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電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恐龍(電影)[編輯] · 《恐龍》(英語:Dinosaur)是一部2000年的美國CGI動畫的冒險片,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及 · 這部電影的概念最初是由保羅·范霍文和 · 這部影片最初打算做 ... 恐龍(電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恐龍Dinosaur電影海報基本資料導演拉爾夫·宗達格(英語:RalphZondag)埃里克·禮頓(EricLeighton)監製帕姆·馬史頓(PamMarsden)編劇約翰·夏里遜[*]羅拔·尼爾森·賈柯[*]劇本約翰·夏里遜(英語:JohnHarrison(director))羅拔·尼爾森·雅各布斯(英語:RobertNelsonJacobs)故事約翰·夏里遜羅拔·尼爾森·雅各布斯湯姆·恩里克斯(ThomEnriquez)拉爾夫·宗達格主演D·B·斯威尼(英語:D.B.Sweeney)阿爾弗雷·伍達德(英語:AlfreWoodard)奧西·戴維斯(英語:OssieDavis)馬克斯·凱塞拉海登·潘妮迪亞塞繆爾·E·賴特(英語:SamuelE.Wright)茱莉安娜·瑪格里斯彼得·西拉古薩(PeterSiragusa)瓊·普洛萊特(英語:JoanPlowright)德拉·里斯(英語:DellaReese)配樂占士·紐頓·侯活攝影大衛·哈德伯格(DavidHardberger)S·德叔拉斯·史密斯(S.DouglasSmith)剪接H·李·彼得森(英語:H.LeePeterson)製片商華特迪士尼影片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秘密實驗室(英語:ListofanimationstudiosownedbyTheWaltDisneyCompany#TheSecretLab)片長82分鐘[1]產地 美國語言英語上映及發行上映日期 2000年5月19日 (2000-05-19)(美國) 2000年10月13日 (2000-10-13)(英國) 發行商博偉電影預算$1.275億[1]票房$349,822,765[1] 《恐龍》(英語:Dinosaur)是一部2000年的美國CGI動畫的冒險片,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及秘密實驗室(英語:ListofanimationstudiosownedbyTheWaltDisneyCompany#TheSecretLab)出品、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是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的第39部。

1本片的主角是一頭名叫艾力達的禽龍孤兒,他被一個狐猴家庭撫養長大。

在逃離一場毀滅性的隕石雨之後,他們去尋找新的家園。

在向「繁殖地」遷徙的途中,他們結交了朋友,並團結了倖存的一群恐龍,逃避捕食者,如食肉牛龍的追擊。

《恐龍》中的角色都是電腦動畫,但大部分的影片背景採用了現場實景拍攝。

一些背景拍攝於委內瑞拉的加奈馬國家公園,多座平頂山和安赫爾瀑布也出現在影片中。

這是繼《幻想曲2000》之後,由沃爾特·迪斯尼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第二部電腦生成的三維動畫長片。

其官方成本1.275億美元,是當年發行的劇場版電影中最昂貴的。

[1]該片在財務方面取得了成功,全球票房總收入超過3.49億美元,在2000年電影中票房排名第五。

[1] 目次 1情節 2角色及配音演員 3製作 4市場 5音樂 5.1張學友演唱的主題曲 6評價 6.1影評 6.2票房 7家庭媒體 8其他媒體 9參見 10注釋 11參考文獻 12外部連結 情節[編輯] 一隻禽龍蛋意外流落到了狐猴居住的遙遠小島上,並孵出了小恐龍。

