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做好肥胖防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若是BMI大於40的嚴重肥胖症患者,疾病、猝死風險很高,就得考慮以外科手術方式輔助減 ... 「減去一公斤體重,需要減少7,000大卡熱量,以飲食控制為主,輔助運動,一天 ...
銷售據點
保固註冊
產品介紹
衛教天地
聯絡我們
聯絡諮詢
禮贈品採購
線上訂購
Menu
銷售據點
保固註冊
產品介紹
衛教天地
聯絡我們
聯絡諮詢
禮贈品採購
線上訂購
銷售據點
保固註冊
產品介紹
衛教天地
聯絡我們
聯絡諮詢
禮贈品採購
線上訂購
Menu
銷售據點
保固註冊
產品介紹
衛教天地
聯絡我們
聯絡諮詢
禮贈品採購
線上訂購
最新消息
1610月,2019
4:03下午
聰明做好肥胖防治
作者:衛福季刊上稿日期:2019/07/19
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10大死因統計,「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想延年益壽,就得從生活做起,認真維持健康體重。
不少民眾以為肥胖並非疾病,只是外觀問題,但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指出,這是一種常見迷思,在2013年,美國醫學會(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已將肥胖視為一種疾病,2017年,世界肥胖聯盟(TheWorldObesityFederation)更直指,肥胖即是慢性疾病,需要加以追蹤、控制。
國內肥胖盛行率 上升趨緩和國內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只要大於或等於24,便屬於體重過重,若BMI大於、等於27,便達肥胖程度。
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的過重、肥胖盛行率為45.4%。
分析過去數據,1993-1996年與2005-2008年的過重、肥胖盛行率分別為32.7%、43.4%,增加幅度為10.7%,可見成年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上升趨勢趨於緩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健康署)所出版的《臺灣肥胖防治策略》一書中提到,臺灣民眾平均的BMI與肥胖盛行率雖然不及西方國家高,但平均體脂肪卻比白種人來得高,因此民眾較容易產生代謝性疾病,而「健康體位」的重點應著重於「適當的身體組成與體態」,其中「適當的身體組成」是指體脂肪比例要適當,肌肉量也要足夠,「體態」則是指腰圍、臀圍等體圍要控制在健康範圍。
黃國晉分析,民眾體重直線上升,9成以上是「多吃少動、多吃高油脂、高糖類食物」等生活習慣造成,只有約1成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疾病因素,或使用類固醇、注射胰島素等藥物引起。
當一個人體重攀升,多是增加脂肪,骨頭重與肌肉比率偏高的人相對占少數。
減重10% 健康好處立現對於體重過重、肥胖族群,以健康的方式讓體重下降,疾病風險就會明顯改善。
黃國晉援引國外研究數據為例,BMI大於40的肥胖患者,半年內體重只要下降7%,糖尿病風險便能減少58%。
一般體重過重、肥胖者,體重減少10%,健康好處就會明顯呈現。
常見減重迷思 易傷害身體不少民眾都有減重經驗,如何健康、有效減重,常是熱門討論話題。
黃國晉表示,民眾常出現「餓肚子可以幫助減重」、「體重下降速度越快越好」等錯誤減重觀念。
以「餓肚子可以幫助減重」這觀念來說,長時間不進食,體重的確會在短時間急遽下降,但多半減去肌肉、水分,而非脂肪,只要一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很快就回升,光靠節食、斷食,往往減重成效不彰。
有關減重速度部分,黃國晉建議,一般體重過重、肥胖患者,一星期減去0.5-1公斤體重,持續3到6個月,體重多半可以下降10%,減重速度過快,除了傷害健康,也容易復胖。
若是BMI大於40的嚴重肥胖症患者,疾病、猝死風險很高,就得考慮以外科手術方式輔助減重,搭配健康生活習慣,以解燃眉之急。
熱量「斤斤計較」減重方有成效「減去一公斤體重,需要減少7,000大卡熱量,以飲食控制為主,輔助運動,一天減少500-1,000大卡熱量攝取,一個月就能減去2-4公斤體重。
」黃國晉也提醒,減重時,千萬不要因追求速效服用不明管道減肥藥、減肥食品,以免身體機能受到損害。
