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前身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改制為部並改為現名。

衛生福利部. (國家語言部名列表). 显示▽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衛生福利部 (國家語言部名列表) 阿美語:wifopo排灣語:wyvupu泰雅語:smsumzywawkinbleqanqnxan布農语:malkaiskakaun卑南语:wēyvupu魯凱語:pungudruanekitasulrasulravane鄒語:atuhcu’oyonatmopsʉnopeiseayayokeo賽夏語:kamasempenkahongiyo’達悟(雅美)語:tomalamozongnopeypeypapiyansotao邵語:wifupuu噶瑪蘭語:paRibunantuqasayanay太魯閣語:qpahanbrihanqqlhangkndsanklwaan撒奇萊雅語:acekyanen賽德克語:pddulankdesun拉阿魯哇語:paranamaiatuhluhlusitakuamahlatʉracucu’u卡那卡那富語:uefupuu MinistryofHealthandWelfare(英語)中華民國政府機構衛生福利部部徽基本信息機關類型中央二級行政機關所屬部門行政院員額1萬2,000餘人年度預算額新臺幣1,616億元授權法源行政院組織法、衛生福利部部組織法主要官員部長陳時中政務次長常務次長薛瑞元、李麗芬石崇良主任秘書張雍敏任命者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組織編制內部單位10司、6處附屬機關所屬機關:5署所屬機構:1研究所、27醫療機構、13社福機構任務編組1組、5會、1訓練中心成立沿革成立日期1928年4月前身機關行政院衛生署聯絡信息衛生福利部址:衛生福利大樓地址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衛生福利大樓)電話+88628590-6666網站www.mohw.gov.tw 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是中華民國有關公共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同時監督各縣市政府衛生局(處)與社會局(處)。

其前身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改制為部並改為現名。

目录 1歷史 2歷任首長 3組織 3.1內部單位 3.2所屬機關(構) 3.2.1三級機關 3.2.2三級機構 3.2.3四級機構 3.3政府捐助財團法人 4参考文献 4.1引用 4.2来源 5外部連結 歷史[编辑] 中華民國歷史上,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曾多次調整,計設衛生勤務部、衛生部(二次)、內政部衛生署(三次)、內政部衛生司(二次)、行政院衛生署(三次)。

自1987年起,從《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提出調整提案,到最後定名為止,曾出現過「衛生福利部」、「厚生部」、「社會福利暨衛生部」、「社會福利暨勞動部」等名稱構想[1]。

最後在2013年7月,正式以原行政院衛生署為基礎,整合公共衛生醫療、社會福利等兩大社會民生事務,設置「衛生福利部」。

1928年4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成立衛生司。

11月,升格為衛生部。

1935年4月,衛生部併入內政部,成為內政部衛生署。

1936年11月,升格為行政院直屬機關,成為行政院衛生署。

1938年4月,再次改組為內政部衛生署。

1940年4月,再次改組為行政院衛生署。

1947年5月,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衛生署再次改組為衛生部。

1949年5月,改為內政部衛生署。

8月,再縮編成為內政部衛生司。

1971年3月17日,改組為行政院衛生署。

1995年元旦,配合全民健康保險即將實施,中央健康保險局(今中央健康保險署)成立。

1999年7月1日,因應精省措施,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改為「行政院衛生署中部辦公室」;原衛生處所轄的36家省立醫院及家庭計畫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與婦幼衛生研究所,亦改為衛生署附屬機關。

2001年7月12日,整合保健處、家庭計畫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及婦幼衛生研究所,成立國民健康局(今國民健康署);重建結核病防治體系,原「慢性病防治局」改制為「胸腔病院」。

2004年7月,醫政處更名為醫事處(今醫事司),中部辦公室改組為醫院管理委員會(今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增設護理及健康照護處(今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國際合作處(今國際合作組)。

2010年元旦,食品藥物管理局(今食品藥物管理署)成立後,原食品衛生處、藥政處改編入該局下的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藥品及新興生技藥品組。

