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老師繼續搞笑就對了!歡樂對於講科學真的有幫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笑的數理老師很受學生歡迎,特別在國高中補習班,老師基本上都具備脫口秀的能力,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讓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嚴肅的科學知識。

0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10社會群體科學傳播精神心理透視科學數理老師繼續搞笑就對了!歡樂對於講科學真的有幫助活躍星系核・2020/08/28・224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SR值519・六年級+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文/李宗諭│主修教育心理學,科普愛好者圖/giphy好笑的數理老師很受學生歡迎,特別在國高中補習班,老師基本上都具備脫口秀的能力,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讓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嚴肅的科學知識。

科普世界也是如此,當科學家們在台上講述科學知識時,把觀眾逗樂是很常見的,例如源自德國的 ScienceSlam註1,或甚至像TED有最好笑精選。

那這麼幽默到底對觀眾學習有沒有幫助呢?最近就有篇研究是關於這個。

歡樂如何幫助學習科學知識?研究團隊找來了美國南部一所大型公立大學的本科學生217人做實驗2。

研究者想知道,是否觀眾愈覺得歡樂,就愈喜歡講者,且愈認為講者值得信賴?同時也想知道,到底以幽默方式來講解科學的效果,會如何受到「對講者的好感」及「講者本身專業感」的影響?在簡單的測量科學興趣與知識程度之後,將受試者隨機分配去觀看有搭配笑聲(有笑聲組,n =107)及沒有搭配笑聲(沒笑聲組,n=110)的科學喜劇影片。

之所以用「有沒有笑聲」來分組,是因為研究者假定笑聲是「幽默的主要指標」。

笑聲就像一種提醒,促使我們覺知到有好笑的事情正在發生,也就是罐頭笑聲的目的。

而在社交中笑聲更是一種潛規則,告訴大家現在應該要切換到歡樂相處模式。

因此,照理說有搭配笑聲的影片,會給觀眾更多的歡樂。

實驗用的影片是部單口喜劇(comedy),為德國物理學家兼喜劇演員VinceEbert的作品,主題是”ScienceistheBestWeHave”(暫譯:科學最棒了)。

它原本在YouTube上是沒什麼人看過的影片,研究者刪除了廣告、YouTube標誌等干擾的東西,剪成2分鐘的長度並用英語播放。

沒笑聲組去掉原本的觀眾笑聲,其餘條件與有笑聲組相同。

看完影片後,請受試者評估歡樂程度、對講者好感程度、及講者專業程度,並且還會測量受試者對「影片及主講者是合適的科學知識來源」的同意程度。

研究結論:越好笑,更討喜、更專業結果顯示,有笑聲組的確有比較高的歡樂感。

然後重點來了:歡樂感愈高,對講者的好感度就愈高,且覺得講者更有專業度。

不過到最後,觀眾覺得喜劇到底是不是科學知識的有效來源,主要還是由「講者專業」來中介,而不是由「講者好感」。

簡言之,歡樂提升了對講者的好感與專業感,而專業感幫助了科學知識的講述。

作者還提供了一套方程式:覺得喜劇是科學知識的有效來源=0.599+0.18*歡樂+0.321*講者專業圖/翻譯自參考資料2研究結論就是,運用幽默的科學講者,的確會讓觀眾對他好感度增加,專業感也會增加,於是聽眾也會更相信他正在講的科學知識。

研究者對此用幽默原理的「失諧論」(incongruitytheory)來解釋,認為當演講中幽默發生時,可能觸發了觀眾對理解複雜笑話的腦力運作,而這個理解的壓力,促使觀眾從科學家角度去釐清更多的專業知識。

註2、註3總之,多創造歡樂吧,先不論觀眾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帶走,起碼最後課程回饋表上的「講師親切有趣」、「講師的專業可信賴」、「課程對我有幫助」之類的題目都會有不錯結果。

同場加映:關於這個研究,二則溫馨小提醒外表帥不帥不是重點有人會擔心,帥的人說什麼都幽默,不帥的人說什麼都像騷擾。

我想波特王那類的幽默很有可能是如此沒錯,不過若是老師的話就比較不用怕了。

國內有篇充滿鼓勵的研究指出2,教師外表吸引力與學習專注力呈負相關、與學習成效無相關。

不過幽默感與學習專注力呈現正相關,也與學習成效呈正相關。

也就是學習效果與老師幽不幽默比較有關係,帥不帥不是重點。

因此為了觀眾的學習效果,科學講者們可以放少一點心力在帥氣,放多一點在幽默的營造上。

不好笑沒關係但千萬別讓人討厭有篇涵蓋25個大學科學課程、1637個樣本的研究指出,幽默有助於提升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對老師的喜愛課程歸屬感特別的是,如果老師講的笑話不好笑,其實並不會影響學生這三者的程度。

