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筆記-倫理利己主義對心理利己主義的反駁 - 腦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理利己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都強調人的自利,但卻在不同的階段。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唯一可以讓人當作"終極目標"去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
(最終目標,也就是 ...
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倫理學筆記-倫理利己主義對心理利己主義的反駁
我覺得學習倫理學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這四件事情,就是人格(價值來源)、動機、手段和結果。
因為倫理學在討論如何才是符合道德的,而總會從這幾個面向去討論。
而動機是不外顯的,沒有人能夠知道另一個人的動機,也無法知道另一個人的動機是否為真,因此倫理學較少討論動機,主要討論的對象在於外顯的手段與結果。
而對於手段的討論,有康德的義務論、羅斯的直覺主義;對於結果的討論,則有利己主義和效益主義;另外,對於人格的討論則有亞里斯多德和麥可泰爾的討論。
倫理學中的利己主義主要都在討論"倫理利己主義",但仍然有另一學派-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都強調人的自利,但卻在不同的階段。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唯一可以讓人當作"終極目標"去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
(最終目標,也就是結果)
倫理利己主義認為,人"應該"要追求自己的利益。
(在追求某一個目標的過程中,也就是義務)
而費因伯格則歸納了四點支持心理利己主義的論證,並加以批判,而其批判的重點放在"邏輯上","推論上"的謬誤。
a.個人所有權論證
我的任何行為都是來自於我的動機,所以我總是追求那些滿足我自己或為我自己的事情。
(Argument:我的任何行為都來自我的動機→所有人的動機都是自私的)
費因伯格對於a.的反駁在於邏輯上的謬誤,邏輯上"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是不等值的,也就是無法直接從分析命題推論過去綜合命題。
關於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_7879.html
"每個人的行為都來自行為者的動機",這是分析命題;但遇推論的結論是"所有人的動機都是自私的",這是綜合分析,而分析命題無法直接推論到綜合命題,因此心理利己主義還必須證明以下兩件事情:
1.每一個人行為,都來自於他的動機。
2.而且那個動機是-自私
【也就是說嚴謹的Argument】
我的任何行為都來自我的動機→每個人的行為都來自行為者的動機→每一個行為者的動機都是自私的→所有人的動機都是自私的
但個人所有權論證並沒有辦法證明中間的兩個推論過程,因此第一個論證是有謬誤的。
b.享樂主義論證
一個人得到他想要的就會快樂,所以在任何事件中,我們真正要的是自己的快樂,追求其他東西只是一種手段。
費因伯格對於b.的反駁在於它的前提,享樂主義論證的前提認為人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感到快樂,但在享樂主義的滿足論中,快樂的相反並不是痛苦感覺,而是不滿足,也就是說快樂=滿足,而不等於=快樂的感覺(痛苦感覺的相反)。
【前提有問題】
因此許多時候人們雖然得到自己想要的(快樂的感覺),但是卻不一定會滿足,例如我想當記者,因為記者可以報導那些社會不公義的事情,但當我當上了記者之後(慾望達成),卻發現我的上司有政治立場,讓我無法報導我想報導的內容(不滿足=不快樂),因此達到慾望並不意味著快樂。
c.自我欺騙論證
我們常欺騙自己,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好的、高貴的,而實際上我們真正想要的是被他人稱讚,或是能陶醉於善心的喜悅之中,所以當我們認為我們的動機是無私、利他的,很可能我們只是自我欺騙。
費因伯格對於c.的反駁在於,這個命題雖然沒有邏輯推理上的謬誤,但結論卻沒有決定性。
【缺乏普遍性】
因為行為者"可能"是自我欺騙,但並沒有其他人知道"他"是否是自我欺騙。
d.道德教育論證
使用的論證方式是"享樂主義的矛盾"
(偷懶略過)
最後,心理利己主義的人會辯稱:就算是德雷莎修女等等許多喜歡助人的人,他們也是因為自己會感到快樂才去助人的,因此他們的行為動機也是自利的。
但若"自利"是這樣定義的,那我們就無法定義"不自利",而不存在"不自利",就沒有"自利"的概念,因此這樣對於自利的解讀是有問題的。
張貼者:
崴
於
晚上7:25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訂閱我的腦袋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留言
Atom
留言
時間軸
►
2021
(20)
►
三月
(3)
►
二月
(2)
►
一月
(15)
►
2020
(162)
►
十二月
(12)
►
十一月
(70)
►
十月
(55)
►
九月
(25)
►
2017
(6)
►
九月
(1)
►
八月
(3)
►
四月
(1)
►
二月
(1)
▼
2016
(61)
►
十月
(3)
►
四月
(2)
►
三月
(17)
▼
二月
(27)
罪大惡極之人
倫理學筆記-複習享樂主義
倫理學筆記-倫理利己主義對心理利己主義的反駁
解構自己的情緒
年輕人,你為什麼這麼討厭國民黨?
我什麼都不執著-另一種走火入魔
來回走一遭
走火入魔-在執著與驕傲裡我什麼都看不到
綁架國家的政黨-自我腐敗
和大陸人吃頓午餐-中華民國、國民黨、中共、中華文化,與台獨的思辨,台獨到底在反什麼?
拜訪英國殖民時期建物-維多利亞紀念堂VictoriaMemorial
赤裸裸的印度
臺灣國貼紙與混亂
下一步,其實寫在過去的故事裡
地震
寫作與思考的骨幹-去中心的邏輯
系統化思考與文章寫作
財團介入非營利組織的思辨
柏拉圖式休學-休學的那段經歷
二月中赴印度-說不清楚的惶恐與焦慮
2016雄友音樂劇劇本-給學弟妹的建議
同理心-其實眼見不為憑,而且常常是誤解
兩個人的獨處
人權辦桌-想起記帳的目的
寫文章時候的心態
資訊的思辨
登大人-換手機囉
►
一月
(12)
►
2015
(99)
►
十二月
(14)
►
十一月
(22)
►
十月
(25)
►
九月
(24)
►
八月
(14)
腦袋
人生回顧
(12)
手札
(118)
日記
(35)
生活哲思
(98)
考研
(45)
社會學
(8)
故事
(9)
旅行
(7)
時事思辨
(34)
核心思辨
(144)
創業
(37)
感情
(19)
電影
(2)
閱讀
(20)
學習後的反思
(11)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主張人的所有行為都是自私的,因為人的所有自主行動,最終都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或自我滿足而行。有一些行為乍看之下不自私,例如 ...
- 2依佛法觀點,審視「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 釋昭慧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則據以進一步認定:每一個人都應該提昇自己的利益,人們有義務做任何有利於己的事。 但「利己主義」(egoism)並不等於目無他人的「自我 ...
- 3倫理利己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倫理利己主義(英語:Ethical egoism)是主張道德主體應該出於自身利益行事。倫理利己主義、心理利己主義與理性利己主義是不同,心理利己主義聲稱人們只會出於自身利益 ...
- 4利己主義 - MBA智库百科
心理利己主義
- 5陳真:心理學利己主義和倫理學利己主義 - 壹讀
一種學說認為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另一種學說認為人人都應該自私自利。前一種學說在西方稱之為「心理學利己主義」 。後一種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