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戰警中的心理學:為什麼我們懼怕變種人?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翻開一份特別以電子防潮櫃存放的正模式標本,這是彭鏡毅研究員於1988 年發表的第一個新種秋海棠——岩生秋海棠,採集自嘉義縣竹崎鄉海拔約500 公尺處的潮濕岩石山坡。

岩生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精神心理 X戰警中的心理學:為什麼我們懼怕變種人? 果殼網 ・2014/06/24 ・3171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SR值516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X戰警(1) 刻板印象(18) 嫉妒(3)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文/ MelanieTannenbaum 編譯/ Paradoxian 對於那些不熟悉X戰警系列的人來說,裡面的故事都圍繞著一群有超能力的「變種人」——他們代表人類演化的下一階段。

影片中超能力的涵蓋面非常廣,從心靈感應到細胞再生應有盡有。

除了電影中的炫目特效和精彩的動作片段外,這個系列最令人注目的特點在於,人們很容易就能理解並代入X戰警及其他變種人們面對惶恐不堪的普通人時受到的偏見。

事實上,X戰警系列電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理解刻板印象的特性,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樣被喚醒的。

在《X戰警:最後戰役》中登場的變種人天使,一開始他的家人和他本人都對自己的變種人身份感到無法認同。

圖片來源:fanpop.com 刻板印象如何形成? 根據刻板印象內容模型,刻板印象的形成基於我們對社會團體的認知在兩個維度上的屬性——親切度(warmth)和能力(competence)。

如果某群體讓我們覺得相似、友善,或不具威脅性,我們會給親切度加分;如果另一些群體讓我們覺得像競爭者,他們的親切度會相應的被扣分;如果某群體在我們看來野心勃勃、成功,或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能力這個維度的分數就相對更高。

如果某群體在社會地位的階級上排名靠後,我們會將其視作能力不足(incompetence)。

這個模型背後的思路是,我們在認識到不同親切度和能力值的群體時,經歷的情緒是不同的。

下圖是這個模型中不同情境下典型的情緒反應: 面對不同群體時,人們的典型情緒反應。

圖片來源:ScientificAmerican 我們通常會認為社會中的內群體(ingroups),也就是文化主流群體(culturalmajority,例如美國的白人和基督教徒)擁有高度的能力和親切度。

於是,這種組合便召喚出了自豪和仰慕情緒,並讓人傾向於主動(直接幫助)或被動(如只是想結交他們)地幫助這個群體;而在這個圖譜的另一側,則是流浪漢、毒蟲等常被認為是能力和親切度都很低的群體。

這會招來人們對這些人的厭惡和憤怒情緒。

人們在這些情緒下的典型行為就是企圖通過無視或直接攻擊來傷害這些群體。

親切度高而能力低的通常是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的特徵,當我們遇見這些親切但能力不足的人時,我們會啟動基於憐憫的刻板印象,繼而引發一種矛盾的行為反應——儘管人們有時會試圖主動幫助他們,但他們還是不免經常因為被忽視而受到傷害。

那X戰警們又在圖上的什麼位置呢?他們有超能力,所以能力必然強。

事實上,普通人變種人的恐懼就在於此,他們對變種人的控制和破壞能力無法釋懷。

而在普通人看來,變種人極端的「異己性」(不管從表型還是基因上)和對資源的競爭,讓這個群體直接落在了「低親切度」的一側。

能力超群但親切度低,人們似乎時刻為這樣的群體預備著一切最壞的詞——他們有受「景仰」之群體的高社會地位,但不如他們親切近人;他們有受「嫌惡」之群體的冷淡和資源佔用,卻不至像他們那樣因無能而無為。

像X戰警這樣的群體在人們的認知中,屬於待遇過優的局外人,而這會召喚出一種獨特的情緒應答:羨慕嫉妒恨。

人們對變種人的恐懼、嫉妒、憤怒、憎恨等多種情緒混雜在一起,催生出了以根除變種人為目標的「哨兵」。

圖片來源:comicvine.com 如果貫穿X戰警系列中,清除全體變種人的終極目標讓我們隱約想起了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那麼原因不難解釋——這不只是因為亦正亦邪的萬磁王是大屠殺的倖存者。

嫉妒是這些刻板印象中最危險的一個情緒基礎;它混雜著不情願的尊重和強烈的厭惡,而這些是暴力、複雜的情緒雞尾酒,讓飲者在不具威脅的社會環境下被動地欽佩,​​而一旦環境出現擾動,暴力攻擊就會發生。

事實上,被​​嫉妒的群體是種族滅絕的大型謀殺中最頻繁的受害目標。

人們不一定願意清除自己憐憫的群體,甚至不會是自己憤怒的群體——他們想清除的,是那些讓他們嫉妒恨的人。

萬磁王對於人類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這也最終導致了他和X教授分道揚鑣。

而這或許和他的大屠殺倖存者經歷有關?圖片來源:comicbookmovie.com 如何激發刻板印象?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一直在自動(並且自發)地把遇見的各色人歸納進基於刻板印象的群體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依賴刻板印象來做評價、做決定。

典型情況下,我們即使意識到了特定刻板印象的存在,也會有認知(和認知控制)來告訴自己不要把遇見的所有人臉譜化。

然而,我們確實在某些情況下更容易依賴刻板印象: 你累了。

當人們用腦過度,在其它的任務上耗費了許多精力,或者只是疲倦了的時候,認知能力也竭盡了;這時人們更傾向於依賴刻板印象。

如果你已經在一個無聊的會議上聽了幾個小時關於《變種人登記法案》利和弊的辯論,努力集中精神直到認知已經疲軟,這種情況下投票的決策更容易依靠你腦中的刻板印象; 你的自尊心在作祟。

當你的自尊心受到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的威脅時,你會更加願意將他們納入刻板印象來補償落差。

不妨想像你在博物館中看見了一群年輕的學生。

在這群學生裡,有個男孩在和一隻萌蘿莉扔打火機玩,蘿莉的名字叫小淘氣。

你興致十足地找蘿莉搭訕借打火機,結果被拒了,這一擊下來估計你的自尊心會掉血不少。

如果你接下來意識到你不過是被一群變種人發卡了,那麼也許就會帶著傷疤往少年的方向扔一句「怪胎」; 你在爭奪資源。

當你意識到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而你正在和另一個群體相互競爭,此時會更容易將對手置於有競爭力,並(進而)不可親近的刻板印象中,調動這個類型下的情緒(如嫌惡、憤怒,或者嫉妒),有時可能會被觸發暴力反應。

所以,當凱利議員推進《變種人註冊法案》時描繪一幅「我們大戰變種人」的圖景,描述變種人會如何和普通人競爭資源、職位、配偶,以及總生存率的時候,選民們更有可能將變種人置於消極的刻板印象中,出於嫉妒地對他們實行暴力、傷害性的行為反應。

