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級驅逐艦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紀德級驅逐艦(Kidd class destroyer)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飛彈驅逐艦,最初是針對伊朗巴勒維王朝在波斯灣的防空需求,而以斯普鲁恩斯级的船體為基礎所設計而成的四艘 ... 紀德級驅逐艦 語言 監視 編輯 紀德級驅逐艦(Kiddclassdestroyer)是美國海軍已除役的飛彈驅逐艦,最初是針對伊朗巴勒維王朝在波斯灣的防空需求,而以史普魯恩斯級的船體為基礎所設計而成的四艘軍艦。

在巴勒維王朝遭推翻後,原定由伊朗所接收的軍艦改納入美國海軍自己的艦隊中,各艦均以太平洋戰爭中戰死殉國的美國海軍少將命名。

2005年到2006年期間,美國海軍陸續將這批艦隊交接給中華民國海軍,並改稱之為基隆級驅逐艦。

紀德級飛彈驅逐艦Kidd-Classdestroyer紀德級三號艦斯科特號(英語:USSScott(DDG-995))(USSScottDDG-995),攝於1986年。

概觀艦種飛彈驅逐艦前型史普魯恩斯級次型阿利·伯克級製造廠英戈爾斯造船廠動工1978年-1979年下水1981年-1982年服役1981年退役1999年現況2005年起服役於中華民國海軍,命名為基隆級驅逐艦。

技術數據標準排水量7,289噸滿載排水量9,783噸全長171.6公尺(563英英尺)全寬16.8公尺(55英英尺)吃水9.6公尺(31.5英英尺)燃料F-76高硫柴油或JP-5航空煤油動力4座奇異LM2500燃氣輪機功率2軸80,000馬力最高速度33節(61公里/小時)續航距離7,800浬(14,445.6公里)/17節(31公里/小時)6,000浬(11,000公里)/20節(37公里/小時)3,300浬(6,100公里)/30節(56公里/小時)乘員31名軍官,332名士官兵射控裝置 2具Mk74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86艦砲射控系統 1具SWG-1A魚叉飛彈射控系統 1具Mk14武器導引系統 1具Mk116水下射控系統偵搜系統 1座AN/SPS-48E3D對空搜索雷達(英語:AN/SPS-48) 1座AN/SPS-49(V)52D對空搜索雷達(英語:AN/SPS-49) 2座AN/SPG-51D飛彈射控雷達 1座AN/SPG-60飛彈/艦砲射控雷達 1座AN/SPS-55平面搜索雷達(英語:AN/SPS-55) 1座AN/SPQ-9A艦砲射控雷達 1具AN/SQS-53D艦艏聲納 1具AN/SLQ-25Nixie拖式陣列聲納武器裝備 2座Mk45Mod1127mm艦砲 2座雙聯裝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可發射: RIM-66標準II型艦對空飛彈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RUR-5ASROC) 2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2座MK-141四聯裝AGM-84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 2座三管Mk32型12.75英寸魚雷電戰系統2座AN/SLQ-32(V)3電子戰系統(英語:AN/SLQ-32ElectronicWarfareSuite)艦載機2×SH-60海鷹直升機紀德號(英語:USSKidd(DDG-993))與四艘西班牙海軍船艦編隊航行。

照片中由上至下分別為運油船恩森那達侯爵號(英語:MarquésdelaEnsenada(A-11))(MarquésdelaEnsenadaA11)、紀德號、航空母艦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PrincipedeAsturiasR11)與飛彈巡防艦阿斯圖里亞斯號(西班牙語:Asturias(F-74))及蕾娜·索菲亞號(西班牙語:ReinaSofía(F-84))(ReinaSofíaF-84),攝於1992年。

紀德級四號艦錢德勒號(英語:USSChandler(DDG-996)),1988年時攝於加州聖地亞哥外海,可以見到一架SH-2「海妖式」直昇機(英語:KamanSH-2Seasprite)停靠於艦尾甲板上。

紀德號(USSKiddDDG-993)(圖左)和史普魯恩斯級彼得森號(英語:USSPeterson(DD-969))(USSPetersonDD-969)一同停泊在諾福克海軍基地碼頭北側。

由於紀德級是史普魯恩斯級的改良艦,兩級船隻擁有極為相似的外觀,僅能就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的有無判斷其艦級。

目次 1歷史 1.1伊朗造艦需求 1.2美國海軍時期 1.3轉售其他國家 2同級艦 3參考資料 4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伊朗造艦需求編輯 紀德級驅逐艦原本是由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國王時代的伊朗王國訂購,根據伊朗方面的需求,以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艦體為基礎,減少部份反潛功能來增強防空能力所演進出來的飛彈驅逐艦系列,伊朗將其稱為居魯士級(Cyrus)。

