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漸式微準備當老二了..... 「經濟制裁中國 - Cofact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次回報於2021年3月24日. 美國已漸式微準備當老二了..... 「經濟制裁中國,不會使美國更強大」 執筆者: 吳思鍾(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理事長) 登入使用教學關於聯絡我們Line:@cofactsGoogleTranslate美國已漸式微準備當老二了.....「經濟制裁中國,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執筆者:吳思鍾(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理事長)1983年,我初次到紐約,站在洛克斐洛廣場大厦前,心想,人類怎可能蓋出如此壯觀的大樓?那時,美國國力不可一世。

可是,在紐約街頭,竟有一黑人小孩,看我是外來客,伸手向我乞討10元美金,有一點強迫。

我去程路過加州矽谷,科技重鎮,一片欣欣向榮,我的客户說,加州如果獨立,將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知其強大,但無法求證。

之後,我趕往芝加哥參加秋季電子展。

在芝加哥,展館雖然熱鬧,但到處可見荒蕪的長街,空蕩蕩的大樓,我也親眼目睹一起參展的台商,當街被搶刼,而且不止一次。

這樣的行程,年復一年,後來,芝加哥電子展停辦了,只剩拉斯維加斯春季展。

我當年已深知,美國經濟榮景的背後,存在巨大的隱憂,小到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大到鐵鏽區的產業升級,都有大問題。

解决這些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美國習慣以壓迫别國,解决自身問題,川普更是用到極致。

1985年的廣場協議,美國逼迫日元升值,使日本經濟消失不止20年。

1985到1990年,美國逼迫台幣升值,匯率由1比40,升到1:25,造成台灣產業,除了半導體,其餘幾乎全面外移,包含筆電等核心產業。

可是,美國以貨幣升值懲處了日、台,並没有減少其貿易逆差,反造成台商、日商大量外移,加速了大陸的崛起,美國無心插柳,中國柳卻成蔭,也造成了日後美中的貿易逆差。

1992年,我擔任工商建研會理事長,辜汪會談以後,大陸也尋求兩岸經濟的破冰,國台辦邀請我到北京訪問。

李鵬總理接見我時,我提出三點建議,其一是制定勞動法令,讓投資企業有所依循;其二是制定台商投資保護法;其三是我告訴他,台商投資之後,有朝一日,大陸經濟發展了,必需妥善應對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壓迫,不可重蹈日、台覆轍,否則台商會再次被迫轉移。

李鵬總理當場掏出筆來記下,我之後見了吳學謙副總理、國家計委、人行行長,也都一一提醒。

1994年,中國人大制定勞動法令和台商投資保護法,足證其為發展經濟,雷厲風行。

此後近30年,大陸對人民幣匯率的處理,折衝樽俎之間,皆不影響其產業之發展,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響,其它每年GDP成長都超過6%,其國力穩步成長,人均所得已超過一萬美元。

反觀美國,仍然執著於每年究責違反301法案的匯率操縱國,對本身的政策缺失少有反省,政府持續不做為,貿易逆差和政府預算赤字不斷擴大。

2001年,發生911事件,同年,阿富汗反恐戰爭開打;2003年又有伊拉克戰爭,10年征戰,師老兵疲;2008年,又逢金融海嘯,美國國力已經耗竭。

1980年代,以美國一己之力,可以呼風喚雨,日、台都得乖乖聽命。

而如今國力耗弱的美國,不論川普或拜登,仍然迷信"打壓別國,可以使自己壯大“;制裁手法,也由增加關税,到扼殺其特定產業。

可是,要獨力制裁美國的大債主中國,顯然已力有未逮,所以拉幫結派,試圖扼止中國發展。

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在評估這種策略是否有效?而我認為,看看當年受到壓迫的日、台的歷史軌跡,可以找到結論。

日本製造業外移,也弱化其半導體產業,不與美國爭鋒,但它在汽車和基礎工業原材料的發展,仍保住了日本經濟的半壁江山。

而台灣,沈潛了30年之後,台積電等護國群山,異軍突起,已執世界半導體代工之牛耳,其3奈米製程,領先美國已不止一代。

而汽車與半導體,都是核心產業。

縱觀美國今日,汽車仍贏不了日本,半導體拼不過台灣,美國並没有因壓迫日、台而壯大。

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源自於中國人民的勤奮,與30年研發及製造經驗的積累。

這些有很多是師承於10萬台商的心血,此絕非印度、越南所能短期複製。

即便是美日政府鼓勵製造業返鄉或外移,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不如美國預期,此由中美2020年的貿易順差反而擴大可以證明。

反之,如果中國反彈,只買空巴而不理波音;人民選擇雙B、奥迪而冷落美車美貨,利之所趨,歐洲會如何?國際形勢多變,恐已非美國所能掌握。

美國抗中,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川普如果睿智,既已邀請台積電赴美投資,就没必要打壓華為;斷供其半導體,只會刺激中國。

如今中國傾舉國之力投入半導體以求自保,川普把美中台半導體的互補,強扭成競爭,長遠看,絕不利於美國與台灣。

全世界更應關切的是,如果中國歷經萬難,而走出困局,涅槃之後的中國,到2028年,其GDP將超越已經招術用盡的美國,未來世界大勢,又將如何洗牌?曾被美國壓迫台幣升值,造成產業外移的台灣,如今因台積電而成兵家必爭,夾在美中兩大之間,我不認為可以輕易選邊,台灣應有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戰略思維。

如何自處才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知識份子,慎思之!#跨國互動🆕#中國政治宣傳近31日3次瀏覽吳思鍾在中國的企業早已垮了00我要查核闢謠我想補充分享我要查核闢謠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