2013年5月31日,依照政府組織再造規劃,立法院三讀通過《衛生福利部組織法》和相關組織法[2],並於同年6月19日公告施行[3]。

7月23日,改組升格為衛生福利部[4],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第二個新組成的部,本部仍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塔城街36號;原內政部社會司的社福業務移置衛生福利部成立社會救助及社工司、保護服務司、社會保險司,內政部兒童局與教育部的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亦改隸衛生福利部,分別改制為社會及家庭署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12月30日,位於臺北車站3樓的統計處、全民健康保險會、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會、護理及健康照護司以及位於本部3樓的社會保險司,先行搬至衛生福利大樓(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

2014年6月3日,衛生福利部位於塔城街辦公區、大坪林辦公區、雙城街辦公區的部本部機關(除護健司、醫管會及衛福人訓中心另於臺灣中部設有辦公區或本部)均搬至衛生福利大樓。

2017年4月12日,成立少子化辦公室,目標將目前的生育率1.1人提升至1.6~2.1人。

[5] 2017年11月24日,啟用1966長照服務專線[6]。

2020年1月20日,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疾管署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面防範肺炎疫情。

[7] 2022年5月4日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改制分成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司。

原行政院衛生署署徽 位於臺北市塔城街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北辦公室,2014年6月以前為衛生福利部本部所在地 歷任首長[编辑] 衛生福利部因執掌醫療衛生、食品安全與社會福利等攸關民生的政務,在成立之初即有中華民國「天下第一大部」之稱。

該部(及前身衛生署)首長,時常因健保費調漲或是出現食安問題就引咎下台,替換較為頻繁。

[8] 任別 姓名 政黨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內政部衛生司司長(第1次) 1 陳方之(1884–1969) 1928年4月3日 1928年11月1日 衛生部部長(第1次) 1 薛篤弼(1892–1973) 1928年10月24日 1929年11月4日 後由劉瑞恆代理 內政部衛生署署長(第1次) 1 劉瑞恆(1891–1961) 1930年12月15日 1936年12月12日 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第1次) 1 劉瑞恆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1月18日 衛生勤務部部長(第2次) 1 1937年8月 1938年1月 內政部衛生署署長(第2次) 1 顏福慶(1882–1970) 1938年8月17日 1940年4月24日 2 金寶善(1893–1984) 1940年6月20日 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第2次) 1 金寶善 1940年4月 1947年4月23日 衛生部部長(第3次) 1 周詒春(1883–1958) 1947年4月23日 1948年12月22日 2 林可勝(1897–1969) 1948年12月22日 1949年1月18日 國防醫學院院長兼任。

後由朱章賡代理 3 金寶善 未到任 內政部衛生署署長(第3次) 1 朱章賡(1900–1978) 1949年1月13日 1949年3月21日 代理,副署長王祖祥 內政部衛生司司長(第2次) 1 王祖祥 1950年4月28日 1955年10月27日 2 郭松根(1903–1982) 1955年10月27日 1958年1月28日 3 吳靜(1905–?) 1958年1月28日 1958年9月16日 後由李之琳代理。

4 張智康 1960年6月2日 1971年3月17日 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第3次) 1 顏春輝(1907–2001) 1971年3月17日 1974年6月25日 醫學博士 2 王金茂(1913–2002) 1974年6月25日 1981年5月9日 公共衛生博士學位 3 許子秋(1920–1988) 1981年5月9日 1986年1月14日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 4 施純仁(1923–2017) 1986年1月14日 1990年6月2日 醫師體系 5 張博雅(1942–) 1990年6月2日 1997年9月1日 醫師體系 6 詹啟賢(1948–)  中國國民黨 1997年9月1日 2000年5月20日 醫師體系 7 李明亮(1936–) 2000年5月20日 2002年9月1日 醫師體系。

離職後由涂醒哲代理。

8 涂醒哲(1951–)  民主進步黨 2002年12月31日 2003年5月18日 醫師體系 9 陳建仁(1951–) 2003年5月18日 2005年2月1日 公共衛生學家.離職後由台灣護理協會王秀紅代理。

10 侯勝茂(1950–) 2005年2月17日 2008年5月20日 醫師體系 11 林芳郁(1950–) 2008年5月20日 2008年9月25日 醫師體系。