艦上裝備標準防空飛彈系統替換了史普魯恩斯級的近程防空飛彈,以供波斯灣的防空任務。

根據1974年簽訂的合約共建造四艘,由美國英戈爾斯造船廠建造,首艦1978年6月開工。

然而1979年1月發生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勒維王朝遭何梅尼推翻,美國與伊朗關係更因伊朗人質危機更加惡化,進而解除了合約,導致軍艦無法交貨給伊朗,故以便宜價格賣給美國海軍。

此級艦於1981年開始在美國海軍服役,並根據首號艦艦名而命名為紀德級。

為配合伊朗特殊的氣候條件,紀德級上配有較大的進氣過濾網以及高效能的空調系統和其他設備,以因應伊朗海軍經常遭遇的沙塵與酷熱,亦使其在運用調度上適合在中東一類(特別是波斯灣)的炎熱天氣下運作。

由於紀德級是因何梅尼革命的緣故而變成美國海軍艦隊的一部份,而常被戲稱為「何梅尼級驅逐艦」。

當時伊朗政府為此計畫案,在美國已存入約10億3,000萬美元來作為造艦計畫的保證金;此時每艘紀德級報價依其另外向美所訂購的兩艘史普魯恩斯級造價估算,約為1億1,600萬美元。

1975年,每艘軍艦造價增至2億3,800萬美元(軍售伊朗6艘軍艦價格),1978年再增至3億6,660萬美元(軍售伊朗4艘紀德級最後構型的價格)。

到了1979年,軍售4艘紀德級計畫的總金額高達26億6,000萬美元(依當時幣值,其中除了軍艦本身外,亦包括其前置作業、武器、設備、訓練與後勤支援等費用在內)。

1979年3月,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取消這4艘紀德級驅逐艦建造合約時,計畫款中的8億美元(約佔總金額的四成)已付給了英格斯造船廠,而該案未動支經費尚餘3億2,700萬美元。

當時伊朗雖改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統治,但仍必須接受原始合約束縛,將國外軍售餘款持續支付尚未建造完成的紀德級驅逐艦;面對每天700萬美元的罰款,伊朗最終決定將這4艘未完成的驅逐艦售予美國海軍。

最終伊朗政府取回尚未支付美國的3億2,700萬美元款項,美國海軍則以總價13億7,000萬美元、或單艘造價3億4,300萬元的成本購買4艘紀德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時期編輯 紀德級艦加入艦隊後,由於安裝額外的鋁合金裝甲與功夫龍裝甲襯材,使其滿載排水量超過原始設計1,000噸,其後重量又增加376噸,最終紀德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成為如今的9,950噸。

但因為美國海軍早就裝備了專門的為艦隊提供防空能力的軍艦,故紀德級在美國海軍中的身分便極為曖昧。

1988-90年間,紀德級進行了「新威脅提升」(NewThreatUpgrade,簡稱NTU)及「防空戰系提升」(AAW)計劃,使協同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可以在紀德艦維持電子靜默的狀態下控制紀德艦飛行中的防空飛彈,艦上武器與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相比只少了具攻擊性的戰斧巡弋飛彈。

1997年,在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中,曾建議對紀德級驅逐艦進行現代化改造,並在艦上加裝垂直發射系統以執行對陸攻擊任務。

但由於美國海軍計畫以多功能的神盾艦來做為艦隊主力,認為未配備神盾系統的大型作戰艦將無法適應未來新作戰環境,而操作已20年的紀德級再次進行現代化工程並不符成本效益,故美軍放棄此建議。

之後繼史普魯恩斯級後的美國驅逐艦主力,改成新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所以本艦較預定使用年限還早退役。

最後,美國海軍在1998年時將紀德級驅逐艦退役封存。

轉售其他國家編輯  紀德級一號艦——紀德號(英語:USSKidd(DDG-993)),1984年時攝於美國東岸契沙比克灣。

1997年,美國希望以每艘2,000萬美元的價格(裡面不包括武器系統與船廠維修費用)將紀德級轉賣給澳洲皇家海軍,但1999年澳洲否絕了這個銷售案,因為1994年採購自美國海軍的兩艘Newport級戰車登陸艦的許多問題.1990年代初期PaulKeating領導的工黨政府選擇維持其既有的Adelaide級巡防艦而不採購更貴,雖然能力較強但需要較多人力的紀德級驅逐艦,遂否絕美方這項提案。