但是,如果學生覺得教師的幽默令人反感,那就有反效果,會損害師生關係及學生歸屬感。

另外此研究有比較性別差異,當教師使用幽默時,男生比較會覺得有趣,而女生卻比較容易覺得被冒犯,這也提醒著我們要考慮一下觀眾的性別3。

所以講解科學知識的時候就勇敢搞笑吧,不要弄到被人厭惡就好。

觀眾被逗得花枝亂顫。

圖/截圖自TED影片《拖延大師的內心》註解註1:ScienceSlam是一個科學交流活動,年輕科學家用淺白幽默的方式,在10分鐘內講解他們的研究,隨後讓觀眾投票給分。

有篇研究1就是針對它的科學知識傳遞,結論是:「觀眾會被娛樂感吸引,而且並不會因娛樂感而降低對其科學性的評價」註2:失諧論(incongruitytheory),又譯作不協調性理論,是種用以解釋幽默認知的理論。

註3:本研究是針對歡樂應用在科學傳播的口語講述法上,不過科學傳遞有很多形式,例如文章、電視節目、教材漫畫等,都是幽默可介入的地方,效果也可能有異同。

參考資料Niemann,P.,Bittner,L.,Schrögel,P.,&Hauser,C.(2020).Scienceslamsasedutainment:Areceptionstudy.MediaandCommunication,8(1),177-190. Yeo,S.K.,Anderson,A.A.,Becker,A.B.,&Cacciatore,M.A.(2020).Scientistsascomedians:Theeffectsofhumoronperceptionsofscientistsandscientificmessages.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0963662520915359.蔡智勇(2012)。

教師外表吸引力、幽默感對學習專注力與成效之影響。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Cooper,K.M.,Hendrix,T.,Stephens,M.D.,Cala,J.M.,Mahrer,K.,Krieg,A.,…&Jones,R.(2018).Tobefunnyornottobefunny:Genderdifferencesinstudentperceptionsofinstructorhumorincollegesciencecourses.PloSone,13(8).相關標籤:單口喜劇幽默科學傳播笑聲興趣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活躍星系核754篇文章・ 93位粉絲+追蹤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相關文章一見如故,其實是一「聞」如故?「氣味」相投有科學根據,原來我們會用嗅覺交朋友!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從小說到現實:無法燃燒的「禁書」與美國墮胎法案之爭國殤之後:集體哀慟的調適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血型不止四種!紅遍全球的「血型性格學說」,為什麼讓科學家皺眉不已?——《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110小時前815全台大停電,你搞清楚發生什麼事了嗎?52天前同婚後,性別真的平等了嗎?——變更身分證性別的不合理要求52天前數學X性別X文學──東野圭吾小說的莫比烏斯環1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2022/07/15野生動物們,別來可無恙?5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6天前0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10動物世界專欄文明足跡環境生態是吞船大魚,還是海裡的「豬」?從古人的眼中,跨時空探索「鯨豚文化史」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7/14・4913字・閱讀時間約10分鐘+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劉韋佐、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吞船大魚」?古人的腦洞大開!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的大海上,出現一隻長六丈、高一丈的大魚。

據說船要是遇上這種魚,一個不小心,可能整艘船都會被吞下去啊!在沒有相機、也沒有IG、臉書打卡的時代,古人面對陌生的物種,只能以文字或繪圖記錄下來,讓中國古代的鯨豚生態披上一層神秘面紗。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歷史語言研究所邱仲麟研究員,在長期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收集了數百則中國歷史上鯨豚現身、擱淺的文獻。

究竟古人眼中的鯨豚長什麼模樣?鯨豚擱淺的可能原因為何?又衍伸出什麼樣的民間傳說?圖/Unsplash根據邱仲麟研究員蒐集的文獻,中國史上確切的鯨豚擱淺記錄可能始於兩漢。

