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岩漿冷卻凝固所形成的岩石,為地殼中最多的岩石。

岩漿是暫存於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隨著降溫冷卻作用而凝固形成火成岩,在地球內部並不是均勻存在,只有 ... 火成岩由岩漿冷卻凝固所形成的岩石,為地殼中最多的岩石。

岩漿是暫存於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隨著降溫冷卻作用而凝固形成火成岩,在地球內部並不是均勻存在,只有在某些特殊環境或條件下,如張裂板塊的中洋脊、海溝隱沒下的上部地函、以及板塊內部的熱點或地殼張裂處等,深部的岩石才有足夠的熱源,把岩石加熱熔融形成岩漿,然後冷卻凝固形成火成岩。

由於岩漿在地表或地下冷卻的位置不同,故會形成不同的火成岩,而有不同的產狀。

例如,岩漿噴出地表快速冷卻所形成的火山岩,其特徵是大部分結晶顆粒都很小,肉眼無法辨認,甚至有些可能因急速冷卻、岩漿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的岩石。

火成岩整體常顯現出斑狀組織,也就是在眾多小顆粒或玻璃質的基質中,有大顆粒的斑晶存在。

若岩漿侵入地下淺處、冷卻較慢,形成所謂的半深成岩,其特徵是結晶顆粒屬於中粒,整體岩石可能呈現斑狀組織或是等粒狀組織。

若岩漿侵入地下深處、冷卻速率相當的慢,形成深成岩,其特徵是結晶顆粒相當大且粒度均勻,肉眼清晰可辨識,整體岩石則呈現等粒狀組織。

火成岩的礦物是由一種或數種火成礦物晶粒緊密固結而成,主要的造岩礦物為矽酸鹽類,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白雲母、斜長石、鉀長石和石英等為主,其它的次要礦物包括有電氣石、綠柱石、黃玉、鋯石、磷灰石、榍石、沸石、磁鐵礦、鈦鐵礦等。

火成岩的組織是指岩石中礦物顆粒大小、形狀、結晶度和聚集在一起等相互之間的關係,可以提供岩漿冷卻快慢、礦物結晶順序、岩漿遷移等火成岩成因的資訊。

一般而言可分為:(一)粒狀組織:岩漿慢慢冷卻,有足夠的時間讓礦物結晶,生長成顆粒較大、肉眼可分辨出的礦物顆粒。

(二)微晶組織:岩漿冷卻速率快、形成的礦物顆粒較小或形成微粒狀,火成岩中噴出地表的火山岩大都屬於此種組織特徵。

岩漿冷卻速率和岩漿體大小、形狀以及距地表的深度有關,即使同體積的岩漿侵入體,假若形狀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晶速率。

例如,岩漿體表面積很大,也就是厚度小而寬度及長度較大,與周圍的低溫岩石的接觸面積大,則冷卻速率也較快。

反之,則冷卻速率較慢。

(三)玻璃組織:岩漿自火山或地殼的裂縫中突然噴出地表,而急驟冷卻凝固,以致時間上不允許礦物結晶所形成的岩石變成玻璃質,例如黑曜石等。

(四)斑狀組織:岩漿的冷卻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初期在岩漿庫內冷卻較慢,而有較多時間結晶成較大的礦物顆粒。

後因岩漿移到地殼淺處或噴出地表,而加快冷卻速率,形成較細的晶粒,這種岩石中含有大小不一的礦物晶體稱為斑狀組織。

大顆粒的晶體稱為斑晶;小顆粒的部分,稱之為岩基。

在火成岩中以安山岩最具代表性。

火成岩的分類主要依據火成岩的產狀分為火山岩、半深成岩和深成岩;依據主要礦物的含量與成分,分為橄欖岩、輝長岩、玄武岩、閃長岩、安山岩、花岡閃長岩、石英安山岩、花岡岩、流紋岩等;依據岩石的化學成分分為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等。

臺灣地區的火成岩分布廣泛,依板塊構造體系,可分為西部火成岩區、北部火成岩區、東部火成岩區。

西部火成岩區主要分布於西部麓山帶的中新世地層中,包括有中新世早期臺北附近的公館凝灰岩、中新世中期到晚期的桃園角板山、新竹關西竹東、高雄寶來和澎湖群島等地區。

這些火成岩都是玄武岩,偶爾有淺成侵入的岩脈。

成因是板塊內部的軟流圈地函上湧,高溫的物質上升至淺處較低壓力的地方,發生部分熔融,形成玄武岩質岩漿,且同時引發地殼拉張作用,產生裂隙使玄武岩質岩漿能上升至地表所形成的。

北部火成岩區主要是由安山岩和少部分的玄武岩所構成,包括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觀音山火山、草嶺山、以及北部外海的火山島:龜山島、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及基隆嶼等地區。

成因可能是由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入歐亞大陸板塊之下,所形成的大陸邊緣性火山島弧可能屬於琉球島弧西延的一部分。

東部火成岩區主要包括東部海岸山脈及綠島、蘭嶼和小蘭嶼,另外還有分布在利吉層的蛇綠岩系岩石。

前者主要是由安山岩、部分的侵入岩—輝綠岩、和少部分的玄武岩所組成,成因是歐亞大陸板塊前緣的南海板塊在馬尼拉海溝處向東隱沒於菲律賓海板塊之下,因脫水作用,降低菲律賓海板塊下地函楔的熔點,引起地函物質發生部分熔融生成岩漿,然後噴發至地表或侵入地殼淺處,所形成的海洋性火山島弧。

後者主要是由隱沒作用、刮蝕來自於南海隱沒海板塊的物質所構成,主要包含有橄欖岩、蛇紋岩、輝長岩、輝綠岩和玄武岩等。

另外,澎湖的花嶼和金門、馬祖都有花岡岩類的岩石分布,是屬於中生代火成活動的產物。

撰稿者:宋聖榮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Blatt,HarveyandErnestG.Ehlers.1982.Petrology:igneous,sedimentary,andmetamorphic.SanFrancisco:Freeman.2Ragland,PaulC.andJohnJ.W.Rogers,eds.1984.Basalts.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3Winter,JohnD.2001.Anintroductiontoigneousandmetamorphicpetrology.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4陳正宏。

1990。

《臺灣之火成岩》。

「臺灣地質」1。

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5陳汝勤、莊文星。

1992。

《岩石學》。

「大學科學叢書」13。

臺北:聯經。

6吳文雄、楊燦堯、劉聰桂。

2005。

《臺灣的岩石》。

「臺灣地理百科」65。

臺北:遠足文化。

7宋聖榮。

2006。

《臺灣的火山》。

「臺灣地理百科」77。

臺北:遠足文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