狐猴首領老亞之女蓓莉歐收養了它,為他取名艾力達。

多年以後,艾力達和狐猴們參加一個交配儀式,但辛尼沒有找到對象。

儀式結束之後,巨大的隕石雨摧毀了該島,殺死了所有的狐猴,只有艾力達、蓓莉歐、辛尼、老亞和舒莉跳海後逃到了大陸。

在逃脫了幾隻伶盜龍的攻擊後,這一家子遇到了一大群草食恐龍。

為首的是兩頭禽龍,首領寇倫,及其副手布魯頓。

他們正在往「築巢地」遷徙,那個山谷據說沒有受到流星的破壞。

艾力達在群中交到一些朋友,有長頸巨龍貝琳和戟龍伊瑪。

恐龍群艱難跋涉,穿越沙漠,到達他們以前遷徙時補水的湖。

但是湖水已經乾涸,寇倫命令大家繼續前進。

然而,艾力達和朋友們發現地表下面有水,從而避免了大家脫水。

寇倫的妹妹妮蕊,見艾力達富有同情心,漸生愛慕之情。

與此同時,兩頭食肉牛龍追蹤恐龍群的足跡,準備捕食他們。

布魯頓與其他禽龍在尋找水源時,遭到食肉牛龍的攻擊。

布魯頓趕緊回去報告,寇倫立刻催促大家趕路,但留下了艾力達、狐猴、年老的恐龍和布魯頓。

在暴風雨中,剩下的恐龍們躲在山洞裏過夜。

食肉牛龍進入山洞後,艾力達試圖悄悄轉移他的朋友們,但貝琳不小心碰到石頭,驚動了食肉牛龍。

此時,布魯頓衝上去與食肉牛龍搏鬥,並犧牲自己造成山洞坍塌,將他自己和一頭食肉牛龍埋在底下。

另一頭食肉牛龍只好離開,並繼續追趕原先的恐龍群。

艾力達和他的朋友們則冒險深入山洞,但卻到了一個死胡同。

後來他們一起挪開了盡頭的巨石,發現外面就是筑巢地。

同時他們也發現,原先的入口被無數巨石堵住了。

他們知道那群恐龍試圖翻過那些巨石時會死掉,艾力達不顧食肉牛龍的追擊,獨自衝出去找他們。

艾力達追上恐龍群的時候,他們正準備翻越巨石,艾力達建議他們走那條更安全的路。

寇倫不聽,但恐龍群卻站在了艾力達一邊。

眼瞅自己的首領地位不保,寇倫向艾力達發起挑戰。

眼看寇倫要殺死艾力達了,妮蕊上前阻止了他,救了艾力達一命。

當艾力達帶着其他恐龍正準備要離開,食肉牛龍出現了。

然而,艾力達帶領其他恐龍一起對抗捕食者。

此時,食肉牛龍發現了落單的寇倫,並將寇倫逼到了懸崖邊。

艾力達和妮蕊前去幫忙,並和寇倫一起將食肉牛龍推下懸崖摔死了。

寇倫也傷重而亡。

艾力達率領其他恐龍從山洞抵達了筑巢地。

最終,艾力達和妮蕊的孩子出生了;狐猴們也找到了更多的同類。

角色及配音演員[編輯] 角色 配音演員 英文名 中文名 說明 美國版 中國大陸版 台灣版 Aladar 艾力達 禽龍,主角。

年輕、勇敢、堅定且富有同情心。

被一個狐猴家庭收養,後幫助大群恐龍遷移和生存。

D·B·斯威尼(英語:D.B.Sweeney) 趙銘 張學友 Plio 蓓莉歐 狐猴女家長,艾力達的養母。

關心其家庭。

艾爾弗麗·伍達德 宋憶寧 Yar 老亞 狐猴族長,蓓莉歐的父親。

偶爾粗暴,但富有同情心。

奧西·戴維斯(英語:OssieDavis) 白濤 陳明陽 Zini 辛尼 狐猴,老亞的兒子,蓓莉歐的弟弟,艾力達最好的朋友和的搭檔(英語:Sidekick)。

愛說俏皮話。

馬克斯·凱塞拉達里爾·薩巴拉(英語:DarylSabara)(幼年) 劉家楨 大炳 Suri 舒莉 蓓莉歐的女兒,老亞的外孫女,辛尼的外甥女。

海登·潘妮迪亞 韓童 Kron 寇倫 禽龍,恐龍群首領。

無情,自私,脾氣差,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徒。

後艾力達取代了他的首領之位。

塞繆爾·E·賴特(英語:SamuelE.Wright) 王肖兵 雷威遠 Neera 妮蕊 寇倫的妹妹。

後成為艾力達的女友及配偶。

茱莉安娜·瑪格里斯 狄菲菲 林曉培 Bruton 布魯頓 禽龍,寇倫的副手。

苛刻,好諷刺。

寇倫放棄他之後,為艾力達所救,後痛改前非。

彼得·西拉古薩(PeterSiragusa) 張名煜 Baylene 貝琳 老年,最後一頭長頸巨龍,艾力達的朋友。

講究,善良。

瓊·普洛萊特(英語:JoanPlowright)[2] 洪融 崔幗夫 Eema 伊瑪 老年戟龍,艾力達的朋友。

消瘦,移動緩慢。

德拉·里斯(英語:DellaReese) 俞紅 姜瑰瑾 製作[編輯] 要做一部與恐龍相關的電腦動畫電影的想法已經有十多年了,當「製作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的技術」已經出現,《恐龍》這部電影終於開始製作,並在幾年後的2000年最終上映。