早在西元前16年(西漢永始元年)就出現記載:「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

」接著在西元前4年及西元173年,也都有將鯨豚形容為「大魚」的記載。

這個時期多是簡單記錄鯨豚的大小,但到了近世,描述就變得豐富許多。

例如在明嘉靖《灤志》就記載:「房魚,出海,極大,如房。

或隨潮汐陷沙上,土人割脂熬油。

」另外,明崇禎《黃縣志》則有相當生動的描述:海魚莫大於䱜,長或一、二十丈,三五成群,順流噴浪如雪,山脊翅浮紅水面,如百十赤幟。

舟遇之速避,稍遲即可吸口吞舟,故俗名「吞船䱜」。

這些出現在地方志的記載,不僅對鯨豚的大小做出如房子般巨大、且能張口吞船的誇張比喻,也描繪了牠們三五成群現蹤,從頭頂噴水、在海上翻身等生活習性,讓我們從字句間拼湊出古代的鯨豚生態、人與鯨豚的互動,以及古人如何從其文化視角看待鯨豚與其擱淺現象。

海上之「豬」?史料所描繪的鯨豚樣貌古人對於此般海中龐然大物尚未有「鯨豚」的概念,多半用生活中既有的動物來形容。

猜猜看以下描述是指海豚或鯨魚?地方志中常見「海豬」的記載。

在明嘉靖《欽州志》曾有這樣的形容:「其頭類豬」、「無鱗,大似海豬」。

清代《連江縣志》也有「海豬魚」的記載,形容其「渾身深黑,形體、腑臓與猪略同。

鼻在腦上,噴水直上。

」另有一種生物名叫「海鰌」,「鰌」在今日雖為「鰍」的異體字,但在此處應唸作「ㄧㄡˊ」。

在《水經》中曾有這樣的記載:「海鰌魚,長數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則海水為潮,出穴則潮退。

」北宋《江南野史》則說:「有海鰌,形如大堤,長數十丈。

」從「長數千里」到「長數十丈」,我們可以得知,海鰌的形容是從其驚人的體長來描繪。

明崇禎《肇慶府志》更有一則特別的「海鰌」記載,說其「遍體礪房石砌,積如丘山。

」記錄者觀察得非常仔細,「礪房石砌」應該是指寄生在皮膚上的藤壺,要能如此詳實描述身上特徵,表示這隻「海鰌」可能擱淺在海灘上,才得以近距離觀察。

從海豬到海鰌,你猜到哪個是指海豚?哪個是指鯨魚?從上述文獻記載可以推測,關鍵在於海豚、鯨魚的體形差距,古人多稱海豚為「海豬」、鯨魚則為「海鰌」。

古人多稱海豚為「海豬」,認為其頭與豬相似。

「豚」字等同於「豬」,兩者也同為哺乳類動物。

圖/Unsplash古人多稱鯨魚為「海鰌」,身上常有大片藤壺寄生。

藤壺會伸出觸手捕食海中的浮游生物,以及鯨魚周遭的有機質。

圖/iStock這些突然躍出海面、或是擱淺在海灘的大魚到底是什麼?已遠遠超出古人的知識範疇,只能從其外觀特徵或動作來命名。

除了「海豬」、「海鰌」、「海鰍」等名稱,另有視其龐大的體形,稱之為「房魚」、「海象」、「鱌魚」;也有尊稱為「海龍」、「海龍翁」、「海主」,甚至有記載為「海燕」者,名稱可說是五花八門!在那個沒有相機的時代,文字的描述更為豐富,充滿古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爬梳臺灣早期的鯨豚擱淺記錄清乾隆9年,閩浙總督在奏報福建省當年2月的雨水和糧食價錢時,附帶報告了在上一年的12月,臺灣北路的白沙墩(今日苗栗通霄一帶)有「巨魚二十二尾,頭大丈餘,口闊四尺,腹寬二丈,尾大七尺餘,蝦尾魚身,約長三丈有奇。

目生腹下。

其魚黑色,聲如牛鳴。

隨潮擱淺,未識其名。

」此外,《重修臺灣府志》中也提到同一年在白沙墩發現「雷擊死巨魚二十二尾於沙上」、「頭似豕」、「來時聞隱隱有雷聲,隨潮擱淺,如排列狀。

背上各有一孔,黃水流出。

」這些記載明確說出「擱淺」現象,雖然記錄者仍「未識其名」,不知道這些擱淺的生物是什麼,但將「巨魚」、「頭似豕」、「聲如牛鳴」等敘述,與前面的記載互相比對,可得知這是一起發生在臺灣的鯨豚集體擱淺現象。