離職後由宋晏仁代理。

12 葉金川(1950–)  中國國民黨 2008年9月26日 2009年8月6日 衛生公務人員體系 13 楊志良(1946–)  中國國民黨 2009年8月6日 2011年2月9日 公共衛生專家 14 邱文達(1950–) 2011年2月9日 2013年7月22日 醫師體系 衛生福利部部長(第1次) 1 邱文達 2013年7月23日 2014年10月3日 醫師體系。

離職後由衛福部政務次長林奏延代理。

2 蔣丙煌(1952–) 2014年10月22日 2016年5月19日 首位食品科學學者 3 林奏延(1948–) 2016年5月20日 2017年2月7日 醫師體系 4 陳時中(1952–)  民主進步黨 2017年2月8日 現任 牙醫師體系,曾任衛生署副署長。

首位牙醫師首長 [9] 組織[编辑] 衛生福利部長 衛生福利部次長(政務次長兩名、常務次長一名) 主任秘書(一名,十二職等同參事及司處長) 參事、技監(四至八名,十二職等同主秘及司處長) 內部單位[编辑] 業務單位 綜合規劃司 社會保險司 社會救助及社工司 保護服務司 長期照顧司 口腔健康司 心理健康司 醫事司 中醫藥司 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行政單位 人事處 政風處 秘書處 統計處 會計處 資訊處 常設性任務編組 法規會 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簡稱醫管會或醫福會) 衛生福利人員訓練中心 國民年金監理會 全民健康保險會 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會 國際合作組 所屬機關(構)[编辑] 三級機關[编辑] 疾病管制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國民健康署 食品藥物管理署 社會及家庭署 三級機構[编辑]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四級機構[编辑] 醫療機構(由醫管會管理) 綜合醫院:基隆醫院、臺北醫院、桃園醫院、苗栗醫院、豐原醫院、臺中醫院、彰化醫院、南投醫院、嘉義醫院、朴子醫院、新營醫院、臺南醫院、旗山醫院、屏東醫院、花蓮醫院、臺東醫院、恆春旅遊醫院、澎湖醫院、金門醫院 特殊療養院:八里療養院、樂生療養院、桃園療養院、玉里醫院、草屯療養院、嘉南療養院、胸腔病院 社會福利機構(由社家署代管) 老人之家:北區老人養護中心、中區老人養護中心、彰化老人養護中心、南區老人養護中心、東區老人養護中心、澎湖老人養護中心 少年之家 兒童之家:北區兒童之家、中區兒童之家、南區兒童之家 教養院:南投啟智教養院、雲林教養院、臺南教養院 政府捐助財團法人[编辑]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醫藥品查驗中心 國家衛生研究院 藥害救濟基金會 鄒濟勳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 賑災基金會 惠眾醫療救濟基金會 病理發展基金會 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10]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從「衛生福利部」到「衛生及社會安全部」:行政院研修社會福利行政組織的回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孫健忠,社區發展季刊113期,2006年3月 ^立法院三讀/設立衛生福利部 納入社福業務.今日新聞網.2013-05-31[2013-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總統府公報》第7091號(PDF).中華民國總統府.2013-05-31[2013-10-18].(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2-02).  ^龍瑞雲.衛生福利部23日掛牌.中央社.2013-07-21[2013-07-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3).  ^羅真.刺激生育率!衛福部成立「少子化辦公室」.聯合報.2017-04-12[2017-04-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1966長照服務專線開通記者會.衛福部長照專區.2018-01-24[2020-04-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疾管署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面防範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確保我國防疫安全.衛生福利部.2020-01-20[2020-04-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張瀞文.新衛福部長陳時中「鎮」得住「社福派」?.信傳媒.2017-02-08[2020-03-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中文(臺灣)).  ^部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106-02-08 ^行政組織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衛生福利部 来源[编辑] 行政院組織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99年2月3日. 衛生福利部組織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107年6月13日.