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探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可贵的职业素养,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更优产品、更高品质、更好生活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倡工匠精神,鼓励精益求精、崇尚 ...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探析
中国质量报
2021-12-0313:32:25
A-
A+
□孟庆元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可贵的职业素养,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更优产品、更高品质、更好生活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倡工匠精神,鼓励精益求精、崇尚质量、追求卓越。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培育职业道德、塑造民族精神、提升中国质量至关重要。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说文解字》释义:工,巧饰也;匠,木工也。
工匠指在技艺上有专长或有成就的人。
工匠精神就是技有专长的匠人具备的认真负责、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内涵极为丰厚。
秉承真诚热爱的品性。
优秀的工匠,对所从事工作必然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热爱,工作的过程就成为满足兴趣、发挥优长、体现价值的过程,实现了“愿为、能为、善为、乐为”的良性循环。
所以,能够沉浸其中、千锤百炼。
别人看来枯燥乏味、苦不堪言,他却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这也成为打造精品、创造奇迹的基本条件。
瑞士钟表匠布克据此成功推断,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不可能是被强迫劳动的奴隶,而是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
守持认真执著的态度。
态度影响行为,行为产生习惯,习惯形成品性。
优秀的工匠,往往视作品如生命,加工制造作品如同孕育新生命一般,充满敬畏和感恩,认真对待、执著追求、慎终如始。
世上之事,但凡认真去做,则几无难事;坚持全身心投入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打造令人叹服、感动人心的作品。
日本小野二郎几十年如一日,极其认真地做好每一枚小小的寿司,终成“寿司之神”,引发全世界的赞叹,并衍生出基于寿司的生活美学。
遵循持续改进的路径。
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征。
唯有方向正确、不断改进,才能久久为功、日臻完善。
一万小时定律说明,坚持不懈地持续努力是从常人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
在我国古代,一直有“笔成冢、墨成池”的勤学苦练,以及“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艰辛求索,成功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努力。
优秀的工匠对作品总是反复斟酌、再三打磨,不满意决不出手。
景德镇老瓷窑的碎片,据说就是工匠主动毁掉的不合格品。
追求精益卓越的目标。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工艺的精进和品质的提升,也意味着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升级。
优秀的工匠总是在改造世界中获取新知,运用新知继续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从合格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不断跨越。
我国古代庖丁解牛说的就是臻于化境的技艺。
德国的精密制造、日本的精益生产,促成了本国产品质量过硬、性能卓越。
彰显诚信担当的本质。
工匠精神代表了优良的技艺和作风。
从深层次看,则是敬于所作、忠于所托、慎于所许,体现了对物的诚意、对人的信用、对社会的担当。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对职业和良心的基本尊重。
通过一件件好的作品,一次次好的体验,最终筑起了品牌、树起了口碑、建起了信任。
同仁堂的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深刻诠释了诚信担当之难能可贵,也成就了百年老店之美誉。
蕴含创新发展的规律。
传承延续、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
工匠精神也要求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在不断推陈出新中接续发展。
一得阁将传统的墨块改成墨汁,迅速占领了用墨市场。
德国双立人刀具在国际市场独占鳌头,靠的就是不断升级换代。
我国多数老字号重继承、轻创新,导致逐渐衰落。
据统计,现存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中,仅10%的企业蓬勃发展,40%的老字号勉强实现盈亏平衡,而近一半则持续亏损。
工匠精神的文化探究工匠精神是技艺高超者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理论逻辑看,工匠精神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从猿到人的终点,也是人类社会的起点。
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劳动附着的品质,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真善美的自然结晶。
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工艺水平,努力加工更加经久耐用、赏心悦目的物品,也就孕育了工匠精神。
人们的生产生活,尽管时间、地域、民族、风俗等千差万别,但都会经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提升,都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远古人类即制作精美石器,现在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都要靠工匠精神来实现,也促进了工匠精神的形成。
从历史逻辑看,工匠精神在我国基础深厚、价值多元。
数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世代中国人逐渐形成并固化了特有的生命哲学,人们重视精工细作,也推崇能工巧匠。
《考工记》认为,“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礼记》提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可见工匠精神有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的保障。
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三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编纂《天工开物》等,都有力地证明,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
与此同时,传统社会的正统儒家思想主张“君子不器”,不能囿于一技之长;做工匠被认为是雕虫小技、旁门左道乃至奇技淫巧;“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工匠仅列“奸商”之前。
这对我国人们的职业观影响深远,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举步维艰的思想根源。
从实践逻辑看,工匠精神存在比较明显的东西方差异。
东方长期处于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有限,所以总体上强调敬畏天地、顺应自然。
东方工匠在产品设计和加工上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充分展现心思之灵和工艺之巧,所谓“天工开物、随物赋形”,但也往往缺少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而西方文化,源于改造自然的理念及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所以更强调对质量的标准控制、精益制作和严格检测,要求材料统一、设计规范、流程高效。