清末澎湖海邊也曾發現鯨魚擱淺,人們還在其腹中發現兩隻百來斤的大魚。

在割肉取油時,魚尾突然甩動,將數千斤的巨石擲到百丈之外,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巨魚駭聞。

圖/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十冊鯨豚擱淺的原因至今依然眾說紛紜,可能是受暴風雨、地震、雷擊影響,或追船誤入淺灘所致,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受特殊地形牽引。

邱仲麟研究員在整理文獻時有一驚奇發現,鯨豚擱淺記載較多的區域,主要在舟山群島以北海岸,尤其以錢塘灣與長江口一帶最多。

清末的西洋傳教士丁韙良在其著作《中國覺醒》就指出「錢塘江是鯨魚的陷阱」,並說:「這個漏斗狀的海灣,潮位出奇地高。

當每月初一或十五,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出於同一方向時,海水便咆哮地衝向岸邊,形成了巨大的潮汐。

錢塘江大潮不僅摧毀船隻,就連大海深處的龐然大物也無法抵禦那難以抗拒的推力。

」錢塘灣的地形是外寬內窄的「喇叭口」,使潮汐容易產生洶湧的浪濤,形成世界三大湧潮之一的「錢塘潮」。

雖然鯨豚擱淺的原因至今仍無定論,但在錢塘灣附近容易擱淺,很可能是因為當地特殊的地形使鯨豚往此聚集,當洶湧的潮汐來臨,就特別容易被潮浪捲入而擱淺。

錢塘潮。

圖/Wikimedia過去無法解釋的奇觀,「巨魚」擱淺的傳說對古人來說,這些龐然大物突然擱淺在沙灘上,想必是難以理解的奇觀,因而產生許多光怪陸離的神鬼傳說。

貶謫說:興風作浪,海神降落處罰古人觀察到,擱淺死亡的鯨豚常常沒有眼睛!彷彿遭行刑後流放邊陲。

北宋《釣磯立談》就記載:「潯陽潮退,有一大鰌,環體於洲上,時時舉首噞喁,水自腦而出,數日乃死。

瀕江之人饜食其肉。

世說以為海神鑿腦取珠,因以致斃。

」歐陽修也曾在詩作中留下「有時隨潮來,暴死疑遭謫」此一經典名句。

清代學者錢泳則在其著作《履園叢話》留下鄉野傳說:「大凡東海有巨魚流入內地者,必無目,無目,故隨潮而進也。

相傳此魚在海中作風浪翻船至傷人者,必有海神抉其目。

」另一位作家黃逢昶在臺灣寫下的《竹枝詞》也記載地方傳聞:「土人云是魚吞舟不少,龍王剜目示眾」。

從「海神鑿腦取珠」、「暴死疑遭謫」、「海神抉其目」等敘述可知,古人將當時的懲處制度用於解釋鯨豚擱淺現象,歸因於鯨豚犯錯後被海神處罰,行刑挖目後貶謫異地。

閏魚說:閏年報到!鯨豚頭形隨生肖變化?依據海邊居民的觀察,每到閏年就會有鯨豚報到,因此稱鯨豚為「閏魚」。

早從明代開始,在長江以北、黃海海濱就出現這樣的傳說。

明嘉靖《通州志》就記載:「閏魚,形甚鉅,其骨可以為橋梁。

每閏年始有,故名閏魚。

」另有《如皐縣志》記載:「閏魚,無定形,閏年秋潮,颶風推出海,其大吞舟也。

」此外,更有閏魚的頭形會與該年生肖相似之說。

例如江蘇東臺人宋武庭說:「閏魚則非閏年不可見也,且形狀不一,按其所閏之年枝生肖而變更焉。

如子年則鼠首魚尾,丑年則牛首魚尾,推而至於寅年虎首,卯年兔首,無不酷肖。

」這些記載展現古人將自然現象與民俗節氣結合的文化思維。

清末「閏魚出海」圖文記事。

老人們相傳每逢閏月,海中總有大魚被沖上岸,因為大魚平時興風作浪、打翻漁船、以人為食,如今才會擱淺,成為人們的美食。

圖/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四冊神蝦押巨魚說:鯨魚、蝦子,傻傻分不清!另一種記載也相當有趣,清代的葉良儀在其著作《餘年閒話》中提到,居民看到海外有「四大桅杆(船上懸掛帆的杆柱)悠颺而至」就知道是「閏魚」來了。

