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了解台灣「離岸風電」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全球前20名離岸風場,有16處位於台灣海峽內,顯見台灣擁有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的條件。

在能源轉型的當口,離岸風電歷經躉購費率調降、國產化爭議、撤資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Sponsored2019/11/27,環境PhotoCredit:海洋風電 廣編企劃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

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台灣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已於今年11月12日啟動,為風電邁入商業規模的重要里程碑,也代表政府開出「2025年綠電比例達20%」的支票正逐步兌現。

海洋風電為台灣第一座達商業規模的民營離岸風電場,由沃旭、JERA、麥格理投資集團及上緯等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成員(TaiwanOffshoreWindIndustryAssociation,TOWIA)共同合作開發。

與此同時,沃旭自主投資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陸上土木工程已開工,而位於彰化近海的台電一期、緊鄰苗栗海洋風場由麥格理綠投資集團與上緯新能源合作並已展開陸域工程的海能風場(376MW)、及位於雲林的達德能源的允能風場,也將接力於明年展開海域工程,顯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已初具雛形。

815大停電,凸顯能源轉型重要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制定2025年燃氣50%、燃煤30%及綠能20%的能源轉型藍圖,希望達成非核、減煤、增綠的目標。

諸多民間組織也對能源轉型議題倡議許久。

蔡政府所制定非核家園及能源轉型政策,基本上回應了公民社會的共識。

此外,蔡政府也希望藉由綠能的發展,帶動國內外投資,加大產業及經濟轉型的力道。

其中,離岸風電產業更被視為最重要的經濟產業轉型及能源轉型的雙引擎。

蔡政府一方面以訂定明確政策框架,吸引許多國際開發商來台投資,另一方面順勢推出產業在地化政策,要求開發商務必落實本土採購,協助台灣建立本土離岸風電供應鏈。

然而,一個看起來四平八穩的政策,為什麼在這幾年會成為眾人討論甚至攻防的焦點?離岸風電議題開始在台灣發酵的契機從何而來?時間回到2017年,當年颱風造成花蓮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引發供電吃緊,公務機關在那陣子的中午甚至都關燈、關冷氣節電。

接著是8月15日,發生號稱是1999年921大地震以來最嚴重的停電事件,全台瞬間少了20%的供電。

一連串的事件引發在野黨及擁核團體批評執政黨的能源轉型政策導致供電不穩。

同年,經濟部訂定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啟動三階段討論後,檯面上對能源配比的討論更趨白熱化。

「以核養綠」觀點,引發能源論戰事實上,2017年的電力供應事件凸顯能源轉型的重要性,反映出台灣需要擺脫過去仰賴大型電廠的能源系統,透過多樣化的能源類型,建立一個分散式且具有韌性的電網。

發展離岸風電或太陽能,就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

然而,近年核電團體提出「以核養綠」的聲音,進而發起公投,試圖把綠能跟電力不穩畫上等號。

2018年地方選舉前,行政院再陷入深澳電廠續建或停建的政治風暴之中,隨後「以核養綠」更在年底的公投獲勝。

中央政府被迫重新思考能源轉型政策的推動節奏,而離岸風電躉購費率也隨之成為爭論的焦點。

其實,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在馬政府時期已經制定,原意在以較優惠費率用來吸引開發商前來投資,而蔡政府應以產業本土化作為開發商取得躉購費率的附加條件。

在2018年地方選舉前,蔡政府有意調降躉購費率來因應其政治壓力,離岸風電開發商便對此發表聯合聲明,指躉購預告費率過低「無法接受」。

最後,費率審議小組正式拍板2019年離岸風電費率為每度5.5元,比2018年的5.8降了5%,更是馬政府創設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以來的第二低水準(僅比躉購費率創設第一年高)。

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商機起飛國外大型科技企業為了達成其自設的再生能源使用目標,紛紛購買台灣再生能源,為台灣綠色產業打了強心針。

