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本書是我買的熊仁謙的第二本書,在閱讀第一本書《別讓世界的單薄, 奪去你 ... 因為熊仁謙是佛教學者,我認為熊仁謙在傳遞的思想有點像是白話版的 ...
批踢踢實業坊
›
看板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返回看板
作者eternalist(永恆宇宙人)看板book標題[心得]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時間ThuJul901:20:522020
https://i.imgur.com/Vz2CFwS.jpg
突然發現這本書好像沒有人Po,所以想說可以來分享這本XDD。
這本書算是簡單好懂而且會有一直被戳到點的感覺,是以簡單的哲理去解開現代人無所不
在的焦慮感。
作為一個有嚴重焦慮傾向、內向感爆棚的人類,我對於那些來自家庭的期待、社會鼓吹的
價值觀、團體之間要求你閱讀空氣的氛圍,都有非常非常強烈的感受。
也因此,對於活著
,我經常是在焦慮中度過的。
而這本書的出發點就是探討現代人的焦慮,帶我們認識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自我,加上作者
本身邏輯能力很強,個人覺得還滿容易閱讀的。
以下把粉專上面的內容整理過來:
-
《人類的天性》
-
關於人類的天性,用熊仁謙的《原來,我們都對自己誤解太深》這本書來解釋算是很露骨
而且很清楚的。
這本書是我買的熊仁謙的第二本書,在閱讀第一本書《別讓世界的單薄,
奪去你生命的厚度》時,我還不知道熊仁謙這個人。
不過大概這一年左右的期間,我幾乎已經看完了熊仁謙在快樂大學頻道裡面的所有影片,
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整個很習慣這個人說話的調調,就跟他的影片一樣,流露出一種
屁孩(?)的感覺。
因為熊仁謙是佛教學者,我認為熊仁謙在傳遞的思想有點像是白話版的佛學,但熊仁謙用
一個更廣泛的定義「印度哲學」,雖然他所提到的思想大多都以艱深的詞彙被納入佛學的
範疇,而且以佛學裡常會提及的「龍樹菩薩」的思想作為根本。
但在當時的印度環境,佛
學只是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小部分,而佛學大部分的主體思想也是源自於那個時代印度的哲
學背景,所以,以印度哲學來討論或許更為貼切。
此外,作者也不以「菩薩」來稱呼龍樹
,而是將他以哲學者、或是英文名加以稱呼,或許也是希望讀者不要落入宗教的俗套,以
哲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觀念。
-
這本書的內容很簡單,也寫得相當清楚,主要想要討論的就是現代人的「匱乏感」,匱乏
感導致了社會上常見的「情緒勒索」「輕憂鬱」等問題,而他引用了印度哲學的觀點,講
述關於匱乏感的起源,人類思考的慣性,以及到最後,如何破解慣性。
整個內容大體而言就是佛教的觀點(但作者沒有強調佛教),龍樹的中觀、內觀、止觀,以
中觀破除大腦的錯誤認知,用內觀去訓練專注力(禪),來達到對抗大腦慣性的效果。
大抵而言就是白話的佛學思想。
但也不要因為他牽涉了佛學就覺得好像很偏頗,畢竟佛學不是一種宗教,它比較接近為一
種哲學,而目前心理諮商常見的各種手段其實也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引進了這些印度哲學
的內容。
所以,把它當成一種哲學來感受是相當適合的。
-
以下標記幾個我覺得算是本書重點的地方
-
背景:
我們處在這一個隨時變動的時代,隨時被提醒需要改變不然就會被淘汰的時代,一個隨時
會被各種社群軟體、新聞媒體給提醒「你有多匱乏」的時代,每個人都不斷被告知「誰有
多成功」,儘管那樣的成功標準,其來源頗有爭議,但社會就這樣當成整體意識、教條般
的追逐著那些標準。
人們越來越忙,只得不斷接受外來的訊息,感受到自己的缺失,然後
跟著投身去追逐著。
於是我們的大腦已經跟不上世界的變化了。
我們的大腦就是原始的大腦,一個數億年人類演化之下所留下來的大腦,我們跟不上現代
的腳步,於是不安感、焦慮感、匱乏感、憂鬱、躁鬱症狀開始誕生,這是這個時代的問題
。
-
於是作者想要強調的是,我們的大腦有一種天性,這是原始時代開始人類演化過程中便逐
漸留下來的天性,這種天性不能說不好,因為這樣的天性,人類得以延續,然後存活至今