這裡提到的「四大桅杆」乃是:「兩大蝦釘其目,押之使上,桅杆即蝦鬚也」。

魚來後,則天氣漸晴,「居民掇梯魚身,先用鋤撥去砂石,然後以刀斧剜其肉,熬油為燃燈之用。

」競相割取三、四日……,接著「又忽晦冥,則蝦復來押之回矣」。

為什麼蝦子會和鯨魚扯上關係,甚至成為懲處鯨魚的獄卒?邱仲麟研究員解釋,會有「兩大蝦釘其目」、「桅杆即蝦鬚」等形容,可能是因為從陸地遠望鯨魚時,其從海中躍起的瞬間,身體兩側的鰭猶如蝦子的兩隻大螯,因此流傳鯨魚擱淺是「神蝦押巨魚」降貶上岸的緣故。

「神蝦押巨魚」傳說,可能是古人誤將鯨魚的鰭看成蝦子的大螯。

圖/研之有物(圖片來源/Unsplash、Pixabay)地毯式搜尋史料,縱觀鯨豚文化史邱仲麟研究員的辦公室充滿各式文獻史料,研究主題遍及明清時期的都市、醫療、花卉、西洋鏡、公共衛生、軍事防禦、鯨豚擱淺史等。

圖/研之有物鯨豚擱淺事件常記載於中國各地的地方志,卻缺乏有系統的文獻整理。

邱仲麟研究員地毯式搜尋中國各地的地方志、筆記、詩文、報紙等文獻,將有提到鯨豚的史料儘量收集、剪貼成冊,並從中整理出古代對鯨豚外觀的描述、統計擱淺地點與季節,並探討古人對龐然大魚突然現身所衍生的各種傳說故事。

每則鯨豚史料皆剪貼成冊,上頭仔細標註資料來源、畫出重要段落,是多年來飽覽各式文獻所累積的豐碩成果,從中可見歷史學家治學的嚴謹態度。

圖/研之有物從鯨豚史料的研究出發,我們可以得知古人看待海洋生物的態度、應用海洋資源的方式,甚至能觀察古今鯨豚生態的變化。

例如明清時期曾記載,長江流域有「中華白海豚」、「白鱀豚」出沒,如今皆因工業和漁業發展的嚴重侵害而數量銳減,瀕臨絕種。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東印度洋至西南太平洋海域,臺灣、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皆可見其蹤跡。

每逢農曆3月下旬,臺灣海峽風浪漸平息,早年的討海人常見到這群嬌客。

因恰逢媽祖誕辰月份,人們相信牠們是捎來媽祖訊息的「媽祖魚」。

圖/inmediahk鯨豚擱淺研究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史中有關海洋生物的內涵,也呈現不同時空背景下所蘊含的文化思維與古今變遷。

延伸閱讀邱仲麟老師個人網站【110年知識饗宴—胡適院長科普講座】邱仲麟研究員「鯨豚擱淺:中國歷史上的例子」相關標籤:史語所擱淺文化史歷史海豚鯨豚擱淺鯨魚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40篇文章・ 1882位粉絲+追蹤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RELATED相關文章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狂吐白沫的竟是雨後的尤加利樹,而非飲鴆止渴的無尾熊?!海邊戲水要小心!一次帶你認識刺毒魚類,與被刺傷後的自救方法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血型不止四種!紅遍全球的「血型性格學說」,為什麼讓科學家皺眉不已?——《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110小時前815全台大停電,你搞清楚發生什麼事了嗎?52天前同婚後,性別真的平等了嗎?——變更身分證性別的不合理要求52天前數學X性別X文學──東野圭吾小說的莫比烏斯環1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2022/07/15野生動物們,別來可無恙?5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6天前022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22專欄植物王國環境生態科學傳播自然生態就算沒吃過,也一定聽過的「牛樟芝」,到底是在吃什麼?為什麼又貴又有名呢?Bei・2022/07/26・2528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台灣特有藥用真菌——牛樟芝早期台灣的原住民在森林中打獵,無意間發現,在牛樟木腐朽的中空樹洞中,長出了橘紅色的真菌,採來食用後發現味道雖苦,卻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他們還發現在食用完後可以緩解宿醉、體力透支、肝臟病變等症狀,經口耳相傳後,居民們將其作為藥用真菌,它就是鼎鼎大名的台灣特有真菌「牛樟芝」。

