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維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瑞典語、法語、英語、俄語、意大利語、德語 · 發明家 · 企業家 · 化學家 · 化學工程師 · 矽藻土炸藥發明者 諾貝爾獎創立者 · 艾馬紐·諾貝爾(英語:Immanuel Nobel) 卡羅琳娜 ...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瑞典化學家、化學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和武器製造商,亦是諾貝爾獎創始人 語言 監視 編輯   「諾貝爾」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諾貝爾(消歧義)」。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8月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並注意避免翻譯腔的問題。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d|G13}}提交刪除。

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瑞典語:AlfredBernhardNobel,/noʊˈbɛl/;瑞典語:[ˈalfrɛdnʊˈbɛlː]( 聆聽),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著名發明家、企業家、化學家、化學工程師、武器製造商和矽藻土炸藥發明者。

他曾擁有主要生產武器與鋼鐵的波佛斯公司。

在他的遺囑中,他利用其龐大財富創立了諾貝爾獎,各種諾貝爾獎項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炸藥之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Nobel出生(1833-10-21)1833年10月21日 瑞典斯德哥爾摩逝世1896年12月10日(1896歲-12-10)(63歲)義大利聖雷莫墓地 瑞典斯德哥爾摩北墓園59°21′24.52″N18°1′9.43″E/59.3568111°N18.0192861°E/59.3568111;18.0192861國籍 瑞典語言瑞典語、法語、英語、俄語、意大利語、德語職業發明家企業家化學家化學工程師知名於矽藻土炸藥發明者諾貝爾獎創立者父母艾馬紐·諾貝爾(英語:ImmanuelNobel)卡羅琳娜·安德烈爾特·諾貝爾親屬羅伯特·諾貝爾(英語:RobertNobel)(大哥)路德維希·諾貝爾(英語:LudvigNobel)(二哥)簽名 目次 1生平 2發明矽藻土炸藥 3諾貝爾獎 4參考文獻 5延伸閱讀 6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1850年代的諾貝爾 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父親為發明家和工程師伊曼紐爾·諾貝爾(ImmanuelNobel,1801-1872),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皇家技術院;母親為卡羅琳娜·安德烈爾特·諾貝爾(CarolinaAndrietteNobel,舊姓Ahlsell,1805-1889)[1]。

兩人於1827年成婚,育有8個孩子,諾貝爾為家中四子。

可惜其父母離婚後生活艱困,只有阿佛烈及另外3位兄弟存活,聰穎的阿佛烈也只能短暫進入小學。

1837年,父親獨自前往俄羅斯聖彼得堡經商,獲得成功後,舉家於1842年移居聖彼得堡。

在那裡,他的父親開始研製「魚雷」(torpedo)。

諾貝爾參加貴族學校,掌握了流利的英文、法文、德文、俄文。

[2]諾貝爾開始師從研究化學的俄羅斯教授尼古拉·尼科來維奇·齊寧。

諾貝爾18歲時去美國學習了四年化學,期間為約翰·埃里克森工作了一小段時間[3]。

1850年,前往巴黎花了3年的時間向硝化甘油發明者阿斯卡尼奧·索布雷洛學習。

索布雷洛認為硝化甘油受熱或受壓力時穩定性差、容易爆炸,以此堅持拒絕使用。

1859年,他的哥哥魯維·艾馬紐(1831年-1888年)接管了父親的產業。

等諾貝爾返回瑞典後發現他的父親的工廠已經破產,便開心地投身於研發炸藥,主要是如何安全的生產和使用硝酸甘油炸藥。

但1864年9月3日,一場大爆炸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工廠Heleneborg,造成5人死亡,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艾彌爾。

最初的諾貝爾文學獎於1895年制定,這是源於諾貝爾當時寫下的遺囑,獎金來自於他的大部分財富。

自1901年,該獎項已授予許多傑出的先生和女士,他們的傑出成就表現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致力於推動世界和平。

雖然諾貝爾一直未婚,但他的傳記作者指出,他已至少有過三段戀愛史。

諾貝爾的初戀是在俄羅斯的一個女孩名叫Alexandra,但這個女孩拒絕了諾貝爾的求婚。

為了管理全球業務,他搭乘馬車巡視全球業務,一次他到維也納後,以五種語言在報紙上徵求助理,應徵的求職信中,有一封也同樣以五種語言回信,這位應徵者名為貝爾塔·馮·蘇特納。

面試後,諾貝爾對貝爾塔傾心,但恨不相逢未嫁時,貝爾塔已有婚約。

1876年,貝爾塔·馮·蘇特納成為諾貝爾的秘書,但僅僅過了短暫的時間。

蘇特納就別嫁他人。

雖然蘇特納與諾貝爾相處短暫,但直到諾貝爾1896年逝世,蘇特納仍然對諾貝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包括讓他決定設立諾貝爾和平獎。

她不斷的推動世界和平,最終於1905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的第三段愛情是一個漂亮的女孩索菲·赫絲,她遠在維也納。