【這個視頻關於美國經濟、外交、軍事的幾個趨勢值得注意】 (1)美債又創新高,達到22.59億美元,而GDP也不過20.5兆美元,川普上任之前,美債僅19兆美元,貿易戰美國贏了嗎? (2)美國年度財政赤字飆到1兆美元,川普上任前的財政赤字僅為6000億美元,美國整體貿易逆差也明顯擴大,詳下述,貿易戰美國贏了嗎? (3)各國加快速度拋售美債,導緻美國國內出現美元荒,也就是缺錢,美國央行(美聯儲)不得不印鈔5400億美元,由美聯儲用來購買美債,將美元投放到國內市場,解決國內的美元荒,貿易戰輸贏暫且不談,美國在貨幣戰卻已經輸了,因為美國原本採用升息及挑起貿易軍事戰爭手段製造恐慌,企圖將全世界的美元召喚回美國避險及投資,企圖窒息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印度、越南等等)的經濟,目的是為美國經濟補血,孰料,現在不但須停止升息,還必須悄然放水印鈔搞QE,幫自己解圍,也等於幫新興國家解危,市場資金做不利美國的反向流動,證明美元霸權翻雲覆雨的能力已經破功,貨幣戰已然戰敗,人民幣趁勢崛起成為世界160餘國央行的儲備貨幣。

搭配另外的新聞,研判: (4)美國在2018年有8,790億美元創紀錄的貿易逆差,2019年上半年貿易逆差再擴大10.4%,以此趨勢推估,美國2019年全年貿易逆差估為9700億美元,又破紀錄了。

反觀,中國卻有貿易順差,中國2019年前半年的貿易順差則擴大46%,中國貿易順差成長國家,來自一帶一路國家與版主預測相符。

可見美國設置的關稅障礙及貿易障礙,無法減少貿易逆差,治病不治根,越治病越重。

(5)美國最先進的福特號航母在五年內沒辦法佈署,也應是財政無力支撐,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影響力也在減弱。

(6)美國宣布放棄在敘利亞戰爭中長期與美國併肩作戰的庫德族,令庫德族立於遭土耳其滅族之憂,美國優先政策大旗,不得不出賣盟友,應該是不得已之舉,因財力無法支撐。

美國利益優先的作風,台灣隨時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棄子。

(7)伊朗以無人機重創美國在中東主要盟邦的沙地阿拉伯,令美國顏面無存,川普想要攻打伊朗 需要3兆元軍費,遭聯合國其他常任理事國,中、英、法、義及德國反對,這五國罕見一致聯合拋售美債,讓美國資金更吃緊,美國若要攻打伊朗,恐會動搖國本,川普要三思,形勢比人強。

(8)外交戰為軍事戰之本,於台灣亦然,美國搞關稅戰、貿易戰,把世界主要盟友得罪光光,外交戰已敗,這種情形下,美國若發動對伊朗的軍事戰,只會死更多美國人,只會讓美國經濟學雪上加霜,恐有蕭牆之禍,美國國內6個州搞獨立的條件將更為成熟,看不出對美國有什麼好處。

(9)中國古諺「國之雖強,好戰必亡」,貿易戰,也早一點結束吧!世界至大,非美國所能獨治,和平互利才是最終的道路。

https://youtu.be/UqzX1CuTbw4被回報1次|2份回應|991天前美國麻煩了! 美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危機因子有:中美貿易戰下的關稅疊加、新冠疫情下的供應鏈斷裂、人民幣升值下美元的購買力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屢創新高,最終極可能演變成超級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且是賣方市場下的通貨膨脹。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但美國的產業鏈早就外移,所以美國消費品只能靠進口,其中最大進口國就是中國,而新冠疫情下因全球生產鏈斷鏈,唯獨中國最早恢復生產,加上美國又印鈔紓困,老百姓拿到錢,消費需求陡增,只能加大向中國進口,而中國未追隨美國印鈔,且放手人民幣升值,也就是說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變貴了,當然商家藉機抬價者也有,但美國民眾又不得不買,因為僅此一家,生產鏈遲未恢復,故搶購者眾,因世界追隨美國印鈔的國家不少,所以愛買不買隨你的便,有如現在的疫苗,這就是賣方市場。

「趁你病,要你命」中共現在已放棄人民幣匯率目標,如果此時中共再狠心一點,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到5:1,這等於是讓中國輸往美國的商品比現在再貴1/4,而美國輸入中國的商品也比現在再便宜1/4,那美國受得了嗎?若果真如此,中國的GDP恐怕明後年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不必等到2028了….。

被回報1次|359天前《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勢崛起的背後》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巔峰,支撐起現代科技、國防、民生等方方面面,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國防實力的後盾和基石。

從1987年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即耳熟能詳的台積電)創立至今,30年的時間里,台灣半導體產業從落後中國,到超越日本、歐盟、韓國,與美國並駕齊驅,短短30年,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生根並茁壯成長,最終領導全球科技產業發展,譜寫了一部台灣經濟轉型史。

這一切僅僅是技術的轉移那麼簡單?為什麼與美國關係更密切的日本、韓國、歐盟反而被台灣甩開,是美國獨厚台灣,願將獨門技術只給台灣嗎?顯然,過去中國媒體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簡單的歸結於技術引進,設備引進,只是一種宣傳的說辭,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為何會反超中國,原因究竟在哪裡?本文將從歷史和研發現狀進行介紹和分析。

一、從落後到領先: 1957年,北京電子管廠通過還原氧化鍺,拉出了鍺單晶。

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機部十局第十一所開發鍺晶體管。

當年,中國相繼研制出鍺點接觸二極管和三極管(即晶體管)。

而此時的台灣在微電子技術和半導體技術領域是一片空白。

1959年,天津拉制出硅(Si)單晶。

1962年,天津拉制出砷化鎵單晶(GaAs),為研究制備其他化合物半導體打下了基礎。

同年,中國研究製成硅外延工藝,並開始研究採用照相製版,光刻工藝。

這時候的台灣仍是一片空白。

1963年,河北省半導體研究所製成硅平面型晶體管。

隔年,該單位又研制出硅外延平面型晶體管。

1965年12月,河北半導體研究所召開鑒定會,鑒定了第一批半導體管,並在中國首先鑒定了DTL型(二極管――晶體管邏輯)數字邏輯電路。

1966年底,在工廠範圍內上海元件五廠鑒定了TTL電路產品。

這些小規模雙極型數字集成電路主要以與非門為主,還有與非驅動器、與門、或非門、或門、以及與或非電路等。

標誌著中國已經製成了自己的小規模集成電路。

1966年,Microchip在高雄設立高雄電子,從事晶圓封裝,台灣第一次接觸到半導體技術。

此時,台灣在半導體技術領域已嚴重落後於中國。

唯一的半導體工業還是外商掌握著經營權與主導權。

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首家製成PMOS(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路(MOSIC)。