牛樟芝(學名:Taiwanofunguscamphoratus)簡稱樟芝,又名樟菇、牛樟菇等,是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傘菌綱(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台芝屬(Taiwanofungus)的一種多孔菌類,屬於臺灣特有的藥用真菌,有「森林中的紅寶石」之美稱。

1987年,台大藥學系首次進行研究,分析牛樟芝的天然物成分;2017年的《分類學》期刊也正式宣布Taiwanofunguscamphoratus為牛樟芝唯一且合法的學名。

牛樟芝有「森林中的紅寶石」之美稱。

圖/鼎久生技牛樟芝為什麼這麼神奇?功效來自特殊的三萜類繼1987年的研究後,近年也陸續解開了牛樟芝的成份之謎。

牛樟芝含有腺苷、多醣體、球蛋白、維生素B群、三萜類(triterpenoids)、超氧歧化酵素(SOD)、鈣、磷、鍺、硒、鐵、核酸等活性因子,且每一項活性因子在生物技術及醫學研究皆有特殊功效,其中最有價值的便是三萜類。

至2012年為止,科學家們從牛樟芝中分離及鑑定出的三萜類共有39種,且有31種已確定其化學結構。

三萜類正是牛樟芝價格不斐的原因。

陸續有研究指出,三萜類可以抑制細胞內活性氧(ROS)的生成,降低體內自由基(freeradical)含量,同時帶有抗發炎的功效,目前已知因為體內自由基過高而造成的疾病,包括動脈粥狀血管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以及老化現象。

目前已知因自由基過高而造成的疾病,包括動脈粥狀血管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以及老化現象。

圖/anontae2522俗話說:「良藥苦口」,三萜類不僅使得牛樟芝有神奇的功效,同時也是牛樟芝「子實體」苦味的來源,不苦的牛樟芝可能代表它的三萜類含量較低。

子實體v.s.菌絲體前面提到了牛樟芝的「子實體」,這是什麼呢?菇蕈類的部位大致可分為「子實體」(Sporocarp)與「菌絲體」(Mycelium)。

子實體指的是菇蕈類的繁殖器官,可以利用孢子(Spores)進行有性生殖,就像是植物的花朵與種子;菌絲體則類似植物的根與莖,是吸收養分的器官,在營養成分充足、環境與氣候適當的條件下,菌絲團會出菇形成子實體,就像是毛毛蟲破蛹而出,變成美麗的蝴蝶一樣。

與所有真菌類一樣,牛樟芝藉由散布孢子繁殖,並以分解牛樟木的纖維為食。

在適當的溫濕度下,可以長成菌絲體,其成分大多是多醣體。

當菌絲體數量達一定程度時,就會出菇形成子實體,成分除了多醣體外,還有三萜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素。

牛樟芝的子實體,經濟價值最高市售牛樟芝「子實體」產品的價格通常比「菌絲體」產品高,有如此大的價差主要原因是牛樟木資源有限、數量稀少、栽培不易、原料成本差異等。

另外,因原料及製程不同,三萜類、多醣體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多寡,也會影響其價格與功效。

以下為目前較常見的牛樟芝栽培方法:一、原生椴木栽培法由於牛樟木被過度砍伐,野生的牛樟木已經相當稀少,目前被列為「台灣一級國寶級保育樹種」。

原生椴木栽培法是將含有牛樟芝菌絲體的原生椴木加以培養繁殖,進而栽培出成分與野生牛樟芝相同的子實體。

可惜這種栽培方法曠日費時,也較容易有雜菌產生。

二、椴木植菌栽培法椴木植菌栽培法是利用牛樟椴木作為培養基,植入牛樟芝菌,栽培出子實體。

生長期約一年半至三年,能栽培出與野生相類似的牛樟芝,但其缺點除了耗時太長、產量有限以外,椴木來源的合法性也具有爭議。

三、固態太空包培養法市面上的固態培養主要是利用太空包,而太空包的類型又依照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成分,主要為木屑、五穀雜糧及其他碳氮源。