人類對變種人的刻板印象,也導致了變種人們直接分裂成了兩個陣營:主和派的X教授和主戰派的萬磁王。

圖片來源:tumblr.com 我們從X戰警中學到了什麼? 關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並採用刻板印象的方式,X戰警系列能夠教導我們3件事: 對那些可能與你形成競爭關係的群體,時刻警惕你對他們的看法。

那兩個親切度低的社會群體(不論能力高低)都最容易激發傷害性的行為反應,可一旦落入了高競爭力低親切度的刻板印象,結果可能會非常危險,尤其在社會政治氣候不穩定的時候。

如果你面對著X戰警們,試著不要嫉妒恨他們的超能力——這只會給你惹麻煩; 當你有機會依賴刻板印象來做出評判或重要決策時,試著不要疲憊,不要有危機感,也不要覺得傷自尊。

如果一個變種人讓你疲憊不堪,或者搶了你的飯碗,或者刻薄地評論了你的髮型,你可能很難避免運用基於群體的刻板印象來評判他/她; 刻板印象不能準確的評判一個社會類群中的所有成員——他們被分在這個類群,更多是基於社會認知,而不一定是基於事實。

例如,認為「變種人」們不親切的想法,並不意味著這個判斷能夠延伸到每個變種人身上——藍魔鬼(Nightcrawler)就十分友善,且純良無害(除非他被威廉·史崔克控制)。

但是即使是這樣,你應該也不會想惹金剛狼生氣。

(編輯:球藻怪) X戰警中的小強金剛狼,不但打不死,而且脾氣不太好,識相點的話還是不要惹他。

圖片來源:fanpop.com 編譯自:MelanieTannenbaum:EnvyingEvolution:WhatCanTheX-MenTeachUsAboutStereotypes?ScientificAmerican 轉載自果殼網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果殼網 108篇文章 ・ 5位粉絲 +追蹤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

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22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2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5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CO2不是廢物!以嶄新材料推進人造光合作用——林麗瓊專訪 迪士尼OG老王子根本性騷擾?淺談古早動畫如何建構幼兒的性別認知 不只是天橋下說書人的題材!陰謀論將加深聽眾的刻板印象 要打破性別差異,先從消除刻板印象開始吧!|遠哲文創科學探究競賽 看得到、請不到的育嬰假?從《月薪嬌妻》看見「育爸」不能!剖析育兒爸爸的苦衷 0 4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4 1 生態方舟出發!起航探索中研院標本館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2/05/27 ・7195字 ・閱讀時間約1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中研院標本館(1) 動物標本(1) 植物標本(2) 生態方舟(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出發!拜訪中研院的自然生物朋友 漫步在中央研究院與鄰近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走著走著瞬間被大自然環繞,只見臺灣藍鵲在樹林間飛翔、紅冠水雞在生態池築巢。

蜿蜒而下的四分溪中,臺灣馬口魚、粗首馬口鱲、高體鰟鮍等原生魚種悠游其中。

然而,在這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之外,尚有許多生物正待發掘與研究,甚至瀕臨絕種亟需種原保育。

為此,院內特別設置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典藏上萬件珍貴的動、植物標本。

國家生技園區也採取多項生態保育措施,造就多樣的淺山森林生態系。

現在跟著研之有物搭上生態方舟,出發拜訪院內的自然生物朋友吧! 腳底有肥!一起栽進植物學家的秘密基地 植物標本館劉翠雅經理介紹坪林秋海棠臘葉標本,此為臺灣特有種,僅分布於新北市坪林區。

圖/研之有物 你是熱愛植物的「植青」嗎?近年的觀葉植物熱潮讓不少人一頭栽進植物的世界,其中種類眾多、花葉繽紛的秋海棠更是坐擁一票粉絲!中研院內就有一處會讓秋海棠迷陷入瘋狂的秘密基地。

喜歡涼爽濕潤、略為遮蔽且透氣良好環境的秋海棠,非常適合生長在臺灣的低海拔山林。

目前臺灣有記錄的秋海棠屬植物共有18種,其中14種為特有種,物種特有率高達75%以上,當中共有9種是由中研院彭鏡毅研究團隊發表。

已退休的彭鏡毅研究員個人更發表了105種秋海棠新種,是國際著名的亞洲秋海棠專家。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因此蒐藏許多質量兼具的秋海棠標本。

彭鏡毅研究團隊採集溪頭秋海棠。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每一件臘葉標本都是植物學家翻山越嶺、從大自然中採集到的瑰寶。

完整採集的植物需包含根、莖、葉、花、果等部位,新鮮的植物先擺放好展示特徵的姿態,夾在報紙內定形,再用採集夾壓製束緊,並經歷烘乾、冷凍除蟲等前置作業。

接著還要查閱植物誌、比對相似標本來鑑定植物種類,並將詳細的採集資訊輸入資料庫。

國內外植物學家使用的標本採集製作工具,由上而下依序為瓦楞紙板、木製採集夾、藤編採集夾。

圖/研之有物 處理好的標本需裝訂在「台紙」上,這是一種用棉花纖維製作的特殊用紙,不含酸性且相當堅韌,可維護標本品質與保存壽命。

一份標準的臘葉標本通常包含:植物材料、標本標籤、館號、碎片袋。

「標本標籤」見證了植物學家們跨時空的資訊更新。

我們可從原始標籤上得知最初的採集者、採集時間、植物生長環境等基本資訊。

如未來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爐,其他植物學家可以依序加貼訂正標籤,更新研究資訊、重新為標本定名。

南臺灣秋海棠臘葉標本。

圖/研之有物(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此外,黏貼於台紙一角的「碎片袋」則是一個神祕的小空間。

打開緊密包裹的封套,製作標本時掉落的花朵、果實、葉片與枝條重見天日,這些植物碎片可提供研究者進行更仔細的觀察、鑑定與分類判定,或做為分子生物實驗的材料。

打開碎片袋,製作標本時掉落的花朵、果實、葉片與枝條重見天日,當中還藏有謎樣的記錄紙片。

圖/研之有物 走進植物標本館,一排排巨大的典藏櫃收藏約14萬5千多件標本,全數依循APGIV(被子植物親緣樹狀圖)分類系統歸檔。

打開標本櫃,一股植物特有的青草香撲鼻而來,每一夾收藏臘葉標本的種套依照採集地點以不同顏色標示。

當中包含許多珍貴典藏,例如作為新種發表憑證的模式標本、與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交換來的百年標本,以及高雄醫學大學捐贈的日治時期島田彌市採集標本。

與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交換的杜鵑花標本,由著名植物獵人GeorgeForrest於1918年採集自中國西南部地區。

圖/研之有物 翻開一份特別以電子防潮櫃存放的正模式標本,這是彭鏡毅研究員於1988年發表的第一個新種秋海棠——岩生秋海棠,採集自嘉義縣竹崎鄉海拔約500公尺處的潮濕岩石山坡。

