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才決勝2030,現在就要準備好| 滕淑芬、邱于瑄 - 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掌握四大趨勢,不怕未來工作消失. 鏡頭回到國內,今年初國發會發布的《2030整體人力需求推估》, ...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優雅燃脂又健康控糖》連巨星都在學的芭蕾雕塑課!2022運動企業認證開跑囉!落實企業CSR、推動職工運動首頁教育高教未來人才決勝2030,現在就要準備好獨家剖析新常態,助攻搶占職涯先機文/滕淑芬、邱于瑄 攝影/張智傑2021-09-20瀏覽數41,900+興新科技、社會結構等變遷,帶給世界新的面貌,新冠疫情更加速產業轉型的腳步,讓未來工作職場更多元、充滿挑戰。
張智傑攝「本文出自2022研究所指南」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優勢。
2030年,你能想像是怎樣的世界嗎?早上起床後,智慧助理Alexa依照天氣與你的身體狀況,為你準備早餐、搭配服裝、確認你沒忘了帶東西;出門時,自動駕駛車已等在門口,並依照車流量在空中或地面上穿梭。
午餐,一個指令,機器人就會送來由中央廚房量身打造的營養餐。
晚上回家,覺得今天看起來很累,服用一顆抗老化的萬靈藥。
入睡前,智慧助理會透過你的身體狀況感知系統調整臥室的氧氣供應、光線與音樂,緩和你的情緒與壓力,助你一夜好眠。
由於人工智慧已融入日常生活,2030年將是人類與AI合作的後人類時代;自駕車in、石油燃料車out;有豐富蛋白質的人造肉隨時享用;壽命延長,預防及扭轉老化的藥即將問世……。
以上是韓國知名未來學家朴英淑在《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中,預測可能在十年內發生的情節。
每逢巨大轉型的關鍵年,全球媒體、智庫、產學界都會對未來趨勢提出觀察報告。
預測未來工作變化者,也大有人在。
工作樣貌大不同,醫師、老師也得與AI合作 有日本「最狂企業家」之稱的崛江貴文與未來學家落合陽一合著的《2030工作地圖》語出驚人地預測,隨著AI深度學習不斷演進,祕書、業務、運動教練、公務員、保全等工作,以及很多人認為不怕沒飯碗的工程師、律師、會計師、醫師和研究員等34種工作,都會漸漸消失或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個人經營的風格小店、職人、表演商機、觀光業等需要體驗、有固定追隨者的工作。
工作是因應當下社會情境而產生的,即使是歷史悠久的老師、醫師也會因未來社會情境的改變,做能力與知識上的調整。
人類要和AI拚運算能力、效率、勞動力是拚不過的,但由於學生和病人還是喜歡和老師、醫師互動、溝通,因此老師、醫師的職務應不會消失,但必須學習和AI合作。
例如IBM研發的AI華生醫師,可針對病人的基因檢測建議更精準的用藥,早是全球醫師的最佳助手。
類似《2030工作地圖》一書,警示某些工作未來可能走向大滅絕道路的論述不少,例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也曾預估,2030年全球將有8億人的工作被機器人和自動化取代,相當於全球勞動力總量的1/5。
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的大作《AI新世界》也預測,15年之內,人工智慧將取代美國大約40%到50%的工作,但因為考量很多現實因素,實際的就業損失可能會延遲10年。
不過即便如此,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將會非常大,而且很快就會來到。
一場人類與AI的決鬥,就在前方不遠等著。
然而,看待這種預測某些工作可能消失的洞見,不應視其為到底準不準的預言,而是了解作者背後「因為……所以……」的邏輯思考方式,更有助於掌握未來。
掌握四大趨勢,不怕未來工作消失 鏡頭回到國內,今年初國發會發布的《2030整體人力需求推估》,直指台灣產業脫離不了「智慧化」「服務化」「高齡化」「綠色化」四大趨勢,報告指出,5G及人工智慧是台灣下個十年最重要的創新科技,當自駕車、精準醫療、智慧城市等落地應用,生活也會更便利。
事實上,這四大趨勢與全球智庫的報告和專家著作一致,沒有太多新意,更值得關注的是,各產業的人力需求有何消長? 國發會依據職務別,將人力需求分為13類(表),若與2020年的推估相比,其中資通訊人力的需求最高,增幅高達25%;其次為醫療及照護人員,成長15.2%;科學與工程人員成長7.2%;法律社會及文化人員成長7.1%。
需求下降的則是教育人員,減幅7.9%;其次為機械設備操作組裝人員,將減少5.8%;農林漁牧人員將減少4.3%。
其他類別變化不大。