拉開了中國發展MOS電路的序幕,並在七十年代初,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現電子第24所)、上無十四廠和北京878廠相繼研製成功NMOS電路。

之後,又研製成CMOS電路。

1970年代,IC價高利厚,需求巨大,引起了全中國建設IC生產企業的熱潮,共有四十多家集成電路工廠建成,四機部所屬廠有749廠(永紅器材廠)、871(天光集成電路廠)、878(東光電工廠)、4433廠(風光電工廠)和4435廠(韶光電工廠)等。

各省市所建廠主要有:上海元件五廠、上無七廠、上無十四廠、上無十九廠、蘇州半導體廠、常州半導體廠、北京半導體器件二廠、三廠、五廠、六廠、天津半導體(一)廠、航天部西安691廠等等。

猶如今天中國新一輪半導體跟風潮。

1972年,中國第一塊PMOS型LSI電路在四川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研製成功。

1973年,我國7個單位分別從國外引進單台設備,建成北京878廠,航天部陝西驪山771所和貴州都勻4433廠。

1967~1970年,德州儀器、飛利浦、捷康、三洋、摩托羅拉等在台灣建廠,引進半導體封裝技術,為台灣的半導體封裝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此時的台灣,仍舊沒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也缺乏相關技術與人才。

然而,轉折點很快就迎來了。

70年代初,台灣政府以半導體產業為產業轉型突破口,為發展集成電路投入一千萬美元啓動基金,並且在1974年兩個推動性的組織先後成立: -9月,工研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電子所) -10月,海外華人在美國成立「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 1976年,工研院電子所與美國RCA公司達成了技術轉移協議,開啓了CMOS領域的大門,台灣從RCA引進全套技術及生產管理流程;1977年,引進IMR的光罩技術;1978年,電子所建立了實驗工廠和示範工廠,而後首批由台灣本土製造的IC產品問世。

但此時的台灣,已經落後中國10年以上,在產能上又嚴重不足,面對中國以國家意志攜技術、產能優勢發展半導體工業,台灣看似必敗無疑。

1976年11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製成功1000萬次大型電子計算機,所使用的電路為中國科學院109廠(現中科院微電子中心)研制的ECL型(發射極耦合邏輯)電路。

��1982年,江蘇無錫的江南無線電器材廠(742廠)IC生產線建成驗收投產,這是一條從日本東芝公司全面引進彩色和黑白電視機集成電路生產線,不僅擁有部封裝,而且有3英吋全新工藝設備的芯片製造線,不但引進了設備和淨化廠房及動力設備等「硬件」,而且還引進了製造工藝技術「軟件」。

這是中國第一次從國外引進集成電路技術。

第一期742廠共投資2.7億元(6600萬美元),建設目標是月投10000片3英吋硅片的生產能力,年產2648萬塊IC成品,產品為雙極型消費類線性電路,包括電視機電路和音響電路。

到1984年達產,產量達到3000萬塊,成為中國技術先進、規模最大,具有工業化大生產的專業化工廠。

而在台灣,1981年,聯華電子成立,民資佔30%、官方佔70%,成為政府研究機構將技術移轉到民間部門的首個案例,也是IC技術走向民間的第一步; 隨著中國引進日本技術打造的742廠投產,此時的台灣引進RCA公司的制程已經完全被中國超越,買來的技術優勢蕩然無存,比財力,台灣遠不及中國,如此下去台灣半導體工業永無出頭之日。

1983年,工研院電子所實施超大型集成電路計劃,以合作方式推進DRAM與SRAM技術的研發,由於當時的台灣能力不足而最終功虧一簣。

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著全盤覆滅的危險。

痛定思痛,台灣由此下定決心,走自主研發之路。

1982年10月,中國國務院為了加強全國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領導,成立了以萬里副總理為組長的「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制定了中國IC發展規劃,提出「六五」期間要對半導體工業進行技術改造。

1986年,電子部廈門集成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提出「七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技術「531」發展戰略,即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開發3微米技術,進行1微米技術科技攻關。

有了國家意志的強力支持,中國各地開始了半導體產業挖人、招商引資和大興建設之路。

由此帶動中國半導體技術迅速發展:1988年9月,上無十四廠在技術引進項目,建了新廠房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外合資公司――上海貝嶺微電子製造有限公司。

1988年,在上海元件五廠、上無七廠和上無十九廠聯合搞技術引進項目的基礎上,組建成中外合資公司――上海飛利浦半導體公司。

1987年,工研院電子所與飛利浦合作成立台積電,張忠謀創造性的提出了專業代工模式來運營此工廠,由此,台積電成為全世界第一家專業的晶圓代工廠,IC產業的一種新分工形態出現,這也標誌著台灣IC製造技術從此生根。

Intel當時積極尋求部分制程的海外代工,這是台積電成功的一大契機。

隨著聯電、台積電的相繼成立,外資為主的下游封裝業,以及本地企業為主的上游設計、光罩業和中游製造業。

從而大批海外IC人才紛紛回流創業,大批IC公司特別是設計類公司不斷興起,華邦、華隆微、德基半導體、旺宏、硅成、威盛、民生科技等不同細分領域的半導體企業也逐漸湧現了出來。

