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比科幻更讓人驚奇 《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索恩, 外太空, 大銀幕, 天體物理學, 好萊塢, 宇宙, 宇宙學, 導演, ... 諾蘭的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上映,一如預期引起了廣大的關注和迴響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5/05/10,國際張硯拓專職影評人,文章散見於紙本與線上媒體,也為udn.tv【藝想世界】節目常態來賓。

曾舉辦多次演講,經營【時光之硯】部落格及臉書粉絲團多年。

信仰: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2014年11月,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上映,一如預期引起了廣大的關注和迴響。

這位當代最受矚目的好萊塢作者之一在《記憶拼圖(Memento)》(2000)、《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後第三度挑戰眩目的時空敘事,而且這一次,他把眼光投向一切的極限:人類知識的極限,以及現世空間的極限。

就成果而言,《星際效應》得到的評價是中上的。

爛番茄網站(RottenTomatoes)的好評指數是72%,屬於「不失敗,但也不讓人驚艷」的分數。

身為諾蘭多年的忠實支持者,也為《星際效應》寫過數千字文情並茂的心得,我其實到現在依然堅信這樣的分數是出自「大家的高規格期待」:不只是對諾蘭本身的期待,也是對一部帶有宏大企圖的科幻作品的期待。

期待甚高,最後成果即使85分,也會顯得不足。

不過,這部分的論辯也非本文的重點——本文真正要說的是,在電影上映已經過了半年後的現在,一本關於《星際效應》的重量級後記:《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TheScienceofINTERSTELLAR)》終於推出了中譯本!這本書的作者基普.索恩(KipThorne)乃本片首席科學顧問,他掛的職位是執行製作(ExecutiveProducer),實際上則是片中一切科學元素的掌舵/守門/發想人。

由他來寫這本書,可以說是從創作光譜的另一端鉅細靡遺(而且常過度認真)地交代這部片的底蘊。

基普.索恩是當代最受推崇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他在加州理工學院已經執教了將近半個世紀,專長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跟史蒂芬.霍金是往來密切的同行兼老友,他的老師約翰.惠勒則是「黑洞」及「蟲洞」這兩個詞彙的發明人。

對重力物理和天體物理學的研究(其中尤其「重力波(GravitationalWave)」)是索恩最擅長的,在這領域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人比他專門。

但還有另一個小故事。

1997年,當年高一的我在戲院看了一部震撼甚深的電影,從此形塑了我對科幻片的喜愛,包括對科幻故事背後「人心的溫暖能量」的信仰以及要求。

那部片叫《接觸未來(Contact)》,同時也是索恩和《星際效應》的另一位製片琳達.奧布斯特(LyndaObst)過去共同參與的作品。

《接觸未來》以人類對外太空文明的探索、發現、接觸為主題,片中不但有對科學發展的樂觀期望,也有著對超時空旅行(蟲洞)的圖像式表現。

而那一切背後的理論基礎,正來自索恩的定錨。

所以近20年後,當索恩再次踏入「好萊塢」的領地,這一次他可以說是窮盡畢生所思、所學、所想,全部投注在《星際效應》裡了。

在書中,索恩寫道最初這個關於蟲洞、黑洞、重力波、五次元空間的電影構想,是他和琳達.奧布斯特在2005年底共同激盪的成果,他們將這概念提出給史蒂芬.史匹柏,對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答應執導。

他們接著找來強納森.諾蘭(克里斯多福的弟弟),而從2007年到2012年間,這幾個核心人物持續合作,生出了《星際效應》的初步版本。

直到2012年,一切有了重大的轉折:史匹柏離去,這部片失去了導演。

但他們轉而找上強納森的哥哥克里斯多福,彼時《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剛完成,而後者接任導演後,大幅修改了劇本,這才成為《星際效應》最後面世的模樣。

在這故事裡,地球上的人類因為糧草的枯萎而面臨末日,於是派出了一群科學家(通過蟲洞)前往宇宙另一端,意欲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

在這過程裡,索恩提到他對這計畫(從一開始自己發想的時候就堅持)的要求是「不違背現存的物理定律、宇宙知識」,而且「對未知事物的臆測要發自現實科學,且至少有某些可敬的科學家覺得『不無可能』」。