圖/邱于瑄整理科技領域〉科技人才荒,成燙金人才 舊經濟結束,代表新經濟興起,AI人工智慧、生醫照顧與新能源,現在是、未來也是主導生活與尖端科技的主流。
參照104人力銀行今年8月發布的《半導體人才白皮書》,更能掌握科技島人才荒的強勁力道。
104的報告指出,近兩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半導體受惠於AI、5G、IOT物聯網的進展,以及遠端工作、遠距教學帶動筆記型電腦及網通等需求,以致高效能運算的應用市場強勢成長,半導體產業的工作數量,自2020年第2季起已連續四季走升,於2021年第2季達到六年半新高,平均每月人才缺口達2萬7701人,年增幅高達44%。
科技業求才若渴,龍頭企業紛紛疾呼政府出手培育人才。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7月投書媒體指出,本土科技人才荒開始出現,人才不足勢必影響國家的科技發展;而且,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若無法鑑別適性學子繼續銜接高等科技教育,將導致人才錯置,台灣的研發人才也會產生無法銜接而損及國際競爭力,恐會動搖國本。
9月初,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半導體產業協會的「領袖座談」表示,2021年台灣半導體需要2.8萬人,但半導體相關畢業生不到1.2萬人,供需差距很大,鴻海本身有5000、6000人從事半導體工作,「面對電動車市場起飛,我們需要更多半導體人才。
」 劉揚偉指出,歐美與日本都有扶植半導體的政策,希望政府在基礎設施、人力規劃、法規調整,能定期與業界互動,保持彈性,或是設立獎學金,鼓勵產學合作。
其實,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發展40年來,政府的關愛眼神從來不少,只因近兩年美中貿易科技戰加上疫情,造成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半導體成了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力場,出現供應鏈斷鏈危機,促使先進國家紛紛採取因應措施。
例如美國因半導體業製造占比逐年下降,拜登政府於是積極扶植美國半導體自主發展;歐盟也制定「2030數位羅盤」計畫,2030年之前先進晶片生產要達20%;韓國則有「K芯片戰略」,企圖打造晶片大國。
全球半導體的遊戲規則正在快速轉變,原來依據各國競爭優勢建立起的全球分工體系受到政治力干預進行重組,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缺電、缺水、缺工、缺人才的危機中,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政策措施,而人才永遠是競爭主力。
為此,教育部已規劃12年協助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成立研究學院,科技部的前瞻預算也連續四年每年1億元支持科學研究和產學合作。
然而,104人力銀行的報告指出,台成清交等大學的半導體碩博士人才一年約有250人,難滿足產業的數量需求。
由於少子化,近四年工程、資通訊、數學統計學群的學生人數減少7488人,減幅9.6%;而這三大學群,正是工程師來源的大本營。
因此,大學應鼓勵「非科技類」學生選修輔系或集中選修半導體入門課程,畢業後可出任助理工程師,搭配新人導師,才有助紓解部分人力的短缺。
醫療領域〉智慧醫療夯,高齡化帶動照護人力需求理工學生最為人欣羨的是,畢業後不擔心沒工作,薪資待遇也不錯。
相較之下,人力同樣有高需求的醫療照顧領域,工作辛苦,但薪資卻難有好的回報。
台灣是全球老化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將占20%,勢必帶動醫療照護需求。
衛福部統計,目前國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等有長照需求的人數共有82萬。
而長照人力僅有31.6萬人,其中26萬名的外籍看護為最大主力,需要更多新血投入。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表示,近年各縣市都有不少長照關懷據點,政府也投入資源,但由於照護臥床病人需要幫忙翻身換洗沐浴,年輕人覺得辛苦,不太願意投入。
他建議,政府應建立照護人力的專業職稱與認證制度,如稱呼他們為健康管理師、照護經理,讓專業性更有保障。
在照護人力短缺的當下,更應大力發展智慧醫療照護,然而,台灣的優勢在哪? 工研院2020年底的報告指出,2020年因疫情延燒全球,台灣的診斷監測醫材如體溫計、耳溫槍,和個人防護醫材如口罩、防護衣等產值大幅成長。