在商業模式創新下,幾乎是一夜之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如雨後春筍般顯露出頭角,官方的工研院積極扶植起的台積電與聯電也羽翼漸豐,宛如今日的台灣生技醫藥產業。

與此同時,在中國,1989年2月,機電部在無錫召開「八五」集成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提出了「加快基地建設,形成規模生產,注重發展專用電路,加強科研和支持條件,振興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戰略。

��1989年8月8日,742廠和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無錫分所合併成立了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

1991年,首都鋼鐵公司和日本NEC公司成立中外合資公司――首鋼NEC電子有限公司。

但此時的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浮現隱憂。

隨著規模日益擴張,生產嚴重過剩,政策扶植下的產業發展空有匹夫之勇,一腔熱情搞建設,卻從未有理性的反思與合理的規劃。

隨著一條條產能的開出,中國的國家意志不僅沒有讓中國的半導體工業走向強大,反而一步步住進重症監護室中依賴於補貼輸血才能勉強應付龐大的生產線運轉,過量的產能讓各地頭痛不已。

反觀台灣,半導體產業雖發展緩慢,但步步為營,沒有躁進也沒有狂熱,看清自己的位置,從商業模式創新開始,拿到了半導體產業的入場券和第一桶金。

此刻,兩岸間半導體產業的未來走向已有定數,中國半導體逐步開始沒落,並從此開始一蹶不振的20年。

二、超越歐洲、日本:(圖一)1990半導體全球十強 1990年代半導體是兩個半國家的工業(兩個是指日本、美國,半個是指歐洲)。

從上圖也能明顯看出,1990年全球半導體公司排名,前三甲皆是日本企業。

歐洲則有一家飛利浦公司上榜。

圖二(2005半導體全球十強) 15年後的2005年,同樣的榜單,日本廠商頹態初現,歐洲廠商則勢力大增。

此時的台灣依舊是默默無聞,耕耘著自己的技術與供應鏈。

在這15年里,台灣相繼成立三大科學園區,制定半導體技術自主研發規劃,逐步從飛利浦手中拿回台積電股權(過去台積電是飛利浦持股50%的真·外企),並打造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構建產業聚落,以及完整的產-官-學-研利益共同體。

這時的台灣,半導體設備仍嚴重依賴進口,上游矽晶圓也是外資控制,台灣僅僅是中游的製造上進入第一梯隊而已。

很快,台灣便相繼成立了國家實驗研究院,下轄多個與半導體技術相關的國家實驗室,同時軍方的中山科學研究院也加入了戰局,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一道扶植起台灣的半導體企業,現今全球最大的GaAs/GaN半導體代工廠商穩懋科技即是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技術轉移的成果。

隨後中央研究院也投入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

由此,台灣半導體小企業成為了台積電、聯電、聯發科、日月光等大廠的供應鏈成員,而他們又聯合台灣官方的研究機構、民間大學、企業本身和國際合作夥伴一道組成集團軍,蛻變後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爆發式發展已經是指日可待。

由圖三可見,台灣當今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基地,其晶圓產能高居全球第一,幾乎是中國的2倍。

已發展為當之無愧的「硅島」。

圖四、2016年全球半導體20強榜單,在十年脫變成長後,台灣已有3家企業進入全球半導體產業20強,上榜企業數量與歐盟、日本持平,同列全球第二。

圖五、與此同時,台灣的半導體產值逐年攀升,2016年已達到78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世界霸主美國。

​圖六、此時的台灣,在半導體各領域都已經站上全球第一梯隊,從產業鏈最上游的矽晶圓產能,台灣已是全球第二,儘管與日本廠商還有不小差距,但環球晶圓的發展勢頭很猛,公司未來持續並購同業擴大產能意願強烈。

圖七、在IC設計領域,全球前十大IC設計廠商,台灣佔據3席,分別是聯發科、聯詠科技、瑞昱半導體。

這些IC設計領域的廠商依託台灣先進的半導體制程工藝技術,未來仍有很大發展餘地和空間。

圖八、​在晶圓​代工領域,前十大廠商,台灣佔據4席,分別是台積電、聯電、力晶、世界先進。

全球半導體代工份額有7成以上被台灣廠商壟斷。

​圖九、在晶圓​代工領域,前十大廠商,台灣佔據4席,分別是台積電、聯電、力晶、世界先進。

全球半導體代工份額有7成以上被台灣廠商壟斷。

三、引領未來發展: 圖十、ISSCC是「IEEEInternationalSolid-StateCircuitsConference」的縮寫,是世界學術界和企業界公認的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高級別會議,被認為是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世界奧林匹克大會」。

2018年ISSCC大會上,台灣共有16篇論文入選,數量僅次於美國與韓國,居全球第三。

(中國無一論文入選) 圖十一、早在2015年,​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即領先美國Intel、IBM技術聯盟和比利時IMEC,率先展示全球首個5nm菱形電晶體技術樣品。

圖十一、十二、 在半導體核心設備:光刻機、原子層沈積系統和刻蝕機領域,台灣皆有獨家技術,可以實現完整國產化,這些技術不僅意味著台灣具備整個設備研發、製造能力,還意味著可以自主對舊機台進行升級改造,避免反復購置新設備,還可以對採購國外的設備進行二次改良,在國際大廠的技術上更進一步,從而奠定制程上獨步全球的技術與良率。

垂直堆迭晶片(3D-IC)具備輕薄短小、低功耗與多功能的優勢,半導體產業已於2010年正式進入3D-IC世代。

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儀科中心將累積40年研發大口徑光學系統的經驗與技術,運用於曝光機鏡頭模組的設計開發,在台北國際光電展中,特別展出全台第一套在地化、自主設計製造的步進式光刻機投影鏡頭之光學元件。

該光刻機鏡頭是以等倍率透過逐步重複(步進式:stepandrepeat)的方式進行晶圓的曝光,除可應用於3D-IC製程中的曝光設備外,所建立的技術亦可開發各種需要曝光投影製程(例如PCB、LED和LCD)的曝光設備,廣受廠商青睞。