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文献分类: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繁體中文)(英文)衛生福利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衛生福利部的Facebook專頁 衛生福利部的Twitter帳戶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頻道 查论编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行政院/內閣(現任:第二次蘇貞昌內閣)院本部行政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秘書長·政務委員·行政院會議二級機關部國防部·外交部·教育部·法務部·內政部·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衛生福利部·勞動部·文化部·科技部·數位發展部會國家發展委員會·大陸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海洋委員會·僑務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總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行政院主計總處獨立機關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其他機關中央銀行·國立故宮博物院三級機關獨立機關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參見:中華民國內閣(北洋時期 –國府時期 –行憲後)·行政院組織改造 查论编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所屬機關內部單位綜合規劃司·社會保險司·社會救助及社工司·保護服務司·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醫事司·心理健康司·口腔健康司·中醫藥司·長期照顧司·國民年金監理會·全民健康保險會·全民健康保險爭議審議會·國際合作組·科技發展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衛生福利人員訓練中心所屬機關疾病管制署·中央健康保險署·國民健康署·食品藥物管理署·社會及家庭署所屬機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26家)·老人之家(北區、中區、南區、東區、澎湖)·少年之家·教養院(宜蘭、雲林、南投啟智、台南)·兒童之家(北區、中區、南區)捐助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其他相關單位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查论编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病例 疫情時間線2020年 武漢返臺包機事件 撤僑行動 防疫新生活運動 秋冬防疫專案(2020年) 臺灣境外移入案例(2020年) 本土群聚事件 臺灣本土群聚感染事件(2020年) 敦睦艦隊群聚感染事件 國際郵輪 寶瓶星號 鑽石公主號 威士特丹號 世界夢號 珊瑚公主號 2021年 臺灣境外移入案例(2021年) Epsilon變種(B.1.429) 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事件 Alpha變種(B.1.1.7) 華航暨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事件 全國三級警戒(5/19至7/26) 臺灣本土群聚感染事件(2021年) 萬華茶藝館群聚衍生感染事件 苗栗電子廠群聚感染事件 Delta變種(B.1.617.2) 臺灣本土群聚感染事件(2021年) 屏東枋山、枋寮群聚感染事件 新北幼兒園及社區群聚感染事件 2022年 臺灣境外移入案例(2022年) Omicron變種(B.1.1.529) 桃機群聚衍生感染事件 高雄港群聚衍生感染事件 經濟防疫新模式大規模爆發群聚衍生感染事件 政府機關機關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 指揮中心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專家諮詢小組 政府反應防疫政策 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 邊境管制 境外生返臺 檢疫隔離 放寬機師檢疫 公眾集會管制 簡訊實聯制 臺灣社交距離APP 快篩實名制 傳染病防治法 地方政府對疫情反應 醫療量能 專責醫院 檢驗政策 校正回归 類普篩 疫苗接種計畫 疫苗訂購/捐贈時程表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疫苗到貨/封緘時程表 疫苗施打狀況 2021年 2022年 防疫產業鏈 口罩 防護衣及隔離衣 呼吸器 快篩試劑 疫苗研發 免疫橋接 口服藥 國際互動 口罩外交 疫苗外交 旅遊泡泡 國際挺台法律、決議、言論 2021年中東歐經貿考察團 國際贈臺疫苗AZ疫苗 日本捐贈疫苗 立陶宛捐贈疫苗 波蘭捐贈疫苗 斯洛伐克捐贈疫苗 莫德納疫苗 美國捐贈疫苗 捷克捐贈疫苗 造成影響社會影響 教育考試 體育競賽 民俗活動 原住民族 假訊息 口罩使用 實名制 混充事件 經濟影響 農林漁牧業 餐飲業 服務業 影視產業 勞工 移工 紓困政策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 行政院紓困振興措施(1.0-3.0) 行政院紓困4.0方案 行政院紓困5.0追加預算案 文化部藝文紓困 中央銀行降息 振興政策 振興三倍券 振興五倍券 相關條目 SARS臺灣疫情 全球晶片短缺 清冠一號 看好了世界 手牽手(2021年版本) 相關爭議 彰化篩檢爭議事件 好心肝疫苗之亂 吳宗憲捐快篩劑事件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oldid=71480139” 分类:​1928年建立政府機構1928年中國建立2013年建立政府機構2013年台灣建立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衛生行政機關健康部門臺北市南港區的政府機關隐藏分类:​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噶瑪蘭語的條目页面均未使用collapsiblelist的titlestyle的background和text-align不在維基數據的Twitter用戶名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English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Bân-lâm-gú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