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牛图是中国佛教禅宗修行的图示,有许多版本。

牧牛图颂通常由颂与图组成,颂自身有时又包括一短序。

自宋代以来,这类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种很为时人留意。

十牛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佛教 基本教义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缘起 空性 因果 业 戒律 毗奈耶 尸罗 五戒 禅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宝 三法印 佛教共识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须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马鸣 龙树 提婆 无著 世亲 觉音 鸠摩罗什 慧远 菩提达摩 智𫖮 玄奘 惠能 莲花生 宗喀巴 宗派、国家和地区 部派 大乘 金刚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汉传 藏传 藏传佛教史(英语:HistoryofTibetanBuddhism) 印度 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国 欧美 历史 佛教历史 佛教时间线 集结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众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于印度衰落(英语:DeclineofBuddhismintheIndiansubcontinent) 法难 佛教现代主义(英语:Buddhistmodernism) 人间佛教 左翼佛教 经籍举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阿含经 南传尼柯耶 法句经 大般若经 心经 金刚经 法华经 解深密经 华严经 维摩经 涅槃经 楞伽经 大悲咒 楞严经 圆觉经 药师经 地藏经 阿弥陀经 坛经 瑜伽论 大智度论 俱舍论 圣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场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关主题 艺术 修学制度 组织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题 上座部佛教 巴利圣典 批评 论诤 大乘非佛说 十方诸佛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ofBuddhism)佛教主题查论编 中国禅宗 宗派楞伽禅– 法融牛头宗|弘忍东山宗– 神秀北宗禅|惠能南宗禅– 北荷泽宗|南洪州宗|南石头宗|保唐宗 惠能系曹溪南宗– 石头禅–云门|法眼|曹洞 洪州禅–临济(杨岐 ·黄龙)|沩仰 保唐宗 寺院 初祖少林寺 二祖无相寺 三祖山谷寺 四祖幽居寺(四祖寺塔) 五祖东山寺 南华寺 临济寺 净居寺 黄蘖寺 普利寺 宝积寺 宗师 初祖菩提达摩 二祖慧可 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 六祖惠能 公案 南泉斩猫 赵州茶 野狐禅 经典、著作与史记 《金刚经》 《楞伽经》 《六祖坛经》 《信心铭》 《十牛图》 《五灯会元》 《指月录》 《宗镜录》 《敕修百丈清规》 佛教主题查论编 十牛图是中国佛教禅宗修行的图示,有许多版本。

牧牛图颂通常由颂与图组成,颂自身有时又包括一短序。

自宋代以来,这类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种很为时人留意。

其作者分别为清居、廓庵、自得。

清居的是五图,廓庵的是十图,自得的则是六图。

在这几种作品中,廓庵的显然最为完备,它包括图、颂与序三部。

[1]亦有认为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

[2]现在流传较广的有宋朝廓庵师远与普明禅师的版本各有十幅。

目录 1廓庵的十牛图[3][4] 2普明的十牛图[5] 3两者的比较 4对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5参考资料 廓庵的十牛图[3][4][编辑] 1)寻牛 2)见迹 3)见牛 4)得牛 5)牧牛 6)骑牛归家 7)忘牛存人 8)人牛俱忘 9)返本还源 10)入鄽垂手 普明的十牛图[5][编辑] 未牧相当于廓庵禅师十牛图中的寻牛、见迹、与见牛 初调相当于得牛 受制相当于牧牛1 回首相当于牧牛2 驯伏相当于骑牛归家1 无碍相当于骑牛归家2 任运相当于骑牛归家3 相忘相当于骑牛归家4 独照相当于忘牛存人 双泯相当于人牛俱忘 两者的比较[编辑] 廓庵与普明皆以牧童喻心、牛喻性。

值得一提的是两者皆不以人驯服牛为终局。

甚至不确定是人驯服牛或是牛驯服人。

两者亦有其不同之处:普明图中牛色由黑逐渐一段段的变白,隐喻野性的去除,廓庵图中并无此变,喻本性须认清但不见得须由黑变白。

普明十牛图以“双泯”告终,相当于廓庵的第八图“人牛俱忘”。

这原本是修行的完美境界,为了表示入世爱人普渡众生的慈悲心,廓庵加了“返牛还源”与“入廛垂手”。

对分析心理学的影响[编辑] 日本首位容格分析心理学学者河合隼雄在《佛教与心理治疗艺术》[6]一书中将十牛图与容格所研究的西方心灵炼金术中的十幅玫瑰园图(RosariumPhilosophorum,RosaryofthePhilosophers)[7][8][9]作比较,而认为其中有相似之处。