目前台灣自主研發的3D-IC光刻機已獲得台積電、美光半導體、聯電採用。

台積電已在10nm工藝的SRAM元件試產上驗證了台灣國產光刻機的優異性能,目前正在進行為期18個月的可靠性和良率測試。

IC晶片是由結晶矽(在其上製作電晶體等各種電子元件)及絕緣層所構成,目前半導體廠製作3DIC主要是以「矽穿孔3D-IC」技術,將兩塊分別製作完成的IC晶片疊放,並以垂直的導線連通上下兩層晶片,兩層IC之間的距離約為50微米。

��台灣利用自主研發3D-IC光刻機技術發展的「積層型3D-IC」技術則可在第一片晶片的絕緣層上,直接製作第二層結晶矽薄膜以及其上的IC。

突破了長久以來「積層型3DIC」的製作瓶頸。

此技術可將結晶矽薄膜磨薄到僅0.015微米厚,因此兩層IC之間的距離僅0.3微米(絕緣層的厚度),是矽穿孔3D-IC技術50微米的1/150。

�積層型3DIC一向被稱為「三維積體電路的聖杯」,現在由台灣率先開發出來,研究團隊並已成功於單晶片上整合及堆疊邏輯線路、非揮發性記憶體及SRAM,相關成果撰寫成兩篇論文,發表於2013年底舉行的「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nternationalElectronDevicesMeeting,IEDM),且被IEDM大會選為公開宣傳資料(publicitymaterials)。

台灣研發的積層型3D-IC技術,已成為國際重要的技術指標。

​圖十三、台灣研發的光刻機Window薄膜,紫外光區反射小於0.5%,優於荷蘭ASML採用的德國蔡司產品,已經被TSMC(台積電)試用。

圖十四、十五、目前台積電即將跨入10nm以下時代,市面上包括過去台灣研發的設備都不再適用。

為了保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優勢,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為台積電研發了新一代的原子沈積系統,該系統主要是用於下一代的10nm以下制程,並且直接由國家實驗研究院供貨給台積電,並不會賣給第三方公司。

該技術堪稱是台積電的一大秘密武器。

​圖十六、台灣半導體產業鏈除了大量國產設備廠商外(本文僅介紹三大核心設備和部分廠商),還有大量科研機構和廠商合作研發的各種獨家定制生產設備,例如台積電和工研院合作的納米微粒測量系統、微波退火系統,台灣聯電與工研院合作的晶圓瑕疵檢測系統,台灣穩懋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的8英吋SiC晶圓MOVCD機台,台灣晶元光電​與國立中央大學合作的中大尺寸與高均勻度鍍膜MOCVD機台等其他競爭對手無法商業購買的設備。

此外,國際大廠也紛紛將生產、研發、設計中心設立在台灣。

​目前,國際知名半導體設備大廠在台灣均有深入的佈局,最為積極的當屬ASML、應用材料、科林研發。

其中光刻機的龍頭ASML更是已經把新的製造中心設在台灣,台灣亦是ASML第一次在荷蘭之外,設立研發、製造基地。

據ASML台灣高層介紹,目前ASML所有的8英吋曝光設備及部分12英吋曝光設備的關鍵模組均由台灣製造中心量產,而且ASML還將量測設備等產品的全球製造中心也搬到了台灣。

��圖十七、去年,ASML看好台灣本土半導體設備大廠漢民微測在量測設備上獨步全球的技術實力,斥資1000億收購漢民後,進一步擴大ASML產品線及在台研發、製造業務。

目前,ASML總部也聘請大量台灣半導體人才,包括ASML全球副總裁游智瓊,全球卓越創新中心總監趙中榛等。

​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商科林研發執行長馬丁.安斯帝思(MartinAnstice)日前抵台接受台灣當地媒體的訪問時宣佈,將擴大在台零組件採購,同時將首度在台灣本土製造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設備,這也是科林研發首次將新設備拉到海外製造,並選定台灣為首個海外生產基地。

MartinAnstice基於商業機密,不便透露在台組裝相關細節及機型,但坦承會以最嚴苛的標準,並擴大向台灣合作夥伴採購零組件,並建立完善的半導體設備供應鏈。

這也是科林研發繼去年在台成立半導體製程設備整建中心後,擴大在台佈局的一項重大決策。

半導體及顯示器設備大廠美商台灣應用材料公司,近日在南科園區舉行台南製造中心新廠興建工程的動土典禮,將投資30億元,因應客戶對液晶顯示(LCD)十代以上大型面板(2940mmx3370mm)生產設備及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設備的高度需求,預計2018年10月啓用。

目前台灣供應鏈已成為半導體設備大廠的關鍵合作夥伴。

例如荷蘭ASML光刻機,其全球研發中心實際早已經設立在台灣,並且把全球製造中心也搬到了台灣。

ASML光刻機可以說幾乎是100%的台灣血統。

現在ASML的EUV光刻機鏡頭就是委託台灣團隊設計的。

其光刻機關鍵模組代工也在台灣完成,由台灣帆宣科技公司負責。

而ASML光刻機的光罩、EUVPod也全部由台灣公司家登精密提供。

ASML光刻機電源系統由台達電子獨家供應,真空腔體則由台灣千附實業公司獨家壟斷。

此為ASML新一代的量測系統YieldStar也全數搬到台灣生產,其絕大部分零組件均是台灣帆宣科技負責,一部分零組件則有鴻海旗下的京鼎精密負責代工。

台積電的10納米和7納米量產時間可能會非常接近,台積電與聯電實際身後是有大量軍事研究機構和國家研究機構支持的,也不是單打獨鬥的,同理英特爾也是一樣的,如果5、7納米以下的競爭真的讓台積電獲得優勢,使英特爾真的在2020左右輸掉最大半導體獲利廠商的地位,那就是美國半導體科技輸掉了。

