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級驅逐艦- 联盟百科,语义网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風級驅逐艦,是清朝末期海军重建时期向德國採購的一级驱逐舰。

不過下水前辛亥革命已爆發,返國服役時已由中華民國繼承接收。

本級艦3艘均经历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 ... 通讯 新!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長風級驅逐艦 長風級驅逐艦,是清朝末期海军重建时期向德國採購的一级驱逐舰。

不過下水前辛亥革命已爆發,返國服役時已由中華民國繼承接收。

本級艦3艘均经历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其中首舰豫章号(原长风号)在1932年触礁损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剩下两舰建康号(原伏波号)、同安号(原飞云号)均告损失,后由日军修复,并转交给伪政权使用。

1944年同春号(原同安号)起义。

1945年抗战胜利,建康号重回中国海军序列,1947年从海军退役。

. 20关系:大日本帝国,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海軍艦艇列表(戰前),义和团运动,伏波號驅逐艦,德国,國民革命軍北伐,程璧光,飛雲號驅逐艦,驱逐舰,護法運動,载洵,辛亥革命,龙济光,長風號驅逐艦,英国,雪風號驅逐艦,清朝。

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

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

《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

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

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

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

《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

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

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

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

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

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

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

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

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

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

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

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大日本帝国·查看更多»中国抗日战争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

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

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

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

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

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

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中国抗日战争·查看更多»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

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

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

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新!!:長風級驅逐艦和中華民國·查看更多» 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海軍(TheRepublicofChinaNavy,縮寫為ROCN)是中華民國國軍的海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轄下有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郁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校等單位,共有3萬8千餘人,包含海軍陸戰隊9,000人。

主要武器裝備是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艦、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隊等核心戰力為主,以建立現代化海軍,並且以「高效質精、快速部署、遠距打擊」之海軍戰力作為目標,包括反封鎖能力、保存戰力等等。

《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海軍的任務是:「平時臺灣海峽偵巡,確保海域安全,主動協助地方災害防救;戰時聯合友軍遂行反制與阻敵對我之海上封鎖或武力進犯,並擊滅進犯敵軍,以維護臺海對外航運暢通,確保國家安全。

」海軍艦艇兵的新兵訓練中心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海軍左營基地,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位於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的龍泉營區。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中華民國海軍·查看更多»中華民國海軍艦艇列表(戰前)中华民国海军舰艇列表是直至国共内战结束,中華民国海軍過去曾保有包含未完成和计划中止的歴代艦艇列表。

凡例-->.新!!:長風級驅逐艦和中華民國海軍艦艇列表(戰前)·查看更多»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發生於1900年清朝末期,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农村頻繁發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黄河北岸农民与中国天主教教徒之间的武装冲突。

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號稱「义和团」的农民动用私刑处死了大量中國基督宗教信徒與西方人士,並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清朝中央政府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

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英國八国组建远征军引发八國聯軍之役。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义和团运动·查看更多»伏波號驅逐艦伏波號驅逐艦是清朝末期订购的驱逐舰之一,为長風級驅逐艦二号舰。

本舰下水时清朝已经覆灭,中华民国继承了该舰,为避免重名而改名“建康”。

此后本舰历尽坎坷:先是经历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受日军空袭重创被迫搁浅。

日军捕获本舰后,改造成杂役艇,以“翠”()之名加入日本帝国海军。

1939年,日军为了扶植沦陷区伪政权,将本舰转交予伪政权,这个时期本舰再度改名“海绥”。

1945年抗战胜利,本舰恢复“建康”一名重回中华民国旗下,1947年因老旧最终退役。

本舰最初的舰名“伏波”为中国自创立近代海军以来第二艘以此为名的军舰,第一艘伏波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建造的一艘炮舰。

伪政权时期的“海绥”一名,为“协助(日军)绥靖(海疆)”之意陈悦,#清末海军舰船志,328页。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伏波號驅逐艦·查看更多»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

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

气候温和,季节分明。

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

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

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

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

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

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

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

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

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

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

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

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

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

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

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

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

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

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

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德国·查看更多»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

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

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

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

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國民革命軍北伐·查看更多»程璧光程璧光(),字恒啟,號玉堂,廣東香山人;清末至民國初年中國海軍將領。