他們互相聯絡長達18年之久,還互致信函,諾貝爾稱她為「諾貝爾的夫人」。

他逝世後,為他撰寫傳記的作家Evlanoff把他的信件鎖在設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學院,並得到了妥善的保管。

最近的一次公開露面的時間是1955年。

Kantha說「諾貝爾有着豐富的創造力並有過人的天賦,他有着多國語言的技能。

儘管缺乏正式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諾貝爾仍然熟練運用六種語言:瑞典語,法語,俄語,英語,德語,意大利語。

他還有文學技能和撰寫詩歌。

但一直到諾貝爾垂危的時候,他唯一的一部劇作才得以付印。

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認為是「誹謗滋事、褻瀆神明」,諾貝爾過世就幾乎全都被銷毀了,只有區區三份得以倖存。

直到2003年,首部倖存版才在瑞典出版。

除了瑞典語外,這部戲劇還沒有被翻譯成其它語言,包括英語。

諾貝爾逝世後安葬在斯德哥爾摩北墓園(Norrabegravningsplatsen)。

發明矽藻土炸藥編輯 主條目:矽藻土炸藥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2年11月12日)諾貝爾發現,只要把硝化甘油和矽藻土混合在一起,加工起來就方便安全多了,1867年,諾貝爾把這種混合配方註冊專利,並命名為「Dynamite」(結合希臘文中意為「力量」的「dynamis」和矽藻土的「diatomite」),即後來的矽藻土炸藥。

一八七五年,諾貝爾利用膠狀物質的火棉膠,發明出葛里炸藥(英語:Gelignite)。

19世紀末期,歐洲大陸每天有三宗爆炸案,但諾貝爾持續改進炸藥的能力,改良引爆後的煙霧,這項產品引起軍方的重視,大量的軍火被運送到交戰的國家中。

但由於諾貝爾始終信奉和平主義,極力反對戰爭,這種做法可以說一直令他十分痛心。

而他過去的好友貝爾塔則為了推動全球的和平運動而奮鬥。

諾貝爾獎編輯 主條目:諾貝爾獎 由諾貝爾捐贈的遺產創建,自1901年起每年頒獎。

諾貝爾在遺囑中還寫道:「把獎項分為5項」 一、物理學獎:頒發給在物理學領域有最重要發現或發明者。

二、化學獎:頒發給在化學領域有最重要發現或新改進者。

三、生理醫學獎:頒發給在生理學和醫學領域有最重要發現者。

四、文學獎:頒發給在文學領域表現出了理想主義的傾向並有最優秀作品者。

五、和平獎:頒發給為國際友誼、廢除使用武力與貢獻者。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為紀念諾貝爾而新增了第六個獎項—經濟學獎 ,並於1969年開始頒發給在經濟學領域有傑出研究者。

參考文獻編輯 ^AlfredNobel.Britannica.com.19March2012[26January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6).  ^DocumentsofLifeandActivityofTheNobelFamily.UndertheeditorshipofProfessorArkadyMelua.Seriesofbooks. ^Carlisle,Rodney(2004).ScientificAmericanInvetionsandDiscoveries,p.256.JohnWiley&Songs,Inc.,NewJersey.ISBN0-471-24410-4. 延伸閱讀編輯 Schück,H,andSohlman,R.,(1929).TheLifeofAlfredNobel.London:WilliamHeinemanLtd. AlfredNobelUSPatentNo78,317,dated26May1868 Evlanoff,M.andFluor,M.AlfredNobel–TheLoneliestMillionaire.LosAngeles,WardRitchiePress,1969. Sohlman,R.TheLegacyofAlfredNobel,transl.SchubertE.London:TheBodleyHead,1983(Swedishoriginal,EttTestamente,publishedin1950). Jorpes,J.E.AlfredNobel.BritishMedicalJournal,3January1959,1(5113):1–6. SriKantha,S.AlfredNobel'sunusualcreativity;ananalysis.MedicalHypotheses,April1999;53(4):338–344. SriKantha,S.CouldnitroglycerinepoisoningbethecauseofAlfredNobel'sanginalpainsandprematuredeath?MedicalHypotheses,1997;49:303–306.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維基語錄上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語錄諾貝爾電子博物館諾貝爾介紹(英文) AlfredNobel–ManbehindthePrizes BiographyattheNorwegianNobelInstitute Nobelprize.org DocumentsofLifeandActivityofTheNobelFamily.UndertheeditorshipofProfessorArkadyMelua.Seriesofbooks. "TheNobelsinBaku"inAzerbaijanInternational,Vol10.2(Summer2002),56–59. TheNobelPrizeinPostageStamps 有關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德國經濟學中央圖書館(ZBW)20世紀新聞檔案(英語:20thCenturyPressArchives)中的剪報。

互聯網檔案館中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作品或與之相關的作品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阿尔弗雷德·诺贝尔&oldid=7408768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