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40週年:盤點重要政治人物參與見證台灣民主化 - BBC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台灣仍在蔣經國統治下的戒嚴時期,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非國民黨 ... 美麗島事件40週年:盤點重要政治人物參與見證台灣民主化2019年12月10日圖像來源,NoriShih圖像加註文字,當年施明德因美麗島事件後逃亡26天轟動全台。

台灣「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台灣仍在蔣經國統治下的戒嚴時期,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非國民黨籍),在高雄市舉辦集會遊行,要求解除黨禁以及報禁,呼籲言論自由以及政治上民主,這場集會後來引發台灣當局激烈鎮壓的事件。

當日遊行之中,突然有許多「愛國人士」前往集會場合與遊行民眾發生激烈的衝突。

台灣警方以催淚彈以及鎮暴車開始鎮壓示威活動,與民眾對峙和衝突。

外界評論這是台灣自1947年「2·28事件」之後,最嚴重的警民衝突。

當日遊行過後是轟動全台的大逮捕行動。

台灣政府開始逮捕黨外人士。

根據台灣警備總部於當年公布的涉案人數,總計為156人。

被送軍事審判者共有黃信介、施明德、林弘宣、林義雄、姚嘉文、呂秀蓮、張俊宏和陳菊八人。

圖像來源,StellaChen圖像加註文字,美麗島雜誌社創刊號封底全體工作人員。

但此次軍事法庭審判也引起全世界矚目,蔣經國在「美麗島大審」期間遭遇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特別來自美國),以及國內民眾對於「解嚴」以及政治言論民主化的要求。

從事台灣民主運動多年的陳婉真撰文說,回顧美麗島40年,在當時的軍事法庭審判期間,許多在美國的台灣人,展開一連串的國會游說,並透過《台灣之音》將訊息傳遍全球。

「甚至連當時的中共駐美大使館及《人民日報》都為此發表聲明支持黨外人士,逼使國民黨政權破天荒決定公開審判,執政黨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場場『美麗島大審』的法庭大對決中,讓更多台灣人認清黨外人士根本不是什麼江洋大盜,目的只是在爭取民主罷了。

」陳婉真說。

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吳乃德評論「美麗島事件」時表示,「『美麗島事件』之後的數年,也是國民黨獨裁政權最脆弱的時候。

退出聯合國、中美建交,讓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失去正當性;既然收復大陸已不可能,根據憲法和它的三民主義,國會必須全面改選,戒嚴也必須取消。

」圖像來源,StellaChen圖像加註文字,美麗島雜誌社創刊號確實,在國內外壓力下,最終蔣經國於1987年病重之際宣佈解嚴,並同時結束一黨專制的黨禁體制。

1988年1月,台灣宣佈結束「報禁」,人民可自由辦報,蔣經國亦在當月去世,開啟李登輝時代。

這場40年前的「美麗島事件」,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

當時參與美麗島的運動領袖們(譬如林義雄、施明德與陳菊等人)以及後來為他們辯護的律師(如陳水扁、蘇貞昌及謝長廷等人)開始在台灣政壇引領風騷數十年,但許多人也因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BBC中文盤點「美麗島事件」的六位重要人物,他們與其他在「美麗島事件」中受牽連的人物,40年來仍深刻地影響台灣政治。

施明德(1941-民進黨前主席)圖像來源,NoriShih圖像加註文字,施明德一生中有25年坐了政治監。

事實上施明德早在「美麗島事件」之前,便因為主張「台獨」而入獄約15年,出獄後他繼續從事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後,是他第二次入獄。

「美麗島事件」時,施明德擔任總指揮,事件發生後,施明德展開逃亡。

逃亡期間,他為全台通緝,媒體稱他為「暴徒」。

在逃亡26日後,被捕入獄。

1980年的「美麗島事件」軍事法庭審判中,他仍提出「台獨」主張,並稱「黨禁、報禁、戒嚴令、萬年國會是台灣民主化的四大害」,並被判死刑,但在國際壓力下,改判無期徒刑。