該片採用CGI效果與現場實景拍攝相結合,正是「現場實景的背景創造了其逼真的影像」。

攝製組走遍了世界,只為「拍攝夢幻的自然背景」,以便之後「加入電腦動畫的恐龍」。

迪斯尼說,超過1億美元的視覺特效「使該片成為『當時的經典』」。

[3] 這部電影的概念最初是由保羅·范霍文和菲爾·蒂皮特(英語:PhilTippett)在1988年設想的,他們想做一部名為《恐龍》的定格動畫電影。

該片最初的主角是一頭名為武特(Woot)的戟龍,他的主要對手最初是一頭名為格羅茲尼(Grozni)的暴龍,還有一隻名叫蘇里(Suri)的小哺乳動物作為配角。

這部影片最初打算做得更加黑暗和暴力,其風格類似於自然紀錄片。

武特在最後的戰鬥中擊敗格羅茲尼之後,該片將結束於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也將最終導致主要恐龍角色的死亡。

保羅·范霍文和菲爾·蒂皮特將這個設想帶到迪斯尼,但隨着迪斯尼文藝復興(英語:DisneyRenaissance)的興起,這部電影的想法被擱置一邊。

直到1990年代中期,迪斯尼CEO米高·艾斯納看到彼思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反斗奇兵取得了成功,便建議放棄電影的原始腳本,並採用電腦動畫而非定格動畫。

該項目的負責人發生了變化,由范霍文和蒂皮特換成了拉爾夫·宗達格(英語:RalphZondag)和埃里克·禮頓(EricLeighton),他們也被認為是該片的導演。

新腳本的主角是禽龍諾亞(Noah),他有一個狐猴同伴亞當(Adam),而反派是一群食肉牛龍以及作為對手的禽龍該隱(Cain)。

故事將諾亞處理為能看到未來的先知,他預見到了小行星將要撞擊地球,並努力將一群恐龍帶到安全地帶。

隨着工作的推進,諾亞、該隱和亞當被改名為艾力达、寇倫和辛尼,而某些劇情也改變成後來在電影中看到的樣子。

該片最初的設想是沒有對白,部分原因是為了將它與環球影業的《史前之地(英語:TheLandBeforeTime)》(1988)區分開來,因為《恐龍》的情節與其有相似之處。

艾斯納(Eisner)堅持該片要有對白,以使更具「商業可行性」。

《史前之地》在製作早期也發生過類似的變化,它原先打算只使用旁白。

占士·紐頓·侯活的配樂為該片增色不少。

據報道,流行歌手/歌曲作者凱特·布殊為該片創作並錄製了一首歌,準備用於艾力达及其家庭悼念小島的毀滅一幕,但由於複雜的原因,最終的專輯中並未包含這首曲子。

按照凱特·布殊的歌迷雜誌《HomeGround》的說法,這是因為當時迪斯尼希望布殊改寫這首歌,但是布殊拒絕了;但是,按照迪斯尼的說法,從電影裏砍掉這首歌,是因為在試映時觀眾對它的反應不夠好。

喬治·斯克里布納(英語:GeorgeScribner)是該片最初的導演,他為這部影片花費了兩年時間,之後他離開這裏並加入了沃爾特·迪斯尼幻想工程。

但是從根本上講,他離開之後,故事並沒有發生多大變化。

雖然導演之一埃里克·禮頓說,他的團隊「想儘可能多地學習恐龍的相關知識」,但他也承認,他們作了非常多的「變通」,因為他們不是在做一部紀錄片。

有迪斯尼的資料表明,該片「在某些方面有意背離了科學的事實」。

該片將實景拍攝的背景與史前生物,尤其是恐龍的電腦動畫相結合,並由沃爾特·迪斯尼動畫工作室的計算機圖形單位(ComputerGraphicsUnit)製作。

該單元後來與夢想探索圖像(DreamQuestImages)合併,創建了迪斯尼的秘密實驗室(英語:ListofanimationstudiosownedbyTheWaltDisneyCompany#TheSecretLab)部門。