岩生秋海棠是臺灣特有種,其特色是細長的走莖及球莖,植株於冬季(旱季)凋萎後,地底富含養分的球莖會進入休眠狀態,等待隔年春季(雨季)復生。

岩生秋海棠正模式標本。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由於岩生秋海棠喜歡的岩壁棲地多被改建為水泥牆,再加上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的入侵,讓其面臨生存危機,因此植物學家除了保存臘葉標本,也會將活體帶回溫室繁殖。

目前中研院的溫室種植了從全球採集與交換、超過600種秋海棠,肩負起種原保育工作,也可進行微構造觀察、染色體細胞學、族群遺傳和化學天然物等多元研究。

中研院溫室種植超過600種秋海棠。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彭鏡毅研究員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腳底有肥(ka-de-wu-bui) 意在勉勵研究人員常在野外、標本館與溫室之間,多多走動、細心觀察、與植物培養感情。

這對照顧植物來說是最佳的養分,也彰顯植物學家勤於探索大自然、發掘未知物種的冒險精神! 生物方舟啟航!動物標本館延續物種新生命 動物乾製標本典藏室,薛孟旻經理正在介紹大冠鷲標本。

圖/研之有物 走進典藏室,放眼所見,架子上擺滿一罐罐魚類、無脊椎動物標本。

拉開櫃子,出現一件件製成棍棒狀的研究用鳥類皮毛標本,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生態標本。

這裡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動物標本館,主要典藏研究人員為了研究而蒐集的憑證標本,包括魚類、鳥類、珊瑚、多毛類、軟體動物、昆蟲、甲殼類、棘皮動物等,也與臺北鳥會等救傷單位合作,將救治失敗的死亡個體製成標本。

其中魚類標本近4萬件,包含本土魚類2千餘種,是國內最完整的魚類標本典藏庫。

魚類標本典藏庫,黃世彬博士正在介紹大尾虎鯊標本。

圖/研之有物 魚類標本的製作依據其用途而不同,最常見的是「浸液標本」,製作方法是先用福馬林固定,讓肌肉不再被微生物消化,也可保有柔軟度,最後浸泡於75%酒精內長期保存。

之後須定期更換酒精,去除標本滲出的色素與油脂,以維護其最佳狀態。

另一種常見的是「透明染色標本」,其做法是先使用染劑為骨骼染上顏色,硬骨會呈現紅色、軟骨則呈現藍色。

隨後再使用酵素將表皮和肌肉組織消化、使之呈現透明狀,最後保存在甘油之中,這樣就能觀察魚類的骨骼形態。

透明染色標本,左為海馬、右為深海魚類線鰻。

圖/研之有物 為了教育展示或典藏空間考量,像花斑擬鱗魨(小丑砲彈)等長有硬皮的鱗魨科魚類,剝下的外皮可製成「乾燥標本」,外觀再塗上牠原本的顏色,可供教學展示使用。

體型較大的魚有時只會保存其部分身體,例如大型的鯊魚,常見以「骨骼標本」的型式來保存其別具特色的口部,可以觀察到鯊魚具有多排、脫落後可不斷替補的牙齒。

大青鯊的口部骨骼標本。

左下嘴角保有魚鉤,用於宣導鯊魚濫捕所造成的生態危機課題。

圖/研之有物 典藏庫內還藏有已在臺灣滅絕的珍稀魚類標本,管理魚類標本的黃世彬博士,拿出「中華棘鰍」的浸液標本。

早年廣泛分布在臺灣西部低海拔河川的中華棘鰍,因水質污染、棲地破壞等人為因素而絕跡於臺灣這塊土地上。

今日典藏在中研院的中華棘鰍標本,是在1964年採集,也是國內最後一筆正式的採集紀錄,極為珍貴! 中研院保存之中華棘鰍標本,是國內已知最後一筆採集紀錄。

圖/研之有物 為了保存這些珍稀動物的遺傳物質,供研究人員進行物種鑑定、新種發表、基因體或分子演化研究。

標本館收集了各類群野生動物的組織樣本,儲存在溫度介於-160℃至-196℃的大型液態氮儲存槽。

看似普通的銀色圓筒卻是攸關物種存續的「冷凍方舟」,目前已儲藏多達4千種、1萬5千多件的野生動物遺傳組織樣本。

這也是全國最大的野生動物冷凍遺傳物質典藏庫,是極為珍貴的研究資產。

當收集到一件標本,會取一塊肌肉組織保存在儲存管、編列標本號,統一收集在液態氮儲存槽內。

這類遺傳組織樣本會保存兩份,一份留在中研院,另一份是複份樣本,送往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種原中心做異地備份。

圖/研之有物 標本館除了典藏研究用的模式標本與憑證標本,許多標本背後還藏有一段故事。

走進動物乾製標本典藏室,映入眼簾的是多隻巨大的信天翁標本。

漂泊信天翁分布於南太平洋中高緯度海域,憑藉3米的巨大翼展動態翱翔,可以耗費很低的能量長距離飛行。

信天翁以魷魚、小魚為食,經常跟隨漁船撿拾魚餌、魚雜,因此常誤食魚餌,成為遠洋漁業延繩釣漁法的犧牲品。

這些標本由南太平洋進行鮪延繩釣作業的船隻所攜回,由博物館同仁及志工製成標本,用以宣導混獲造成海鳥族群下滑的保育議題,推廣「臺灣鮪延繩釣漁業減少意外捕獲海鳥國家行動計畫」。

漂泊信天翁標本。

製作標本時,剝下的毛皮經過浸泡鞣皮劑,讓蛋白質變性,不易遭受蟲蛀。

另用硬泡棉製作假體,並在假體與四肢穿入鐵線,形塑出飛行的姿勢。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行政室 此處還藏有許多在中研院拾獲的鳥類標本,管理乾製標本室的薛孟旻經理指著一隻臺灣藍鵲標本,談起當初收治到製成標本的過程。

現在很多建築外觀是玻璃帷幕,鳥類常將玻璃反射誤判成森林而撞上,或是在飛行途中被車子撞傷。

眼前這隻臺灣藍鵲被發現時翅膀嚴重開放性骨折,救治失敗後最終製成標本,透過研究和展示延續其生命價值。

臺灣藍鵲標本。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動物標本館 鳥類的羽毛如同其第二生命,對於研究人員來說也是珍貴的研究資料。

從羽毛卡可以觀察頭頂、胸部、翼下覆羽、尾部覆羽等不同部位的羽毛細節。

當飛機發生鳥擊事件,難以判斷事故物種時,飛安基金會人員便會帶著羽毛殘骸來比對羽毛卡,正確判斷鳥種有助於制定避免鳥擊事件的措施。

各種鳥類除了羽毛顏色、花紋不同,結構、質感也大不同,例如短耳鴞、領角鴞、黃嘴角鴞等夜行性貓頭鷹,有著如貓毛般細緻柔軟的羽毛,以及飛羽前緣的梳狀構造,讓他們得以在暗夜潛行,無聲無息接近獵物。