。
-
人類大腦的天性-
1.悲觀
-人類的大腦對於「危險」「失去」的感受能力比「安全」「獲得」還要更強,因為遠古
時代的人就是要利用危機感才得以存活,所以當我們失去同一件東西的痛苦會遠比我們獲
得一件東西的快樂更加強烈。
2.說故事的能力(創造單一因果關係的能力)
-人類傾向用「直覺」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這個在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裡也有提到,
人腦分成「系統ㄧ的直覺腦」以及「系統二的理性腦」,啟用系統二是耗能量的,因此人
們通常會選擇直覺、容易、單一的迴路來思考,來保存能量這是天性。
-然而也因為現代社會的資訊過多過雜,人們思考的時間下降,也連帶的讓人們幾乎依賴
直覺思考。
3.預期感
-這個理當被分類在在悲觀裡頭,但是基於他的獨特性,我還是把它分成一項。
-我們習慣對未來事務有所預期,預期它朝向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然而當我們遇到與自
己預期不相符合的事物,我們就會啟動悲觀天性,之後這個悲觀天性會帶動我們的行動,
我們會覺得「該做些什麼不可」,而因為直覺腦的天性,我們便會自動選擇一條不是理性
思考而成的道路,這將導致兩種結果
(1)如果新的道路失敗,我們會再次遇上結果不合預期的衝突,於是悲觀天性再度啟動,
,再次進入新的循環
(2)如果新的道路成功,我們的行動經驗會強化認知(人生輪理論),導致我們以為上述
的思維方式是適當的方式,於是縱容我們的悲觀天性,強化我們的單一思考能力以及預期
感能力。
之後,我們會再次遇上新的狀況,產生新的匱乏感,於是繼續新的輪迴。
-
舉一個例子
有些人可能是因為
「我如果沒有出國拿學位的話,我可能會失去競爭力,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出國唸書。
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如果他回國之後
(1)找到好的工作—那他可能就會覺得「果然出國唸書是對的,我必須要加強競爭力,才
會找到好工作」(行為強化認知),於是他在工作崗位上也會不斷挖掘自己不足的地方,
覺得自己要強化自己才有競爭力,於是他的思維模式會不斷在匱乏>匱乏解除>匱乏間循環
。
//我承認我就是這種人,就是覺得沒做什麼就會被淘汰的人,於是就拼命做拼命做,當
成功之後,我的這個思維就不斷被強化,直到我失敗被擊倒,轉化成失敗後強大的末日感
(後續提到)//
(2)找到不好的工作,他會突然發現預期的結果跟想像的不同,於是興起了悲觀的想法,
然後啟動說故事的能力「一定是我還缺少了什麼,所以才會找不到好工作」,於是就再次
走上新的循環。
從這裡可以看到,無論哪種結果,最後都不是太好。
於是這當中就可以發現問題在哪裡:
1.此人有強烈的預期感,認為「出國讀書」,就能夠「找到好工作」。
2.更重要的一點,他把一切事物訴諸於「單一因果關係」,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很多,
可能因為環境不景氣、可能因為公司的制度不佳、所有無限多的因果才最終導致了此人找
不到好工作。
然而此人一開始就把找到好工作用單一因果來思考「出國唸書,所以能找到
好工作」,自然會引起後續的問題。
-
於是乎作者後半段都在講,怎麼去面對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是「跳出人類的
天性」,也就是,不要再抱著太多預期感、不要再抱著單一觀點、就能夠抑制住悲觀天性
的發生。
於是作者就引進了龍樹的「中論」,中論在佛學稱為「中觀」,我在前年的《中觀勝義諦
》裡頭有寫到中觀(有興趣再自己去粉專上面找好了),不過我當時是按照佛學的說文解字
來寫,個人覺得有點複雜。
但如果用熊仁謙的簡化就是,「中觀就是破除一切因果關係,如果你認為是若P則Q,那就
用非Q則非P來破他」。
(作者稱為「雷電論」)
舉前面的例子就是「如果我出國唸書,我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而中觀就告訴你,你要破
他,就要告訴自己「找到好工作有很多因素,我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出國唸書不是
必要條件」。