[4]秘密實驗室部門在2002年被關閉。

視覺無限(英語:VisionCrewUnlimited)提供了現場錄製視覺特效。

市場[編輯] 迪斯尼推出了一部預告片來宣傳這部電影,其中包含了影片的整個開場戲。

EmpireOnline項目《你的迪斯尼50部動畫經典指南》(YourGuideToDisney's50AnimatedFeatures)將之描述為「明智之舉」,因為「截取自其本身的《恐龍》序幕是一個非凡的成就(直到如今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一個青翠和充滿活力的世界,並且充斥着栩栩如生的恐龍」。

[5]該預告片被貼片到《反斗奇兵續集》劇場版,並且還被包含進了《泰山》家庭錄像版。

音樂[編輯] 恐龍:華特迪士尼原聲音樂專輯占士·紐頓·侯活的電影配樂發行日期2000年5月5日 (2000-05-05)錄製時間2000類型電影配樂時長49:39唱片公司華特迪士尼監製占士·紐頓·侯活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英語:WaltDisneyRecordsdiscography)專輯年表 幻想曲2000(2000年) 恐龍:華特迪士尼原聲音樂專輯(2000年) 騎呢大帝(2000年) 該片的配樂由占士·紐頓·侯活作曲,主場是李柏·M,他也是《獅子王》的主唱。

它於2000年5月5日由華特迪士尼唱片發行。

紐頓·霍華德也是之後的迪士尼動畫長片《迷失帝國:阿特蘭蒂斯》和《星空奪寶》的作曲。

其中一首曲子《TheEggTravels》被包含在《恐龍》上映之後的多部預告片中,包括《扮嘢小魔星》、《八十日環遊世界》和《野刺莓大電影(英語:TheWildThornberrysMovie)》。

序號 曲名 曲名含義 時長 1 InnerSanctum/TheNestingGrounds 內心聖殿/筑巢地 2:58 2 TheEggTravels 蛋之旅 2:43 3 Aladar&Neera 艾力达和妮蕊 3:29 4 TheCourtship 求偶 4:13 5 TheEndOfOurIsland 我們島的終結 4:00 6 They'reAllGone 他們都不見了 2:08 7 Raptors/StandTogether 猛龍/站在一起 5:37 8 AcrossTheDesert 穿越沙漠 2:25 9 FindingWater 尋找水源 4:14 10 TheCave 山洞 3:40 11 TheCarnotaurAttack 食肉牛龍的攻擊 3:52 12 NeeraRescuesTheOrphans 妮蕊救助孤兒 1:13 13 Breakout 突圍 2:43 14 ItComesWithAPool 有池塘 3:01 15 Kron&AladarFight 寇倫與艾力达之戰 2:58 16 Epilogue 結束曲 2:32 張學友演唱的主題曲[編輯] 張學友演唱了該片不同版本的主題曲,並收錄為專輯《當我想起你》。