當「1.5m社交距離」已成後疫時代的經濟常態,未來的就醫診療服務可望加速轉向通訊診療、遠距醫療、在宅醫療,個人化醫療器材與服務體驗的需求會擴增,廠商也會轉向客製化少量多樣的醫材產品。
因疫情衝擊,讓口罩、防護衣需求大增,然而口罩、防護衣屬低階成熟技術,智慧醫療必須往更高階的方向發展,如可測量血壓血糖的穿戴裝置、行動輔具、手術醫材和照護機器人等。
以研發機器人最積極的日本為例,很早就體認到機器人可能是高齡社會照護人力短缺的解方,20多年來已研發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投入實戰場域,包括開刀、復健、外骨骼、居家照護、行動輔助、問診、諮商機器人等。
國內林口長庚、榮總、萬芳醫院近年也啟用院內搬運機器人、乳癌病患復健機器人、衛教機器人,但規模仍小。
以現階段的機器人科技來看,要達到對銀髮族無微不至的照顧,仍有很多挑戰,畢竟人是血肉之軀,而機器人在材質、機構與控制技巧上還不是那麼細膩,有待資通訊、醫療、照護界有心之士跨界合作,突破技術,提供有溫度的照護。
教育領域〉未來16年,小學新生年減3000人 高齡、少子人口結構的天平兩端失衡,一端缺少照顧高齡的人力,另一端卻因孩子愈生愈少,以致作育英才的教育人員,未來極有可能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
8月底,教育部公布110~125學年度(2021~2036)各教育階段學生數的預測結果,未來16年,小一新生平均年減3000人,小學總人數年減1.6萬人,預估118學年度國小學生總人數將跌破百萬。
以高中學生總人數平均年減9700人的速度來看,幾年後,高中生人數可能僅剩55萬。
教師團體分析,高中學生人數減少,一定先衝擊到私校的招生,估計到115學年(2026)至少有4000名私立高中教師會失業;三年後,這群學生上大學,少於3000名學生的私立大專恐增為40所,粗估將有7600名大專教師失業。
因此現有的教師要有危機感,在教育系所就讀的學生也應提早思考未來。
然而,你知道嗎?中小學學科老師沒有位置,英文能力強的雙語老師卻是虛位以待。
政府喊出2030雙語國家口號,行政院自今年起,四年編列100億預算,為大學到小學廣聘外師和培訓本土雙語師資。
教育部已選定台大、台師大、成大和中山大學轉型為雙語標竿大學,以及14所大專校院培育雙語師資,預計年增500人。
取得雙語師資認證的教育科系學生未來將是各中小學搶手的人才。
只是師資生的學分數已經不少,還要選修雙語課程,辛苦程度不在話下。
台北教育大學三年前開設小學雙語師資專班,每年收20人。
結果第一年不足額錄取,第二年幾乎有報有上,今年報名學生42人,錄取率五成。
顯見雙語師資雖有政策推動,但進入門檻高,有語言天分與興趣的學生可仔細思考這條出路。
鍾文雄說,國發會對教育人力的評估主要從學校教育出發,依照少子化趨勢,很多偏遠學校都會關掉,流浪老師也可能找不到教職,但從企業需求來看,未必如此悲觀。
近兩年他們發現企業對於遠距教材、遠距科技的教育科技人力愈來愈高。
以104來說,由於今年的課程都在線上,人資部門就任用兩位成人教育學系、教育科系的年輕人。
鍾文雄認為,銀髮教育也是潛在市場,目前各縣市都有關懷中心、托老中心,透過輕鬆上烹飪、繪畫課和玩遊戲,延緩長者失智,是新趨勢。
順著科技軌跡想像未來 展望職場後勢,鍾文雄說,由於工業4.0的機器設備都是新的,不少企業如台達電都曾反映,將降低操作與技術人員的任用,僅維持必要人力,改以自動化取代。
至於難以與就業市場對接的人文領域科系,如何因應? 他表示,管理大師許士軍曾在某場合說,未來將進入資訊科技、電子商務、AI主導的世界,但從人類文明歷史看來,如果只偏重理工,而看輕音樂、考古、哲學、文學,那麼人類文明將會被毀滅,甚至蕩然無存。
許士軍認為,大學的文史哲科系有其價值與必要,只是必須為他們尋找出社會後的就業應用。
想想未來世界若沒有音樂、藝術、文學,將多麼貧乏無趣。
不少未來學家認為,人工智慧的大趨勢無法抵擋,往好處看,人工智慧把人類從勞動中解放出來,未來也許大多數人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也會有維持生活的最低收入,人類會有更多時間從事有創意的思考、做自己喜歡的事。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也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basicincome)」的看法,他認為未來政府可思考,對控制演算法和機器人的億萬富豪和企業徵稅,再用這筆稅金為所有人提供足以滿足基本需求的慷慨津貼。
如此就能解決部分人民因經濟轉型,而被就業市場淘汰的問題。
「在21世紀,穩定會是我們無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還想死守著穩定的身分、工作或世界觀,世界只會『咻』地一聲超越你。
」這是哈拉瑞在《21世紀的21堂課》的智慧之言。