1990年代中期,後繼由JohnHoward領導的自由黨雖進行FFG升級計畫,但最終計劃超支且進度落後. 1998年12月,美國又計畫以租售協定方式將4艘紀德級驅逐艦轉交給希臘海軍。

依此協定,美國海軍將採無息方式將4艘紀德級驅逐艦租借給希臘5年,租期屆滿時再改選擇一次將其全數購入。

在這4艘軍艦中,當時除了錢德勒號仍是美軍在役艦艇,採「熱船」方式移交外,其他3艘——紀德號、斯科特號與卡拉漢號——則以「冷船」方式重新復役。

同時美國海軍將提供計畫必需的船廠、碼頭與移交服務,以及行政、工程與後勤支援。

在整個計畫中,除了船艦的轉交外,亦包括出售希臘海軍32枚魚叉飛彈、64枚反潛火箭、48枚Mk46Mod5反潛魚雷、Mk45砲彈、方陣快炮的20mm砲彈以及其他武器彈藥,總經費7億4,200萬美元。

然而美國必須維持希臘與土耳其兩方的軍事平衡,在軍售計畫中並不含標準二型飛彈,美國政府僅願意提供標準一型飛彈,這型飛彈當時亦為希臘海軍所擁有的4艘亞當斯級驅逐艦所搭配的飛彈。

由於標準二型飛彈為紀德級主要防空武器,此項限制將使紀德級的戰鬥系統無法充分發揮其多目標接戰功能。

故希臘反對美國對艦艇性能的設限,堅持取得紀德級時應讓標準二型飛彈一併移交,在雙方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下交易最後無疾而終。

在紀德級於1998年時自美國海軍退役後,中華民國自2000年12月開始向美方提出採購紀德級軍艦的意願函,2001年4月美國政府同意向中華民國出售紀德級。

依照光華七號計畫,在經過相關的預算編列與審核程序後,以包含硬體升級,整修,啟動,訓練,以及148枚標準二型防空飛彈及32枚RGM-84L魚叉反艦飛彈在內,總價7億3200萬美元,紀德級諸艦自2005年起陸續駛抵台灣,在2005年與2006年間正式成軍編入中華民國海軍。

DDG-995及DDG-994兩艘艦於2005年12月最先抵達蘇澳,在同年12月17日典禮上命名為紀德艦(後更名為基隆號驅逐艦)及明德艦(後更名為蘇澳艦).級別依照海軍命名傳統為基隆級驅逐艦.後續兩艘DDG-993及DDG-996於2006年抵達,分別命名為同德艦(左營艦)及武德艦(馬公艦). 同級艦編輯 紀德級有一個別名為「陣亡將軍級」(DeadAdmirals),因為這一系列軍艦皆是以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陣亡的少將命名: 紀德號(英語:USSKidd(DDG-993))(USSKiddDDG-993):(服役於1981-1998年)以美國海軍少將艾薩克·C·紀德(英語:IsaacC.Kidd)(IsaacC.Kidd)命名,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中,他在旗艦亞利桑那號(USSArizonaBB-39)的艦橋上陣亡。

卡拉漢號(英語:USSCallaghan(DDG-994))(USSCallaghanDDG-994):(服役於1981-1998年)以美國海軍少將丹尼爾·卡拉漢命名,1942年11月13日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他於重巡洋艦舊金山號(英語:USSSanFrancisco(CA-38))(USSSanFranciscoCA-38)上陣亡。

斯科特號(英語:USSScott(DDG-995))(USSScottDDG-995):(服役於1981-1998年)以美國海軍少將諾曼·斯科特命名,在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他於輕巡洋艦亞特蘭大號(英語:USSAtlanta(CL-51))(USSAtlantaCL-51)上陣亡。

錢德勒號(英語:USSChandler(DDG-996))(USSChandlerDDG-996):(服役於1982-1999年)以美國海軍少將西奧多·錢德勒(英語:TheodoreChandler)(TheodoreChandler)命名,1945年1月6日,他在旗艦重巡洋艦路易維爾號(英語:USSLouisville(CA-28))(USSLouisvilleCA-28)遭遇神風特攻隊突襲重創時遭大火燒傷但仍協助指揮救火工作,並因肺部吸入過多濃煙嗆傷,於隔日不治。

參考資料編輯 基隆級驅逐艦外部連結編輯 (英文)WorldNaviesToday:Taiwan(RepublicofChina),HazeGray&Underw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DDG-993KIDD-class,Globalsecurity.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體中文)中華民國海軍>>軍艦艦史>>現役軍艦>>基隆級飛彈驅逐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紀德級驅逐艦&oldid=7327493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