其普通話版名為《當我想起你》,英語版名為《SomethingOnlyLoveCanDo》(只有愛能做到的事),粵語版名為《愛下去》。

評價[編輯] 影評[編輯] 評論聚合網站爛番茄報告說,該片得到了122條評論,其中65%的評論給了電影正面評價;平均分為6.2/10。

網站上的共識是:「雖然《恐龍》的情節俗套而沉悶,但其令人驚嘆的電腦動畫和豐富細緻的背景影像都使它完全值得一看。

」[6]Metacritic上的影評家給它打了56分(百分制)。

[7]影院評分上由觀眾打分,在A+到F的區間上給電影的平均分是A。

[8] 羅渣·埃伯特給了該片四星中的三星,他稱讚該片「驚人的視覺效果」,但對讓動物說話這一決定表示不滿。

因為他認為,影片拍得很逼真,但讓動物說話,卻部分抵消了使電影更逼真的努力。

埃伯特寫道,「雖然作了巨大努力使這些恐龍像真的一樣,但又作了更大的努力來破壞這種幻覺」。

[9]《綜藝》的托德·麥卡錫(ToddMcCarthy)將其稱為「令人瞠目的視覺場面」,但對某些觀眾來說可能太過「煽情」。

[10] 影片中描繪的狐猴非常像維氏冕狐猴這一品種。

生物學家們提出一個問題,認為這部電影產生了誤導,會使人產生混淆。

因為它表明狐猴(以其目前的進化狀態)在超過6600萬年前,曾經與恐龍共同存在過。

但是,所有的現代原猴,包括狐猴,都被認為是在始新世(5600到3400萬年前)或古新世(6600到5600萬年前)期間,才從被稱為兔猴型下目的「原始」靈長類動物進化來的。

[11][12][13] EmpireOnline有一篇指南叫做《你的迪斯尼50部動畫經典指南》,其中也分析了該片,它針對其開場戲說「很多風景採用實景拍攝,並巧妙地與影片相結合,包括特普伊山(英語:Tepui)的鏡頭,後來《沖天救兵》中吸引卡爾·弗雷德里克森的就是這座山」。

然而,它同樣批評了開場之後不寫實的「說話」的恐龍,將其描述為「急轉直下(nose-dive)」。

它說他們「聽起來更像孩子(mallrats)而不是可怕的爬行動物」,「雖然沒有人知道恐龍怎麼叫,但肯定不是像這樣。

」它也不喜歡第1幕中隕石撞擊地球的情節,這使得片中大多數都是「灰色的礫石坑,而不是我們期待的鬱鬱蔥蔥的景象」。

它說「那些動物很可愛,但是在腳本、角色和恐龍動作等方面,完全是哄小孩的(ploddingkiddiefare)」,但是「占士·紐頓·侯活的巨大成功」彌補了這些缺點。

它還與另外兩部影片作了比較,一部是1988年唐·布魯斯的恐龍主題影片《史前之地》,另一部是更為成功的藍天工作室史前影片《冰河世紀》(將其描述為「更時髦」),並補充說「拼命遷移恐龍的畫面讓人回想起更加偉大的《幻想曲》」。

該片還被認為是彼思的「拙劣」作品。

票房[編輯] 《恐龍》上映的第一個周末,在3,257家影院拿下了38,854,851美元票房,名列第一,平均每家影院11,929美元,擊敗了《帝國驕雄》和《地球戰場》。

[1]最終,它在北美市場總共賺得137,748,063美元,這已經可以覆蓋其製作成本。

而它在海外市場共賺得212,074,702美元,全球總計為349,822,765美元。

[1] 家庭媒體[編輯] 2001年1月30日,《恐龍》發行了VHS和DVD。

同日,它還發行了雙盤珍藏版DVD,附帶了許多特殊功能。

2002年,它再次發行了VHS。

2006年9月19日發行的高清藍光光盤採用了最初的寬銀幕圖像,使它成為第一部以此格式發行的動畫電影。

2011年2月8日又重新發行了藍光光盤。

其他媒體[編輯] 2000年,迪斯尼互動工作室(英語:DisneyInteractiveStudios)發行了配套的視頻遊戲,包括Dreamcast、PlayStation、個人電腦和GameBoyColor等版本。

為配合《恐龍》的發行,迪斯尼主題公園的遊樂項目「滅絕倒計時」也被改名為「恐龍(英語:Dinosaur(Disney'sAnimalKingdom))」。

其情節原先一直突出表現一頭食肉牛龍和一頭禽龍,這時也作了些許改變,以使那頭禽龍特指這部電影的主角艾力达。

該遊樂項目現在的情節是,乘客穿越時空旅行到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撞擊之前,將艾力达帶回到現在,從而拯救他的性命。

參見[編輯] 《史前之地(英語:TheLandBeforeTime)》 《恐龍之王(英語:TheDinoKing)》 《與恐龍同行(英語:WalkingwithDinosaurs(film))》 《恐龍大時代》 《侏羅紀公園》 注釋[編輯] ^《恐龍》被視為第39部沃爾特·迪斯尼動畫工作室經典動畫長片。

