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的意思|漢典“丕”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拼音 pī ; 注音 ㄆㄧ ; 部首 · 部外 ; 統一碼 · 筆順 ...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pīㄆㄧ部首一 部外4 總筆畫5㔻𠦓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4E15 上下结构13241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gigf|dhgdmfmgia10109 拼音pī注音ㄆㄧ部首一部外4總筆劃5統一碼4E15筆順13241 通標 丕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丕pīㄆㄧˉ ◎大:~業。

~變。

英語great,grand,glorious,distinguished德語großartig,gewaltig法語grand ©漢典 丕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丕pī〈形〉(1)(形聲。

從一,不聲。

本義:大)同本義[big;great]丕,大也。

——《說文》未丕揚先帝之盛功。

——《漢書·匡衡傳》太醫令吉丕。

——《後漢書·耿秉傳》昧旦丕顯。

——《左傳·昭公三年》弼我丕丕基。

——《書·大誥》(2)又如:丕變(大變);丕訓(偉大而可爲法則的言論);丕烈(偉大的功業);丕業(偉大的事業);丕績(偉大的功績);丕顯(偉大而顯明);丕丕基(極偉大的帝王家業。

指帝王之位)詞性變化◎丕pī〈動〉尊奉[follow]。

如:丕崇(崇奉);丕然(敬奉的樣子);丕承(很好地繼承);丕應(很好地應和)◎丕pī〈連〉乃,於是[then]。

如:丕乃(於是);丕則(於是)©漢典 丕國語辭典 丕ㄆㄧpī形大。

《書經·大禹謨》:「嘉乃丕績。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

」動遵奉、秉持。

《文選·班固·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疇能亙之哉!」連乃。

《書經·禹貢》:「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名姓。

如春秋時晉國有丕鄭。

©漢典 【子集上】【一】 丕·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4 丕《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 丕·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4 【廣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正韻】鋪悲切,𡘋音胚。

大也。

【書·大禹謨】嘉乃丕績。

又奉也。

【前漢·郊祀志】丕天之大律。

【註】奉天之大法也。

又姓。

春秋晉大夫丕鄭。

亦作㔻。

又同岯。

山名。

大邳山。

【史記】作伾。

【國語】作丕。

又元也。

【書·金縢】是有丕子之責于天。

【史記】以丕爲負。

【索隱】引鄭氏曰:丕讀作負。

◎按《廣韻》《玉篇》諸書音切,倶本音和,惟重脣輕脣之音,多用交互。

後學不考,遂成譌舛,如丕用敷悲切之類。

是以敷母輕脣之音,切滂母重脣之字。

宜從《集韻》諸書攀悲切爲是。

岯原字从山不。

©漢典 【卷一】【一】 丕《说文解字》 【卷一】【一】 『說文解字』 大也。

从一不聲。

敷悲切 『說文解字注』 (丕)大也。

見釋詁。

从一。

不聲。

敷悲切。

古音在第一部。

鋪怡切。

丕與不音同。

故古多用不爲丕。

如不顯卽丕顯之類。

於六書爲假借凡假借必同部同音。

○丕、隷書中直引長。

故云丕之字不十。

漢石經作?、可證。

非與丕殊字也。

©漢典 丕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pʰi˥唐代读音pyi日语读音OOKII韩语罗马PI现代韩语비越南语vậy 客家话[海陆腔]pi1[客语拼音字汇]pi1[梅县腔]pi1[台湾四县腔]pi1[客英字典]pi1[宝安腔]pi1粤语pei1潮州话pi2(phí) 近代音滂母齊微韻平聲陰醅小空;中古音滂母脂韻平聲丕小韻敷悲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滂母咍部;王力系统:滂母之部; 官话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丕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不」甲1565合29263「不」頌鼎西周晚期集成2829「丕」說文‧一部「丕」「不」後1.16.11合6199 金文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㔻𠦓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伾(pi1)劈(pi1)伓(pi1)噼(pi1)䫠(pi1)坯(pi1)狉(pi1)岯(pi1)鉟(pi1)怶(pi1)旇(pi1)豾(pi1) 同部首 𠀩𠁃𠀷𠁀兩𠀅𠀠丽𠀝𠀤两丄 同筆畫 𠚰丼㒰𠖰帄玊穴㝳号犯旧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