新興科技、社會結構等變遷,早已帶給世界新的面貌,尤其疫情更加速產業轉型的腳步,世界已然進入一個不穩定為常態的時代,你覺悟了嗎? 延伸閱讀【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高教接軌國際,站上社會責任第一線疫後高教新常態!重塑品牌、力推特色化,讓學生「非選不可」新生代暢銷作家張西:夢想不是坐上去就擁有,回歸初衷才走得長久!研究所趨勢新知熱門文章1根本不再擔心新冠肺炎!歐美多國生活回歸正常,為什麼它們敢這麼做?2放著主管不做,寧當菜鳥工程師,「這件事」比薪水重要3Netflix股價近腰斬、Disney+甜蜜收割,是大製作誘人還是在地化?4比台積電更威!「這幾家」IC設計廠年薪都破500萬元5「中年危機」真的存在!研究證實:人生47歲時最悲慘熱門快訊優雅燃脂》50後維持好體態妙招當代文明地標台灣第一高樓之旅超前部署!打造學子國際競爭力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單本85折提升學子軟實力領先全國之光!獎勵生協助養新竹縣的幸福秘訣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2年4月號立訊長驅直入電動車,想成新跑道的「第二個鴻海」?有一種蘭叫「烏克蘭」爆紅,台灣育種之父花5年研發極品敲響小國軍備警鐘!台灣後備改革,還缺哪幾塊拼圖?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3月號全台最難訂餐廳、飛花落院費十年打造,滿足心靈與味蕾的雙重幻想小學徒熬成台灣最難訂餐廳老闆娘,飛花落院女主人從挫折中淬鍊成功誰讓烏克蘭人民、台灣的環球晶無語問蒼天?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2月號CO2別浪費!北京冬奧「黑科技」綠建材、卡達世足碳中和蘇伊士運河1700億年收賺翻,全球通膨也繼續惡化敵人超強大,力智還是追,熬過10年訴訟,專訪總座如何以「犀牛精神」翻轉命運?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2年,對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無所適從的新起點。
首先,新制考招上路,考科項目、題目內容、採計科目均大換血。
國家新政策也連番上陣,「半導體學院」「國際金70位領袖預見永續新未來華人社會最高規格的年度盛會本專刊記錄了第19屆高峰會的論壇精華內容,是70位與會貴賓的思想結晶、參與盛會者的美好回憶,也是未能參與者的最佳跨年讀物。
在這202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2022研究所指南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後疫情時代的寵物經濟,五大趨勢不可不知忘了拜訪過的客戶、新認識的朋友,如何巧妙又不尷尬地想起?日本第一女公關分享Line的溝通心法台積電、聯電晶圓代工廠股價齊跌!費城半導體指數疲弱貝佐斯和好萊塢巨星都投了「不殺生的鮭魚刺身」,Wildtpye能解決海洋危機?60億資金操盤手變「股市隱者」,一張選股致勝地圖翻轉財富自由比台積電更威!「這幾家」IC設計廠年薪都破500萬元抓不到工作節奏、想討好老鳥……轉職新人期10大焦慮,哪點你也深有同感?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延伸文章資訊
- 1「2030年未來工作眺望與新世代人才需求」趨勢研討會 - 能源與 ...
「2030年未來工作眺望與新世代人才需求」趨勢研討會. 免費研討會,歡迎報名參加. 在全球環境劇烈的變動下,社會經濟與新科技應用快速更迭,未來工作變化日趨快速與多樣 ...
- 2未來人才決勝2030,現在就要準備好| 滕淑芬、邱于瑄 - 遠見雜誌
掌握四大趨勢,不怕未來工作消失. 鏡頭回到國內,今年初國發會發布的《2030整體人力需求推估》, ...
- 3數位人才需求大漲!國發會報告:未來三年最缺這3 種人 - 經理人
國家發展委員會攜手經濟部、國防部、交通部及金管會盤點21項重點產業,未來三年人力需求,保險業年增需求1.4萬人最多,而人才需求最迫切為AI應用 ...
- 4人才缺口在這裡!這四大熱門產業在未來將有大量「專業人力 ...
十年前,一本《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在書市大賣,揭示現代人對未來最大焦慮:科技日新月異,到底需要哪些專業,才不會被淘汰? 其實,「人才需求」永遠對應著「產業變遷」, ...
- 52030年整體人力需求推估 - 國家發展委員會
鑒於專業人才的培育至少需要4、5年以上的時間,為提高勞動市場發展與人力培育系統間之協調,預先瞭解總體經濟發展趨勢下未來中長期人力需求方向,成為一項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