1990年,總統李登輝宣佈美麗島當時判決無效,施明德出獄,之後在民進黨擔任黨主席。

後來在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退黨。

「四十年過去了。

今天的國民黨人已非當年的壓迫者,敵意猶存。

今天的民進黨人極少是當年的奮鬥者,仇恨仍燃,」—施明德在臉書回顧美麗島。

林義雄(1941年-民進黨前主席)圖像來源,ChilinFoundation圖像加註文字,1984年8月林義雄出獄後與妻子方素敏合影。

林宅血案仍未破案。

林義雄於台大法律系畢業後便擔任律師,1976年開始接觸黨外政治,在1970年代的台灣黨外運動中發揮極大影響力。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時,身為雜誌社編輯委員的林義雄後來遭到逮捕。

1980年2月28日,軍事審判期間,身處獄中的林義雄的台北家中,他的母親和兩位雙胞胎女兒在國安團隊的監視下卻遭人殺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成為台灣政治史上著名的「林宅血案」,至今尚未破案。

林義雄後來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4年後出獄,前往美國與遠離台灣的妻女倖存者修養。

1987年回台,在民進黨內成為重要領導者。

2000年任黨主席期間,帶領民進黨首次執政,但卻在2006年退出民進黨以及政壇,致力於環保運動。

圖像來源,ChilinFoundation圖像加註文字,林義雄後來投身環保運動。

因為其遭遇以及他在政壇聞名的政治、道德潔癖,林義雄被稱為民進黨內的「聖人」;因此,即便離開民進黨後他在該黨的影響力仍大,並影響了許多人後來投入並研究台灣政治,譬如范雲等人。

呂秀蓮(1944年-台灣前副總統)圖像來源,BBCNEWSCHINESE圖像加註文字,呂秀蓮也是台灣婦女運動的創始者。

「美麗島事件」發生前,呂秀蓮與施明德相似,都活躍於社會運動。

不同的是,呂秀蓮先從婦女運動介入台灣政治,開啟了近代台灣婦女運動,要求社會及政府給予女性與男性平等的權利。

呂秀蓮在哈佛大學讀完碩士之後,先在政府工作,後來以黨外身份加入地方選舉。

「美麗島事件」時,擔任雜誌社副社長,她在事件當晚的演講,成為黨外運動的經典演講。

呂秀蓮於事件後被捕,軍法判處12年徒刑,坐牢五年多,因為罹癌保外就醫,她常言因為坐牢無法與病逝的母親見上最後一面,是她此生最大遺憾。

她接受BBC中文採訪稱,「台灣1.0是1947年的『2·28事件』,2.0是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2000年則是台灣3.0首次政黨輪替。

」圖像來源,PeaceandNeutralityforTaiwanAlliance圖像加註文字,呂秀蓮在美麗島事件被捕,此為她被警方帶往法庭的照片。

呂秀蓮出獄後,一直在台灣政治及外交上擔任重要職位,2000年及2004接受陳水扁邀請並當選兩任副總統。

在2019年,因為參選總統大選退出民進黨。

「台灣民主是踩著多少人過來的?民進黨是在揮霍我們當年努力的結果,」她告訴BBC中文。

陳菊(1950年-現任台灣總統府秘書長)圖像來源,CNA圖像加註文字,陳菊就任高雄市長期間是從政顛峰。

陳菊是美麗島世代中少數至今仍活躍在民進黨黨內,並掌握重要權力的政治人物。

出身貧困農家,1969年,陳菊於專科畢業後,加入黨外運動。

在「美麗島事件」後被逮捕,她先被判處死刑,在獄中寫下遺書。

後來在國際壓力下被改判12年,服獄6年後年出獄。

陳菊後來成為民進黨黨內重要派系「新潮流」的主舵手,並陸續擔任民進黨代理主席、行政院勞委會主委,之後加入高雄市長選舉,以近百萬高票連任高雄市長,成為台灣媒體口中的「南霸天」,權傾一時,之後加入蔡英文政府,全力輔佐蔡英文執政。

回顧「美麗黨事件」40週年,她告訴台灣媒體央廣說,「最大的意義是,自此以後,台灣人參與民主運動時不再畏畏縮縮了。

」今年初陳菊說,蔡英文指示她與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就政治檔案解密召開會議,要求國安單位重新檢視機密等級,其中包含林義雄家裏發生的悲劇。

陳水扁(1950年-前總統)圖像來源,AFP/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呂秀蓮成為副手。

