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色及性別雙重挑戰!黑人女性如何在妥協與反抗之間捍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儘管如此,對黑人社會而言,種族壓迫甚於性別不平等,因此種族議題往往比性別議題更優先,也讓許多黑人男性願意合作。
藝文短波
活動特區
閱讀藝文
藝開罐夥伴
琅琅悅讀
藝開罐
閱讀藝文
膚色及性別雙重挑戰!黑人女性如何在妥協與反抗之間捍權?
2020/12/20
聯合新聞網/
研之有物
189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普萊西控訴佛格森案」(Plessv.Ferguson)中判決,「隔離但平等」並沒有違背《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後,確立種族隔離合法化。
圖為被標上「colored」供黑人使用的飲水機。
圖│theUnitedStatesLibrary
我的妥協不是妥協!種族困境下的黑人女性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打得膠著激烈。
目前,川普政府已準備好啟動交接程序,若拜登順利入主白宮,賀錦麗將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亞非裔女性副總統!中研院歐美研究所黃文齡副研究員提到,種族歧視是十九世紀以來非裔美國人的日常,她從性別角度切入,挖掘1920-50年代黑人女性身處種族、性別的雙重困境下,如何擺盪在妥協與反抗之間,發展出與體制搏鬥的權宜策略。
採訪編輯|YichenWang、楊丹祺;美術編緝|林洵安
膚色+性別,黑人女性的雙重挑戰
「在處理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種族和歧視問題時,我們必須要有耐心,……而不是在種族矛盾無法全面解決時,就灰心喪氣和放棄。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這麼說道。
2008年,他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任的黑人總統,但實際上國內種族衝突並未減少。
2020年初的「佛洛伊德事件」(GeorgePerryFloydJr.)更讓「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LivesMatter,BLM)再次延燒。
黃文齡特別爬梳1920-50年代的歷史,相較於過往學者偏重的高衝突性事件,在《或躍在淵——種族困境下的美國黑人女性,1920–1950》中,更偏重剖析黑人女性如何在妥協與反抗兩極之間迂迴調整,謹慎掌握機會,務實地累積能量、達成目標。
圖│研之有物(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出版社)
在1960年代馬丁‧金恩(MartinLutherKing,Jr.)打出響亮的一戰之前,黑人民權運動已走過漫長的歷史,非裔美國人努力衝撞、突破各種壓迫。
其中,黑人女性並沒有缺席。
她們透過各種民間社團組織,如「黑人女性全國聯盟」(NationalAssociationofColoredWomen’sClubs)、「黑人女性全國聯合會」(NationalCouncilofNegroWomen)、「黑人生活與歷史研習協會」(AssociationfortheStudyofNegroLifeandHistory)等,以不同於男性的多元方式,改善種族困境。
1920-50年代,黑人女性投入爭取種族權益的過程,事實上也一併提昇黑人女性地位,同時改善種族與性別弱勢處境。
瑪莉‧貝舒(MaryMcLeodBethune,1875-1955)、瑪莉‧泰瑞爾(MaryChurchTerrell,1863-1954)便是兩個重要代表。
超前部署的瑪莉‧貝舒
二十世紀初,第一波婦女運動如火如荼展開,爭取女性投票權之際,黑人女性瑪莉‧貝舒已主張世界有色人種必須彼此合作,並鼓勵黑人女性積極參與政治。
瑪莉‧貝舒在1875年出生,她從小就對教育很有興趣,下課後常常在家擔任小老師,講課給失學的兄弟姊妹和鄰居聽。
1904年,30歲的貝舒在佛羅里達州成立「德通納黑人女子語文與職業訓練學校」(DaytinaLiteraryandIndustrialTrainingSchoolforNegroGirls)。
當時這裡幾乎只有白人能上學,讓貝舒決定為黑人女孩辦校,一開始的學生只有五名小女孩和她的兒子。
後來,學校越來越成熟,還進一步爭取到白人社會贊助,成為當地第一所四年制的黑人學校。
在跨種族合作下,短短十幾年間培養了無數黑人完成高中教育。
對貝舒來說,
在黑人不如白人、黑人女性不如白人女性的情況下,只有為黑人女性爭取平等的受教權,才有追求種族與性別平等的可能。
瑪莉‧貝舒和黑人女學生。
她全心投入黑人教育,認為改善黑人女孩的教育水平,才能突破傳統的性別、種族雙重困境。
圖│Wiki
貝舒深知,種族不平等根植於社會制度結構,不可能只憑個別黑人的優秀,就能扭轉所有人對「黑皮膚」的歧視壓迫。
她一方面在體制內增加黑人的教育機會,跨種族合作;另一方面透過歷史教學,她也積極挑戰主流白人優越的文化,重建黑人對自己歷史、社群的認同與榮耀。