這是單純身為一個觀眾不會察覺的、隱藏在《星際效應》背後的團隊給自己的秘密咒語。

所以從枯萎病的可能性,穿梭蟲洞的所見,飛艇在各種時間、空間翹曲的環境中的運動,乃至「巨人」黑洞的視覺呈現,索恩都有他的厚實學理解釋,而且書中不時遁入對他而言「淺白易懂」但對我們「彷彿大學時代讀原文書」的解說——的確不是不能懂,但肯定需要慢慢讀。

只是讀著讀著,竟也生出有別於電影的純知識啟發樂趣了。

而由此,最貼切的形容也許是:原來在大銀幕上,我們看到的科學呈現只是冰山一角。

實際上底下的理論如此紮實。

就拍片層面而言,諾蘭有個習慣,一如他是傳統膠卷攝影的死忠擁護者(相對於數位攝影),他也是模型攝影的堅持者。

片中除非是不可能搭景的畫面(譬如黑洞),不然團隊一律是做出實景,包括飛艇也是有1:1真實比例的模型被吊掛在空中,再由演員在其中演出。

他甚至要求某些畫面先把美術組畫好的星空投映在窗外,再讓演員在船艙裡演出。

如此對「真」的堅持,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會和索恩提出的「真實科學」的要求一拍即合了。

甚至,書中提到對「巨人」黑洞的描繪,那藉由電腦運算(索恩提供的)數學方程式所得的景象,讓索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目睹黑洞的模樣,包括那「吸積盤的造型、及各種光透過重力透鏡而繞過黑洞頂部和底部的景象」的人類。

這讓我想到自己在研究所時代,曾一度想鑽研如何用電腦圖學呈現帶著形體的火焰(請想像《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火惡魔卡西法),但最終發現太難了。

火焰缺乏一個本體,一如黑洞本身也是個暗影,真正構成它的視覺形象的是外圍的光圈。

而《星際效應》讓我們看見了這些,更讓基普索恩得以寫出幾篇論文。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最新發展:電影裡的人工智慧(A.I.)大解析(上):機器人會否夢見電子羊?6年前《絕地救援》:優異的特效和劇情,還能同時享受知識及科學的感動6年前電影裡的人工智慧(A.I.)大解析(上):機器人會否夢見電子羊?6年前Tags:2001:太空漫遊ChristopherNolanContactExecutiveProducerGravitationalWaveInceptionInterstellarJonathanNolanKipThorneLyndaObstMementoMV導演RottenTomatoesTheScienceofINTERSTELLAR五次元空間人心人類克里斯多福.諾蘭全面啟動創作創造力劇情劇本加州理工學院卡西法史蒂芬.史匹柏史蒂芬.霍金地球執行製作基普.索恩外太空大銀幕天體物理學好萊塢宇宙宇宙學導演小米手機廣義相對論思考愛因斯坦手機接觸未來故事數位攝影數學方程式文明星球星空星際效應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時空時間枯萎病模型攝影演員火惡魔火焰爛番茄理論理論物理學家琳達.奧布斯特知識科學科學家科幻空間約翰.惠勒膠卷攝影藝術蟲洞視覺記憶拼圖論文超時空旅行重力重力波重力物理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顧問飛艇馬修.麥康納黎明昇起黑洞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中索協定風波:澳洲對南太平洋島國的需求視而不見,發現被中國挖走時為時已晚1則觀點借鏡烏克蘭如何建立敵我意識,突顯台灣母語教育正是對抗中國的重要武器7則觀點你我手中的咖啡價格飆漲,在衣索比亞的產地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1則觀點港府讓外國人入境,放寬防疫限制不等待大陸1則觀點昔日加害者,今日受害者?轉型正義敵不過根深蒂固的傲慢1則觀點Let'sswitchtoCantonese——在外國遇上會廣東話的人1則觀點「翁達瑞」被法院起底,資深記者談網路「匿名評論」與記者「實名制」1則觀點俄烏戰爭讓阿根廷啟動40年來最大天然氣管線建設,完工後預計夠用200年1則觀點「家教限女」、「數理科目限男」背後的性別刻板印象1則觀點法國總統自2007年以來無人成功連任,本次大選會以「勒龐驚奇」收場嗎?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