「美麗島事件」是陳水扁踏入政壇之起點。

陳水扁與後來民進黨重要的政治人物譬如蘇貞昌、謝長廷、尤清等都成為「美麗島事件」被告辯護律師團之一員,當時陳水扁並為主犯之一,也是民進黨創黨主席黃信介擔任辯護律師。

之後,陳水扁加入選舉,幾乎百戰百勝,在1990年代成為民進黨政壇最耀眼的明星。

他在1994年,首次贏得台北市長選舉,但在1998年以高達七成執政滿意度敗北馬英九,卻在2000年贏得台灣總統選舉,為民進黨首次執政。

連任成功後期,他與其妻吳淑珍卻弊案纏身,卸任後旋即入獄,後於2015年保外就醫至今。

陳水扁在支持「台獨」的群眾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因擅長選舉被台媒稱為「政治動物。

」艾琳達(LindaGailArrigo1949-)圖像來源,LindaGailArringo圖像加註文字,艾琳達自大學教職退休後,住在台北。

艾琳達是「美麗島事件」中最著名的外國臉孔。

她13歲時隨美軍父親來台讀書,中學後赴美唸書,之後與台灣民主運動者熟識,逐漸參與台灣民主運動。

艾琳達在1978年與施明德在台結婚,「美麗島事件」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但是她隨即在美國以及香港向國際團體游說,施壓國民黨政府。

艾琳達後來回台,繼續從事環保以及人權運動,並成為一名學者。

1995年她與施明德離婚。

外界分析,艾琳達在當時的國際游說,對國民黨造成很大的壓力。

陳菊告訴台媒稱,「坦白說,若沒有艾琳達,不論是美麗島或施明德,不會引起國際這麼大的注意,」陳菊又說思想左傾的艾琳達至今仍保持信念,「所以她永遠是一個批判者,批判施明德,也批判在過程中所有的一切。

如果違反她的信仰,她就會不客氣。

」圖像來源,LindaGailArrigo圖像加註文字,當年國際報導美麗島軍法大審,帶給國民黨很大壓力。

更多相關內容美麗島事件40週年:見證者和前副總統呂秀蓮感嘆台灣民主倒退2019年12月10日台灣「戒嚴時期」解密檔案引發轉型正義之爭2019年6月9日佘太君掛帥?重新認識風雲數十載的呂秀蓮2018年2月3日觀點:吹皺一尺春水的高雄市長"花媽自傳"2017年12月26日台灣解嚴30年:專訪邵玉銘──代蔣經國宣佈解嚴的人2017年7月15日頭條新聞英國女王逝世中國政府代表團到西敏宮吊唁受阻引發政治風波2022年9月16日習近平疫情後首次外訪並與普京會面為第三任期傳遞外交信號2022年9月16日普京與習近平會談稱「理解中國對烏克蘭局勢的疑問和擔心」2022年9月15日特別推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生平——恪盡職守終生不渝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逝世:公眾瞻仰靈柩及國葬的安排2022年9月1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圖片中的一生2022年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2022年9月8日英國保守黨新黨魁特拉斯出任首相「鐵娘子」第二對中國態度強硬2022年9月6日成都疫情:繼上海後又一2000萬人口城市封鎖經濟代價幾何2022年9月2日1996-2019BBC俄羅斯主編回憶四次採訪戈爾巴喬夫經歷2022年8月31日華為任正非稱全球經濟3至5年不會好轉「寒氣傳遞給每一個人」2022年8月27日韓國聽障患者的掙扎:「他們得知我是殘疾人,就取消了面試」2022年9月6日熱讀1英國女王逝世中國政府代表團到西敏宮吊唁受阻引發政治風波2英國女王葬禮:誰會參加、誰未受邀請?3英國女王葬禮:安保難度「史無前例」倫敦進入高度警戒狀態4疫苗簡史知一二:治病救人的它緣何受到質疑最近更新:2019年6月19日5美國參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修訂條文「避免觸怒北京」6中國駐英國大使被禁止進入英國議會大廈最近更新:2021年9月14日7通知蜜蜂-英國君主去世後那些非同尋常的王室傳統8英國女王逝世:公眾瞻仰靈柩及國葬的安排9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生平——恪盡職守終生不渝10香港人排隊吊唁英國女王:「戀殖」與國安法下的「另類政治表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