徐佑昇 2022-04-1105:40 近期有一則訊息被網友轉傳,內容是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公布了在台灣的日本人生活應該要注意的安全指南。

諷刺的是,台灣的「交通事故應對」...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王建煊專文:家和萬事興 王建煊 2022-04-1105:30 在幾年前,有次我心血來潮,對蘇老師說:我們結婚55周年,買隻鑽戒送你好嗎? 買個鑽戒送你好嗎? 蘇老師一輩子沒帶過鑽戒,... 評論 政治 投書 觀點投書:羅智強參選桃園弊大於利 黃晨龍 2022-04-1105:30 朱立倫與羅智強的電話風暴,對談間一句「魚死網破」,使國民黨在清明連假又掀起一場茶壺風暴。

羅智強表現得委屈,他想選桃園市市長,但地方組織不要... 評論 政治 投書 觀點投書:「強」爭對桃園並非好事 陳欣倪 2022-04-1105:30 年底的選戰即將開打,卻在開打之際,國民黨桃園市長黨內提名紛爭尚未平息,國民黨中央選策會召集人、黨秘書長黃健庭也出面說明協調過程,...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二十世紀中葉,從波蘭到烏克蘭,1400萬人慘遭納粹與蘇聯謀殺:《血色大地》選摘(2)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Snyder) 2022-04-1105:10 鑑於《血色大地》的書寫本身仰賴了大量見證者所留下的史料與紀錄,且俄羅斯此時此刻正在延續著書中論及的對烏克蘭侵略史,... 評論 政治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遠在美國喬治亞州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許劍虹 2022-04-1007:20 「華美軍事之旅17」——瑪利埃塔一日遊。

3月30日是我們在亞特蘭大的最後一天,結束後我們將搭乘班機回到洛杉磯停留一晚,... 評論 政治 中港澳 歷史 專欄 張冬凝觀點:廣東的「香山」,和夏威夷的檀「香山」 張冬凝 2022-04-1007:10 宋神宗年間議及香山制縣。

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正式設縣。

南海、番禺、東莞、新會四縣沿海的地方劃歸香山縣管轄,... 評論 投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辜振豐觀點:自行車的憂愁 辜振豐 2022-04-1007:00 騎行單車才能好好體會一個國家的精華。

——海明威 自行車是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

去年回到南部定居後,清晨買菜,只要有車子...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高喊淨零,政府採購卻背道而馳? 謝錦芳 2022-04-1006:40 台灣要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目標,面臨極大挑戰,國發會提出12項淨零轉型戰略,其中,資源循環零廢棄是關鍵戰略,諷刺的是,...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現代東廠記?三問未來總長邢泰釗 楊岡儒 2022-04-1006:40 邢泰釗被蔡英文提名檢察總長,邢表示誠惶誠恐,如有機會為國人服務,必全力以赴。

檢察總長身為檢方龍頭,不需筆者再多做說明,當看到「誠惶誠恐、... 更多文章 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 您已經閒置超過20分鐘了,看看最新的新聞吧? 熱門新聞 本土逾50人打滿3劑仍確診 陳時中曝「這廠牌」突破性感染人數最多 幕後》清零或共存陷兩難 蔡英文因他關鍵一句話 拍板防疫新台灣模式 台灣城鎮戰劣勢更甚烏克蘭?邱國正「違逆蔡政府」提終戰指導有所本 力退鍾佳濱、擊敗英系!「薩摩孟安」力促周春米勝選 反骨性格從小顯現 今日精選 地球上睡眠最匱乏的國度之一!南韓社會現象解析:為什麼那麼多人難以入眠? 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軍事專家:台灣這個問題最讓他擔憂,而且3個急迫工作必須解決 「清零」到「與病毒共存」:「亞洲四小龍」經濟體的後新冠防疫,為何差這麼多? 解放軍機載送飛彈系統前進東歐 學者:中國可能用對付台灣方式幫助塞爾維亞對付科索沃 風傳媒 風生活 使用風傳媒APP 享有最佳的閱讀體驗 打開 牛肉麵 國民黨 蔡英文 台積電 新莊 中國 民進黨 中美關係 武漢肺炎 日治時期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支持我們 追蹤我們 關於 新聞頻道 新新聞 新聞 評論 財經 生活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訂閱 VIP訂閱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意見回饋 支持我們 我要投稿 作者專區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社群平台 廣告服務 品牌聯名合作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合作夥伴 更多粉絲團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看世界 風傳媒觀點 新新聞周刊 學長姐說 更多社群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新新聞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社群平台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7號4樓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 系統錯誤 第二行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