為了爭取募款,貝舒四處演講宣揚理念,邀請白人到校參觀。
同時,她也把所有款項一筆筆清楚記錄,打造符合主流期待的清廉形象。
課程設計上,既安排技職訓練,滿足贊助者對黑人教育的定位;但貝舒也堅持納入通識教育,讓黑人接受和白人一樣的課程。
羅斯福總統(FranklinRoosevelt)任內,貝舒參與了「新政」(NewDeal)中與種族相關的的事務,舉薦黑人進入政府部門工作,讓他們有機會實際參與政治活動。
由於經常出國,她又發現歐洲也存在種族問題,因此極力推動跨國際合作,將美國國內種族議題與國際有色人種貧窮、弱勢議題接軌。
在保守與激進兩端,貝舒打出一手務實而彈性的牌。
「讀到她的故事會非常震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這樣一位女性,有這種眼界、高度真的是超前部署!」黃文齡說。
瑪莉‧貝舒除了是優秀的教育家,也是社會運動者,更被列為美國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她擔任「黑人女性全國聯盟」董事會主席時,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後來被舉薦投入羅斯福總統「新政」,發揮實質影響力。
圖│Wiki
民權運動老祖母瑪莉‧泰瑞爾
相較於父母皆為奴隸身分的貝舒,被稱為「民權運動老祖母」的瑪莉.泰瑞爾就幸運得多,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瑪莉.泰瑞爾於1863年出生田納西州孟菲斯市(Memphis,Tennessee)。
泰瑞爾的父親是南方第一位黑人百萬富翁,因為1970年代南方嚴重的黃熱病(YellowFever)疫情,許多白人因此離開,留下大片土地,讓他有機會藉由房地產事業致富。
泰瑞爾在優渥家庭培養下,精通多國語言,十九世紀末就到歐洲各國遊學兩年。
雖然具有高社會階級,但膚色仍讓泰瑞爾飽受歧視。
像她這樣衣著、談吐、知識水平良好的中上階層,都會因膚色遭到嘲笑羞辱,更何況那些貧窮的黑人啊!
整個二十世紀上半,泰瑞爾活躍於黑人女性社團組織,成為知名黑人民權人士,而這卻是與丈夫羅伯特‧泰瑞爾(RobertHebertonTerrell)的鼓勵與支持有密切關係。
他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第一個黑人,也是華盛頓州極為稀罕的黑人法官。
泰瑞爾為了讓先生獲得當時黑人領袖布克‧華辛頓(BookerT.Washinton)的支持,她全力扮演賢內助,事事以丈夫為重,堅信「身為一個妻子,不可因為自己的言行而阻礙丈夫的前途」。
由於顧及丈夫的事業發展,泰瑞爾在個人權益被打壓時隱忍低調;然而一旦遇上種族議題,特別是關係百年大計的教育問題,她則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她參與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ColoredPeople,NAACP)抨擊政府的種族政策,與華辛頓的妥協立場不同,華辛頓因而私下向泰瑞爾先生抱怨,要他管好太太。
不過,泰瑞爾先生沒有這麼做,反而積極鼓勵太太不要退縮,因為這些都是為了黑人種族權益奮戰,並未挑戰丈夫的男性氣概與顏面。
可以說,泰瑞爾婚後成功踏出傳統家庭領域,全是為了爭取「黑人種族權益」,而非為了「黑人女性權益」。
1960年代以前美國普遍存在隔離制度,泰瑞爾發動多項反制行動,例如出錢包下音樂廳,只讓黑人入場;當飯店拒絕黑人入住,租下整間飯店提供黑人使用。
一直到80歲,泰瑞爾仍持續參與抗爭,糾察公共場所的隔離歧視措施。
圖│Wiki
階級帶來不同視野
貝舒與泰瑞爾都是為了黑人權益而戰,但如何完成,兩人卻是站在截然不同的光譜上。
貝舒主張,黑人女性應該勇於走出家庭、參與公共事務,從國家體制改善黑人的集體處境;但泰瑞爾則深知白人社會對女性的規範,因此認為黑人女性首要之責是成為好媽媽、好太太,讓黑人家庭更上軌道。
黑人女性也應該努力成為更好的女人,優雅、禮貌、有教養(如同白人女性一樣),樹立良好的種族形象。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黃文齡認為須加入「階級」因素分析。
貝舒來自奴隸家庭,屬於出身低微但擁有專業能力的中產階級,她重視普羅黑人的權益,相信要為他們創造更多機會,才有改善種族形象可能。
泰瑞爾出身優渥,代表了淺膚色(mulatto)、中上階級的黑人女性,為了避免被牽累,主張提昇低社會階級女性,教導她們正確的行為規範。
因為加諸於任何一個黑人女性的指責,都會被套用在所有黑人女性身上。
為黑人而戰,黑人女性必須更像白人眼中的好女人
當時,「維多利亞女性特質」(VictorianWomanhood)是1920年代主流社會的理想女性要求,操持家庭、維持美貌、遵守道德、相夫教子。
黃文齡分析,黑人女性往往囿限在白人社會所謂的「好女人」陰影下,以此做為行為規範準則。
但儘管如此,對黑人社會而言,種族壓迫甚於性別不平等,因此種族議題往往比性別議題更優先,也讓許多黑人男性願意合作。
例如,當泰瑞爾對公開演說邀約感到猶豫時,經常獲得丈夫的鼓勵,敦促她要為黑人社群努力。
也正是在種族發展的優先考量下,羅伯特願意進入私領域分擔家務、照顧女兒,好讓妻子能在公領域活躍發聲。
換言之,
黑人女性要成為白人社會認可的「好女人」,黑色皮膚是揮之不去的負擔。