[14]然而在歐洲,該排名有些不同。

在歐洲,《恐龍》和《小熊維尼大電影》(2011)被排除在經典之外,但卻包含了《獸猛猛奇兵》(2006)。

[15]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1.41.51.6Dinosaur(2000)[恐龍(2000)].BoxOfficeMojo.[2019-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英語).  ^Parks,Zack.Top10ActorsWhoAlmostVoicedDisneyAnimatedCharacters[迪斯尼動畫角色十大專業配音演員].2012-09-28[2015-07-25](英語).  ^MovieReview:Disney'sDinosaur—DeadlyDramaandDabsofDarwinism!.2000-05-20[2013-0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4)(英語).  ^DisneyFormsTheSecretLab[迪斯尼建立「秘密實驗室」].1999-10-29[2018-12-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英語).  ^YourGuideToDisney's50AnimatedFeatures:Dinosaur(2000)[你的迪斯尼50部動畫經典指南:恐龍(2000)].EmpireOnline.2011[2013-0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英語).  ^Dinosaur(2000)[恐龍(2000)].爛番茄.[2011-12-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英語).  ^Metacritic.Metacritic.[2018-12-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英語).  ^CinemaScore.影院評分.[2019-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2)(英語).  ^羅渣·埃伯特.Dinosaur[恐龍].芝加哥太陽報.2000-05-19[2017-06-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英語).  ^McCarthy,Todd.Review:‘Dinosaur’[評論:《恐龍》].綜藝.2000-05-08[2017-06-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英語).  ^Kay,R.F.;Ross,C.;Williams,B.A.AnthropoidOrigins[類人猿起源].科學.1997,275(5301):797–804.PMID 9012340.doi:10.1126/science.275.5301.797(英語).  ^Gould,L.;Sauther,M.L.(編).Lemurs:EcologyandAdaptation[狐猴:生態與適應].施普林格.2006:vii–xiii.ISBN 978-0-387-34585-7(英語).  ^Sussman,R.W.PrimateEcologyandSocialStructure[靈長類動物的生態與社會結構].PearsonCustomPublishing.2003:149–229.ISBN 978-0-536-74363-3(英語).  ^Disney'sOfficialAnimatedFeatureslist[迪斯尼官方動畫長片列表].[2009-06-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3)(英語).  ^DisneyDVDs&Blu-ray-DVDCollections[迪斯尼DVD和藍光DVD大全].[2019-03-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官方網站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恐龍》的資料(英文) 爛番茄上《恐龍》的資料(英文) 豆瓣電影上《恐龍》的資料(簡體中文) Metacritic上《恐龍》的資料(英文) BoxOfficeMojo上《恐龍》的資料(英文) AllMovie上《恐龍》的資料(英文) 閱論編迪士尼院綫動畫電影(英語:ListofDisneytheatricalanimatedfeaturefilms)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 雪姑七友(1937) 木偶奇遇記(1940) 幻想曲(1940) 小飛象(1941) 小鹿斑比(1942) 致候吾友(1942) 西班牙三紳士(1944) 為我譜上樂章(1946) 米奇與魔豆(1947) 旋律時光(1948) 伊老師與小蟾蜍大歷險(1949) 仙履奇緣(1950) 愛麗絲夢遊仙境(1951) 小飛俠(1953) 小姐與流氓(1955) 睡公主(1959) 101斑點狗(1961) 石中劍(1963) 魔幻森林(1967) 富貴貓(1970) 羅賓漢(1973) 小熊維尼歷險記(1977) 救難小英雄(1977) 狐狸與獵狗(1981) 黑神鍋傳奇(1985) 妙妙探(1986) 老友記闖天涯(1988) 小魚仙(1989) 神勇敢死隊(1990) 美女與野獸(1991) 阿拉丁(1992) 獅子王(1994) 風中奇緣(1995) 