相較於前面提到的原木栽培法,雖然這種培養法所需時間縮短許多,只要將牛樟芝菌絲種入太空包後,培養約120天即可,但僅能獲得與野生牛樟芝三萜類相似的成分,且含量會因為製程不同而有影響。

四、液態發酵法液態發酵法是利用噸級以上的液體作為基質,在發酵槽中進行菌種發酵,以收取菌絲體。

這個方法雖然快速、成本低廉,但只能取得大量多醣體,無法取得三萜類。

五、皿式培養法皿式培養法是以培養基作為基質培養牛樟芝菌株,而培養基的成分為麥芽、蔗糖、葡萄糖及洋菜膠等。

這種培養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培養時間短,而且品質穩定、富含多醣體,但缺點是三萜類的產量仍有限。

台灣牛樟芝教父——賴敏男博士身為台大農業化學博士,賴敏男是國內知名菇蕈類專家。

他在1991年創立康建生技,從食用菌菇一路研發至藥用菌菇,在生技產業界占有一席之地,在牛樟芝的研究領域也大有貢獻,被稱為「牛樟芝之父」。

賴敏男博士被稱為「牛樟芝之父」。

圖/Facebook今年五月,康建生技發表了皿式培養牛樟芝的專利技術,改善了目前牛樟芝在培養上遇到的困難。

賴敏男博士成功利用皿式培養法培育出富含活性三萜類的牛樟芝子實體,將原本需耗時兩、三年的過程,改良縮短成四個月,也大幅降低了牛樟芝產品的成本價格。

迄今,有越來越多生技公司及研究團隊紛紛投入皿式培養牛樟芝子實體的開發。

有了品質與價格優勢,皿式培養法將成為牛樟芝產品開發的主要趨勢。

參考資料牛樟芝與人類牛樟芝子實體和菌絲體的差異牛樟芝|康建生物科技牛樟芝學堂|鼎久生物科技相關標籤:三萜類子實體牛樟芝菌絲體藥用真菌賴敏男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Bei1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RELATED相關文章就算沒吃過,也一定聽過的「牛樟芝」,到底是在吃什麼?為什麼又貴又有名呢?血型不止四種!紅遍全球的「血型性格學說」,為什麼讓科學家皺眉不已?——《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聚餐的夢魘:飯前咕嚕咕嚕,吃飽後就狂拉屎、打嗝和放屁?我的身體到底在幹嘛!——《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血型不止四種!紅遍全球的「血型性格學說」,為什麼讓科學家皺眉不已?——《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110小時前815全台大停電,你搞清楚發生什麼事了嗎?52天前同婚後,性別真的平等了嗎?——變更身分證性別的不合理要求52天前數學X性別X文學──東野圭吾小說的莫比烏斯環1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2022/07/15野生動物們,別來可無恙?5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6天前01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10人體解析科學傳播醫療健康重大手術易低體溫,積極管理減少併發症careonline・2022/07/26・2181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腦部、胸腔、器官移植,重大手術容易低體溫,積極體溫管理,減少手術併發症,麻醉科醫師解析》,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大量出血是非常危急的狀況,相當具有挑戰性。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鄒美勇醫師回憶,曾經遇過一位大動脈破裂的患者,內出血非常嚴重,送到急診室後便立刻安排緊急手術,手術傷口很大從胸部延伸到腹部。

手術過程中,要不斷輸血維持生命跡象,鄒美勇醫師說,患者的心跳、血壓很不穩定,體溫也降得很低,甚至低到攝氏32度,非常棘手。

「體溫」是一項重要的生命徵象,手術過程中若出現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可能造成許多併發症,危及病人安全,且影響術後恢復。

容易出現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的因素包括手術時間較長、暴露範圍較大、失血量較多等。

心臟手術、胸腔手術、腦部手術、器官移植等重大手術皆須積極預防,避免發生手術低體溫。

容易出現手術低體溫的重大手術正常的體溫約攝氏36.5度,而開刀房的氣溫大概是攝氏18至22度,兩者溫差很大,容易造成體溫喪失。

常見的心臟外科手術有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等;常見的胸腔外科手術有肺癌、食道癌手術等;常見的神經外科手術有腦瘤、椎間盤突出等;常見的器官移植手術有肝臟移植、腎臟移植等。

