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的“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要明確,在孟子的時代,「無恥」不是一個詞,而是短語(phrase)——「無」是 ... 後就容易明白:做錯了事,自己感到害臊就是羞恥心,而別人亦以為可恥,就是恥辱。

文言文儒家孟子如何理解孟子的“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关注者8被浏览13,23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添加评论​分享​登录后你可以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登录查看全部4个回答端木弗貢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关注3人赞同了该回答首先要明確,在孟子的時代,「無恥」不是一個詞,而是短語(phrase)——「無」是動詞,「恥」是賓語。

作賓語的「恥」必然是名詞性的。

名詞性的恥要麼當「羞恥」講,要麼當「恥辱」講。

那麼「無恥」的意思就是「沒有羞恥」或「沒有恥辱」。

「無恥之恥」是一個「之字結構」,有稱之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有說「仂語化」的,有說「名物化」的,總之指的都是用一個「之」字,把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和一個動詞或動詞性短語連起來形成名詞性的短語。

A之B中的AB在語義上可以是主謂關係,也可以是賓動關係,如:「君子之至於斯也」-主謂,「德之不修」-賓動。

「無恥之恥」就是賓動關係的之字短語,換成是獨立的句子就是 恥無恥 。

動詞性的恥是視之為恥,那麼「無恥之恥」←恥無恥就是以無恥為恥的意思。

以沒有恥辱為恥說不通,那麼無恥之恥就必然是以沒有羞恥(心)為恥 的意思。

「無恥矣」的「恥」應該當恥辱講,否則句子的前後語義就矛盾了。

那麼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恥於無羞恥之心纔能沒有恥辱之累。

用古注疏家趙岐的原話說,就是:「人能恥己之無所恥,是能改行從善之人,終身無復有恥辱之累矣。

」儘管《說文》中恥、辱互訓,兩者卻有明顯的差異。

恥是一種主觀心態,指因悔過而慚愧。

辱則強調名譽的玷汙,可以無故而受辱。

兩者共通的地方在於都感到羞慚。

所以廉(好潔之心)與恥並舉,寵與辱對立。

辨析清楚後就容易明白:做錯了事,自己感到害臊就是羞恥心,而別人亦以為可恥,就是恥辱。

人恆過,過而不恥者,則人必恥之(替他害臊);知恥而能改者,則人反不以為可恥矣——這就是「無恥之恥,無恥矣」的真義。

发布于2020-10-3011:25​赞同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查看全部4个回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