十牛图中牧童象征意识或自我(ego),牛象征无意识或自性(Self)[10], 而“玫瑰园图”中男与女亦象征意识与无意识。

所以十牛图与“玫瑰园图”都象征意识与无意识的融合,有相通之处。

[11] 美国容格学者J.MarvinSpiegelman,与日裔美籍容格学者目幸黙仙(MIYUKI,Mokusen)认为十牛图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个性化。

他并指出普明第十图“双泯”的图像是一轮明月,与容格喜爱的曼荼罗(mandala)形象类似。

廓庵最后两图可看作自我与自性又再分开,待下次时机成熟再融合。

[12] 参考资料[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十牛图 ^十牛圖頌所展示的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吳汝鈞香港浸會學院副教授作;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313~339頁.“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DigitalLibrary&MuseumofBuddhistStudies)”网站.[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11日).  ^禪宗十牛圖解說--前言張玄祥居士.法尔禅修中心.[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7月5日).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圖頌(并)(PDF).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佛学世界网路藏经阁.[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年3月5日).  ^十牛圖頌.中台山佛教基金会.[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28日).  ^(普明)禅诗《牧牛图颂》赏析.东方文化艺术网民盈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19日).  ^河合隼雄著;郑福明、王求是译.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心灵工坊.2004年.ISBN 9867574273.  ^Rosariumphilosophorum.TheAlchemyWebSite,AdamMcLean.[2008年6月26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9日).  ^C.G.JungandtheAlchemicalRenewalbyStephanA.Hoeller.ThearticlefirstappearedinGnosis:AJournalofWesternInnerTraditions(Vol.8,Summer1988),andisreproducedherebypermissionoftheauthor.Allimagesarecopyright©AdamMcLean1999and2000.[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11日).  ^Treasures-NationalLibraryoftheCzechRepublicRosariumphilosophorum.TheEuropeanLibrary.[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10日).  ^榮格心理學與佛教相應觀念之研究王信宜(PDF).国立中山大学.[2008年6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5年11月22日).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介紹-溫柔的悲憫.心门网络.[2008年6月26日]. [永久失效链接] ^J.MarvinSpiegelman,Mokusen,Ph.D.Miyuki.BuddhismandJungianPsychology.NewFalconPublications.1995年.ISBN 1561841110.  查论编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源流西天二十八祖 –初祖菩提达磨 –二祖慧可大祖 –三祖僧璨鉴智 –四祖道信大医 –五祖弘忍大满 –六祖慧能大鉴发展禅宗法脉早期禅宗楞伽禅 –牛头宗|东山法门/黄梅禅 –神秀系北宗禅|惠能系南宗禅 –北荷泽宗|南洪州宗|南石头宗|保唐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临济宗(黄龙派 ·杨岐派) –曹洞宗 –云门宗 –法眼宗明清禅宗天童系 –磐山系 –云门系 –寿昌系各地传承台湾禅宗 ·日本 –朝鲜半岛(禅门九山 ·南韩曹溪宗) –越南(无言通派 ·灭喜禅派 ·草堂禅派 ·竹林禅派) –东南亚地区 –世界禅法门和教义禅(禅修 ·禅定) –不立文字(日语:不立文字) –如来禅 –祖师禅 –看话禅 –默照禅 –文字禅 –念佛禅(佛随念 ·念佛) –开悟 –顿悟和渐悟 –明心见性 –即身成佛 –机锋 –十牛图 –公案 –百丈清规 –丛林制度 –禅净双修经典心经 –金刚经 –圆觉经 –楞伽经 –楞严经 –维摩诘经 –六祖坛经 –大乘起信论禅僧 ·禅师 ·汉传佛教十宗 ·佛教主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十牛圖&oldid=62121732” 分类:​心理学佛教艺术禅宗中国画作品隐藏分类:​自2017年11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Български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Français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РусскийSvenska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