當前台積電已經在淨利潤和市值上雙殺英特爾,台灣在半導體領域崛起已是既定事實,如果按照中國部分媒體和「分析人士」空口無憑的說辭,台灣半導體技術完全是歐美施捨,那麼美國何以會容忍台灣半導體廠商一部部壓在自己頭上還笑臉以技術相送?不知道特朗普知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國家如此愛台灣,這哪兒是美國優先,按照中國媒體邏輯這分明是台灣優先嘛。

當前台積電已經在淨利潤和市值上雙殺英特爾,台灣在半導體領域崛起已是既定事實,如果按照中國部分媒體和「分析人士」空口無憑的說辭,台灣半導體技術完全是歐美施捨,那麼美國何以會容忍台灣半導體廠商一部部壓在自己頭上還笑臉以技術相送?不知道特朗普知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國家如此愛台灣,這哪兒是美國優先,按照中國媒體邏輯這分明是台灣優先嘛。

本文以事實說話,歡迎轉發,請注明版權:鄭凱夫首發。

特此聲明:如用於出版或產業分析、研究及其他商業目的需徵得本人許可。

2018.2.5鄭凱夫被回報21次|520天前【台灣是不是得了荷蘭病?】 一、 最近幾年,台積電勇猛異常,殺遍四方,台灣凡是跟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都賺得滿坑滿谷。

但是相對的,服務業跟傳產業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方面還必須面對高漲的薪資與物價,慘不堪言。

於是許多國內外的經濟專家都在問,台灣是不是得了「荷蘭病」? 二、 所謂的「荷蘭病」,指的是1959年荷蘭在外海發現天然氣,結果他們在整個1960年代,經濟大好,薪資高漲,貨幣升值。

但是荷蘭其他的產業卻也因為薪資高漲、貨幣升值而急遽萎縮。

到了1970年代,荷蘭天然氣產業的榮景逐漸消退,而其他的產業也殘破不堪,於是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在1977年幫這種現象取了個名字—「荷蘭病」(Dutchdisease)。

三、 最近台灣的產業界流行著一句話:「半導體挖高科技;高科技挖傳產;傳產挖服務業。

」 台積電說他們今年要徵才八千人,但是台灣所有半導體相關科系的畢業生,一年加起來恐怕也不到八千人。

怎麼辦?台積電只好降低標準徵才,同時去半導體之外的高科技產業挖角。

而其他非半導體高科技產業的人才被台積電挖走了,在新人市場也搶不過台積電,怎麼辦?他們也只好降低徵才標準,同時去傳統產業挖角。

然後傳統產業要怎麼辦?他們也只好降低徵才標準,然後去服務業挖角。

四、 我認識的許多企業界老闆們私下跟我說,現在最讓他們困擾的,不是高漲的薪資,而是在降低徵才標準之後,找到的人不適任。

找到不適任的人來公司工作,造成的災難往往比缺人還可怕。

五、 我有一位學弟在台灣某金控集團擔任高階主管。

他跟我說,他們集團最近想在南部某縣市幫小學蓋房子,但是卻找不到營建工人。

他們心一狠,決定開出兩倍的價格搶人。

但他們還是搶不到,因為附近的台積電建廠工程開出了三倍的價格。

六、 所以「荷蘭病」真的是病嗎?也許不是,至少對廣大的勞工群眾來說,荷蘭病不是病,而是台灣數十年來最好的就業環境。

而對半導體之外各行各業的老闆來說,荷蘭病是病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做營建業的,應該想辦法去幫台積電蓋廠房;做餐飲業的,應該想辦法去台積電的工廠附近開餐廳;做旅遊業的,應該想辦法去幫台積電的員工們安排國外旅遊;做軟體業的,應該想辦法去幫台積電寫軟體。

然而,這也正是「荷蘭病」的前期病徵。

一個國家的大部分經濟活動,都是圍繞在某一個特別強大的外銷產業周邊。

七、 就算「荷蘭病」真的是一種病,那嚴重病情的出現,恐怕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跟我們這一代人無關。

我們不要忘了,荷蘭是在1959年發現天然氣,但是一直要等到十八年後的1977年,經濟學人才注意到這種現象,才發明了「荷蘭病」這個名詞。

八、 當荷蘭病發生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歡欣鼓舞,享受派對。

也許,這正是荷蘭病可怕的地方。

但是誰知道呢?也許台灣半導體業未來的榮景不只十八年,可以常常久久的宰制世界,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那台灣的「荷蘭病」,就可以被歸類為「無症狀感染」了。

被回報1次|16天前黃金自2008年以來就一直是重要議題,不過台灣關注的人比較少 隨著美國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以來,全球美元開始回流,尤其美國政府運用國力上的優勢,充分發揮霸權力量,的確讓各國政府備感頭痛 但以目前的國際金融架構來看,美元還是大家公認的計價及換匯依據,短期內要撼動美元的地位還是有很長遠的一段路 我比較擔心的是目前的全球政經狀態,其實已經有點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的前夕 川普自今年二月以來的諸多舉措都是為了讓世界各地陷入動盪,讓美國有機會因為相對穩定而促使美元走高、油價走高,有利川普的政績 川普不是精神錯亂,而是非常嫻熟的運用商場習性與手段,來創造與獲取對美國最大的利益 2008年的次貸風暴、金融海嘯,表面上是次貸風暴引起,其實背後是油價半年內從50美元飆到147.5美元,造成聯準會快速升息,讓資金流動性變差,促使金融風暴的發生 目前,所有的總經現象都朝著類似方向走,所以金融風暴似乎即將來臨,如果川普繼續他的上述手法,美元回流美國太快、太多將刺激美國通膨,如果聯準會也採取快速升息,必將造成2008年的所有條件重現。