鄒美勇醫師說,由於手術時間較長、暴露範圍較大、可能需要大量輸血,容易造成手術低體溫。

「曾經遇過長達24個小時的手術,同時進行肝臟、腎臟和其他器官的移植,病人的情況很差、難度又很高,體溫就掉得很厲害。

」鄒美勇醫師分享,「因為器官在取下來之後,都會以低溫保存,等到植入受贈者體內,才會重新恢復血液循環。

當器官裡冰冷的保存液流入受贈者的血管循環裡,就像把一杯冰水倒入溫水的杯子裡面,溫度會馬上下降,有時候會出現心律不整。

器官剛接好,要重新開始運轉的時候,相當有挑戰性,也比較危險。

」出現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在手術過程當中就會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鄒美勇醫師解釋,「最常見的是體溫太低,導致血液的凝血功能異常,而使手術出血量增加。

相較於正常體溫,手術低體溫的病人,出血量可能增加達40%以上。

」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對患者的術後復原也有影響,鄒美勇醫師解釋,低體溫的時候,腸胃道的血液循環變差,所以在手術後,腸胃功能的恢復就會變得比較慢,使得噁心、嘔吐、腹脹的情形增加。

由於藥物的代謝速度變慢,副作用會比較多,患者甦醒的時間也會延遲更久。

組織的微血管在寒冷的時候會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液循環變差,供氧量會受到影響,使得手術傷口感染率增加。

另外,手術低體溫會使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增加,術後住加護病房的比例會上升,住院天數也會延長,有很多壞處。

鄒美勇醫師說,在手術中患者如果一直發抖,外科醫師會受到影響,病人也可能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

預防手術低體溫,減少手術併發症!預防手術低體溫的方式有兩類,鄒美勇醫師說,一類是從身體外面進行,包括蓋被子、照烤燈、使用熱空氣式保溫毯等,還有一類是從體內進行,預先將輸液、血品、吸入式麻醉藥加溫。

傳統使用的棉被屬於被動式保溫工具,無法產生熱能,效果較差,鄒美勇醫師說,目前多會使用主動式保溫工具,主動式保溫工具可產生熱能,較能預防手術低體溫的發生。

當病人的核心體溫降得太低時,傳統加溫設備如烤燈、熱水墊的效果有限,鄒美勇醫師說,熱空氣式保溫毯已是相當普及的保溫工具,可覆蓋在患者身上,經由小孔均勻吹送暖風,製造一個跟外界溫差比較小的環境,就可以減少熱量流失,較不容易失溫。

熱空氣式保溫毯為拋棄式,沒有感染的風險。

現在的觀念是要盡量運用多種方法來幫病人保溫,最好是從手術前開始,一直用到手術後,鄒美勇醫師說,因為很多病人在手術後恢復期間都會感到很冷,一直發抖、很不舒服。

目前在術前訪視的時候,麻醉科醫師都會跟患者討論手術低體溫的預防,根據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選擇合適的保溫工具。

無論是全身麻醉、半身麻醉,都需要積極進行體溫管理。

貼心小提醒體溫與心跳、血壓皆是重要的生命跡象,鄒美勇醫師提醒,腦部、胸腔、心臟、器官移植等重大手術,出現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的機會較高,必須運用各種保溫工具,積極預防低體溫的發生,才能減少手術併發症!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相關標籤:低體溫併發症手術低體溫手術併發症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careonline302篇文章・ 249位粉絲+追蹤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相關文章血型不止四種!紅遍全球的「血型性格學說」,為什麼讓科學家皺眉不已?——《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重大手術易低體溫,積極管理減少併發症聚餐的夢魘:飯前咕嚕咕嚕,吃飽後就狂拉屎、打嗝和放屁?我的身體到底在幹嘛!——《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人類演化成爆汗體質後,竟然光用雙腿,就可以把羚羊追到熱死?——《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血型不止四種!紅遍全球的「血型性格學說」,為什麼讓科學家皺眉不已?——《了不起的人體:如此精妙,如此有趣,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110小時前815全台大停電,你搞清楚發生什麼事了嗎?52天前同婚後,性別真的平等了嗎?——變更身分證性別的不合理要求52天前數學X性別X文學──東野圭吾小說的莫比烏斯環12天前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62022/07/15野生動物們,別來可無恙?55天前未知死,焉知生?從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爭議看信仰的存在危機32022/07/17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6天前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