羽毛卡,保留鳥類各部位羽毛,用於比對及分類。

圖/研之有物 動物的世界還有許多未知等待我們探索,同時,自然棲地的破壞也導致許多生物瀕臨絕種。

動物標本館如同一艘生物方舟,持續蒐集各種野生動物標本,肩負起物種紀錄、基因保存、環境教育等重要工作! 【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動、植物標本館】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2:00、13:30-16:30,採預約參觀預約方式:主要開放國內外研究人員使用,不對一般民眾開放。

學校單位進行預約,需以正式公文申請參觀。

每年中研院「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原則上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 一秒走進大自然!拜訪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生物朋友 圖/研之有物 在都市水泥叢林待久了,真想暫時拋下工作、課業,一秒走進大自然。

這樣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願望,就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實現了! 位於四分溪沿岸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現址原為202兵工廠火工部,在軍方長期的管制下,保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人工開鑿的滯洪池可追溯至18、19世紀,為發展農耕而開闢的三重埔埤,如今成為眾多淺山與濕地生物的棲息地。

佔地廣達25.31公頃的園區,實際建築面積只有3.2公頃,其餘土地留給生態環境,更特別施行多項保育措施,讓臺灣原生物種得以安心生長。

園區內的「環境教育中心」便記錄了多年來的復育成果,你可以透過互動壁畫、四維空間劇場、模擬溪流與濕地生態的水族缸,以及藏有各種動物的淺山生態系模型,了解園區多樣的生態、南港在地發展史,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現在就跟著我們走進大自然,看看園區住了哪些生物、做了哪些努力吧! 模擬四分溪水域的濕地生態牆。

2011年四分溪沿岸的九如社區主動申請,成為臺北市第一條封溪護魚的溪流,如今可見臺灣馬口魚、粗首馬口鱲、日本絨螯蟹等原生物種。

圖/研之有物 淺山森林觀察家展區。

「淺山」意指人類在生活中可輕易到達的低海拔山域,當中住著穿山甲、麝香貓、領角鴞、大赤鼯鼠、鳳頭蒼鷹等野生動物。

圖/研之有物 園區內有兩處重要的水域,為環境的永續發展注入活水,一處是像臍帶般蜿蜒而下的四分溪;另一處是像心臟般、位於園區中心的生態滯洪池。

為了重現古三重埔埤的昔日風光,生態滯洪池特別擴大濕地空間,仿自然地貌設計泥岸、灘地、草澤、陸島等多元棲地。

走近一看,滯洪池邊緣的落差處怎麼垂掛著一條繩子?原來這是協助「日本絨螯蟹」溯溪返家的貼心小物。

日本絨螯蟹(俗稱毛蟹)會在秋冬順流而下至半淡鹹水區的河口產卵。

翌年春天,長大的年輕毛蟹會逆流而上,回到溪流水域生活。

滯洪池邊垂掛的繩子可供毛蟹攀爬,不讓人工地形阻礙返家之旅。

日本絨螯蟹。

圖/王星文 此外,這片水域還住著一對超級好麻吉——高體鰟鮍、圓蚌。

高體鰟鮍的雄魚會先占據圓蚌以吸引雌魚,雌魚會將產卵管伸入圓蚌的鰓瓣產卵,雄魚隨後排入精子。

圓蚌會扮演稱職的保母,保護受精卵直到幼魚孵化。

同時,圓蚌也會讓自家小孩鉤介幼蟲,附著在高體鰟鮍的魚體上,等到變態成幼蚌後,才會從魚體脫落,沉降到水底繼續生長。

圖/研之有物(來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的外圍,有幾棵長相特別的樹,最中間的樹幹已被榕樹纏繞、瀕臨枯死,上頭還有一個個小洞,造成如此奇觀的主角就是「五色鳥」(又名臺灣擬啄木)。

每年春夏交接之際,進入繁殖期的五色鳥會開始建造愛的小窩,牠們會選擇質地較脆弱的樹木,啄樹洞築巢。

而榕樹之所以會纏繞在別棵樹上,很可能是五色鳥吃了榕樹果實後,種子隨著糞便掉落在樹周遭,因而形成樹木交纏的奇景,也為五色鳥營造合適的繁殖環境。

五色鳥。

圖/Pixabay 回到環境教育中心前方的草叢,隱身其中的蛙類正在開演唱會,鳴叫聲震撼地表的每個角落。

之所以吸引大量蛙類棲息,要歸功於「生態草溝」的設置。

不同於只重排水的水泥溝,生態草溝的底部是天然的泥土地,兼具排水、保水、綠化及營造生物棲地等功能。

走進這片生機盎然的綠地,緊鄰池畔種植了一排特殊的樹種「羅氏鹽膚木」,其果實含有的乳脂狀物質帶有鹹味,原住民族常用來替代食鹽調味,也會用其木材製作耳環或其他器具。

生態草溝。

圖/研之有物 羅氏鹽膚木。

圖/王星文 生態草溝所營造的自然棲地一路延伸到「樹木銀行」,與園區周遭的淺山森林接壤,建構出食物鏈穩定發展的生態系。

園區興建時盡量不傷害原棲地的動、植物,但不免因建設需要,必須移動一些樹木和表土,於是特別設置樹木銀行,作為樹木的新家。

移植時須選擇合適的季節,靜置約6個月讓根系有足夠的修復時間,才能種植到新的土地。

此外,因工程而挖除的表土也不能丟棄,裡頭富含營養的有機質、多樣的原生植物種子,可以鋪設在原生林帶和人工濕地復育區,期待種子發芽、造就永續長存的生態系。

生態滯洪池。

圖/研之有物 從百年前埤塘梯田綿延的農村聚落,到20世紀工業興起遺留的黑鄉印象。

今日的南港已摘掉黑鄉帽子,試圖在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六9:00-12:00、13:30-16:30免費參觀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一段130巷99號F棟1樓更多資訊:環境教育中心介紹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45篇文章 ・ 1962位粉絲 +追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22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2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5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罌粟和它的神奇汁液「鴉片」,為何讓人類欲罷不能?──《食藥史》 鑑識故事系列:嬰兒側睡,會猝死? 消失的作者:如何在威權的陰影下成功出版一本「禁書」?──《不馴的異端》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活在神之時代下,仍敢質疑教會的哲學家:宗教的基礎不是理性,而是無知和情緒──《不馴的異端》 0 2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2 0 CO2不是廢物!以嶄新材料推進人造光合作用——林麗瓊專訪 鳥苷三磷酸(PanSciPromo) ・2022/03/22 ・5496字 ・閱讀時間約11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二氧化碳(50) 光觸媒(6) 刻板印象(18)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14) 材料(19) 物理(78)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本文由台灣萊雅L’OréalTaiwan為慶祝「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15周年而規劃,泛科學企劃執行。

