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遇圯上老人》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節自《留侯世家》)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①,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遊,良以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②。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原文 2譯文 3鑑賞 4史記 5參考來源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59.65.142.206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良遇圯上老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搜狐網 (節自《留侯世家》)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①,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遊,良以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②。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 目錄 1原文 2譯文 3鑑賞 4史記 5參考來源 原文    (節自《留侯世家》)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①,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遊,良以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②。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③。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④。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⑤,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

」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驚,隨目之。

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⑥,與我會此。

」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

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山下黃石⑦,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⑧。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譯文 張良曾經去淮陽學禮制,順便向東去見夷狄的長者倉海君。

他還尋訪了一位大力士,這位大力士能使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

秦始皇東遊時,張良與那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襲擊秦始皇,哪知他們誤將秦始皇的副車擊中。

秦始皇大怒,派人大肆搜查所有地方,捉拿兇手十分急切,這是張良惹出的事。

於是,張良便改名換姓,逃亡到下邳那地方躲藏起來。

張良在下邳那裡很無聊,便常到下邳橋上去散步。

橋上有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待張良走近他時,他便故意將鞋子踢落在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到橋下去替我把鞋揀起來!」張良對此很是吃驚,本想揍他一頓,但又認為他是個老人,便強忍怒氣,到橋下將鞋拾起來。

老人又說:「替我穿上!」張良既然替他揀上來了,便跪在地上為老人穿鞋,老人伸着腳讓他穿上,然後笑眯眯地走了。

張良更加吃驚,用眼追隨着他。

老人走了一里遠的地方,又折回到橋上,對張良說:「你這小子還可以教誨,你在五天後的拂曉時,與我在這裡相會。

」張良更加感到這老人奇怪,便跪着答應了一聲:「是。

」 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前往橋上,哪知老人已先到這裡了,老人很生氣地說:「你與老人相約,你卻後到,這是為什麼?」走了,說:「過五天早些來,再到此相會。

」過了五天,剛剛雞鳴,張良便前往,哪知老人又先到那裡了。

老人又氣憤地說:「你又後到了,你是怎麼搞的?」臨走,說:「五天後再早些來。

」又過了五天,那天晚上還沒到半夜,張良就動身前往。

到橋上等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

老人高興地說:「應當是這樣。

」他拿出一本書來,說道:「你讀了這本書,就可當王侯的老師了。

過十年後,你便要興旺發達了。

十三年後,你小子要想見我,那濟北榖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說罷,便走了,從此也沒再見到他。

等到天亮(第二天早晨),張良看了那本書,才知那是《姜太公兵法》。

張良因為覺得這書很奇異,便經常學習誦讀鑽研那本書。

鑑賞 張良遇圯上老人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有禮得兵書,有禮成大事業。

本文從《留侯世家》節選而來,主要寫張良青年時代在下邳圯上遇黃石公老人,得贈《太公兵法》一書的經過。

文章分三層: (一)張良亡匿下邳。

張良本是韓國公子,其祖與父先後為韓昭侯及韓宣惠王、襄王、釐王、桓惠王、安王五世之相。

公元前230年,韓為秦所滅。

張良圖謀恢復韓國,在淮陽學禮制,東遊見倉海君之時,結交刺客,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避難。

這是交代事情的緣起。

(二)圯上遇老人。

張良無聊時,常到下邳橋上散步。

一次,遇見一老人,當他走近老人時,老人故意將鞋子踢到橋下,並令張良幫他拾起來,然後又令其穿上。

對這種無禮的要求,張良驚愕而憤怒,本想揍他一頓,但看老人年老,也就忍下了,並長跪為他穿鞋。

老人笑去而復返,讚嘆張良「孺子可教矣」,並約他五日後天明在此相會。

對老人奇異的言語、行動,張良只感「怪之」,只好「跪」而答應。

(三)得授《太公兵法》。

張良兩次赴約,均遲到而受到老人的責怪。

第三次,張良在夜未半時就前往,果然先於老人到。

老人很高興,送他一本書,並對他說:「認真讀此書,可當王侯的老師。

十年後,你可興旺;十三年後,你在濟北榖城山下見到的黃石,即我也。

」天亮時,張良一看是《太公兵法》,便認真地刻苦攻讀、鑽研起來,為以後助劉邦定天下打下堅實的謀略基礎。

這是事件的經過與結果。

全文按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依次記之,但順敘中有曲折,有波瀾。

黃石公讓張良拾鞋、穿鞋,以及責怪他遲到,每次約會均提前的刁難,都是對張良的考驗、磨礪,磨去年輕人那種「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驕氣、傲氣。

張良見黃石公是一位老人,強忍「受辱」之怒氣,經受了這場考驗,從而得到了兵書,成就了以後的大業。

這種曲頓之法,給文章增添了趣味性、可讀性,也給人留下了思索回味的空間。

[1] 史記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等)。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

「史記」本是古代史書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

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璧」。

[2] 參考來源 ↑史記《張良遇圯上老人》原文、翻譯及鑑賞 ↑史記 取自"https://www.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张良遇圯上老人》&oldid=2560792" 2個分類:810文學總論820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1年4月3日(週六)15:31。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