近代史上,新舊霸權的交替需要七十年的時間 目前中美之間的霸權衝突才剛走了十年,所以,這場紛爭無論結果如何,還有至少六十年的震盪期 中美之間的紛爭:意識形態、政治、經濟三個面向的全面衝突,所以絕對不會是短期衝突 值得台灣人密切關注的是 台灣是美國的11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口中,絕大部份都是台商的商品(直接或間接 美國懲罰中國的商品清單:鋼鐵、塑化、紡織、電機、電子、機械、船舶全與台商有關 中國對美國的反擊清單:農產、汽車、化工、航太等零組件、半成品、成品,除了農產品外,也都是台商的主要佈局產業 台灣等於雙重受創,當台商重創,台灣經濟跟著重創.... 我更擔心的是....台灣將非常有機會進入一波大蕭條中(不是看衰台灣,而是純從產業、經濟面來看)被回報1次|1份回應|1,507天前《美豬叩關~21世紀的新鴉片戰爭》 高金素梅2020.09.18 開放美國瘦肉精豬進口,蔡英文總統說「這是一個基於國家經濟利益、符合未來總體戰略目標的決定。

」 『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台灣,美國副總統潘斯在推特發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對美承諾,打開未來美台雙邊經濟合作和強健貿易夥伴關係的大門』 陳時中說: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換得ㄧ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

我困惑!用國民健康換得ㄧ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國民健康可以交換? 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馬上換到ㄧ場視訊對話,經濟部長王美花向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提出要求「支持台美BTA(也就是台美雙邊貿易協定)」。

美方回應:啟動新的年度經濟對話,探討美台經濟關係。

視訊會後,美國智庫放話「美國政府很在意美台貿易逆差擴大的問題」。

這已預告簽定台美BTA之前,美國會不斷的以簽約前提勒索台灣。

即使簽定台美BTA,擴大了台美貿易,只要台灣順差逼近100億美元,美國祭出匯率操縱,台灣馬上讓台幣升值,大量的美元就輕易被美國掠奪回去;只要台美貿易台灣順差擴大,美國會威脅祭出懲罰性關稅,逼迫台灣加大對美採購,屆時,更多的美牛美豬、美國基改農產品、美國農藥、健保藥品,大量的進口到台灣,美元又被美國掠奪回去;當然,還有每3個月塞來ㄧ張數百億元的武器清單,不買都不行。

台灣哪有那麼多錢!政府的負債已是「債留子孫」! 除了負債留給下ㄧ代,我們還留給下ㄧ代「美牛美豬、美國基改農產品、美國農藥、健保藥品…」,再加上過時的「美國武器」……。

美國總統川普用美豬美牛「打開」美台雙邊經貿夥伴關係大門,這讓我想起19世紀時,英國用「鴉片」敲開中國大門。

工業革命後,英國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大門,但ㄧ直到19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對英國貿易每年仍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

英國於是大量走私鴉片進中國,用鴉片奪取驚人的暴利,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600萬兩。

鴉片煙毒掏空財政,摧殘中國人民身心健康,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整體經濟蕭條衰落。

中國清廷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沒收並銷毀英國人的走私鴉片,嚴禁持有吸食鴉片。

英國政府竟然以禁煙是「侵犯英國人私有財產」,派艦隊攻打中國,史稱「鴉片戰爭」。

叫你付錢吸毒品,你不吸不行,不付錢也不行,否則就派兵對你開槍。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中英簽定近代史第ㄧ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割讓香港、賠償白銀2100萬兩、開放五個港口由英國收取關稅……。

從此,中國被所謂的ㄧ群「西方民主國家」恣意掠奪ㄧ百多年,被迫付錢吸毒,還被「西方民主國家」封為東亞病夫。

過去,英國鴉片叩關,中國腐敗的清廷還派軍禁煙打了ㄧ仗;現在,美國萊豬病牛扣關,英明的台灣政府卻主動開門迎接。

大家都說以史為鑑,但台灣政府的政務官以馬戲團演出的本領,模糊了焦點,人民卻等著被安樂死。

美豬叩關,這是ㄧ場沒有煙硝味的「新鴉片戰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J0T26M7-w 被回報1次|1份回應|661天前洗產地的傷害 急著推自由經濟示範區,川普現在宣布直接對中國加稅,台灣的自由貿易區就成為中國的逃稅通路,接著被看成中國市場,然後台灣的貿易和出口產業就死了。

葉匡時:「台灣大可從中國大陸或東南亞進口茶葉、鳳梨等農產品,在自貿區生產成行銷全世界的台灣茶、鳳梨酥或其他食品,我們何樂不為?」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46284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573184722708768&set=a.174376082589656&type=3&theater #自經區 #要推就推台美FTA被回報1次|1份回應|1,168天前台灣變強,新台幣變大了! 這兩天媒體都在報導到日本旅遊變便宜了,因為新台幣去年升值2.95%,日圓貶值10.25%,這麼一個來回,滙價出現極大變化,前幾年,日圓在100以內,台幣在30左右,新台幣換日圓大約在3元左右,如今一塊台幣可以換到4.1847,這三年台幣升值,台灣人的購買力也跟著提升,這也是台灣經濟的質變與量變。

我把新台幣的交叉滙價表拍下來給大家參考,大家經常用的一些外幣滙價,這些年都出現很大變化,例如,台幣換港幣,過去在4以上,如今是3.54,兌換人民幣過去是5字頭,現在是4.33,最令我吃驚的是英鎊,現在台幣換英鎊的滙價是37.383,這讓我想起十幾年前,女兒在英國念書時,我們全家去英國看她,新台幣換英鎊最貴的時候是69,拿台幣到英國花,才知道英國的物價有多貴。

現在台幣換澳幣已跌破廿,到19.78,換歐元是31.25,台幣升值,未來若疫情控穩,跨國旅遊再起,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台幣升值帶來的購買力增強效應。

過去在彭淮南總裁的時代,大家都覺得用弱勢台幣創造出口競爭力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些年台幣升升不息,台灣的企業毛利率反而提升,企業獲利更令人刮目相看,這是產業轉型出現的正能量。