醫師評估後,一旦發現肥胖併發症風險極高,可能視患者身體狀況採用藥物輔助治療,或擬訂個人化減重策略,與飲食、運動相輔相成,讓減重更有效率。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女性維持健康體重,一天熱量攝取建議控制在1,200-1,400大卡,男性則控制在1,600-1,800大卡,加上規律運動,長期下來,便能達到健康體重目標。
注意飲食與運動避免熱量失控蘇秀悅觀察求診患者,發現體重過重、肥胖患者,常有以下特徵:一、飲食速度過快,當一個人吃飯速度很快,就會有過量攝取而不自知的情形。
二、不吃早餐的人也容易發胖,不吃早餐的原因可能因為晚睡、吃宵夜;若早餐沒吃,中午便容易暴飲暴食、攝取過多熱量。
三、嗜吃甜點、含糖飲料。
四、三不五時吃點零食。
另外,很多減重的人不敢吃飯,但把水果當健康食物,認為水果纖維質高,就大量取用,殊不知水果的糖也是熱量來源,長期累積下來,體重還是持續攀升。
在減重過程,民眾多半知道,飲食需要控制,至於如何控制飲食,背後藏有許多學問。
蘇秀悅舉例,諮詢門診中,常遇到減重者不吃飯,「認為飯的熱量高,肉類則是蛋白質,能幫助肌肉生長,就以為吃肉不會胖。
」事實上,肉類含高油脂,熱量更勝於白飯,不控制份量,還是無法達到減重的目標。
蘇秀悅強調,減重時,飲食重點是在總熱量的管控,還是建議大家採取均衡低熱量飲食,將熱量控制在1,200-1,500大卡的範圍,建議均衡攝取全榖雜糧類食物,多搭配蔬菜,肉類則不宜過多,盡量選白肉,吃肉將外皮除去,少吃雪花牛等油脂含量較高肉類,一天搭配2-3份拳頭大小的水果與適量油脂,總熱量才能真正得到控制。
規律運動,也是減重、維持健康體重不可或缺的一環。
對於運動,黃國晉建議,一星期至少運動5次,每次運動時間至少半小時。
民眾運動時,可以用計步器,觀察自己一天活動量。
像公園、學校、運動中心,都是絕佳運動場所。
生活中,也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增加活動量,像開車時,若需要找停車位,可選擇距目的地較遠車位,便能多走一點路。
當需要與家人、親友吃大餐,白天可多安排健走、爬山行程,多消耗熱量,避免熱量持續累積。
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近年來,健康署花費許多心思宣導肥胖防治觀念,像「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口號朗朗上口,民眾一聽,很容易記在腦海。
健康署對於如何落實「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也有進一步的闡釋。
像「健康吃」,需要秉持「三多三少」原則,「三多」是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與多以全穀雜糧類食物取代精製澱粉食物,「三少」則是少油、少鹽與少糖。
至於「快樂動」,是指每次運動至少持續10分鐘,運動時間可分成數時段,每星期若累積150分鐘中、強度運動量,只能維持體重、維持基本體能。
一星期需要花300分鐘以上進行中、強度運動,才能發揮減重、提升體能效果。
【資料來源】衛福季刊
©Copyright2016–2021|杏昌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常見問題|由展躍網頁設計製作
延伸文章資訊
- 1漫談肥胖症肥胖的定義肥胖症的治療方式
- 2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 國民健康署
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 ... 可透過調整生活來修正,飲食控制和增加身體活動是減重的核心原則,必須 ...
- 3成人肥胖防治指引手冊 - 李綜合醫院
各國政府,讓民眾認識肥胖是一種疾病,並訂定治療準則 ... 飲食控制. 運動指導. +1. 心理介入. 減重藥物. +1~3. 減重手術 ... 一般以每週減輕0.5 公斤為原則,.
- 4【新陳代謝科】肥胖不是病,胖起來要人命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 ...
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的人不建議使用此藥。 手術治療. BMI超過40 kg/m2以上或BMI≧35 kg/m2合併肥胖相關併發症者 ...
- 5我有輕度到中度肥胖, 該選擇何種方式減重?
若您為輕度或中度肥胖者,當醫師告知您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 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時,減重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上述疾病與症. 狀。 適合您的減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