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的意思|汉典“蘊”字的基本解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蘊”字的解释,释义,异体字,音韵方言,部首笔画,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源字形.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簡繁異體字 yùnㄩㄣˋ部首艸 部外16 總筆畫22簡體蕴 蕰蕴薀藴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區U+860A 上下結構1225544442534125221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axlltvftezol44912 拼音yùn注音ㄩㄣˋ部首艸部外16總筆劃19基本區860A筆順1225544442534125221 通 蘊基本解釋 ●蘊 yùnㄩㄣˋ《廣韻》於問切,去問影。

又於云切,於粉切。

諄部。

積聚。

《左傳•昭公十年》:「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

」 蓄藏;包含。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 深奧的涵義。

如:精蘊。

宋王安石《答韓求仁書》:「求仁所問於《易》者,尚非《易》之蘊也。

」 盛。

《方言》卷十三:「蘊,𦛙也。

」 尊崇。

《文選•任昉〈百辟勸進牋〉》:「近以朝命蘊策,冒奏丹誠。

」 通「熅」。

悶熱。

《詩•大雅•雲漢》:「早既大甚,蘊隆蟲蟲。

」 通「緼」。

亂麻。

《韓詩外傳》卷七:「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

」按:《漢書•蒯通傳》「蘊」作「緼」。

佛家用語。

梵文skandha的意譯,意為類別。

佛家稱色、受、想、行、識為「五蘊」,為對一切有為法的概括和分類。

《俱舍論》卷一:「諸有為法和合聚義是蘊義。

」 ●蘊 wēnㄨㄣ《集韻》烏昆切,平魂影。

饒。

《方言》卷十三:「蘊,饒也。

」 水草名。

晋左思《蜀都賦》:「雜以蘊藻,糅以蘋蘩。

」 英語collect,gather,store;profound;(Budd.)skandha德語abholen,einsammeln法語accumuler,contenir 【漢典】 蘊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蘊 蘊yùn 動 (1)(形聲。

从艸,蘊(yùn)聲。

本義:積聚,蓄藏) (2)同本義[accumulate] 薀,積也。

——《說文》按:字亦作「蘊」。

蘊,聚也。

——《廣雅》 芟夷蘊崇之。

——《左傳·隱公六年》 蓄而弗治將蘊。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而以是相蘊。

——《莊子·齊物論》 我心蘊結兮。

——《詩·檜風·素冠》 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

——《左傳·昭公十年》 又如:蘊積(蘊藏;積聚);蘊哲(蓄藏智慧);蘊藝(藏蓄的才華) (4)包藏;包含[contain] 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莊子》 詞性變化 ◎蘊 蘊yùn 名 (1)亂麻[coarsehemp] [裏媼]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曰:「吾犬爭肉相殺,請火治之。

」——《韓詩外傳》 (2)佛教語意爲蔭覆[shadow]。

也譯作「陰」,如佛經以色、受、想、行、藏爲五陰,也作五蘊 ◎蘊 蘊yùn 形 (1)悶熱[hot]。

如:蘊隆(熱氣很盛);蘊暑(酷熱) (2)深奧[profound]。

如:蘊藉(雋永);蘊奧(精深的含義);蘊蘊(深厚的樣子) 常用詞組 蘊藏蘊含蘊涵蘊和蘊結蘊藉蘊聚蘊蓄【漢典】 蘊國語辭典 蘊ㄩㄣˋyùn 動 積聚。

如:「這座山蘊藏豐富的資源。

」《左傳·昭公十年》:「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 包含。

如:「蘊含」。

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少蘊才略,壯而有成。

」 名 事理精奧之處。

如:「精蘊」、「底蘊」。

《清史稿·卷九四·樂志一》:「奧義微機,莫探其蘊。

」 亂麻、枯草。

《韓詩外傳·卷七》:「今令姑呼汝,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

」 【漢典】 【申集上】【艸】 蘊·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蘊《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蘊·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

【玉篇】積也,聚也,蓄也。

【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

【韻會】云:應作蘊。

【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

【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

【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

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

【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

【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

【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

【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

蘊淪,波也。

【爾雅·釋水】小波爲淪。

【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揚子·方言】饒也。

【漢典】 【卷一】【艸】 ↳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蘊」字頭,请參考「薀」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積也。

从艸溫聲。

《春秋傳》曰:“薀利生孽。

”於粉切 《說文解字注》 (薀)積也。

左傳:芟夷薀崇。

杜注:薀,積也。

又蘋𦾴薀藻之菜注:薀藻,聚藻也。

小雅都人士、禮記禮運、借菀苑字爲之。

从艸溫聲。

於粉切。

十三部。

俗作蘊。

春秋傳曰:薀利生孽。

左傳昭十年文。

【漢典】 蘊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jyn˥˧日语读音TSUMUTAKUWAERUOSAMERU韩语罗马ON现代韩语온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wun5wun3[宝安腔]wun3[海陆腔]wun5wun3[陆丰腔]wun6[客英字典]vun3vun5[梅县腔]wun3[客语拼音字汇]vun3粤语wan3wan5潮州话温6温2,ung6ung2(ŭngúng)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蘊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蕰蕴薀藴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貟(yun4)鄆(yun4)愠(yun4)韫(yun4)员(yun4)緷(yun4)藴(yun4)缊(yun4)蕴(yun4)㞌(yun4)韗(yun4)腪(yun4) 同部首 蘱蒅䓄䔆葙茾䓱蕉荊蓺藛莖 同筆畫 蘉鵮䭮韛㰂瓆䨬䕦㺢礙鏏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