但對於黑人女性要爭取跨入公領域議題,種族因素卻是加分助力的關鍵。
順勢而為,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黃文齡認為正是在這種多重矛盾中,可以看出她們的彈性策略。
妥協與反抗是天平的兩端,種族、性別都是居間的砝碼,影響黑人女性如何運用妥協、反抗,或者相互為用的程度。
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反映出她們是在判讀當下情況後,順勢而為,選擇最有利的方式,破除阻力,達到既定的目標。
從歷史發展來看,「順勢而為」確實是最有利的策略,貝舒與泰瑞爾都是好例子。
黃文齡說:「蹲好、準備好,機會一來就能把握!1920年代她們已經做到了,這是最讓我敬佩的特質。
」
1955年,羅莎‧帕克絲(RosaLouiseMcCauleyParks)拒絕讓位給白人而被逮,引發「抵制公車運動」。
事件發生在週四,週五已印好5萬份傳單、安排接駁車,可見這是民權組織籌備縝密的行動,條件俱備、順勢而起。
圖為收藏於博物館的第2857公車。
圖│EegeFotvum
歷史衝突是累積而漫長的,抗爭運動也不是突然在1960年代冒出來。
黃文齡認為,
研究1920-50年代,就是希望看到那段漫長的歷程如何演變、累積能量,以及許多黑人女性的沉潛付出,看似保守,實則重要。
從歷史回望今日,2020年的「佛洛伊德事件」一度演變成全城暴動。
她觀察,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美國社會的極化,讓敏感議題更被激化,撕裂也越發嚴重。
黑人抗爭活動若走向失序,將可能讓議題失焦,無法產生共鳴。
接下來,種族衝突是否可能越來越棘手?黃文齡認為值得繼續觀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種族議題是結構性問題,很難一時解決。
空喊公平沒有用,必須從經濟、工作權、教育權全面落實,特別是公平的教育資源與機會,或許才是根本之道。
」
延伸閱讀:
◆黃文齡,《或躍在淵—種族困境下的美國黑人女性,1920–1950》,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黃文齡個人網頁
本文為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國際授權條款釋出。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
原文為「美國出現首位亞非裔女性副總統!在妥協與反抗之間,黑人女性如何抗爭?」,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奴隸
佛洛伊德
種族歧視
黑人
研之有物
閱讀專題
思慕的戲院──走讀兩川映畫之景
NT$210
上流老人:不為金錢所困的75個老後生活提案
NT$208
真希望我20歲時修過這堂課:哥倫比亞大學博雅課。
財富和名望之前,你該有的準備
NT$294
賀錦麗:活出勇氣,我從不客氣每每被人唱衰,卻一再創下先例,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賀錦麗攻頂的故事。
NT$343
關於文學的更多可能──小美冰淇淋×聯合文學雜誌「詩光浮現咖啡館:雲霧系雪糕」
葉長庚/臺灣考古五大謎團一次看!
黃舒楣/暗黑襲產、困難襲產與之外
大屯山下偷藏岩漿牛奶罐?用震波來探究它的秘密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凡尼亞舅舅(啾咪文庫本)
契訶夫
乾隆的鏡子竟是歐洲黑魔法寶物故宮破解400年之謎
南美館展品殭屍被推倒?館方震驚急聲明:保留追訴假訊息
說不盡、寫袂完、演袂了——傳奇人物廖添丁
聯合線上「讀創故事」宣布啟動影視IP開發計畫
發誓當皇帝不能比康熙久一枚印章見證乾隆的心口不一
延伸文章資訊
- 1美國種族歧視問題根深蒂固
5月31日至6月1日,白人暴徒襲擊並縱火焚燒格林伍德黑人社區,甚至動用飛機從空中投擲自制燃燒彈。事件造成約300名非洲裔美國人遇害,逾1200棟住宅和商鋪被 ...
- 2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維基百科
這個全國性政治運動除了黑人外,亦有不少白人支持。該運動起源於19世紀末期的美國重建時期,於1954年-1968年間到達高峰,以期終結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種族歧視以及對 ...
- 3偏見與歧視》:文化性的種族主義似乎只建立在觀念上——對 ...
它的核心就是「文明的」白人對立於「野蠻、未開化的」有色人種。文化性種族主義涉及到從「我們」心理(民族自我中心主義)跨到下一步,認為黑人文化、風俗 ...
- 4膚色及性別雙重挑戰!黑人女性如何在妥協與反抗之間捍權?
但儘管如此,對黑人社會而言,種族壓迫甚於性別不平等,因此種族議題往往比性別議題更優先,也讓許多黑人男性願意合作。
- 5換上黑人外貌體驗種族隔離的白人作家 - 新新聞
於是格里芬與專門報導黑人議題的雜誌《深褐》(Sepia)合作,並在家人的支持與醫師的協助之下,透過化學藥劑、日光燈曝曬將皮膚染黑,剃了光頭,走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