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落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數位落差(英語:Digital divide),亦作數碼鴻溝、数字鸿沟、數碼隔膜或數碼差距,是指社會上不同 ... 簡約來說,觀察數位落差可以從接近使用(Access)電腦及網路的機會、以及對於 ... 數位落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網際網路2005年Opte項目(英語:OpteProject)網際網路一部分的路由路徑可視化 概況 存取 審查 民主 主權 實名制 數位落差 數位權利 信息自由 網際網路歷史 網路爆紅 網絡中立性 先驅者(英語:ListofInternetpioneers) 隱私 社會學 使用 治理 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NRO)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 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 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 網際網路治理論壇(英語:InternetGovernanceForum)(IGF) 網際網路協會(ISOC) 信息基礎設施 域名系統(DNS)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網際網路交換中心(IXP) TCP/IP協議族(IPS) 網際協議(IP) 傳輸控制協議(TCP) 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IP位址 網際網路信息訪問協議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 服務 網誌 微博 電子郵件 傳真 檔案分享 文件傳輸(英語:Filetransfer) 遊戲 即時通訊 播客(Podcast) 購物 電視 網際協議通話技術(VoIP) 全球資訊網 搜索 指南 書 索引(英語:IndexofInternet-relatedarticles) 綱要(英語:OutlineoftheInternet) 網際網路主題閱論編 數位落差(英語:Digitaldivide),亦作數碼鴻溝、數字鴻溝、數碼隔膜或數碼差距,是指社會上不同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的人,接近使用數位產品(如電腦或是網路)的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簡約來說,觀察數位落差可以從接近使用(Access)電腦及網路的機會、以及對於電腦及網路的使用能力(亦可稱之為資訊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這兩大面向來看。

最早有系統觀察數位落差的國家是美國,自1995年起,由美國商務部國家通信及資訊管理局(NTIA)陸續發布數位落差調查報告。

一方面,資訊科技使大眾的生活質素得到改善,並把繁瑣的日常工作簡化。

然而,對於未能享用同等資訊科技的人,卻要繼續沿用舊有的方式去工作,不能透過資訊科技去獲取資訊或把資訊增值。

這當中的差異,有可能會使社會的兩極化更趨激烈,從而令社會財富更為不平均。

目次 1落差的維度 2教學上的意義 3社會學上的意義 4臉書分隔 5參看 6參考資料 7外部連結 落差的維度[編輯] 數碼落差並不是一個山峽般模樣、把社會大眾一分為二的分隔。

根據研究員的報告,數碼落差的成因可能是以下其中一個或多個: 使用效能較低的電腦 使用連線較差或價錢過高的網際網路服務(例如:撥號網接) 比大眾較難得到電腦技術的支援 較難取得需要訂閱的網上內容 教學上的意義[編輯] 由於學生之間的數碼差距,學校在設計課業時,要回應學生之間的數碼差距,以便家裡沒有上網設施、甚或連電腦也沒有的學生,不會因為數碼差距而造成學生成績上的差異。

舉例說,有些學校會在小息及午飯時間開放電腦室與學生使用,並讓沒有電腦設備的學生優先使用電腦室;又或對資訊科技有不同掌握的學生訂定不同的課業,使學生不會因為數碼差距而影響課業成績。

[1] 社會學上的意義[編輯]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資訊科技簡化工序,並利用網上服務方便市民。

但另一方面,政府亦應透過各種途徑為沒有電腦設備的市民提供免費上網服務,讓他們亦能享用政府的嶄新服務。

此外,香港政府亦曾在主權移交後為中小企提供資助,以協助他們更新或安裝電腦設備,以便使用政府的電腦報關、報稅服務等。

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則有二手電腦回收轉贈計畫。

臉書分隔[編輯] 臉書分隔[2](英語:FacebookDivide)為數碼鴻溝衍生的概念。

臉書分隔的現象在於人使用臉書和不使用臉書所帶來的影響。

在2017年印度的新經濟管理學術會議ICMAPRANE[3]提出了臉書分隔社會的問題,並帶出相關的臉書原住民,臉書移民,臉書邊緣人等概念。

臉書移民在使用臉書時候會相應的增加其個人的社會資本。

臉書原住民,臉書移民,臉書邊緣人等構成臉書不公義的現象。

在2018年ICMAPRANE[4]中提出了臉書分隔現象指數。

臉書分隔現象指數可作為分析世界各個社交網路的基礎。

參看[編輯] 家家有腦 知識鴻溝 參考資料[編輯] ^McLuhan,Marshal.GameMechanics:AdvancedGameDesign.US:NewRiders.June25,2012:147.ISBN 978-0321820273.  ^容振聲.面簿分隔的社会.新加坡聯合早報.2017-06-23[2018-03-21].  ^ICMAPRANE2017.[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ICMAPRANE-2018.[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外部連結[編輯] 胖卡,數位落差行動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樂施會:無窮校園:數碼差距 數碼起義:數碼鴻溝(數碼起義:數碼鴻溝) BBC漢文網:八國集團力求縮小數差距(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合國新聞:貿發會議說全球數碼鴻溝依然巨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規範控制 BNF:cb145996666(data) LCCN:sh0000653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數位落差&oldid=69175437」 分類:​數位落差科學社會學資訊管理全球性議題隱藏分類:​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Lietuvių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Svenskaதமிழ்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