2017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第十屆傑出獎得主 在辛亥路側的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曾為中心主任的林麗瓊帶著我們上上下下好幾層樓,如數家珍地說明各設備的能耐,以及學生要如何經過她紮實訓練跟親自審查才能上機。

「還有好多,今天沒時間看」,站在她稱為「起家本」的第一台自製反應爐旁,她說當年太貪心,加了多個Port,增加了殘餘氣體吸附而使樣品被污染的風險。

然而這台由她自己設計、自己到工廠請人開模製作的機器,在她細心調教跟利用下,創造了許多研究突破。

我們請林麗瓊與這座別具意義的反應爐一起合照,她則邀請在旁的學生Suman一起入鏡。

來自伊朗的Suman她選擇來台灣學習,一方面是因為台灣是個很安全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林教授是很棒的楷模。

「那你會在台灣待到什麼時候?」我問,她回說「這要看我什麼時候拿到博士學位。

」「那就是要看林教授囉?」「不是,是要看她自己何時取得足夠的進展。

」林麗瓊笑著說這句話,也透露出她指導學生的方法:不由上而下決定主題,讓學生自由探索、從好奇心出發。

回到辦公室,林麗瓊從玻璃櫃中拿出一幅裱框的照片,裡頭是朵特別的玫瑰。

「本來該長成平的、漂漂亮亮的磊晶,結果長成一朵花。

」 林麗瓊教授與我們分享學生的作品——〈FormosaNano-Rose〉 拿著學生的「作品」,她笑說通常學生若做出這樣的磊晶應該要挨罵才對,然而學生發揮想像力,將奈米尺度的不規則形狀染上玫瑰紅,參加美國材料學會(MaterialsResearchSociety)年度的科學即藝術(ScienceasArt)競賽,拿到首獎,還有外國人寄信來,希望能取得圖片,用來求婚。

在林麗瓊經營帶領下,聚集多國、多領域人才的研究團隊看似和樂輕鬆,其實他們正探索一個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終極領域:光觸媒。

光觸媒的莫大潛力 如果要列出如今人類面對的最大挑戰,抑制二氧化碳排放、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回到350ppm的安全水平以下,不讓氣候危機加劇,肯定是其一。

(順帶一提:2021年的1月是413ppm上下。

來源)  就算逐步淘汰煤炭跟天然氣,改成再生能源發電,我們的生活依舊仰賴大量的石油化學產品,大氣跟海洋中依然有過量的CO2,種樹也難趕上森林被砍伐跟遭野火肆虐的速度。

然而林麗瓊另闢蹊徑,從拿手的材料科學著手,正研究如何將二氧化碳還原成低碳氫比燃料,關鍵就在於高效能的光觸媒。

這當然不是林麗瓊一開始就研究的主題。

她於1989年取得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博士學位後,馬上被美國奇異公司研發總部材料研究中心延攬為終生聘雇研究員,也是當時該研究中心唯一的亞裔女性。

那時她加入的團隊裡有物理學家、化學家、電子電機工程師等,研究的主題從飛機引擎到核能電廠五花八門,例如他們開發新型飛機引擎的材料跟設計,讓飛行速度更快、更省燃料。

1994年回台後,她返台主持凝態中心的尖端材料實驗室。

「一開始做鑽石薄膜,後來做奈米碳管、奈米線、石墨烯。

」開發這些碳基的低維度奈米材料,並使其展現出新奇特性是她的拿手絕活。

既然現在二氧化碳成了眾矢之的,那就換個角度,把它從廢物變寶物吧! 「如果只是要把二氧化碳轉化成低碳氫比的燃料,或是高工業價值的原物料,方式不只有光觸媒,用電催化也可以。

」林麗瓊表示電催化成熟度比光催化高,發展歷史久,但是腐蝕容易造成污染,而且CO2與水的溶解度低、需要額外耗電,因此不見得是最佳選項。

若採用光觸媒,只要將工廠的排氣經過導管收集,將CO2分離,進入可以接受光照的反應爐,搭配適當的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就能產生光催化效應,把CO2變成甲醇、甲烷、乙醇、乙烷、乙醛等。

「關鍵步驟就是那個材料的觸媒,它的催化功能性要夠,那怎樣功能性才會夠?這就有我們做材料的人可以玩的空間。

」林麗瓊表示這樣的材料須具備半導體特性,也就是其特有的「能待結構」或「能階」,能接受光子的能量而激發,同時「能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目前已經商用的材料為二氧化鈦(TiO2),然而其吸收光需要3.2-3.4電子伏特(eV)的能量,也就是得用波長很短的紫外光,限制了發展。

因此她將重點放在找尋能夠吸收可見光的材料與最佳結構,提升轉化效率。

「可能是1.7、1.8(eV)是最好的……就同樣一個材料,它本質可能是1.5eV,但位置不對,所以我們就想辦法做一些缺陷工程啊、做一些參雜、複合的結構。

」 這樣的材料在吸光後會產生電子電洞對,林麗瓊生動地形容「要活活的」,才能跟二氧化碳與水起反應。

意思是說這材料得身兼多職,先吸可見光、然後拆解電子電洞對,傳達到表面後,能接著活化其實很穩定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水氣才有可能轉化成甲醇等產物。

即使是同一個氧化亞銅,他們也發現邊邊角角的活性才高,「所以就有辦法跟CO2招手,黏住又不能太黏喔!太黏CO2不跑啦!就把活性點通通給蓋住蓋死了。

」 為了讓二氧化碳若即若離、欲迎還拒的戲碼能在奈米尺度上演,身為導演兼製作人的林麗瓊與團隊花了大把工夫選角(材料),如今已獲得初步的成果。

「在產量上,雖然還不是很高,但是有機會到1%了。

假以時日,push到10%,應該是有機會」。

她表示儘管還需要很多努力,而且後續也還有產物選擇性與分離的課題,但一關一關解,就能將二氧化碳變成原物料,邁向循環經濟「零廢物」的目標。

林麗瓊表示反應過程中的產物分析、以及反應控制的關鍵機制需要徹底釐清,才能知道到底材料的「什麼」在做出貢獻,例如是形狀、是位置、是大小、還是其他性質?她用各種技術來監測,將這過程比喻為「盲人摸象」,得一片一片摸熟了才能前進。

雖然離製程成熟跟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她發現這個領域受關注跟投入的程度在全球都大大提升,從她剛開始時一年不超過50篇研究,到現在每年破千篇。

從半導體、光電、能源材料、奈米薄膜到光觸媒,研究範圍廣泛的林麗瓊笑稱自己喜新厭舊又隨性,但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就是玩材料的,我們玩得很開心啊!」 Welcometothejungle  外表溫和沈著、說話總是體貼地再三確認我們能否理解的林麗瓊,得過台灣與世界各國的獎項,也曾被選為美國材料學會董事會成員,曾任眾多知名學術期刊、專書的編輯與學術會議的主席,成就非凡。