程璧光原為廣東水师廣丙號艦管帶,曾參加甲午戰爭。

北洋艦隊覆沒後,由程--日軍提交降書。

事後程被革職,轉而參加革命。

民國成立後,一度任北洋政府下之海軍總長。

同乡老友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後,程率艦隊南下廣州支持護法。

後於廣州被暗殺。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程璧光·查看更多»飛雲號驅逐艦飛雲號驅逐艦是清朝末期订购的驱逐舰之一,为長風級驅逐艦三号舰。

本舰下水时清朝已经覆灭,中华民国继承了该舰,为避免重名而改名“同安”。

本舰参加过护法舰队,护法运动失败后辗转于渤海舰队、东北海军等军阀舰队之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在青岛自沉。

日军随后打捞起本舰,改造成炮艇,以“同春”之名加入日本帝国海军。

1940年,日军将本舰转交予汪精卫政权。

1944年底,部分汪政权海军官兵夺取了本舰起义,前往烟台附近登陆,其后本舰下落不明。

本舰最初的舰名“飞云”为中国自创立近代海军以来第二艘以此为名的军舰,第一艘飞云号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建造的一艘炮舰。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飛雲號驅逐艦·查看更多»驱逐舰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

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驱逐舰·查看更多»護法運動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

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

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護法運動·查看更多» 载洵郡王銜貝勒载洵(),字「仲泉」,號「癡雲」;俗称洵贝勒,右翼近支鑲紅旗第一族宗室。

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帝之叔。

承继瑞敏郡王奕誌为嗣。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载洵·查看更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

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辛亥革命·查看更多»龙济光龙济光(),字子诚(亦作紫丞、子澄),哈尼族,云南省臨安府蒙自县逢春嶺納更土司(今其辖地属元阳县)。

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两广巡阅使。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龙济光·查看更多»長風號驅逐艦長風號驅逐艦是清朝末期订购的驱逐舰之一,为長風級驅逐艦首舰。

本舰在清末下水,回国时清朝已经灭亡,由中华民国继承并改名“豫章”。

本舰参加过护法舰队,护法运动失败后转入闽系中央海军。

1932年因浓雾触礁沉没。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長風號驅逐艦·查看更多»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Kingdom,缩写作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

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

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

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

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

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

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

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

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

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

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

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

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

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IISS)。

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英国·查看更多»雪風號驅逐艦雪風(ゆきかぜ)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陽炎型8號艦。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雪風號驅逐艦·查看更多»清朝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

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

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

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

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

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

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

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

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

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

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

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

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

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

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

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

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

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

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

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

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長風級驅逐艦和清朝·查看更多» 联盟百科是组织像一个百科全书或字典中的概念图和语义网络。

它给每一个概念及其关系的简单定义。

这是用作概念图的基础的大型在线心理地图。

它是免费使用,每篇文章或文档可以下载。

它是一个工具,资源或学习,研究,教育,学习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由教师,教育工作者,学生或学生; 对于学术界:学校,小学,中学,高中,初中,大学,工科学历,大专,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 对于论文,报告,项目,理念,文档,调查,汇总,或论文。

这里的定义是,说明中,描述,或每显著在其上需要的信息的含义,并且它们的相关概念,作为词汇列表。

可在中文,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荷兰文,俄文,阿拉伯文,印地文,瑞典文,乌克兰文,匈牙利文,加泰罗尼亚文,捷克文,希伯来文,丹麦文,芬兰文,印度尼西亚文,挪威文,罗马尼亚文,土耳其文,越南文,한국어,泰语,希腊语,保加利亚语,克罗地亚语,斯洛伐克语,立陶宛语,菲律宾人,拉脱维亚语,爱沙尼亚语和斯洛文尼亚语。

更多语言很快。

所有的信息是从维基百科提取它的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下可用。

GooglePlay、Android和GooglePlay徽标均为GoogleInc.的商标。

隐私政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随机页面 指数   Click"Like" tojoinUnionpedia.orgonFacebook. Great!I'malreadypartofUnionpedia! No,thankyou! 选择您感兴趣的主题: 大日本帝国 中国抗日战争 载洵 清朝 义和团运动 不用了,谢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