過去一年,大家看到土耳其里拉急跌至18.315,土耳其面對沈重的經濟危機。

這幾天,阿根廷向IMF攤牌,表示無力債還債務,大家知不知道,阿根廷披索兌美元匯率是從7.989跌到103.26,阿根廷恐怕面臨經濟災難。

2021年,美元大約升值6.5%,全球主要貨幣只有新台幣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而台幣又比人民幣升得多。

新台幣升值5年,去年收盤站在25年最高點上,台灣的股滙雙升已讓全球刮目相看,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文:謝金河被回報1次|191天前轉貼……請問這篇報導真實性如何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 台灣等10國躺著受重傷 中美貿易戰於台灣時間中午正式開打,躺著也中槍,而且還受創最嚴重的,是包含台灣在內的幾個小國家。

2018-07-06Webonly文/張詠晴編譯 美東時間6日凌晨0點01分(台灣6日中午),美國就將正式對首批34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徵收25%的稅收。

中國商務部回應,美國「正向整個世界開火」,並警告華府對中國商品加重課稅,中國會以牙還牙對包括大豆、豬肉和鋼鐵在內的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而這將傷害全球供應鏈。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經濟學家,列出貿易戰火下的10個經濟重災區,台灣慘烈的名列第2。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根據各國與全球價值鏈的整合程度排名。

為他國提供原物料的國家,將受創最重。

根據百達資產管理公司,台灣、南韓、新加坡和冰島都難倖免於難。

以下就是百達資產管理公司所列出,在全面貿易戰之下,經濟最危險的的10個國家,而其中的百分比指的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價值鏈(globalvaluechain)參與度數據。

一、盧森堡70.8% 盧森堡的主要產業包含銀行業、資訊服務、鋼鐵和其他產業輸出。

這個歐洲小國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是全球第二高,但重度仰賴貿易,也因此在中美衝突中,暴險最嚴重。

二、台灣67.6% 台灣資本和技術密集,全球化整合程度極高。

主要出口包含半導體、電腦和塑料,而電子零件及半導體晶片在台灣整體出口就占了40%。

事實上,別說是中美貿易了,台灣在任何全球經濟風險,都顯得脆弱。

(延伸閱讀:中美貿易戰,台灣會最慘?!) 三、斯洛伐克67.3% 斯洛伐克服務業、重工業和農業實力堅強。

外貿逐年快速成長,但一片欣欣向榮的成長動能,貿易戰開打之後,恐怕就會熄火。

四、匈牙利65.1% 匈牙利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市場經濟,重度仰賴國外貿易。

農業、汽車業、IT、電子業和化學工業都是關鍵產業。

五、捷克64.7% 身為歐盟的一員,捷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德國與其他歐盟國家,但著重發展高科技工程,也讓捷克與全球價值鏈密不可分。

六、南韓62.1% 身為全球技術最新進的經濟體之一,南韓電機、汽車、鋼鐵和船舶都大量銷往海外。

美國、中國和新加坡都是南韓的最大貿易夥伴。

七、新加坡61.6% 新加坡經濟高度發展,而且向來被視為世界最開放的市場之一,出口倚重電子設備、化學產品和金融服務。

而新加坡與中國雙邊貿易,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

八、馬來西亞60.4% 中國是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夥伴,這也使得馬來西亞在貿易戰裡挫著等。

馬來西亞的主要出口商品包含,錫、橡膠、棕櫚油、金融服務。

九、冰島59.3% 和名單上的其他國家一樣,冰島的市場小,容易跟著市場躁動隨波逐流。

主要產業包含,觀光、魚類加工、鋁熔煉。

最主要的出口國就是歐盟、美國和日本。

十、愛爾蘭59.2% Google的歐洲總部就在冰島,而冰島的主要經濟就是高科技與銀行服務。

許多國家都將愛爾蘭視為對外直接投資頭號目標,但愛爾蘭也容易在全球金融波動中載浮載沉。

資料來源:Reuters、BusinessInsider Copyright©2017天下雜誌版權所有被回報1次|2份回應|1,470天前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其實台灣取消對美國的豬肉貿易障礙,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台灣從2021年1月至11月24日,美國進口豬肉量僅占台灣總量0.3%,重量才1779公噸,1公斤用80元去算好了,台灣人頂多買了496萬美元的美國豬肉,實際開放美國豬肉進口以來,台灣上游業者進口的量就這麼少,台灣人在零售通路,要買到美國豬肉反而很不容易 2021年10月份,單一個月份,台灣從美國貿易市場賺到的貿易順差是29.732億美元,從數據應該不難理解,那個量有多麼巨大的差異,顯然美國沒想過要從台灣賺到多少豬肉財阿,美國跟台灣做越多貿易,台灣只是越賺越多而已,那美國要的是什麼? 美國要的是契約精神,既然你的貨要賣給我,那我的貨也要可以賣給你,大家憑產品的競爭力去競爭,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台灣豬肉也一樣開放進口到美國,所以台灣豬農們不太會有反彈聲浪,因為有競爭力,開放貿易,台灣反而可以賺到豬肉貿易順差,就跟半導體一樣,台積電競爭力如果比Intel強,那為何要怕開放半導體貿易,台灣開放美國Tesla汽車進來台灣市場,也沒有強迫台灣人都要買Tesla阿,不喜歡對方的商品,可以選擇不買,但不能禁止對方的商品上架 台灣人不喜歡美國豬肉,可以選擇不買,但是按照契約規範,你不能單方面禁止美國豬肉進口到台灣的權利,就像中國和台灣的農產品貿易,中國突然宣布,台灣的鳳梨、釋迦與蓮霧有問題,可是台灣的農產品賣到美國或日本都沒事,不滿意可以選擇不買,但是中國單方面破壞契約,禁止台灣特定農產品出口,台灣人也覺得中國政府不合理被回報2次|221天前LINE機器人查謠言詐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