鐘樓駝俠(1996) 大力士(1997) 花木蘭(1998) 泰山(1999) 幻想曲2000(1999) 恐龍(2000) 騎呢大帝(2000) 迷失帝國:阿特蘭蒂斯(2001) 扮嘢小魔星(2002) 星空奪寶(2002) 熊之歷險(2003) 至叻皇牛黨(2004) 四眼雞丁(2005) 羅拔神奇家族(2007) 超級零零狗(2008) 公主與青蛙(2009) 魔髮奇緣(2010) 小熊維尼大電影(2011) 無敵破壞王(2012) 魔雪奇緣(2013) 大英雄聯盟(2014) 優獸大都會(2016) 魔海奇緣(2016) 無敵破壞王2:打爆互聯網(2018) 魔雪奇緣2(2019) 魔龍王國(2021) 奇幻魔法屋(2021) 彼思動畫製作室 反斗奇兵(1995) 蟲蟲特工隊(1998) 反斗奇兵續集(1999) 怪獸公司(2001) 海底奇兵(2002) 超人特工隊(2004) 反斗車王(2006) 五星級大鼠(2007) 太空奇兵·威E(2008) 沖天救兵(2009) 反斗奇兵3(2010) 反斗車王2(2011) 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2012) 怪獸大學(2013) 玩轉腦朋友(2015) 恐龍大時代(2015) 海底奇兵2(2016) 反斗車王3(2017) 玩轉極樂園(2017) 超人特工隊2(2018) 反斗奇兵4(2019) ½的魔法(2020) 靈魂奇遇記(2020) 盛夏友晴天(2021) 熊抱青春記(2022) 巴斯光年(2022) 藍天工作室變雀特工(2019)動畫與真人結合/仿實境動畫 為我奏樂(英語:TheReluctantDragon(1941film))(1941) 空中致勝(英語:VictoryThroughAirPower(film))(1943) 南方之歌(1946) 悠情伴我心(英語:SoDeartoMyHeart)(1948) 歡樂滿人間(1964) 飛天萬能床(英語:BedknobsandBroomsticks)(1971) 妙妙龍(英語:Pete'sDragon(1977film))(1977) 夢城兔福星(1988) 魔法奇緣(2007) 魔幻森林(2016) 魔法保姆(2018) 獅子王(2019) 魔法奇緣2(2022) 迪士尼卡通工作室 唐老鴨俱樂部大電影:神燈寶藏(英語:DuckTalestheMovie:TreasureoftheLostLamp)(1990) 高飛大電影(英語:AGoofyMovie)(1995) 跳跳虎歷險記(2000) 夢不落帝國(2002) 小泰山2(2003) 豬仔大行動(英語:Piglet'sBigMovie)(2003) 小熊維尼之長鼻怪大冒險(2005) 小鹿斑比2(2006) 飛機總動員(2013) 飛機總動員2:救火大行動(2014) 迪士尼電視動畫 阿德日記大電影(英語:Doug's1stMovie)(1999) 下課後:假期來襲(英語:Recess:School'sOut)(2001) 酷狗上學記(英語:Teacher'sPet(2004film))(2004) 其他迪士尼部門(英語:ListofanimationstudiosownedbyTheWaltDisneyCompany)/第三方公司動畫 怪誕城之夜(1993) 飛天巨桃歷險記(1996) 獸猛猛奇兵(2006) 魔幻聖誕頌(2009) 傻密歐與茱麗葉(2011) 火星搶走阿媽(2011) 怪誕復活狗(2012) 仲夏夜魔法(2015) 失靈腦朋友(2021) 開心漢堡店大電影(2022) 相關條目 取消上映的電影(英語:ListofunproducedDisneyanimatedshortsandfeaturefilms) 真人化重置電影(英語:ListofDisneylive-actionremakesofanimatedfilms) 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短片(英語:ListofWaltDisneyAnimationStudiosshortfilms) 彼思動畫製作室短片(英語:ListofPixarshorts) 迪士尼+原創電影列表 規範控制 GND:4618656-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恐龍_(電影)&oldid=69805951" 分類:​英語電影2000年電影作品2000年美國動畫電影2000年代動作片2000年代冒險片2000年代奇幻片2000年代科幻片電腦動畫電影恐龍動畫電影搞乜鬼大製作美國奇幻冒險片冒險劇情片迪士尼跨媒體製作擬人化角色電影委內瑞拉取景電影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電影動畫冒險電影科幻動畫電影真人動畫電影澳大利亞取景電影加利福尼亞州取景電影佛羅里達州取景電影夏威夷州取景電影科學奇幻電影美國動作冒險片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含有英語的條目嵌入hAudio微格式的條目損壞的宣傳品圖像的鏈接的頁面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香港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Gaelgעבריתहिन्दी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LatinaLatviešu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ייִדיש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