然而正如她研究的光觸媒,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她也是一位如光般賦予能量、催化著他們的觸媒。

林麗瓊坦言自己「鍛鍊很久」,努力學習理解各種關係必然遇到障礙,有時轉個彎就撥雲見日的道理。

她不會給剛進門下的學生太明確、太細節的題目,而是讓他們先朝一個方向探索看看,約略三個月後再請他們提出Proposal,她就在這段時間內觀察新學生與其他同學的互動,了解其性格,能力,再依此給出建議。

她將自己在美國奇異公司研發總部任職時學到的團隊合作方式,帶入自己的實驗室。

「有的人性格像獅子、有的像兔子。

但不能都一直是獅子或兔子」她順著學生的性格,鼓勵其發揮,但也鼓勵他們學習彼此的優點,懂得變換。

她說有些學生活動力很強,坐不住,沒辦法一直待在機器前;反過來有些學生開工之後,一天不去開機就覺得不舒服,連機器壞了也不肯停。

但就是這樣不同的性格,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發現。

雖然有時會建議學生互相合作,但她的安排也不一定成功,反而是讓資深的、主導性強的學生們發展、組隊,結果更好。

她則透過每週定期的Groupmeeting發揮觸媒的作用,激發團隊成長。

「我關心他們怎麼發展,可是絕對不強迫。

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她微笑說。

是傑出科技人,也是女人 2017年得到第十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時的林麗瓊,已得過科技部傑出獎、教育部學術獎與國際上的諸多不分性別的榮譽,對於冠在科學家獎前的「女」字,很高興能獲得肯定,也自覺要承擔更多責任。

然而在30年前,類似的經歷曾經困擾過她。

當她被奇異聘為終生職研究員時,她在哈佛的一位韓國同學則失之交臂,扼腕地對她說「都是因為妳是女生啦。

」林麗瓊覺得自己夠認真、夠努力,當然有資格加入頂尖的企業。

但反過來說,那位韓國同學也很認真、很努力,所以……是臨場表現有差別?還是真的因為她是女性而成了保障名額? 「不瞞你說,這的確是很矛盾、很複雜的一種心理。

」她說:「如果只是因為我是女生,這個對我很傷啊!是不是?」後來在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小組內討論這種「肯定」時,她漸漸想通,認為即使有這種可能,她也要勇敢去爭取,放下不舒服的感覺,不要覺得自己是被憐憫、被施予,而是要當第一個衝破現況者,別人才有機會跟上。

「有一些東西是非常根深蒂固的,男生女生都是這個文化的受害者。

」她分享自己剛加入奇異公司的一段經歷:當時懷第二胎的她,發現好幾個月都沒有被分配到任務,也沒有被安排出差到工廠幫現場面臨的挑戰找題目。

於是她鼓起勇氣去問經理,經理反而愣住,回答說就是因為知道她懷第二胎,家裡還有一個兩歲孩子,怎麼能讓她做這些又累又辛苦的事? 這樣的善意跟體貼,若說是歧視,林麗瓊認為就太重了,但結果卻幽微地害她投閒置散。

於是她向經理明確表示自己先生非常支持,而且有保母能照顧小孩,承接任務沒有問題,才改變了這種不利自己發展的狀況。

「我自己覺得物理並沒有性別的問題,覺得好玩又可以發揮,學科本身不會阻擋女生。

那是我們的環境嗎?還是什麼?」物理學界的女性比例「是可怕的低」,林麗瓊說大學部其實有20-30%是女生,研究所也可能還能維持10-20%,但到教職就不到5%。

她認為這個現象不能簡單歸因,需要抽絲剝繭。

舉例來說,由於她與先生(陳貴賢,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密切合作,剛回國任教提交計畫書審查時,曾被問「貢獻到底在哪裡?」但同樣的問題,她先生卻不會被問。

她認為審查者不見得有意打壓,而是文化養成的習慣。

要讓其他人知道自己有真功夫,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她已十年沒被這樣問了,但的確成了女生額外要處理的。

得獎後,她參與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合辦的高中女性科學教育巡訪計畫,每年都與許多年輕學生面對面交流,座談時間常互動熱烈到讓她趕不上搭車時間。

透過這個獎跟活動,能讓許多學生有個學習楷模,提出心中的問題,幫她們去除刻板印象,其實讓她備感欣慰。

她甚至因此收了高中生來實驗室實習,但她強調來的高中生得要「玩」、藉實習想像未來的生活,而不是為參加科展得名而來。

對林麗瓊來說,大她四屆,同樣就讀臺大物理系的四姐是最接近的楷模,也因此她學習科學一路以來備受鼓勵而沒受阻礙。

另外,曾返台演講的吳健雄則是她朝聖的偶像,曾親睹吳健雄在新竹演講風采的她說自己非常震撼。

後來與自己的大哥討論該不該朝物理學邁進時,大哥對她說「吳健雄不就是物理學家嗎?為什麼不呢?」她也因此非常感激。

她給予學生的力量,也承襲自她在哈佛的指導教授FransSpaepen。

她記得在考慮該留在哈佛做博後,還是去產業界資源豐沛的實驗室時,Spaepen教授對林麗瓊說,若她能留下來當博後,他會很高興,但不必將哈佛當作第一或是唯一的選擇,該把握機會到外頭更大的世界看看。

這番話讓她至今銘記於心,也一直將這種「不為自己設限」的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學生。

「你覺得你的興趣在哪、你的才能在哪,就走走看,不要劃地自限。

刻板印象是別人的刻板印象,若連自己都有刻板印象,當然就沒救。

」身為物理學界的頂尖女性科學家,林麗瓊參與、籌辦了不少推動女性加入科研領域的工作,例如與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委員會籌拍《物理好丰采》影片,協助成立臺灣女科技人學會等。

她說,每個人有各自的問題,但有些問題有共通性,就該以團體的名義來爭取。

例如她參與的物理學會女性工作委員會曾以團體名義向國科會提案,讓有生產事實的女性研究者在提出研究計畫時,可以將過去七年內的發表成果納入,而不是原本的五年,否則女性研究者很容易因為生兒育女放慢進度而被系統性地歧視、或是擔心可能耽誤發展而乾脆不生育。

林麗瓊認為自己沒有天花板,但她不能代表所有女性研究者,因此「如果有需要去衝破的,一起去衝破吧。

」她說。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邁入第15年,台灣萊雅鼓勵女性追求科學夢想,讓科學領域能兩性均衡參與和貢獻。