当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东西方工匠精神呈现融合发展态势。
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转变发展方式,真正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恰逢其时。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摆脱落后面貌,我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开展“速度追赶”。
但在实现体量大增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心态的浮躁。
浮躁意味着浅尝辄止、急功近利,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都非常不利。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引导各行各业调正心态、端正态度,实现对事业热爱、对工作尽心、对社会负责。
如果每个人都践行工匠精神、敬业精业,就能够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提高产品质量、夯实发展基础,进而促成认真诚信、务实创新的社会氛围。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打造中国品牌。
中国质量已实现历史性重大发展,但总体上档次不够高、适用性不够强,特别是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是精益求精,终极目标就是打造品牌。
弘扬工匠精神,在设计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各个环节追求卓越,就能够更好地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国内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了,就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减少消费外溢和扩大内需,反过来又能促进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增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美誉度,改善国家形象。
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塑造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忍耐、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令世界瞩目。
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封闭、将就、守旧,开放性、精准性、创新性显得不足。
工匠精神包含着精工细作,也意味着开拓进取。
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和团队,必然拥有坚定的心态、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也就具备了做优做大做强的基础。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也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后劲所在。
二战后,遭受重创的德国和日本能够迅速崛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践行工匠精神将助力我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促进“中国巨轮”行稳致远。
弘扬工匠精神的政策措施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敬业品质,工匠精神主要靠劳动者个体的自觉实践。
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工匠精神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劳动者共同发力。
加强传统挖掘和政策支持,树立正确导向。
要对“以人为本、以德为美、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信为义”等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挖掘,对有史以来我国的优秀工匠、作品及管理制度进行总结,形成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树立崇尚实业、尊重工匠的政策导向,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理念和“有技者事竟成”的就业观念,破除职业尊卑贵贱之分。
完善职业技能人才激励制度,政府对优秀工匠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待遇。
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认证,打造现代技工队伍。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德国大力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日本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英国实行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以保证各行业得到符合需要的人才。
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传承“师徒制”教育传统,突出实践特色、完善学科设置,使之与侧重学术研究的传统院校具有同等地位。
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职业技能分级认证制度,调动各类人才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
推广实施严格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制度环境。
现代工匠精神脱胎于现代化大生产,有赖于现代质量管理制度的培育。
要建立以合格评定为基础、消费者满意为导向的国家质量监管制度,加大标准宣贯、风险监测、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
引导企业把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使工匠精神成为企业决策者、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作者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综合规划司)《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声明
分享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延伸文章資訊
- 1工匠精神 - MBA智库百科
- 2工匠精神 - 博客來
書名:工匠精神,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506082570,頁數:223,出版社:東方出版社,作者:(日)根岸康雄,出版日期:2015/07/01,類別:商業理財.
- 3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探析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可贵的职业素养,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更优产品、更高品质、更好生活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倡工匠精神,鼓励精益求精、崇尚 ...
- 4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 新华网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 ...
- 5日本工匠精神/一個承諾,一輩子的堅持| u 值媒 -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