2019年初,Google宣布在台首樁亞洲綠電採購;接著蘋果(Apple)也找上醬油大廠萬家香合作太陽能綠電計畫,台灣最大公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也拿下台灣首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綠電頓時成為一門搶手生意。

與此同時,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也成立,由離岸風電的標桿公司上緯新能源公司(SRE)、沃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Ørsted)、台灣北陸能源發展有限公司(NPI)、玉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YECL)、哥本哈根風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CIP)、達德能源集團(wpd)、麥格理綠投資集團(Macquarie’sGreenInvestmentGroup)、台灣捷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ERA),以及SEMI能源產業部共同發起,主要任務是集合願意投資台灣離岸風電的業者們,同時扮演政府、民間的溝通橋樑,向政府提出公共政策的評估建議落實風電工程本土化。

而政府積極推動在地化,也得到開發商相當大程度的支持。

例如:CIP是2019年第一個提交具體產業關聯方案的開發商,不但自主提前多個國產化項目時程,還促成荷蘭百年海工大廠皇家Boskalis與台灣樺棋營造在台合資成立「伯威海事工程」,並提前2年落實水下基礎安裝本土化。

此外,CIP也與台船環海簽署風機運輸暨安裝合約,不僅期程比政府要求提前3年完成,還比規定的裝置容量多552MW,更與世紀風電簽署了離岸風電史上最大單筆訂單——金額高達165億。

其他風電產業協會業者在本土化推行上也大有斬獲。

例如:第一個台灣在地化的大型統包工程計畫(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就是由加拿大民營能源供應商北陸能源、新加坡玉山能源聯合開發;領頭羊則是本土企業——上緯新能源,推動了台灣第一座具商業規模的風場;達德能源除了已在台灣經營陸域風電近20年,今年雲林離岸風場亦完成亞太區規模最大的專案融資,顯見國際資金對本土供應鏈的信心;麥格理綠投資資本更攜手安能亞太(EnBW),目標開發全台發電量最大的海鼎離岸風場(2GW)。

沃旭能源的水下基礎供應商——中鋼旗下的興達海基,正以興達港為基地進行生產準備,沃旭的風機供應商西門子歌美颯也正在台中港設置風機組裝廠。

這些里程碑都在告訴我們,建立離岸風電在地產業鏈是有可能的。

PhotoCredit:海洋風電台灣首座具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離岸風電的最後一哩路海底電纜顧問公司4COffshore的「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指出,全球前20名離岸風場其中有16處就位於台灣海峽內,顯見台灣擁有發展風力發電的條件。

若能借鏡歐洲成功發展離岸風電的國家,如英國、丹麥和德國,台灣的離岸風電優勢無疑是全球有目共睹。

此外,發展綠能不只是跟隨國際趨勢,民眾更期待能因此帶動台灣產業鏈轉型,提供高薪就業機會;再加上過去台灣有9成的能源仰賴國外,且深受空氣汙染所苦,離岸風電將是我們建立理想的、乾淨的家園的可行途徑。

在今年11月12日台灣第一個大型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正式啟用後,執政黨也提出下一個10年(2025~2035)10GW的離岸風場開發目標,此舉不僅更確立了台灣的減碳願景、未來綠能產業方向,也期待能促進投資、更進一步降低綠能成本,並讓台灣人有一個充滿未來性的產業得以投入。

猜你喜歡Tags: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離岸風電能源轉型綠能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1則觀點林鄭月娥不參選,蔡子強:抗疫差及與建制派關係差2則觀點放在國際戰略架構下,才能正確解讀「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真義1則觀點第一線教師哀鴻遍野,「雙語國家」為何成為語言學家口中「誤國誤民」的政策?1則觀點ACG名曲惡搞作《千本幼女》本質上就是首糟糕「歪歌」,被罵剛好而已1則觀點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1則觀點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2則觀點【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2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