這個破法會減少自己對單一因果關係的依賴,減少預期感,於是你會知道,本來出國唸書
就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然後去省思出國唸書的目的。
如果最終是因為自己想獲得國外的經驗、獲得新的知識,而還是想去,那這時候出國的目
的就擺脫了原先那個不實際的因果。
-
第二個作者提出對抗天性的方式就是「專注力」。
而在佛學也有討論到一摸一樣的東西,那就是「內觀」,或是佛教會說的「禪觀」。
我們必須把自己的精神控制在專注當下,感受自己的一切,我們不是只有匱乏,也有獲得
,所有的事物都是中性的,我們不可能只有失沒有得。
這個感受就是「如實」。
用禪學的觀點就是「見到事物的本來面貌」。
我當初在讀佛學理論時沒有很懂「如實」「真如」「如來」的概念,而在作者的解說下我
突然串起來了,覺得有種莫名的開朗感。
如何訓練專注力,作者提到兩個方法,第一個是佛教會推崇的「禪坐」、第二個就是《創
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所提到的「寫日記」。
透過專注在某個當下的訓練,去減少自己預測未來、憂心結果的天性,這種古老的智慧,
似乎早就已經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原理。
-
整本書主要的概念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的思考經常是有偏誤的,我們的思考通常很短、
而且視野很窄。
於是我們要經常意識到,並且去對抗這個大腦的「偽真思考」。
因為「偽真思考」會描繪出一種末日感,即是「我將會完蛋」的景象,於是我們便開始被
此思考給困住,形成了我們時常提到的「情緒勒索」。
而真正勒索自己的,其實就是這種「偽真思考」,我們喜歡預測結果、喜歡創造因果關係
、喜歡說故事,所以把結果描述成一個可怕的景象,讓自己在其中痛苦。
於是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天性」「克服不理性的天性」,才能夠擺脫日常生活中對我們
造成的束縛,而我們也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
最後放一下作者自己的Youtube介紹
(這是熊仁謙的頻道)
https://youtu.be/usinvrQnUQA
-
然後這是我的粉專上關於本篇讀書心得的連結,不過粉專最近更新很慢(笑),不用Follow
沒關係。
https://reurl.cc/exYdrM
--
※發信站:批踢踢實業坊(ptt.cc),來自:36.11.229.22(日本)
※文章網址:https://www.ptt.cc/bbs/book/M.1594228854.A.657.html
※編輯:eternalist(36.11.229.22日本),07/09/202001:37:32
※編輯:eternalist(36.11.229.22日本),07/09/202001:39:15
延伸文章資訊
- 1熊仁謙道歉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佛學家熊仁謙還俗前,在安寧病房前體悟的「4種失去」。 我很小就意識到死亡。 首先,我媽媽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從小就與我分享許多佛家弟子在面對 ...
- 2熊仁謙還俗6年跨界演藝圈洩穩交女友不婚
作家熊仁謙10歲出家,12歲前往印度鑽研佛學,他於2013年還俗,目前25歲的他,常在YouTube拍攝短片,以佛學開導信徒,他跨界演藝圈,今舉辦媒體見面會 ...
- 3渣男宗教網紅(更) - YouTuber板 - Dcard
- 4熊仁謙dcard # 導航王3d 破解
追蹤ig的推薦與評價,在DCARD、FACEBOOK、MOBILE01、PTT和柯文哲這樣回答, ... 活動|文章|日常追蹤臉書:熊仁謙・大鼻子哲人✓課程、影片、直播的最新消息,加入 .
- 5[心得] 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這本書是我買的熊仁謙的第二本書,在閱讀第一本書《別讓世界的單薄, 奪去你 ... 因為熊仁謙是佛教學者,我認為熊仁謙在傳遞的思想有點像是白話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