想成為科學家嗎?妳絕對可以!傑出學姊們在這裡跟妳說:YES!:https://towis.loreal.com.tw/Video.php 本文由台灣萊雅L’OréalTaiwan為慶祝「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15周年而規劃,泛科學企劃執行。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鳥苷三磷酸(PanSciPromo) 144篇文章 ・ 267位粉絲 +追蹤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email protected]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22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2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5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每年有一千萬公頃的森林消失!把樹種回去,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牛津通識課|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不只能發電,還二氧化碳負排放的科技——《在大滅絕來臨前》 每人要種多少棵樹,才能抵銷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20棵 海神草堪稱「藍碳製造機」!——海草與細菌的共生,如何幫地球固碳? 沒看過打不壞的木製球棒?最新「加工法」讓木材硬度堪比金屬! 3 26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3 26 1 迪士尼OG老王子根本性騷擾?淺談古早動畫如何建構幼兒的性別認知 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 ・2021/08/13 ・4368字 ・閱讀時間約9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公主(1) 刻板印象(18) 動畫(10) 性別教育(1) 迪士尼(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編按:社會風俗是約定而成的——這句話不是說道德不存在邊界,而是指邊界的或寬或窄將隨社會需求變動,而動畫則是觀察社會風俗變遷的極佳研究對象;本文點出古早迪士尼動畫存有明顯的性別標籤,目的在於建構友善的性別環境,並提醒善男信女們切勿模仿OG老王子/公主,否則小心被銬上警車或被拐走。

《咒術迴戰》中的七海健人有云:「枕邊掉的頭髮越來越多,喜歡的夾菜麵包從便利商店消失,這些微小的絕望不斷積累,才會使人長大。

」——泛科《童年崩壞》專題邀請各位讀者重新檢視童年時期的產物,讓你的童年持續崩壞不停歇ψ(`∇´)ψ。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年紀在30上下、出生於網路剛開始萌芽的時代,那你的童年肯定有迪士尼公主系列錄影帶的參與。

我說的不是《冰雪奇緣》、《魔髮奇緣》這些新世紀作品,而是2000年前出版的「經典」動畫電影,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睡美人》、《美女與野獸》甚至是《花木蘭》等電影等。

迪士尼打造了家喻戶曉的動畫王國,公主系列作品更成為很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圖/Pexels 當然迪士尼近年產出的作品遠不只公主系列,但是上述作品的共通點是取材自大家熟悉的童話故事或鄉野傳奇,讓觀眾不需要多花心思便能輕鬆享受當代動畫技術的聲光效果。

有趣的是,迪士尼在動畫電影上前所未見的成功讓這些作品「反客為主」,成為新生代對這些故事的第一印象。

特別是公主系列的人設,讓在此之後出版的繪本、動畫創作都擺脫不了迪士尼的影子,甚至誤以為這些童話故事的原作者就是「迪士尼」。

這當然是迪士尼的勝利,卻也是整個世代的不幸。

因為誰也沒想到,這些特別適合幼齡教育的動畫片,會成為往後數十年性別平權運動的最大阻礙之一。

別低估幼兒,他們學到的絕不止「詞彙」 約莫2010年開始,針對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分析研究興起。

作為超過一代人的童年代表,這些作品至今仍被許多家長視為幼童教育的首選素材。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認真看待公主系列及故事原著對新生代傳達的訊息,即時導正不合時宜的觀念。

誰也沒想到,這些特別適合幼齡教育的動畫片,會成為往後數十年性別平權運動的最大阻礙之一。

圖/GIPHY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根據過去的幼兒教育與發展心理學研究結果,我們知道嬰幼兒在出生後便已經開始不斷的「學習」。

他們稚嫩的大腦或許沒有成人健全的認知功能,卻能像海綿那樣吸取周遭的所有資訊,甚至學得比我們這些大人更快更好。

換言之,當迪士尼公主系列被選作教材,肯定是有設想好的學習目標。

例如讓孩童提早接觸較為廣泛的詞彙,吸收故事本身蘊含的正向思想等「教育意義」。

但是小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額外「學習」到的東西,卻被大家忽略了。

過度極化的性別標籤,不利幼兒認識自我 不管是童話故事也好,近代依據這些文本再創作的動畫也罷,它們多少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

這當中藏得最深、卻也最重要的,便是社會的主流的價值觀。

兒童稚嫩的大腦雖然不比成人的認知功能,卻已能像海綿那樣吸取周遭的所有資訊。

圖/Pexels 如果你把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公主」與「王子」一字排開,會發現兩類角色在設定與形象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除了外貌嬌柔美麗,公主的個性大多純真善良、溫柔體貼,甚至得具備能用歌聲召喚小動物的超能力(這要放在故事發生的中世紀,公主們早就被人當成女巫綁上火刑柱了);王子則必須身材挺拔、面容英俊,更要有能夠拯救公主於危險之中的堅強實力,同時願意為了「愛」去親吻素昧平生的女性(這在現在就是性騷擾了)。

如果你有在關注性別平權運動,絕對不會對上面那些敘述感到陌生。

這些與「公主」、「王子」等身份綁在一起的描述,正是平權運動試圖抹除的「性別刻板印象」(genderstereotypes)與「性別角色」(genderroles)。

也就是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你一個大男生怎麼會⋯⋯」、「你這麼⋯⋯哪裡像個女生」等社會期待。

從現在的眼光看來,未經同意為了「愛」去親吻素昧平生的女性可能是違法的。

圖/GIPHY 米奇也許不是故意的⋯⋯但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當然,我相信迪士尼在製作這些電影時,絕不是抱著「我就是要荼毒下一代把父權思想悄悄地傳承下去啦哈哈哈」的心思(吧)。

但如我前面所說,在沒有適當引導與限制的情況下「學習」是不可控的,特別是這種會在演出中潛移默化觀眾的意識形態,有時候會產生比表層訊息還要更強的影響力。

因為這些小小觀眾們並不覺得自己被「教」了什麼,他們只是很自然地憧憬「王子」與「公主」等角色,進而產生「原來要變成這樣才能當公主/王子」的信念。

但是真正適合當王子公主的人,只是少數人而已。

特別是那些天生無法適應這些框架的少數族群,推崇「王子」與「公主」的框架,無異於剝奪他們獲得幸福的資格。

這對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童來說,是非常殘忍的事。

但是真正適合當王子公主的人,只是少數人而已。

圖/GIPHY 其實迪士尼很早就注意到這些問題,在2000年後創作出各種迎合當代性別觀念的作品。

例如《冰雪奇緣》及《魔髮奇緣》等主打女力的作品,可說是迪士尼深刻自省的表現。

有些人會好奇:為什麼要斤斤計較,難道就不能等到這些孩子長大後,自己到社會上學正確的觀念嗎? ——說實話,還真不能。

淺談人腦的認知機制 人的記憶,特別是像性別刻板印象這樣的認知結構,並不是單純的「存取」機制。

我們沒辦法像電腦一樣直接把不需要的檔案刪掉,沒事還可以重組硬碟空間、釋放出被佔用的存儲資源。

我們的認知是以名為「基模」(schema)的知識結構為最小單位,其構成類似於宇宙星系,由核心概念(像自轉的恆星)以及與之相連的描述與資訊(圍繞恆星公轉的行星、衛星等)。

以SandraBem博士提出的性別基模(genderschema)為例,其核心概念便是「男性」、「女性」等生理性別。

在我們剛出生之際,認知中其實是沒有相關概念的,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在看見異性裸體前會認為對方擁有與自己相同的第一性徵,因為在他們心中尚未建立對「性別」認知。

性別基模的核心概念便是「男性」、「女性」等生理性別。

圖/Pexels 然而隨著成長、社會化,我們自然而然會從生活經驗與環境刺激中「學習」與這兩個概念相關的資訊。

例如我們知道師長期待男生外向、女生內向,又或者大人比較不在乎男生把自己弄髒,卻會要求女生保持整潔等。

其他像是服裝、興趣、專長等我們自認為「沒有逼迫」的面向,其實都在人際互動的「潛台詞」中傳遞給認知尚不成熟的小孩子了。

而這些「刺激」都會成為基模的一部份,在我們對世界有更多了解的同時,也把許多暗藏在環境裡的刻板印象給照單全收了。

畢竟對孩子來說哪知道什麼是合理的、什麼又有失公允,他們只是忠實反映出環境給予的一切。

打個比方,建構基模就像是拿油漆在一面白牆上塗塗抹抹。

就算你用更新、更鮮豔的顏色蓋過那些不合時宜的痕跡,它們也不會「消失」,只是被新資訊掩埋、沈進意識深處。

我們的認知結構更像是一面白牆,每次接收新刺激就是拿不同顏色的油漆在上頭塗塗抹抹。

圖/GIPHY 你以為自己已經擺脫這些陳舊觀念的影響,但那只是個假象。

平時你言行如常,是因為意識會主動篩選對外輸出的內容,任何不符合當下需求的表現都會被刻意壓制,也就是「見人說人話」的社交技能。

但是當我們遇到意識來不及處理的突發狀況,自動化思考就會像脫韁野馬一樣衝出來,變成俗稱的「說溜嘴」現象(佛洛伊德ver.)。

不相信嗎?那想像下面這幾個情境: 一間所有技師都是女性的修車廠。

一間老師全是彪形大漢(館長等級)的幼稚園。

你或許不會覺得這些情境「有什麼不對」,但是注意力肯定會被吸引過去,甚至會盯著看幾秒後才冒出「對,這很正常啊」的念頭。

這就是雖然我們在意識裡都有相應的平權觀念,但這些刺激仍與腦袋內建的性別框架衝突,造成「總覺得哪裡怪怪」的違和感。

也因此,當前心理學對於刻板印象的研究會更著重在「內隱態度」(implicitattitude)上,藉由各種方法「繞過」被嚴密把關的意識表層,改挖掘個體控制不了的自動化思考歷程。

在觀賞各種作品的同時應該引導孩童思考,而非單方面對電影裡的人物故事照單全收,以便能消除作品中暗藏的刻板印象。

圖/Pexels 值得慶幸的是,刻板印象的確可以靠後天修正,但與其事後花更多時間去導正,不如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嚴格把關,確保下一代能在開放、友善的環境中長大。

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大家抵制迪士尼而是提醒不要把偏差資訊當成唯一資訊來源。

只要做好資訊平衡,這些經典動畫電影還是可以繼續陪伴更多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資料 Bem,S.L.(1981).Genderschematheory:Acognitiveaccountofsextyping.Psychologicalreview,88(4),354.Bem,S.L.(1983).Genderschematheoryanditsimplicationsforchilddevelopment:Raisinggender-aschematicchildreninagender-schematicsociety.Signs:Journalofwomenincultureandsociety,8(4),598-616.Coyne,S.M.,Linder,J.R.,Rasmussen,E.E.,Nelson,D.A.,&Birkbeck,V.(2016).Prettyasaprincess:LongitudinaleffectsofengagementwithDisneyprincessesongenderstereotypes,bodyesteem,andprosocialbehaviorinchildren. Childdevelopment, 87(6),1909-1925.England,D.E.,Descartes,L.,&Collier-Meek,M.A.(2011).GenderroleportrayalandtheDisneyprincesses. Sexroles, 64(7),555-567.Golden,J.C.,&Jacoby,J.W.(2018).Playingprincess:Preschoolgirls’interpretationsofgenderstereotypesinDisneyprincessmedia. SexRoles, 79(5),299-313.Greenwald,A.G.,McGhee,D.E.,&Schwartz,J.L.(1998).Measuringindividualdifferencesinimplicitcognition:theimplicitassociationtes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4(6),1464.Iraola-Arroyo,N.,Iraola-Arroyo,A.,Iraola-Real,I.,Vilchez,D.F.,&SanchezUrbano,S.(2021,April).GenderStereotypesMarkedbyDisneyPrincesses:InfluenceonCollectiveThinking.In 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puterandSoftwareEngineeringAdvances:ProceedingsoftheCIT2020Volume2 (pp.446-460).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Karpinski,A.,&Hilton,J.L.(2001).Attitudesandtheimplicitassociationtes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1(5),774.Murnen,S.K.,Greenfield,C.,Younger,A.,&Boyd,H.(2016).Boysactandgirlsappear:Acontentanalysisofgenderstereotypesassociatedwithcharactersinchildren’spopularculture. Sexroles, 74(1),78-91.Starr,C.R.,&Zurbriggen,E.L.(2017).SandraBem’sgenderschematheoryafter34years:Areviewofitsreachandimpact.SexRoles,76(9),566-578.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3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1/08/14 回覆 水可以滅火是一般性的說法,但不是必定對。

兒童對世界的看法也是從一般性開始,再逐漸細緻。

對卡通指手畫腳,這根本是大人在庸人自擾,和所謂的建構式教學一樣是無稽之談。

#2 windmill 2021/08/14 回覆 還有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 #3 張權仁 2021/08/19 回覆 這部的重點其實是魔鏡好嗎,根本是古代IG,皇后不要整天比美就沒那麼多屁事了。

異吐司想ToastyThoughts 22篇文章 ・ 119位粉絲 +追蹤 最初是想用心理學剖析日常事物,一方面「一吐思想」,另一方面借用吐司百變百搭的形象,讓心理學成為無處不在的有趣事物。

基於本人雜食屬性,最後什麼都寫、什麼都分享。

歡迎至臉書搜尋「異吐司想」。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22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2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2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5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5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料理系動畫神前激戰鯛魚料理!卻沒告訴你吃魚肝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 遲來的十月新番盤點!藍色時期、古見同學是溝通魯蛇、陰陽眼見子…(上集) 你所不知道的獅子王(3):辛巴成長過程中,真的會遇見這些動物嗎? 你所不知道的獅子王(2):彭彭丁滿真的能跟辛巴成為好朋友嗎? 你所不知道的獅子王(1):獅群篡位稀鬆平常?鬣狗根本雌雄難辨?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